李雪芹(河南神火集團職工總醫(yī)院肛腸外科,河南 永城 476600)
?
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釘合術治療重度混合痔的臨床效果
李雪芹
(河南神火集團職工總醫(yī)院肛腸外科,河南 永城 476600)
【摘要】目的 探討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釘合術治療重度混合痔的方法及臨床效果。方法 將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2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2例、對照組30例,觀察組采用改良PPH,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PPH治療,比較兩組手術效果及術后復發(fā)情況。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術后疼痛發(fā)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黏膜環(huán)完整、術后痔核回縮、術后出血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隨訪6~14個月,復發(fā)率觀察組3.1%,對照組12.5%(P<0.05)。結論 改良PPH較傳統(tǒng)PPH治療重度混合痔可提高臨床療效,減少復發(fā),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關鍵詞】重度混合痔;改良PPH;PPH;療效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釘合術(PPH)不損傷肛墊,術后疼痛較輕,不影響控便能力,臨床應用廣泛,但仍有其不足之處。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我們采用改良PPH術治療重度混合痔,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62例患者中男42例,女20例,年齡27~71歲,平均(54.2±3.4)歲,病程2.5~11年,均符合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痔臨床診治指南》Ⅲ期、Ⅳ期混合痔診斷標準,其中Ⅲ期混合痔37例,Ⅳ期25例,合并肛周皮贅13例、息肉6例,排除合并肛瘺、肛裂、結直腸惡性腫瘤及嚴重內科慢性疾病患者。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將6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2例,對照組30例,觀察組采用改良PPH手術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PPH手術治療,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構成、病程、疾病分期等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術前1 d流食,術前晚清潔腸道并灌腸,采用腰麻,患者截石位,頭低足高,充分擴肛至可容4指,吻合器及附件采用常州市康迪醫(yī)用吻合器有限公司產(chǎn)品。
1.2.1 傳統(tǒng)PPH手術:Alis鉗牽開肛緣后置入肛管擴張器,固定于3、6、9、12點位肛周皮膚,置入荷包縫合器,確定痔核位置、大小,于3點位齒狀線上方3~4 cm處,2-0 Prolene線黏膜下荷包縫合,保持荷包縫線在同一水平,痔吻合器置入,收緊荷包縫線,擊發(fā)吻合器,保持關閉狀態(tài)30 s。
1.2.2 改良PPH手術:Alis鉗外牽3點位肛緣皮膚,肛鏡縫扎器遮蔽9點位直腸黏膜,顯露3點位齒狀線及黏膜,2-0 Prolene線于齒狀線上3~4 cm處起,順時針直腸黏膜下荷包縫合一周,脫出嚴重者于9點位起行第二圈荷包縫合,荷包間距1 cm,對脫出不對稱者可行嚴重側半荷包縫合;將痔吻合器旋至最大位置,荷包線結扎于吻合器中心杠,經(jīng)側孔拉出、收緊,旋緊吻合器并擊發(fā),約30 s后移除,檢查直腸黏膜環(huán)完整度,吻合口釘合不全或出血者“8”字縫合,對較大結締組織外痔不能完全回縮或肛裂部位進行楔形切除。
術后禁食24 h,抗生素使用預防感染,術后24 h拔除填塞紗條,復方角菜酸酯栓塞肛促進愈合,便后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并換藥,
1.3 療效標準。痊愈: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有效:肛門墜脹等癥狀明顯減輕,體征基本消失;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1]。比較兩組手術效果及術后復發(fā)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方差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效果比較:組手術時間、術后疼痛發(fā)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術后黏膜環(huán)完整率、痔核回縮率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術后出血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復發(fā)情況比較:隨訪6~14個月,觀察組復發(fā)1例(3.1%),對照組復發(fā)4例(12.5%),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PPH環(huán)形切除痔上部分直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組織,使上、下端黏膜吻合,脫垂肛墊復位,阻斷動靜脈吻合終支,減少肛墊血流,痔核逐漸萎縮,恢復正常肛管解剖結構[2],術后患者肛墊及齒狀線完整,痔脫垂癥狀減輕消失,疼痛明顯減輕,因血供阻斷,部分殘留的外痔于術后15~20 d痔核逐漸萎縮。
PPH可因切除黏膜環(huán)完整度不均勻,痔核回縮不完全,術后痔復發(fā)率高于傳統(tǒng)外剝內扎術[3],外痔殘留,肛門墜脹、潮濕等不適感較明顯。術中黏膜切除完整與否、痔核回縮程度、肛墊上提效果等直接影響療效,荷包縫合為手術關鍵步驟,傳統(tǒng)PPH術中單荷包縫合,切除黏膜環(huán)常不完整,重度脫垂痔核上懸不足,術后復發(fā)脫出概率較大,改良PPH手術第二個荷包縫合與齒狀線平行,依痔核分布、脫垂情況確定縫合平面及深度、范圍,可較多上提及切除脫垂部位黏膜組織,回復脫出肛墊,黏膜環(huán)切除完整度、術后出血、痔核回縮等優(yōu)于傳統(tǒng)PPH,術后齒狀線位于同一水平,復發(fā)率降低。
改良PPH縫扎器遮蔽縫合區(qū)對側直腸黏膜,便于術野顯露,Albs鉗外牽肛緣皮膚,齒狀線及直腸黏膜清晰顯露,利于縫合。對脫垂嚴重者間距1 cm雙荷包縫合提高肛墊上提效果;痔核脫垂不對稱者可于較重部位加半荷包縫合,切除后肛墊上提至正常位置。吻合口應位于齒狀線上1~2 cm,位置過高減弱肛墊上提作用,過低易涉及肛墊或齒狀線,引發(fā)術后出血及疼痛。收緊荷包時注意避免齒狀線或肛墊嵌入,女性患者常規(guī)陰道檢查以免陰道后壁嵌入。術后紗布及人字型膠布加壓包扎上托肛門,減輕肛墊水腫及疼痛,口服易蒙停抑制術后第1天排便,以免局部出血與不適,第2天乳果糖緩瀉,幫助患者平穩(wěn)度過圍手術期[4]。術后皮贅殘留將逐漸萎縮,無特殊不適無需處理。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比較(n,%)
本研究中兩組手術時間、術后疼痛發(fā)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 >0.05);觀察組黏膜環(huán)完整、痔核回縮、術后出血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隨訪6~14個月,復發(fā)率觀察組3.1%,對照組12.5%(P>0.05)。改良PPH較傳統(tǒng)PPH治療重度混合痔可提高臨床療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減少復發(f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姚勁斌,羅湛濱,梁嘉迪,等.選擇性痔上黏膜切除釘合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J].廣東醫(yī)學,2012,33(17):2571.
[2] 吳維敏,尹俊峰,何國平,等.吻合器痔上勃膜環(huán)形切除術治療重度痔45例臨床分析[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3,20(2):137.
[3] 王曉瓊,張栩.PPH結合外剝內扎術治療混合痔的臨床觀察[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3 33(11):32-34.
[4] 賈文悼,孫建華,肖剛.改良PPH術治療重度混合痔54例臨床療效觀察[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2,18(1):228-230.
中圖分類號:R65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5-01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