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國棟
在班會課上,我問學生們長大想干什么?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舉起了小手:“老師,我想當科學家?!薄袄蠋?,我想做一個音樂家?!薄袄蠋?,我長大了要當一名警察?!薄?/p>
我很滿意他們的回答,這時坐在后排的一個小手一個勁兒地往空中伸,哦,原來是班里的學困生——呂斌斌,我請他回答他的志向,他大聲地說:“老師,我長大了要當一名清潔工!”
班里一陣哄堂大笑,同學們嘰嘰喳喳地議論他沒出息。他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我按捺住心中的慍怒,問:“呂斌斌,這么多好的職業(yè)你不選擇,怎么會想到要做清潔工呢?”
他的回答讓我內(nèi)心一顫,鬧了半天原來罪魁禍首還是我自己:“老師,你說過清潔工也很了不起,讓我們尊重他們的勞動,向他們學習。”
我被他的回答激怒了,厲聲說道:“老師說清潔工了不起是讓你尊敬那些叔叔阿姨們,不是讓你把當清潔工作為理想,你應該有一個遠大的理想才對,坐下好好想想!”
回到辦公室,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陷入了迷茫和困惑中——“清潔工也很了不起”是上星期班會課我說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們尊重清潔工的勞動,不要亂丟果皮紙屑,我當時為什么要這樣說呢?說清潔工很辛苦不就行了嗎?可是,清潔工難道不值得我們尊敬嗎?那以后滿大街的垃圾由誰來打掃?呂斌斌說錯了嗎?沒有。那我又為什么生氣?假設不生氣,難道我真的要讓我的學生去做清潔工?是教育出了毛病,還是我的工作出了毛?。?/p>
在“考名牌大學,找好的工作”的誘惑面前,教育像變了味兒似的,全部都齊刷刷地向分數(shù)看齊,素質(zhì)教育的價值也就顯得黯然失色、軟弱無力了。孩子成績好,什么都好;成績不好,便是“笨孩子”,老師家長無不搖頭嘆息。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素質(zhì)教育成為了一句空話,學生的政治素質(zhì)、體質(zhì)體能素質(zhì)、個性心理素質(zhì)、文化科學素質(zhì)、勞動技術素質(zhì)、審美塑美素質(zhì)和特殊才能素質(zhì)都“退避三舍”,一切以分數(shù)為中心,以分數(shù)衡量一切。
我同樣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我也在不知不覺中做著“反教育”的事——人格分裂,價值觀沖突,表里不一,不經(jīng)意透露出對勞動者的鄙視。該被訓斥的應是我,而不是呂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