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夫
復合相互依賴的存在,既表明了在全球化時代各國之間復雜的千絲萬縷的聯系,也表明了國內事務和國際事務損益與共的不可分割關系。
如何看待國際政治現象和國際政治走勢,這是各國政治家、外交家和戰(zhàn)略家不能不關心、不研究的問題,也是世界上眾多國際關系學者不能不為之絞盡腦汁、殫精竭慮,以求取得比前人更進一步的認識的問題。對此,以肯尼思·華爾茲為代表的新現實主義學派和以羅伯特·基歐漢、約瑟夫·奈為代表的新自由制度主義學派各有所長,他們互有所取而又互相辯難,指點世界,激揚文字,為我們留下了不少可資借鑒的理論分析和理論探討。
就對世界的基本格局和對國際政治的本質認識而言,新現實主義的闡述似乎更為簡潔扼要,直切肯綮。按照現實主義的觀點,國家是國際政治中最重要的行為體;軍事安全是國家最重要的關注,在國際政治中處于最高等級;而行使權力和顯示權力最有效的手段則是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這是對自近代以來全部世界政治的最本質概括。歷史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大國,尤其是霸權國家,無不奉此為圭臬。
特別是美國,按照米爾斯海默的說法,它的歷屆政府、歷屆總統不管其是標榜信奉理想主義的還是信奉現實主義的,本質上都是以現實主義行事,理想主義充其量不過是他們披上的一件好看外衣而已。
對于新現實主義關于權力和安全的上述觀點,新自由制度主義并未加以否定,他們只是認為,在全球化日益強化的條件下,新現實主義的上述設想有些過于極端,或過于“理想”化了。在更多情況下,國家間的相互依賴或復合相互依賴更應引起重視,雖然這種復合相互依賴也不是國際關系的全部,甚至它并沒有“完全真實地反映了世界的政治現實”,“復合相互依賴與現實主義的觀點一樣,都是理想模式。大多數世界政治的實際情況往往介于這兩個極端之間”(《權力與相互依賴》[美]羅伯特·基歐漢、約瑟夫·奈著,門洪華譯)。因此,它并不能完全取代現實主義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模式。
何謂復合相互依賴?相互依賴是指國家之間或不同國家的行為體之間互相關聯、互相影響的情況,相互依賴既可以有合作、和諧,也可以有博弈、沖突,既可以是平等的伙伴關系,也可以是不對稱的霸權和依附關系。而復合相互依賴,更強調的則是聯系的多渠道和多元化,它有3個基本特征:
一是行為體間聯系渠道的多元化。既有傳統的以國家作為整體單位的國家間聯系,也有以政府部門互相間的聯系為渠道的跨政府聯系,還有以跨國組織為渠道的跨國聯系。
二是國家間關系包括多種問題和多種議程,問題之間沒有等級之分,也就是說軍事安全并不如同現實主義認為的總是國家間關系的首要問題。
三是當復合相互依賴普遍存在時,一國政府不在本地區(qū)內或在某些問題上向另一國家動武。即是說解決區(qū)域聯盟或跨區(qū)域聯盟內部相互之間的矛盾不會使用武力,然而,對聯盟之外的國家,特別是對敵對國家或潛在敵對國家,仍不排除使用武力。
復合相互依賴的存在,既表明了在全球化時代各國之間復雜的千絲萬縷的聯系,也表明了國內事務和國際事務損益與共的不可分割關系,許多問題都具有國際性,必須更多地依賴國際組織和國際機制去協調、去處理、去解決。傳統的如經貿、貨幣、金融、海洋等問題,更加突出的如環(huán)境、氣候、外太空、疾病擴散、移民、跨國犯罪、販毒制毒、恐怖主義、減災救災、國際維和等問題,無不需要國際治理。
于是,在過去看來一些原本微不足道的國際組織,一些原本可有可無的國際機制,其功能和作用日益突顯了;一些原本不存在的國際組織和國際機制,也相繼建立并風生水起地運作起來。于是在很多領域武力的作用下降了,動武往往成為代價太大甚至是得不償失的行為。雖然在許多國際議題上,強國的影響力還或明或暗、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但畢竟時境過遷,而且許多問題并不屬于零和游戲范疇,并不關涉國家的興亡成敗、盛衰榮辱,因此,無需用武力來顯示自己的存在。
這一理論并不否定美國在國際社會的核心地位,也無意主張削減美國的軍備能力,限制美國的武力使用,而勿寧說是為延緩美國的霸權衰落服務的。但是,它的提出畢竟順應了和平與發(fā)展的大趨勢,對于解釋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一些現象和實質提供了某種新的視角和路徑。視聽萬里,有以益我,亦可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