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會敏(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人民醫(yī)院 皮膚科,河南 濮陽 457400)
?
5種過敏性皮膚病過敏原檢測結果的分析報告
袁會敏
(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人民醫(yī)院 皮膚科,河南 濮陽 457400)
【摘要】目的 探討不同過敏性皮膚病過敏原的分布特點。方法 隨機選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過敏性患兒1713例,對所有患兒進行生物共振過敏原檢測,并對不同過敏性皮膚病患兒的過敏原檢測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過敏性紫癜的食物類過敏原陽性檢測率明顯低于其他過敏性皮膚?。≒<0.05),其中以濕疹、異位性皮炎的食物類過敏原陽性率最高。吸入類過敏原中,以異位性皮炎的陽性率最高,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 不同類型疾病患兒的過敏原分布有其獨自特征,臨床治療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不同疾病的過敏原差異,必要時對患兒實施全面檢測。
【關鍵詞】過敏性皮膚?。贿^敏原;分布特點
隨著近年來環(huán)境的變化及我國居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兒童變態(tài)疾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趨勢。研究指出,以過敏性皮膚病為代表的兒童變態(tài)疾病的病因多較為復雜,難以明確,給臨床防治帶來困難[1]。本次研究為探討不同過敏性皮膚病患兒的過敏原分布特點,對1713例5種過敏性皮膚病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過敏性患兒1713例,1044例男性,669例女性,年齡分布為2個月~7歲,平均年齡為(1.9±0.7)歲,所有患兒在入選前7 d內均未服用糖皮質激素或抗組胺類藥物。其中包括585例濕疹,335例蕁麻疹,329例異位性皮炎,99例過敏性紫癜和365例皮炎。
1.2 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德國MORA-super生物共振治療儀進行過敏原檢測。檢測開始時,患兒雙手置于儀器之上,利用生物電磁波檢測系統(tǒng)檢測患兒雙手共計20個位點。當系統(tǒng)檢測出患兒對于某種物質反應的致敏信號時,即可確認過敏原。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處理,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計數(shù)資料,并對其進行χ2檢驗,P<0.05時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過敏原檢測結果:本次研究中,1713例患兒攻擊1610例過敏原檢測呈陽性,陽性率為93.99%。其中包括1404例食物類過敏原(87.20%),681例吸入性過敏原(39.75%)。其中,615例患兒同時檢測出吸入性過敏原和食物性過敏原,占整體的38.20%。在各類過敏原中,796例患兒為雞蛋過敏(49.44%),738例為牛奶過敏(45.83%),500例為海鮮類過敏(31.06%),374例為屋塵過敏(23.23%)。
2.2 不同過敏性皮膚病過敏原檢測結果:見表1。由表中數(shù)據可知,過敏性紫癜的食物類過敏原陽性檢測率明顯低于其他過敏性皮膚病(P<0.05),其中以濕疹、異位性皮炎的食物類過敏原陽性率最高。吸入類過敏原中,以異位性皮炎的陽性率最高,差異具有顯著性(P <0.05)。其中異位性皮炎患者多存在食物+吸入類過敏原同時存在現(xiàn)象,高于其他過敏性皮膚?。≒<0.05)。
表1 不同過敏性皮膚病過敏原檢測結果(n,%)
調查指出,近年來兒童過敏性皮膚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趨勢,一方面同兒童自身體質有關,另一方面可能為外界因素的影響,如接觸物、氣候、吸入物、食物等。有報道指出,過敏性皮膚病的致病因素十分復雜,對兒童而言,由于其無法對自身情況進行準確表述,極易造成臨床無法完全避除過敏原,引起患兒的病情反復發(fā)作[2]。
本次研究顯示,在眾多過敏因素中,食物類過敏原在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遠高于吸入性過敏原(P<0.05),同張蕊娜等[3]的報道基本一致。其中,本次研究中,38.20%患兒為食物類和吸入類過敏原同時陽性,提示部分過敏性皮膚病患兒病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可能是多種過敏原共同參與的結果,因此建議臨床對過敏性皮膚病患兒進行全面檢測,以最大限度的明確全部過敏原,實施針對性治療和規(guī)避,避免患兒病情反復發(fā)作。
本次研究中,部分患兒表現(xiàn)為食用菌陽性,主要同部分患兒家屬的思維誤區(qū)有關,認為過敏性皮膚病主要由于患兒機體免疫力低下所致,因而為患兒提供食用菌以促進其免疫力的提高,過多盲目進食菌類食物所致,提示臨床應加強對過敏性皮膚病的健康宣教,以幫助患兒及其家屬正確認識此類疾病。
在疾病分類中,過敏性紫癜的食物類過敏原陽性檢測率明顯低于其他過敏性皮膚病(P<0.05),以濕疹、異位性皮炎的食物類過敏原陽性率最高,而吸入類過敏原則以異位性皮炎陽性率最高,提示對于濕疹患兒,應首先考慮食物類過敏原的可能性,而對于異位性皮炎患兒,則應及早對患兒進行吸入類過敏原檢測,以及時對患兒進行針對性治療。
綜上所述,過敏性皮膚病患兒的過敏原分布較為復雜,不同類型疾病患兒的過敏原分布有其獨自特征,臨床治療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不同疾病的過敏原差異,必要時對患兒實施全面檢測。
參考文獻
[1] 李靜,蘭鳳榮,趙利媛,等.5種過敏性皮膚病患兒過敏原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6):6028-6031.
[2] 李偉權.過敏性皮膚病患者血清特異性IgE檢測分析及過敏原分布[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14,26(1):75-78.
[3] 張蕊娜,許穎,段曉涵,等.過敏性皮膚病1774例過敏原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26(4):317-329.
中圖分類號:R7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2-01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