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露 (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 430000)
影片《逃離德黑蘭》的剪輯藝術分析
王 露 (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 430000)
電影《逃離德黑蘭》獲得多個奧斯卡獎項,該片的剪輯在敘事、場面過渡、音樂處理和節(jié)奏方面的水準很高。本文將從蒙太奇的運用、無技巧轉場、音樂的處理、節(jié)奏的把握四個方面分析影片的剪輯手法。
電影;蒙太奇;逃離德黑蘭
在奧斯卡第85界頒獎典禮上,改編自1979年伊朗人質事件的美國電影《逃離德黑蘭》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剪輯、最佳改編劇本三項大獎。本片主要來源于伊朗人質危機時期的一個典故。一位精通偽裝技巧的的中情局特工托尼?門德茲(Tony Mendez)策劃了一個營救方案,成功地將困在加拿大駐伊朗使館的6名美國外交官帶離伊朗。《逃離德黑蘭》獲得的諸多成就離不開影片對于多種蒙太奇手法的嫻熟運用。蒙太奇是電影剪輯的手段,是影視作品的基本結構手段和敘述方式,是影視作品創(chuàng)作中不可或缺的藝術手段。
蒙太奇主要分敘事和表現兩大類別。它在具體操作中又分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連續(xù)蒙太奇、重復蒙太奇、叫板式蒙太奇、對比蒙太奇等多種形式。而這些蒙太奇手法都在本片中得以體現。
1.連續(xù)蒙太奇
沿著一條單一的情節(jié)線索,按照事件的邏輯順序,有節(jié)奏地連續(xù)敘事稱為連續(xù)蒙太奇?!短与x德黑蘭》整部影片運用連續(xù)蒙太奇按照事件發(fā)展邏輯順序進行講述,從伊郞產生暴亂——6名外交官逃離——商量營救方案——營救過程到營救成功,影片以時間線索上的順序發(fā)展為主導,以事件的因果關系為敘述動力,情節(jié)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開場就能抓住觀眾眼球,使人輕易入戲。
2.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有兩條及以上的事件線索。本片主要圍繞伊朗和美國兩地分頭展開敘述。在伊朗,六名外交官在暴亂中逃出大使館,受到加拿大駐伊朗使館的庇護。在美國,中情局通過討論決定由Tony冒充加拿大電影劇組去伊朗尋找電影拍攝地的方案來對六人展開營救行動。影片后半部分,美國高層改變了計劃,決定取消本次行動,使影片的矛盾到達了一個高峰。但Tony在伊朗依然選擇繼續(xù)營救。
3.交叉蒙太奇
交叉蒙太奇是本片敘事的另一大剪輯亮點。在影片約66分鐘他們逃離開始,影片從三個方面,想要逃離德黑蘭的眾人,伊朗的軍方,還有美國中情局和影片公司,同一時間發(fā)生在四個不同地方畫面不停的切換,構成緊張的氣氛和強烈的節(jié)奏感。他們在經過了3次護照檢查、機票風波、亡命追車之后終于逃離了德黑蘭,逃離了伊朗。交叉蒙太奇使劇情結構緊湊,尤其是美國與伊朗之間鏡頭快速的交替制造了扣人心弦的懸念,使劇情逐漸趨于緊張,把影片推向高潮。在這場角逐里,很多特寫鏡頭配合中近景切換,以及聲效、配樂的對比,來渲染緊張的氣氛,三條主線貫穿在一起,造成驚險的戲劇效果,給人緊迫的感覺,讓觀眾好像身臨其境,在感受著故事中人物的感覺,強化了故事矛盾的沖突性,使故事內容更加的豐富。
4.隱喻蒙太奇
在78分鐘處以開著車的Tony的主觀鏡頭拍攝,畫面左邊失火的汽車,鏡頭晃動,光線變暗,鏡頭里出現Tony的側面特寫,表示Tony的復雜矛盾的心情,然后鏡頭從車后面拍攝托尼開車出畫,但畫面主體仍是冒著熊熊火焰的那輛車,也暗示托尼此刻對白宮此時放棄營救計劃的憤怒。
85分鐘處,逃離的一行人到達機場,在此處給一個關在籠中的鳥的特寫,筆者認為此處隱喻tony一行人猶如籠中鳥被層層包圍,想要突破“鳥籠”獲得自由他們需要花費很大功夫。
5.重復蒙太奇
重復蒙太奇指具有一定寓意的鏡頭在關鍵時刻反復出現,以達到刻畫人物、深化主題的目的。而在本片中多次出現中被困六人的頭像拼圖和畫像,比如在影片開端的15分鐘美國商議營救方案對被困6人的介紹及19分鐘小孩們專注的拼圖,21分鐘處被扣人質畫像的基本信息,87分鐘及88分鐘處tony帶著6人被困機場檢驗信息時孩子們的拼圖。這幾處拼圖的出現無一不制造出緊張的營救氛圍。
6.對比蒙太奇
在伊朗人圍攻美國大使館一場戲中,黑場過渡到一伊朗人在燒美國國旗,燃燒的國旗在占據很大的畫面空間,之后切到燒美國國旗的全景,后急速搖到人群,給人群中各種人的特寫,這一系的鏡頭通過和聲音的組合,展示這一場戲的主要沖突。在街道人群結束后畫面搖到大使館圍墻(空間轉換),切找到一女人在大使館室內打電話,并透過窗口看向外面激憤的人群,畫面中打電話的人占據很小空間。到這里雖然戲里沒有任何對白,但是導演通過這一組鏡頭將大使館內外伊朗人和美國駐伊朗人員的表現對比,引出整部影片的戲劇沖突,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后一場戲里兩名官員邊看窗外的人群邊討論游行的隊伍,背景是喧鬧的人群,這樣環(huán)境音與官員的對白又形成一組對比。
多重蒙太奇的運用是影片最大的出彩之處。導演利用鏡頭和鏡頭間的碰撞、聲音間的轉場、畫面的對比,傳達出了最大化的信息元素,營造出遠超過鏡頭本身和單一蒙太奇所能表達的情感、意境和效果。
為了使畫面轉換的邏輯性、條理性、藝術性、視覺性方面更好更強,在場面與場面之間的轉換中,需要一定的手法。而本片使用了多種特殊的無技巧轉場設計,使影片過渡不生硬,更加流暢。
1.空鏡頭轉場
運用空鏡頭轉場的方式在影視作品中經??吹?,它可以增加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本片多處運用到空鏡頭轉場,比如:32分29秒處電影制片人Lester Siegel與Tony Mendez去購買電影劇本版權時的世界十字路口標志性建筑;34分38秒處伯班克電影廠;42分22秒國務卿辦公樓前的雕塑;54分40秒加拿大大使館伊朗德黑蘭;71分35秒連綿丘陵等等。這樣處理一是具有一種段落間有明顯的間隔效果,二是為了敘事的需要表現時間或地點。
2.兩極鏡頭轉場
兩極鏡頭轉場指前一個鏡頭的景別與后一個鏡頭的景別恰恰是兩個極端。前一個特寫,后一個是全景或遠景;前一個是全,遠景,后一個是特寫。影片在31分鐘處運用大遠景(好萊塢電影制片人Lester Siegel生活的小區(qū))和特寫(終身成就獎獎杯)兩極鏡頭進行轉場,80分35秒也運用了伊朗黎明城堡遠景和Tony Mendez特寫兩極景別轉場。
3.相同主體轉場
相同主體轉場指上下兩個相接鏡頭中的主體相同,通過主體的運動、主體的出畫入畫,或者是攝像機跟隨主體移動,從一個場合進入另一個場合,以完成空間的轉換,這種轉場方式在影片中非常實用,能夠制造影片中上下場景的關聯性,使觀眾不出戲。本片中有多處用到了從被困六人的頭像畫冊轉到他們現實狀況中,如88分32秒處的從馬克.拉齊克的拼圖轉到他在機場等候查票。
4.特寫鏡頭轉場
特寫轉場指不論上一個鏡頭拍攝的是什么,下一個鏡頭都由特寫開始。由于特寫能集中人的注意力,因此即使上下兩個鏡頭的內容不相稱,場面突然轉換,觀眾也不至于感覺到太大的視覺跳動。因此在影片轉場過程中經常使用。比如影片25分鐘55秒處運用標題為“人質法庭新威脅”的報紙?zhí)貙懽鬓D場,再如影片86分19秒運用打印白宮電報將場景從伊朗機場轉到白宮等。
5.聲音轉場
伊朗文化官員問誰簽署了好萊塢拍攝電影的方案的時候,然后這里運用捅聲法聲音先入“YOU”,之后畫面切到主角Tony Mendez說“你的護照是哪里簽署的?”本片中有很多地方都運用類似的手法來做轉場。尤其是捅聲法和拖聲法在影片中大量運用,加強的影片的連貫性,啟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捅聲音法還有設置懸念的作用,讓下場戲的聲音先出現引發(fā)觀眾對下面內容的興趣。
在聲音方面影片多處運用聲畫分離來加快影節(jié)奏。比如主角在和其他人討論用什么方法去營救6人的時候,除了給反應鏡頭之外,很多鏡頭都以營救的6人為主,甚至很多鏡頭前景的人物被放在了邊緣。這些鏡頭無一不在表示營救這6人才是重頭戲,當然其中還給了主角的單獨鏡頭,通過這些技巧的處理,這一場戲更具凝聚力。
6.封擋轉場
在影片的29分51秒處用到了封擋,也叫擋黑,鏡頭被畫面內的形象暫時擋住,非常巧妙使該鏡頭前后兩個段落形成鮮明的間隔。因此此種方法在影片中也較為常見。
7.叫板式轉場
在影片的25分鐘處,伯班克電影場演員們演戲現場,當導演大聲音約翰.錢伯斯時鏡頭轉向正在路上走的約翰.錢伯斯,這叫做叫板式轉場,即我們常說的:叫曹操曹操就到。
音樂音效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此片的音樂音效也作了細致的處理。比如影片78分鐘處,Tony接到取消營救計劃的通知,運用了重金屬樂隊Led Zeppelin的When the Levee Breaks,強烈節(jié)拍震撼的鼓聲,接著憂郁的藍調口琴主軸,配以吉他等樂器的伴奏,再后來Robert Plant 極其哀怨的歌聲,效果非常強烈。畫面一一劃過每個期待逃離的人及Tony離開的背景,將Tony的猶豫展現的淋漓盡致。當Tony回到住處,一個人在房間里陷入巨大心理斗爭的時候,影片的背景音樂節(jié)奏逐漸加快,音量逐漸增強并加入了強有力的鼓點,當達到頂峰之后戛然而止,就象征著Tony經過掙扎堅定信念的過程。
影片高潮部分,逃離的一行人進入機場后取票過程中,第一次服務人員告訴tony他們沒有他的票,而此時美國白宮協助營救人員正快速聯系確認機票,最終機票確認。音樂從無到有,特別是白宮將要確認機票時音樂起,畫面轉到伊朗機場時音樂漸大漸快,透露出他們等待的焦急和害怕的心理。當機器中顯示出他們的機票信息時音樂驟停,服務員出聲音:“對不起,訂票剛確認”。暗示他們終于可以放心,能夠取到機票。節(jié)奏放松下來。在第二次驗票時也運用了此類手法,音樂隨著檢查官蓋戳的聲音驟停,暗示他們離成功逃脫又近一步。
影片最后,響起了本片中為數不多的音樂,非常的緩和,親切,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配合人們臉上幸福的笑容,阿弗萊克陪兒子睡覺時,輕柔的音樂,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該片在節(jié)奏上把握得不俗,張弛有度,收放自如。在拍攝手法上大量的使用了推、拉、搖、移、跟、切等技巧。還有大量的切鏡頭,搖鏡頭,閃鏡頭,使人清晰的感受到了那動蕩不安的氛圍。
導演對高潮段落節(jié)奏和氣氛的拿捏,讓人驚訝不已。從進機場到上飛機,他們被懷疑身份,并被扣留檢查,到被追逐,逃離成功,層層推進。導演通過這種幾次小波折和并列的剪輯鏡頭,把一個即將失控的電影故事合理地推向了高潮。畫面黑暗,給人一種壓抑,喘不過氣的感覺,加上集市上雜亂的聲音,擁擠的人群,顯的更加的動亂,附和著本片的主題。
電影《逃離德黑蘭》運用蒙太奇精湛地表現出了一部電影能夠創(chuàng)造出怎樣的精彩,可以說是步步驚心扣人心弦,高潮部分的氣氛令人窒息。當然影片也有不足之處,主要在于前半部分過于波瀾不驚,后半部分則過于驚心動魄,給人前后不太平衡的感覺。
[1]周新霞.多重蒙太奇剪輯[J].電影藝術,2008(3).
[2]孫建峰.逃離德黑蘭的幕后真相[J].中外文摘,2013(08).
[3]濮僮.論電影剪輯的魔力——《逃離德黑蘭》[J].藝術品鑒.2015(4).
王露,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影視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