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鋆英
[摘 要]植物作為自然的一部分是園林景觀中必不可少的造園因素,也是環(huán)境景觀設計的核心之一。作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因素,植物不僅能為人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休憩環(huán)境,還能為他們提供豐富多彩的觀賞特性,給人以沒的享受。園林植物在綠地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認識植物在園林建設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園林;植物;生態(tài);美學
[中圖分類號]TU984.12 [文獻標識碼]A
園林是人們理想中的天堂,自然是人們要極力表現的一方面。植物作為自然的一部分是園林景觀中必不可少的造園因素,也是環(huán)境景觀設計的核心之一。作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因素,植物不僅能為人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休憩環(huán)境,還能為他們提供豐富多彩的觀賞特性,給人以沒的享受。園林植物在綠地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決定著園林的優(yōu)劣。植物在園林的四大要素中是分布最廣的,與人們最為切近,為人們經常利用和享受的最經濟的一種資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人居環(huán)境有了不同的要求,他們渴望回到大自然的環(huán)抱,希望生活充滿綠色。同時,植物又是構成城市綠地的屏障,被人們稱為城市機體的“肺”。
1 植物在古代園林中的應用
植物自古以來都是造園的主要因素,早在園林形成之前,人們就已經意識到它的重要作用,植物便已是人們生存環(huán)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周朝形成了園林,人們便在原有的自然條件下造園。東漢之前皇家苑囿雖然崇尚建筑,但行道樹就是在秦朝開創(chuàng)的。東漢之后,植物的應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無論是魏朝的皇家園林還是西晉的河陽別業(yè)——金谷園,都十分注重對植物的種植。唐宋時期的植物應用達到了當時的頂盛,隋唐的西苑和宋朝的艮岳都是很好的體現。特別是艮岳中,包括植物在內的四大因素都提到了一定的高度。而發(fā)展至今,植物隨著園林的發(fā)展,以及人民造園意識的提高,也有了新的發(fā)展,而它在園林中的作用更加舉足輕重。
2 園林植物的特性與園林生態(tài)環(huán)境
根據調查可以知道,在我國三萬多種高等植物中,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植物可以用作綠化,其中常用的只有四百多種,但真正在城市設計中常用的植物卻只有100多種,因此這就需要我們能合理的利用植物的特性,讓園林植物在園林中發(fā)揮最大作用。
2.1 植物作用于有害物質——生物過濾器
不同的植物,他對空氣污染的程度也不同,那么植物中反應出的這種差異我們將其稱為污染物的相對敏感度。不同的植物他所表現出來的對有害物質的免疫程度也是有所不同,對于這類在污染物的影響下,還能很快恢復成長的植物,我們在園林設計中較常使用,因為它們除了能吸收二氧化碳外,植物的分泌物本身也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
2.2 植物作用于小氣候——生物加濕器
植物對小氣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物體表面的濕度、溫度和對太陽的輻射溫度。其中最為人們感知的是氣溫。樹木具有隔熱功能,將溫度降低。除降溫外還調節(jié)空氣濕度。人們最適宜的空氣濕度是百分之三十到六十。據調查,由于綠色植物具有蒸騰作用,使綠地的相對濕度較高,這使得植物對多周邊環(huán)境相對濕度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最大調節(jié)范圍可達周邊綠地的10-20倍,甚至擴大到半徑500M的鄰近地區(qū)。
2.3 植物作用于噪音——綠色消聲器
在吵雜的居住環(huán)境中,噪音對人們的身心有著重大的影響。而植物能使這些噪音投射到樹葉上,并將其反射到各個方向,最后經過多次反射使噪聲減弱或消除。
2.4 植物作用于風和熱
太陽射到綠色植物的葉面上,百分之八十到八十五被植物吸收,其中大部分轉換為熱能。熱能在蒸騰作用中散失在空氣中。居住綠化空間中,常用樹木隔熱蔽蔭。據測算,當綠地覆蓋達到百分之三十時,氣溫可下降百分之八。熱島效應的出現使植物更有其存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樹木有明顯的防風效果。樹木越密,減速效果越明顯。在減弱風力方面,植物的高度和穿透能力比其他寬度更有意義。
2.5 植物作用于災害
居住區(qū)綠化具有防震、防火、防空、防御的作用。樹木綠地具有耐火、放火及阻攔火災的作用。通常常綠、少蠟、表面厚質、葉富水分的樹木,有較強的放火能力,如女貞、石楠。
3 植物的美學藝術價值
園林植物是園林景觀設計中必不可少的造景要素。園林植物在景觀設計中除了能起到襯景、賞景、組景等作用外,還能改善局部小氣候,并起到防害抗災的作用。園林植物根據種類可以分為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根據其觀賞特性可以分為賞花、賞果、賞葉、賞香和賞形五大類。我們只有通過將這些特性相綜合,根據所要設計的景觀角色將這些植物進行組合運用,才能在植物原有功能的基礎之上,更加巧妙的營造人們所喜歡的宜居環(huán)境。
3.1 景觀美化功能
“庭院無石不奇,無花木則無生氣”。植物是構成城市園林綠地的主角。在園林綠地中運用樹木的特點,巧妙的運用植物的季相變化,將其所表現出的有形空間,給人帶來更多的美感。它的美化功能主要為:構成景觀、改觀地形、豐富色彩、增強氣氛、加強季節(jié)特色、填充空隙、覆蓋地表。
3.2 綠化功能
它的綠化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造成林帶;造成區(qū)域特色;綠化道路、隙地;隱蔽劣景以及必要隱蔽的地方。
3.3 統(tǒng)一功能
植物的配置可以作為景觀布置的連鎖線,把設計的內容通過視覺效果進行統(tǒng)一起來,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組織協調空間,使設計的內容更具整體統(tǒng)一性。
3.4 創(chuàng)造空間
植物中的高大喬木對園林的空間安排有很大的影響力,而灌木也具有嚴密的分割空間的作用。如果借以建筑的說法,喬木對空間的分割像“敞廊”一樣,灌木便與墻的作用基本相當。
4 園林植物在園林建筑的作用
中國園林所具有的獨特美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自然與建筑的完美結合,然而這種美的體現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植物的配置得體與否。完美的植物配置能將自然景觀與人工造景更好的融合,從而在園林景觀中發(fā)揮其更大的作用。
4.1 體現園林建筑主題
在園林景觀中,常以建筑作為設計的中心要素。如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聞鶯”,以江南園林的建筑設計作為思路,配置一定數量的柳樹,從而構成“柳浪”這一景觀特點,并結合多層次植物配置與園林單體和小品的設計,搭配上建筑與植物色彩上的強化,增加了園林造園者所想要營造的那種鳥語花香的景觀特色。
4.2 改善園林建筑與環(huán)境的關系
植物、建筑作為園林的四大要素,在景觀設計中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建筑物突出的體量與生硬的輪廓,在郁郁蔥蔥的園林植物的柔化下,美麗的色彩及多變的形態(tài)使原本毫無動感的建筑顯得不再那么枯燥無味,幾根竹枝,幾顆芭蕉,都很生動將植物的韻律流入到建筑空間中去,為景觀構圖增添幾分色彩。
4.3 使園林建筑環(huán)境具有意境和生命力
園林中的植物配置,充滿著詩情畫意的意境,不同的地域特點,將不同的植物作為該區(qū)域的景觀特征,更加豐富景園的獨特性。如無錫惠山寺旁的聽松亭,就是利用清風拂過松樹林所發(fā)出的聲響,創(chuàng)造出了 “萬壑風生成夜響,千山月照掛秋蔭”的無限意境;個園的宜雨軒前,在景園中種植了大量的桂花,常人眼中,則應以種植春季植物作為映襯春景之美,然而卻不知園主喻“桂”于“貴”,更加讓人感受其好客之意。
4.4 豐富園林建筑空間層次感
植物的豐富配置,使得原本單一的景觀界面在立面上有更加豐富的變化。建筑的空間感,具有很強的局限性,過大的面積、單一的形態(tài),使得在景觀構圖上缺乏生趣。但是,植物的豐茂,層次的多變,與建筑相結合,形成一種明暗交接,動靜結合的園林空間,虛實呼應,高低相襯,呈現出一種和諧之美。在園林中,透過建筑的門窗洞口去看某一景物時,感覺含蓄深遠。其實透過園林植物所形成的枝葉扶疏的網絡去看某一景物時,其作用也是一樣的,實際距離不變,但感覺上更顯深遠。
為了把景觀規(guī)劃中的生態(tài)效益得以更為寬廣的發(fā)揮,我們應該宜景造園,相得益彰,這樣才能將植物的作用發(fā)揮的更加完善,更加充沛。園林植物的習性多樣性為植物的種植多樣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它提高了植物的觀賞性與實用性,及其環(huán)境效應。不同的審美情趣,不同的生態(tài)功能對園林植物提出了多樣性的要求。將多樣化的植物種群,利用多角度的景觀構圖,合理適度的配置于豐富多彩的景觀環(huán)境中,從而在有限的空間滿足人們無限的生活需求,進而形成園林建設的良性循環(huán)。
我國園林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世界園林之母,而真正的園林是與園林植物不可分的。綠色是園林永遠的主題色,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因此只有充分認識到植物在景觀規(guī)劃中的作用,擺正植物的位置,才能使我們更好的將植物運用于園林建設中來。
[參考文獻]
[1] 陸如烤,周一明,黎秘生.淺談園林景觀設計的要素[J].廣西植物研究所,2007(4).
[2] 陳超.觀賞樹木學[D].海南:華南熱帶農業(yè)大學,2002.
[3] 陳有民.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4.
[4] 胡長龍.園林規(guī)劃設計[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2.
[5] 葉萌萌.試論中國園林建筑與植物配置[J]. 藍天園林雜志,2004(3).
[6] 劉濱誼.現代景觀規(guī)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7] 郭志新.園林意境與傳統(tǒng)文化[J].經理學刊,2006(12).
[8] 陳志華.外國造園藝術[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