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芹
2001年7月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增加了綜合實踐活動課,并指出小學階段應以綜合課程為主,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還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但是由于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等原因,導致農村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難以有效開展。
針對農村教育的現(xiàn)狀,我將自己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方面的幾點看法與大家分享。
一、引導學生和家長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新課改已經(jīng)開展好幾年了,“素質教育”“全面發(fā)展”等口號也已喊了多年,但在農村這片相對“貧瘠”的土地上,教育依舊在片面追求分數(shù)?!罢Z數(shù)外”像養(yǎng)在盆里的鮮花,學校、家長對它們總是寵愛有加;其他課程就像路邊的野草,任其風吹雨打。尤其是綜合實踐活動課,家長對這一課程了解得甚少,不給予重視,受家長的影響,學生也覺得這門課程可有可無,也吝嗇對其花費心思。
我想在綜合實踐課上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和家長從思想上重視這門學科。受農村地區(qū)的條件限制,教師和家長溝通機會較少,可以利用開家長會的機會和“致家長一封信”的形式逐步讓家長意識到綜合實踐課也是教育大家庭中非常重要的成員。此外,平時和學生的交流中也要抓住各種機會讓學生感悟到綜合實踐課的重要性。
二、課題的選取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綜合實踐活動課承載著語文、數(shù)學、英語、科學、思想品德與社會、環(huán)境等課程,它是這些課程與社會銜接的載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選取課題時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將知識與體驗融為一體,在玩中學會縮小知識與體驗的差距,讓知識變得有趣、變得易懂,從而為學生的知行統(tǒng)一搭建起一座橋梁。
例如:在教授綜合實踐活動課《快樂理財》時,告訴學生理財?shù)暮锰帲瑢ψ约旱牧阌缅X做一個合理的理財計劃,并對自己身邊的同學或者朋友做一個小調查,宣傳理財?shù)暮锰?。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快樂的體驗,進而對理財產(chǎn)生了興趣。
三、注重多元化教育,不要將孩子禁錮起來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推出其本質核心是預示著素質教育的執(zhí)行勢在必行,那一起起大學校園殺人事件層出不窮,讓人觸目驚心,這意味著什么?名牌大學,耀眼的光芒背后缺失的是什么?這確實是我們教師不得不深思的問題,我們每天都在說道德教育、思想品德,可是我們的孩子對思想品德課的概念是什么?是背誦,還是做題?這難道不引人深思嗎?
現(xiàn)在的一些大學生因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父母陪讀的不足為奇,難道他們走向社會后的生活不令人擔憂嗎?這種種問題都預示著綜合實踐活動課要回歸社會、回歸生活,我們不能將學生圈于學校,而是要以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為線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的活動網(wǎng)絡,全面實施教育。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區(qū)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和愉悅的同時獲得發(fā)展。
例如:組織學生感受春天的美,感受春天的風聲、鳥鳴聲、孩子們的歡呼聲,奏出一曲美妙的“大自然之聲”,通過外出游玩盡情地領悟大自然的美,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釋放他們的心靈。
總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玩”的課程,首先要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讓孩子愛上“玩”,引導學生從“玩”中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激勵學生成長為“有知識、有能力、敢想敢干”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假設我們在設計每一堂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時候,都能夠全面細致地考慮學生怎么“玩”并將其逐一落實到教學方案里,那么我們的每一節(jié)綜合實踐活動課一定能夠獲得成功,一定能夠為每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自由的空間,他們的責任心與使命感一定會增強,從而使其能養(yǎng)成“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大膽探索”的科學品質,形成“團結協(xié)作,成果共享”的健康人格。
四、結語
生活無處不教育,我們可能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購買各種各樣的實踐材料,但是我們卻有著勤勞的雙手;我們可能沒有足夠大的實踐基地,但是我們卻有著充足的社會資源,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相信我們一定會有所成就。
(作者單位:山東省墾利縣郝家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