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光輝 劉靜 張俊卿 游鏡民 王吉棟
【摘要】目的:探析口腔惡性腫瘤術后軟組織缺損運用頸闊肌肌皮瓣修復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口腔惡性腫瘤術后軟組織缺損患者25例為研究對象,運用頸闊肌肌皮瓣對其進行修復治療,觀察治療效果。結果: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隨訪10個月-24個月,皮瓣全部成活23例,占92%,皮瓣部分壞死2例,占8%,經(jīng)清創(chuàng)換藥后,肉芽組織正常生長且傷口痊愈,無1例患者出現(xiàn)全部皮瓣壞死或者皮瘺等并發(fā)癥,腫瘤無復發(fā),并且術后患者對口腔功能和形態(tài)均滿意。結論:臨床上運用頸闊肌皮瓣對口腔惡性腫瘤術后軟組織缺損進行修復治療,具有操作簡單、成活率高、修復效果好等諸多優(yōu)點,是比較理想的一種方法。
【關鍵詞】頸闊肌肌皮瓣;口腔內(nèi)缺損;修復
當前臨床上在對口腔惡性腫瘤術后軟組織缺損進行修復治療時,有多種多樣的方法,如遠位帶蒂皮瓣打碘仿包、血管化游離皮瓣以及植皮等,但是在運用上述修復方法時,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包括患者耐受程度、缺損部位的大小、手術創(chuàng)傷大小以及術后功能等,并且無法獲得滿意療效[1]。因此,本文對口腔惡性腫瘤術后軟組織缺損運用頸闊肌肌皮瓣修復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討,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口腔惡性腫瘤術后軟組織缺損患者25例為研究對象,15例為男性、10例為女性,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為(58.7±11.4)歲,其中5例為牙齦癌、5例為頰黏膜癌、1例為牙齦腺癌、10例為舌癌、4例為軟腭癌。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頸闊肌肌皮瓣修復術,操作如下:術前,將口腔組織缺損部位作為基本依據(jù),對蒂在上的頸闊肌肌皮瓣進行設計,從角前切跡開始直到后下方對肌皮瓣的中心長軸線進行設計,并且使該長軸線與頸闊肌肌束方向保持一致。與該中心長軸線平行的前方和后方分別對肌皮瓣的前后緣進行設計,前緣和后緣保持平行,寬度一致,并且向下延長直到所需長度。術中從鎖骨區(qū)皮瓣尖端將肌皮瓣切開,同時將其后緣和前緣切開,在頸闊肌深層肌膜深面進行翻瓣,將皮瓣翻起直到頜骨下緣,對形成的肌皮瓣進行切取。需要注意的是,切取肌皮瓣的過程中,應該間斷縫合頸闊肌和皮膚,避免皮膚和肌肉出現(xiàn)分離。同時,將經(jīng)過轉(zhuǎn)移隧道部分的皮膚切除,掌握好深度,直到真皮乳頭層,以創(chuàng)面滲血呈現(xiàn)出點狀為宜,避免對真皮下毛細血管網(wǎng)造成損傷,使創(chuàng)面形成,形成4.0cm-6.0cm長度的一個皮下-肌蒂。完成肌皮瓣制備后,按照常規(guī)方法對患者進行原發(fā)灶擴大切除術和頸淋巴結清掃術,盡量擴大肌皮瓣所經(jīng)隧道,避免壓迫蒂部,從頜下從下頜骨內(nèi)側(cè)通過直到口內(nèi)缺損區(qū),所有口內(nèi)皮瓣均在蒂部后面,并且遠心端超前,同時對位縫合受區(qū)分層與皮瓣,頸部供區(qū)創(chuàng)面向周圍方向?qū)㈩i闊肌深面鈍性分離后直接縫合拉攏。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隨訪10個月-24個月,皮瓣全部成活23例,占92%,皮瓣部分壞死2例,占8%,經(jīng)清創(chuàng)換藥后,肉芽組織正常生長且傷口痊愈,無1例患者出現(xiàn)全部皮瓣壞死或者皮瘺等并發(fā)癥,腫瘤無復發(fā),并且術后患者對口腔功能和形態(tài)均滿意。
3 討論
3.1頸闊肌肌皮瓣的適應證
頸闊肌具有表淺的位置,位于頸部皮下,具有豐富的血供,既寬闊又薄,與口腔頜面部的距離較近,這一區(qū)域皮膚的彈性、厚度以及色澤均較好。頸闊肌肌皮瓣適用于口底、頰部、咽側(cè)壁、舌、軟腭以及翼頜韌帶區(qū)等口腔頜面部軟組織缺損治療,并且可以獲得滿意的修復效果,尤其是老年患者,因為頸部皮膚軟組織肌肉松弛,將皮瓣切取后,有助于直接拉攏縫合供區(qū)[2]。在本次研究中,1例患者的皮瓣尖端出現(xiàn)壞死,區(qū)域面積為0.5cm×3.0cm,可能是頸闊肌血供不佳太薄所致,所以在手術的過程中,應該將患者的實際情況作為基本依據(jù),對頸部過于瘦小、年老體弱的患者,應該選擇其他修復方法。術中減張是確保皮瓣成活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本組的25例患者中,1例患者的軟腭、咽側(cè)壁以及翼頜韌帶區(qū)缺損達到5.5cm×7.0cm,手術縫合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張力,拆除皮瓣邊緣縫線時,有一個長度為3.0cm的傷口裂開,說明術中無張力縫合尤為重要,如果具有較大的缺損面積,不應該選擇頸闊肌肌皮瓣修復,所以在頸闊肌肌皮瓣修復治療中,掌握好適應證尤為重要[3]。有研究發(fā)現(xiàn)[4-5],頸闊肌肌皮瓣具有廣泛的用途,操作簡單,具有較高的成活率。
3.2術中注意事項
雖然頸闊肌肌皮瓣修復口腔惡性腫瘤術后軟組織缺損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但是為了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和確保肌皮瓣存活,在手術的過程中,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①皮瓣轉(zhuǎn)位和從軟組織隧道通過時,應該要避免過多的壓迫和扭轉(zhuǎn)蒂部;②同時考慮皮瓣切口設計與頸淋巴清掃切口設計,頸闊肌肌纖維的走行通常朝著后下方,所以在對肌皮瓣進行設計時,應該從角前切跡開始,朝著后下方對肌皮瓣進行設計,形成一個中心長軸線,并且使這一長軸線與頸闊肌肌束方向保持一致,這樣能夠避免損傷肌束,確保皮瓣血供;③肌皮瓣的面積應該比口腔缺損面積大,避免出現(xiàn)較大的縫合張力而對血運產(chǎn)生影響。同時,在確定皮瓣大小時,應該將患者的頸部皮膚彈性、張力以及遺留創(chuàng)面作為基本依據(jù),選擇合適的頸闊肌肌皮瓣區(qū)域,確??梢岳瓟n縫合[6]。
綜上所述,臨床上運用頸闊肌皮瓣對口腔惡性腫瘤術后軟組織缺損進行修復治療,具有操作簡單、成活率高、修復效果好等諸多優(yōu)點,是比較理想的一種方法。
【參考文獻】
[1]李建虎,孫沫逸,張圃,程曉兵,楊耀武,雷德林,劉彥普. 頸闊肌肌皮瓣修復口腔惡性腫瘤術后軟組織缺損[J]. 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07,11(2):185-187.
[2]程曉兵,馬秦,楊耀武,田磊,李云鵬,胡曉光,雷德林. 改良式頸闊肌肌皮瓣在口腔內(nèi)軟組織缺損修復中的應用探討[J]. 口腔醫(yī)學研究,2010,21(2):253-255.
[3]鄧濤. 頸闊肌肌皮瓣修復口腔惡性腫瘤術后軟組織缺損臨床應用[J]. 醫(yī)藥論壇雜志,2010,13(9):128-129.
[4]盧新華,劉海濤,葉明華,夏剛,陳羿. 頸闊肌肌(皮)瓣在修復口腔頜面部腫瘤術后組織缺損及防治并發(fā)癥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yī)學,2012,16(3):74-76.
[5]童永青,戴杰,陳申國,施更生. 頸闊肌肌皮瓣修復口底組織缺損的臨床研究[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3,11(3):859-
86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