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川 于喜彬 李彤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一批中國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第三代小提琴藝術(shù)家,在20世紀八十年代迅速崛起。他們在中國第二代小提琴藝術(shù)家的細心指導下,終于踏上了國際樂壇。中國青年小提琴藝術(shù)家陸續(xù)在國內(nèi)外各項賽事中大放異彩,已得到世界音樂界的高度贊揚和廣泛推崇。越來越多的中國小提琴藝術(shù)家在國際大賽中摘得桂冠,使得中國小提琴演奏藝術(shù)讓世界樂壇刮目相看。
關(guān)鍵詞:20世紀;第三代;小提琴藝術(shù)家;國際樂壇;卓越成就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5-0073-02
1980年17歲的胡坤獲得芬蘭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大賽第五名,使西方人“第一次在小提琴比賽的地圖上看到中國”。胡坤成為新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在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獎的小提琴藝術(shù)家。自八十年代以后,中國一批青年小提琴藝術(shù)家頻頻在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王曉東在1983年英國首屆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少年組第一名、1985年英國第二屆梅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中獲青年組第一名、1985年華沙盧布林第三屆維尼亞夫斯基國際青年小提琴比賽中獲青少年組第一名;徐惟聆在1984年紐約國際藝術(shù)家比賽中獲首獎;游曉在1984年英國第38屆朗格蘭文化節(jié)器樂比賽中獲小提琴第一名;胡乃元在1985年比利時伊麗莎白王后國際音樂比賽中獲小提琴第一名;張堤在1985年加拿大多倫多基瓦尼斯小提琴比賽中獲第一名;郭昶在1985年英國第二屆梅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中獲少年組第一名;黃濱在1985年華沙盧布林第三屆維尼亞夫斯基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中獲少年組第一名;薛偉在1986年英國第十屆卡爾·弗萊什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第一名、同年獲倫敦交響樂團小提琴獨奏比賽第一名;戚鳴在1986年北京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中獲青年組第一名、董昆獲少年組第一名;董昆在1987年英國第三屆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少年組第一名;呂思清在1987年意大利熱那亞第34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金獎;錢舟在1987年法國巴黎第21屆龍—蒂波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第一大獎和四個特別獎;胡坤在1988年意大利第七屆羅多夫利比奇亞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第一名;郭昶在1989年西德尼曼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中獲第一名;張躍在1989年法國第三屆杜埃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第一名;趙茜在1989年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第一名;李傳韻在1991年波蘭第五屆維尼亞夫斯基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中獲少年組第一名;黃濱在1994年意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第一名;潘依瓊在1996年俄羅斯雅姆波爾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少年組冠軍;黃蒙拉在2002年意大利第49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金獎;寧峰在2006年意大利第51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金獎。自此越來越多的中國小提琴藝術(shù)家在世界樂壇嶄露頭角,他們開啟了新時期中國小提琴藝術(shù)事業(yè)走向輝煌的大門,開始逐漸成為世界小提琴藝術(shù)發(fā)展的主要力量。
1987年,一位17歲中國青年的高超琴技打破了國際小提琴藝術(shù)最高獎—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空缺12年的沉寂,他就是中國第一位獲得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的東方人—呂思清。
呂思清1969年生于青島一個音樂世家,4歲半開始學習小提琴,8歲時就被冠以“樂壇神童”的美譽,成為中央音樂學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學生。11歲進入梅紐因天才音樂學校,17歲榮獲了第34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第一名。19歲呂思清赴紐約朱莉亞音樂學院,跟隨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德羅西—迪蕾女士及姜康先生精修琴藝。呂思清是拿索斯遠東錄音公司旗下的專屬小提琴演奏家,錄制了大量唱片。1997年,他錄制的第四版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被譽為當今最佳版本。2000年,他使用六把斯特拉迪瓦里、瓜內(nèi)里、阿瑪?shù)僖獯罄黉浿屏司S瓦爾第《四季名琴版》,被譽為可遇而不可求的無敵制作。呂思清用琴聲讓中國的《梁?!肥澜缁?,讓世界的《四季》綻放出紛繁的色彩。英國的權(quán)威雜志稱他的演奏“富有穿透力的聲音、精確的音準、可靠的樂句處理、豐滿的演奏,使人震驚。”作曲家陳鋼稱他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充沛的舞臺激情和純正的民族風格”。呂思清的演奏風格細膩而熱情,質(zhì)樸而充滿絢麗的風采。
薛偉,1963年出生于河南,8歲學習小提琴。在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和中央音樂學院就讀期間曾分別師從鄭石生和林耀基教授。1985年,赴英國音樂戲劇學院大師班跟隨尼曼教授學習。被譽為“當代最杰出的小提琴家”的薛偉,在古典音樂界中創(chuàng)造了不少神話。初登國際音樂舞臺便創(chuàng)造了“薛偉年”:1986年,薛偉在第八屆柴科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得銀獎,精彩的演奏打動了評委和觀眾;兩周后,他獲得了英國卡爾·弗萊什國際小提琴比賽金獎,并囊括了奏鳴曲演奏獎,樂團獎、觀眾獎等其他所有單項獎;同年又獲得英國青年獨奏家獎,創(chuàng)下當時中國人在國際大賽中獲得最高、最多獎項的記錄。1989年,年僅25歲的薛偉成為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2003年,出任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大賽最年輕的評委。2005年,就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曾先后錄制大量的專輯,獲得美國唱片月獎、英國古典唱片獎頭獎等唱片界權(quán)威獎。他的佳作唱片《愛的致意》錄制于2003年,發(fā)行短短三個月,銷量達到有史以來古典音樂唱片在中國銷量排行的首位。中國音樂專輯《鄉(xiāng)夢》被《CD天地》給予高度評價。
薛偉的演奏風格秉承浪漫主義傳統(tǒng),演奏中全情投入,精神與音樂合二為一。英國《衛(wèi)報》稱他是“一位所向披靡的演奏家,技術(shù)超凡,表達能力雄厚,變化多樣。”英國《高保真新聞》雜志稱薛偉的演奏是“令人陶醉的,無法抗拒的,令人折服的”。薛偉是中國小提琴藝術(shù)在新時代音樂舞臺上的卓越代表,中國琴壇的神話。
黃濱,1971年出生于廣州,4歲開始學習小提琴,9歲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14歲參加波蘭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獲少年組第一名。1988年,赴美國彼博蒂音樂學院學習。1994年,黃濱在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中獲得第一名和帕格尼尼作品最佳演奏獎,被譽為“帕格尼尼東方女傳人”。成為唯一在1985年維尼亞夫斯基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1994年意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1999年德國慕尼黑國際音樂比賽這三大國際重要賽事中均獲金獎的中國小提琴藝術(shù)家。黃濱在15年間,先后獲得八個國際重要小提琴比賽的獎項,這在華人小提琴藝術(shù)家中是獨一無二的。她出眾的演奏贏得了世界各國媒體的高度評價。美國《華盛頓郵報》稱:“她有很吸引人的舞臺形象,她的琴聲純凈華美,不論是巴赫、勃拉姆斯、莫扎特還是帕格尼尼的作品她都表現(xiàn)的如火純青………”;意大利熱那亞報紙稱贊道:“她是一位令人著迷的東方小提琴家,她的演奏把人們帶到另了一個境界,”“她不但技巧無懈可擊,更使人驚訝的是她對音樂的理解?!?995年,她用意大利國寶,帕格尼尼珍貴的小提琴“大炮”舉行音樂會的實況錄音已被制作成CD,這是在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賽獲獎?wù)咧星八从械?。黃濱是當今活躍在世界音樂舞臺上的著名小提琴家、中國新一代小提琴藝術(shù)家中的佼佼者,也是中國最著名的青年女小提琴藝術(shù)家中最令人敬佩的一位。
黃蒙拉2002年,榮獲意大利第49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并獲得帕格尼尼隨想曲演奏獎和紀念馬里奧·魯米內(nèi)里獎。他精湛的演奏技巧和獨特的演繹令歐洲、亞洲、北美洲的觀眾為之傾倒。黃蒙拉,1980年出生于上海,4歲開始學習小提琴。畢業(yè)于上海音樂學院附小、附中,本科時師從俞麗拿教授。黃蒙拉從小學開始在上海音樂學院接受正規(guī)的音樂教育,直至2005年取得了碩士學位,并成為這所著名學府有史以來最年輕教師之一。2004年,才華橫溢的小提琴藝術(shù)家黃蒙拉與環(huán)球唱片正式簽約,成為繼著名鋼琴家李云迪、朗朗,著名大提琴藝術(shù)家王健之后又一名加入“環(huán)球”大家族的知名華人古典音樂家。2006年,黃蒙拉赴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繼續(xù)深造,師從小提琴大師吉奧吉—帕克。黃蒙拉的演奏技藝嫻熟、精湛,有“東方帕格尼尼”的美譽。他是當代中國小提琴藝術(shù)家的新生力量,他的才華正迅速地為世人所熟知。
寧峰,198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個普通家庭。1992年進入四川音樂學院附中,師從胡惟民教授。由于勤奮好學,寧峰在胡教授的指導下,奠定了扎實的基本功和對古典音樂作品及技巧性作品的全面掌握。1998年,寧峰成為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留學生。在校期間,師從胡坤教授學習了大量小提琴演奏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其間,他曾獲得梅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第二名、皇家音樂學院的威格莫獎、倫敦奧拉托里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德國第13屆伊·高爾法斯小提琴比賽第一名、新西蘭“邁克·希爾”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等眾多獎項。2003年,寧峰以優(yōu)秀的畢業(yè)獨奏音樂會打動了評委,贏得了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近兩百年歷史上首位滿分畢業(yè)生的殊榮,被授于專業(yè)優(yōu)異畢業(yè)生的“皇家音樂學院會員”稱號。2006年10月1日,寧峰以出類拔萃的演奏技藝和光彩奪目的藝術(shù)風貌在意大利熱那亞舉行的世界頂級小提琴比賽—第51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中大顯身手、獨占鰲頭,不但榮獲了金獎,同時還獲得“最佳帕格尼尼隨想曲獎”和“紀念馬里奧·魯米內(nèi)里獎”兩個特別獎。寧峰以其非凡的音樂才華以及別具一格的藝術(shù)和人格魅力,完成了從“布衣琴童”到“東方帕格尼尼”的非凡跨越。這不但證明了中國小提琴教育的進步和成功,也證明了中國小提琴藝術(shù)家的巨大發(fā)展?jié)摿Α?/p>
李傳韻,1980年出生于青島的一個音樂世家,三歲便隨父母學習小提琴并顯示出過人的天賦。五歲時參加北京市兒童小提琴比賽榮獲冠軍,由此得到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的賞識,收到門下,對其進行長期科學、嚴格的訓練。1991年,11歲的李傳韻赴波蘭參加第五屆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少年組的比賽,高超的技巧,成熟的音樂表現(xiàn)征服了所有的評委,被一致推舉為第一名,成為此項賽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冠軍。1996年,李傳韻赴美國朱麗亞音樂學院學習,師從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迪蕾和小提琴大師伊扎克·帕爾曼。1999年,進入辛辛那提音樂學院隨庫爾特·薩斯曼紹斯教授學習。1998年,他在阿斯本音樂節(jié)上獲得小提琴協(xié)奏曲比賽第一名、1999年,在圣-桑小提琴協(xié)奏曲比賽中獲得第一名等重要獎項。2002年,他在著名導演陳凱歌的電影《和你在一起》中擔任背景音樂中所有小提琴獨奏部分的演奏,獲得國內(nèi)外一致好評。同年7月,小提琴演奏專輯《預(yù)言鳥》由普羅藝術(shù)制作發(fā)行。李傳韻的音樂風格自然、深邃而獨特。他擁有超人的演奏技術(shù),各種小提琴的高難度技巧在他的手中都易如反掌,他演奏的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隨想曲》就極具獨創(chuàng)性。西方主流媒體評價李傳韻是“一個在琴弦上跳舞的魔鬼天才,一位用技巧征服世界的大師。”由此,李傳韻被稱為“現(xiàn)代的帕格尼尼”。
20世紀八十年代至今,中國小提琴藝術(shù)進入大發(fā)展時期。從中國第三代小提琴藝術(shù)家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說明,中國的小提琴演奏技術(shù)已發(fā)展到世界水平,并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風格和教學體系。中國小提琴藝術(shù)家所取得的成績有力的證明,經(jīng)過一個多世紀的探索和積累,小提琴已不再是西方人的專利,而是在中國小提琴藝術(shù)家手中同樣綻放出神奇的色彩。中國的小提琴藝術(shù)已受到世界觀眾的歡迎和國際音樂界的高度認可,小提琴教育水平、音樂人才的質(zhì)量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飛躍,中國小提琴藝術(shù)事業(yè)正朝著繁榮輝煌的道路闊步前行。
本文為2013年度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項目類別專項項目,批準號:13D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