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德命、祿命、天命:論孔子的三維命觀

        2016-07-08 05:36:15吳玉萍
        關(guān)鍵詞:儒生天命

        吳玉萍

        (華東師范大學(xué) 民俗學(xué)研究所,上海 200241)

        德命、祿命、天命:論孔子的三維命觀

        吳玉萍

        (華東師范大學(xué) 民俗學(xué)研究所,上海200241)

        摘要:《論語》中多次提及“命”??鬃拥拿^由三個(gè)維度構(gòu)成:德命、祿命、天命,且這三者呈金字塔形。文章著重論證孔子從蓄德到出仕,再到“知我其天”的政治脈絡(luò),還原孔子從一介普通儒生到相信自己“受命于天”、“天下宗予”的命運(yùn)歷程。

        關(guān)鍵詞:德命;祿命;天命;儒生

        《論語》一書中,孔子有五次直接談到“命”,分別如下。

        《為政第二》四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雍也第六》十章: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憲問第十四》三十六章: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尤能肆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季氏篇第十六》第八章: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堯曰篇第二十》第三章: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p>

        還有一次提及“命”,是子夏所言?!额仠Y第十二》五章: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

        楊伯峻認(rèn)為這里的“聞之”很大可能是聽孔子所說,并將這一次算作孔子講命的半次[1]10,李澤厚也將其注為聽老師孔子說過[2]。子夏作為孔子的高足,《論語》中被提及19次。子夏一直深得孔子的賞識,經(jīng)常與孔子討論有深度的問題,他提出的“學(xué)而優(yōu)則仕”觀點(diǎn)對后世儒學(xué)影響很大。因此楊、李二人的觀點(diǎn)有其可信之處。而且“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也與由孔子之口所說的“命”意思一脈相承。故本文將其認(rèn)為同屬孔子的“命”觀。

        孔子數(shù)次談命,他信命,但他不是宿命論者。楊伯峻在《論語譯注》中認(rèn)為,古代人之所以成為宿命論者,是因?yàn)樗麄儗τ钪婧蜕鐣F(xiàn)象不能作出很好的理解,而孔子是持“六合之外,存而不論”之觀點(diǎn)的[1]11。此外李澤厚在《論語今讀》里也認(rèn)為孔子所說的“命”是一種“立命”而非“順命”,既非宿命,也非神意,有很強(qiáng)的人的主體性在①。既然不是宿命論者,卻又幾番論命,那么,孔子“命”的內(nèi)涵究竟是什么呢?結(jié)合《論語》和孔子的自身經(jīng)歷分析,孔子的“命”觀應(yīng)該由三個(gè)層面構(gòu)成:最淺層的是德命,即儒家強(qiáng)調(diào)的“內(nèi)圣”;接下來是祿命,也是所有儒生的普遍追求;最后的也是最高的“天命”,真正的“外王”。“君子修其德命,自能安處祿命”[3],孔子從最初的出仕做官,到最后“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第十四》三十五章)的吶喊,德命、祿命、天命三者構(gòu)成了一座金字塔形(見圖1),層層深入到了孔子的生命內(nèi)核,在“三命”路上的虔誠也真正成就了他“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儒生使命。

        圖1 德命、福命、天命呈現(xiàn)金字塔形

        一、身修:德命

        《詩經(jīng)·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在彼杞棘。顯允君子,莫不令德。

        《說文》對“德”的解釋是:德,升也。最早的甲骨文中,“德”的左邊是“彳”,表示與行走、行為有關(guān);其右邊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條垂直線,結(jié)合《說文》“德,升也”,“德”應(yīng)該與高高在上的“天”有關(guān),此直線是為溝通天人的通道,有德方可交之于天。此說只為假設(shè),但不管怎樣,孔子對“德”、儒家對“德”,乃至古人對“德”的重視都是非同小可的?!墩撜Z》一書中關(guān)于“德”共提及40次,應(yīng)該說“德”是君子必備的素質(zhì),“君子懷德,小人懷土”(《論語·里仁第四》十一章)。然儒家所講的“德”并非簡單意義上的道德,而是包括忠、孝、仁、義、溫、良、恭、儉、讓等多種內(nèi)在修身正己的概念范疇。對大多數(shù)儒生來講,“德”是一種修身、齊家的品質(zhì),應(yīng)該予以修煉,即便到了今天,人們對“德”也是甚為重視。然而,孔子眼中的“德”并非停留在品質(zhì)的層面,對有德和無德,他的體會比常人深,他將其視為獲得“天命”的最基點(diǎn),構(gòu)成了他命觀中的一維——“德命”。

        《詩經(jīng)》中有很多對周王統(tǒng)治者們盛德、美德的歌頌,《尚書》中也有不少反復(fù)告誡周人后代統(tǒng)治者要“敬德”、“明德”的文章*《詩經(jīng)·大雅》中此類篇章較多,如《棫樸》、《假樂》、《泂酌》、《卷阿》等;《尚書》中《康誥》、《梓材》、《召誥》、《多士》、《君奭》等篇也都有相關(guān)論述,這些都強(qiáng)調(diào)了君王之德的重要性。。周初的統(tǒng)治者經(jīng)常用“有德”和“失德”來解釋自己獲得“天命”、 殷人失去

        “天命”的歷史事實(shí),這是他們從殷代統(tǒng)治者滅亡的教訓(xùn)中所總結(jié)出來的一條歷史經(jīng)驗(yàn),即認(rèn)為統(tǒng)治者“敬德”是獲得“天命”的必要條件。其實(shí),在傳統(tǒng)的天神崇拜的宗教觀念方面,周人和殷人有其共同點(diǎn),都強(qiáng)調(diào)王權(quán)的合法性和無可置辯的最高權(quán)威性的根據(jù)是來自“天命”,即“王權(quán)”必須靠“神權(quán)”作保證,所不同且前進(jìn)了一大步的是周人引進(jìn)了“以德配天”的觀念[4]。傅斯年在《周東封與殷遺民》(附錄)一文中曾經(jīng)論證魯國“為殷遺民之國”,認(rèn)為“魯之統(tǒng)治者是周人,而魯之國民是殷人”。胡適也認(rèn)為此推斷可以適用于東土全部,因此是覆蓋了孔子生活的地區(qū)。此外,《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孔子自己所說的話,“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于東階,周人于西階,殷人兩柱間。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間,予殷人也”。由此可推測孔子為殷人。因此,作為殷之遺民的孔子、作為生活在周的孔子對“德”便有了深于常人的體會,故而他也大聲說出了“吾從周”,對“有德”的周禮、周制充滿了向往與虔誠,推崇治國者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在《孔子家語》卷五《五帝德第二十三》中更是竭盡奢華之辭盛贊了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的美德、美政*《孔子家語》的真?zhèn)螝v來是個(gè)疑點(diǎn),古今辯者各執(zhí)一詞。本文此處無意糾結(jié)于此,所引部分在《大戴禮記·五帝德》中均有體現(xiàn)(除孔子對黃帝的論評外),故視其為真。。

        孔子對堯舜等明君一直是贊美有加,認(rèn)為他們是“大德必得其位”、“大德者必受命”(《中庸》第十七章),得位與受命也就是一種“平天下”的天命所歸,他希冀修德以致位,“德”在孔子眼里是一種獲取天命的基本保障,是“得天命”的充分而又必要條件。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詩經(jīng)·大雅·文王》),孔子一生都是“以多識前賢往行,以蓄其德”(《周易上經(jīng)·大蓄》)。然而,有德者未必都有位,入世做官是必須的階段?!断蟆吩唬骸熬右允┑摷跋拢拥聞t忌。”(《周易上經(jīng)·夬》)有德者居家而不食君祿,這是君子所忌諱的事,更何況孔子這樣的君子,入世更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因此可以說孔子“蓄德”就是在為“食君祿”作準(zhǔn)備。

        二、國治:祿命

        《詩經(jīng)·大雅·假樂》: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陬邑大夫,母親顏徵在是曲阜大族之女。雖然叔梁紇去世很早,孔子三歲便與其母寡居,但是顏徵在對孔子的教育卻從未有半點(diǎn)疏忽,從《史記·孔子世家》記載中的“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shè)容禮”可見一斑??鬃訌男∷艿谋闶恰岸Y”式教育,而祭祀禮儀是當(dāng)時(shí)貴族上層最為重視的,足見其母對其所寄厚望甚高。

        蓄德的孔子并非開始即認(rèn)為自己是天命所歸,他想入世的最初動(dòng)因是“脫貧”,在跟母親寡居之時(shí)就家境堪憐,母親死后更是拮據(jù)。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記載,當(dāng)時(shí)季孫子招宴文學(xué)之士,孔子腰間系著麻帶子,還在守喪就前去參加了,但因季孫家臣陽虎的阻攔未能參宴*《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要绖,季氏饗士,孔子與往。陽虎絀曰:‘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鬃佑墒峭恕!绷恚罕疚乃妒酚洝?漢司馬遷著)均為中華書局1982年版。。后來孔子因?yàn)榇耸律钍艽驌?,但也更加激?lì)了他奮力進(jìn)取的斗志,堅(jiān)定了他進(jìn)入士階層的決心。如孔子第一次入太廟時(shí),對每一樣?xùn)|西都感興趣,“每事問”,而他對宗廟之事在乎的實(shí)質(zhì)卻是想為他日更快更好地進(jìn)入貴族階層、步入體制內(nèi)打基礎(chǔ)。

        孔子年輕時(shí)曾經(jīng)做過委吏、乘田(《孟子·萬章》下),但一直都是波瀾不驚。在經(jīng)歷十五志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后,孔子對世事有了較為透徹的觀察,他有了改變。由以下兩起事件可看出。

        再遇陽虎。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鬃訒r(shí)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涂。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shí),可謂知乎?”曰:“不可?!薄叭赵率乓?,歲不我與?!笨鬃釉唬骸爸Z。吾將仕矣?!?《論語·陽貨第十七》一章)陽貨,即陽虎,這是孔子和陽虎二人的又一次正面對話。兩人先前有過摩擦,因此在相互拜訪時(shí)各人都略施了小計(jì),奈何冤家路窄,不幸又在半道碰上,孔子本不打算理會陽虎,但陽虎看出了孔子的“好從事”心理,在對入世時(shí)不我待的一番分析后,孔子欣然同意做官。

        應(yīng)佛肸。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諸夫子曰:‘親于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鹈Z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jiān)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論語·陽貨第十七》七章)王充在《論衡》中就這段話對孔子進(jìn)行了批判,認(rèn)為“盜泉、勝母有空名,而孔、曾恥之;佛肸有惡實(shí),而子欲往”,認(rèn)為孔子“枉道食篡畔之祿”(《論衡》第九卷,問孔第二十八),盡管王充的批評有望文生義、言過其實(shí)之疑,但佛肸確為亂臣賊子,作為對佛肸“招安”的回應(yīng),不管孔子應(yīng)招的心理是想以此為跳板救世還是助己,與先前所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是有悖的。即便后來孔子于陽虎當(dāng)權(quán)時(shí)未仕于陽虎,也為襄助佛肸。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在做官問題上態(tài)度的改變。

        魯定公九年,孔子在魯國當(dāng)了中都宰*《史記·孔子世家》未確切記載孔子仕魯之年,只說“其后”,但據(jù)清人江永考證,孔子做中都宰在定公九年,匡亞明《孔子評傳》中孔子年譜記載亦為是。,后又由中都宰為司空,最后由司空轉(zhuǎn)為大司寇。定公十四年,孔子56歲,由大司寇行攝相事、聞國政。中都宰大概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首都市長,司空仿佛是后來管建設(shè)工程的首長,司寇則是管司法方面的首長。此時(shí)孔子是真正參與政治了[5]。隨著祿命的輾轉(zhuǎn)與三級跳式的提升,孔子距離權(quán)力中心越來越近,而他自己也愈發(fā)自覺受命于天。

        三、天下平:天命

        《詩經(jīng)·商頌·玄鳥》:來假祁祁,景員維河。殷受命咸宜,百祿是何。

        預(yù)言,佛書中稱為懸記,中外皆有之,它們往往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希伯來民族“彌賽亞”的降生救世引發(fā)了耶穌領(lǐng)導(dǎo)的大運(yùn)動(dòng);陳勝、吳廣借魚腹中的丹書和狐鳴之事揭開了反抗秦王朝殘暴統(tǒng)治的序幕;而孔子身上同樣有著一個(gè)“五百年必有王者興”*此處詳參胡適的《說儒》。的預(yù)言,也正是因?yàn)樵缦鹊倪@個(gè)催化劑更加催化了他深信自己是應(yīng)運(yùn)而生的圣人。

        孔子有“天命”意識應(yīng)該在魯定公時(shí)期,也就是公元前502年,魯定公八年,孔子50歲,也是他自己后來總結(jié)的“五十而知天命”,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公山不狃以費(fèi)叛季氏,使人召孔子??鬃友缽浘?,溫溫?zé)o所試,莫能己用,曰:“蓋周文武起豐鎬而王,今費(fèi)雖小,儻庶幾乎!”欲往。子路不說,止孔子??鬃釉唬骸胺蛘傥艺哓M徒哉?如用我,其為東周乎!”*此段《論語·陽貨第十七》四章亦有記載。

        后來因?yàn)楦鞣N原因,此舉“然亦卒不行”,但孔子的使周文王武王之道在東方復(fù)興的天命心理卻已昭昭然矣。也正是在這個(gè)時(shí)候,孔子開始逐步靠近權(quán)力中心,離他自許的目標(biāo)越來越近,天命所歸似乎就是一步之遙的事。遺憾的是,孔子失敗了。但即便這樣,天命之心也絲毫沒有衰減。后來孔子離開魯國奔走于衛(wèi)、宋、陳、曹、鄭等列國多次受到暴力威脅之時(shí),他都臨危不懼,深信有天庇佑。據(jù)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記載:

        將適陳,過匡,顏刻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笨锶寺勚?,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鬃訝铑愱柣?,拘焉五日。顏淵后,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鳖仠Y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懼??鬃釉唬骸拔耐跫葲],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史記》里此類記載還有一次:

        孔子去曹適陳,與弟子習(xí)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鬃尤?。弟子曰:“可以速矣?!笨鬃釉唬骸疤焐掠谟?,桓魋其如予何!”

        如果理解了孔子的這種天命意識,那么對他上述種種“其如予何”就不難理解了。《尚書大傳》中孔子曾說:“文王得四臣,丘亦得四友焉”,孔子自比中興文化的文王,“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的反問更是道出了舍我其誰的救世期許。

        隨著“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論語·子罕第九》九章。鳳鳥飛來、黃河出畫等圣瑞歷來被看成是帝王圣者受天命的征兆,詳見劉寶楠:《論語正義》,中華書局,1990年版。的嘆息,孔子一生奔走未果,年華老去,有心無力,但他治世的理想?yún)s未曾消退。歸魯后,孔子編《春秋》,用特有的方式繼續(xù)著他的宏圖偉業(yè)。錢穆認(rèn)為:孔子以私人著史,而自居于周王室天子之立場,故又曰:“知我者其惟《春秋》,罪我者亦惟《春秋也》。”其實(shí)孔子亦非為尊周王室,乃為遵承西周初年周公制禮作樂之深心遠(yuǎn)慮,而提示出其既仁且智之治平大道,特于《春秋》240年之歷史事實(shí)中寄托流露之而已[6]??鬃拥摹啊┯谟姓?。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論語·為政第二》二十一章)*據(jù)《白虎通》引此文,正是孔子最后的從衛(wèi)國返回魯國之時(shí)。就是對錢穆這一說法的佐證??鬃右簧刂坞A梯往上走,直到死前最后一刻他還自比泰山、梁木(《禮記·檀弓》),這樣的天命信念確乎深入到了他的骨髓。

        孔子被德命、祿命、天命所主宰,用生命譜寫了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入世程式。他一生周游列國,也許他沒有完成復(fù)興殷商的使命;也許他沒有實(shí)現(xiàn)“天下宗予”的夢想;也許他被后人看成是“有德無位”……種種也許,但是從最初的儒生到最后的“素王”,孔子成了儒生中的集大成者,也是因?yàn)榭鬃?,儒生不僅僅是出現(xiàn)在喪禮上。天命,或許以另一種方式成就了孔子;儒家,也因了孔子有了神話。

        參考文獻(xiàn):

        [1]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李澤厚.論語今讀[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4:324.

        [3]劉寶楠.論語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90:44.

        [4]匡亞明.孔子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0: 145.

        [5]李長之.孔子傳[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0:39-40.

        [6]錢穆.孔子傳[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100.

        (責(zé)任編輯張楠)

        Virtue, Fortune and Destiny: the Three-dimensional Viewpoints of Fate of Confucius

        WU Yu-ping

        (Folklore Research Institut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Abstract:Fate is repeatedly mentioned in the book of The Analects.Confucius's viewpoints is constituted by the three pyramidal dimensions-virtue,fortune and destiny.This paper then revealed the whole political career of Confucius from his moral cultivation to the official career and to his reflections of destiny,which restored his life course from an ordinary scholar to a man who believed in preordained fate.

        Key words:Virtue; fortune; destiny; scholar

        收稿日期:2015-11-04

        基金項(xiàng)目:國家社科基金“《周禮》禮器神話與中國禮制話語研究”(13CZW022)

        作者簡介:吳玉萍(1985- ),女,江蘇揚(yáng)州人,華東師范大學(xué)民俗學(xué)研究所博士后,主要從事民俗學(xué)、神話學(xué)研究。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674-3571(2016)04-0007-04

        ①詳見李澤厚:《論語今讀》中的相關(guān)論述。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4年版第52、168、406、535頁。

        猜你喜歡
        儒生天命
        汝心如玉何須擦
        從天命到性命:唐宋命論演變初探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56
        張山毅
        書香兩岸(2020年3期)2020-06-29 12:33:45
        汝心如玉何須擦
        法治與德治
        政治風(fēng)云下的個(gè)人命運(yùn)與國運(yùn)
        裨治文的“儒生”風(fēng)范
        書屋(2017年12期)2018-01-04 19:40:45
        葬在時(shí)光深處的拇指姑娘
        南風(fēng)(2016年1期)2016-12-27 17:50:27
        天命夫人
        小說月刊(2014年7期)2014-04-18 13:11:37
        論周公的“天命”哲學(xué)思想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av免费在线播放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 亚洲熟女国产熟女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综合|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片免费| 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不卡|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久|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 国产成人精品av| 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极品老师腿张开粉嫩小泬| 特黄a级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av一区二区麻豆|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丰满| 无码视频一区=区|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午夜福利av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免费在线av一区二区|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丁香花 | 日韩在线无| 日本岛国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自拍在线观看|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日本少妇按摩高潮玩弄| av成人综合在线资源站| 97碰碰碰人妻无码视频| 2021国产视频不卡在线| av有码在线一区二区 | 这里只有久久精品| 久久一二三四区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av一二三四区|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色中文字幕|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5|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刺激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