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國煒,吳兆鵬,韋家周,蟻細苗,譚文興,韋志堅,張 宇,梁達奉*
(1廣州甘蔗糖業(yè)研究所 廣東省甘蔗改良與生物煉制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510316;2廣西農墾綠姆山牛業(yè)有限公司,廣西南寧530042)
不同因素對蔗渣堿化效果的影響
常國煒1,吳兆鵬1,韋家周2,蟻細苗1,譚文興1,韋志堅2,張 宇2,梁達奉1*
(1廣州甘蔗糖業(yè)研究所 廣東省甘蔗改良與生物煉制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510316;2廣西農墾綠姆山牛業(yè)有限公司,廣西南寧530042)
堿化是蔗渣粗飼料化的主要處理方式,能大幅提高其利用率。本實驗采用單因素實驗研究不同堿化方式、除堿方式、蔗渣水分、堿濃度、堿化時間和堿化溫度等因素對蔗渣堿化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浸泡堿化和擠壓除堿是較優(yōu)的堿化方式和除堿方式;堿濃度在10%以內,濃度越高,纖維破壞程度越大,降解產物越多;蔗渣水分在40%~70%時均能達到較好的堿化效果;堿化時間40 min、堿化溫度50℃時,能達到最佳的堿化效果。
飼料;堿化蔗渣;堿化工藝
蔗渣是一種制糖工業(yè)的副產品,蔗渣產量巨大,其綜合利用一直為人們所重視。蔗渣最主要的成分是纖維素,約占40%~50%;其次是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分別約占25%~35%和15%~25%[1],從成分上看無疑能作為一種反芻動物的粗飼料使用。但由于蔗渣木質化程度高、其質地粗糙堅硬,木質素和半纖維素共價結合、纖維素的結晶結構以及纖維素被木質素和半纖維素包覆[2],使得纖維表面對纖維素酶具有阻抗作用[3]。而且木質素對生物酶存在吸附作用[4],影響瘤胃消化能力,損害和擾亂消化系統(tǒng)。所以必須先對蔗渣進行處理后才能作為飼料使用。
飼料用蔗渣的處理方法主要有膨化[5]、堿化[6]和生物發(fā)酵處理[7]等,也有復合上述若干種方法進行處理[8]。其中,堿化處理能不同程度地改變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的結構,降低其含量,破壞結晶構造,打破它們之間的復雜結構,提高基質孔隙率。堿化處理所用的堿主要有NaOH、Ca(OH)2等。經堿化后的蔗渣質地松軟,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酶的可及性,達到提高消化率的目的。
本文以NaOH為堿化試劑,將蔗渣堿化過程分為3道工序:堿化、除堿和干燥。通過單因素實驗法,利用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指標,研究堿化方式、除堿方式及堿化工序中蔗渣水分、堿濃度、堿化時間和堿化溫度對堿化效果的影響。通過探索不同因素對蔗渣堿化效果的影響,為蔗渣作肉牛粗飼料的可行性提供參考。
1.1材料與儀器
甘蔗渣(水分為60%),廣州甘蔗糖業(yè)研究所提供;分析純氫氧化鈉,廣試;檢測過程中所用試劑均符合國標或行標規(guī)定。
YP6001N電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擠壓設備;DH6-9143B5-Ⅲ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新苗醫(yī)療器械制造有限公司;501超級恒溫水箱,常州澳華儀器有限公司;HB43-S鹵素水分測定儀,瑞士Mettler Toledo;檢測過程中所用儀器均符合國標或行標規(guī)定。
1.2試驗方法
1.2.1比較堿化方式(浸泡與噴淋)對堿化效果的影響
取2份175 g蔗渣分別放入棉布袋中。1份浸泡在堿液(100 g氫氧化鈉+1795 g水,即考慮蔗渣水分后NaOH終濃度為5%(w/w,下同))中,另1份用噴霧器噴12.5%NaOH溶液70 g到蔗渣中(考慮蔗渣水分后NaOH終濃度亦為5%),邊噴邊攪拌。在15℃下浸泡或靜置40 min后,用擠壓設備壓出堿液,將堿化蔗渣和原樣放入干燥箱中65℃烘干。烘干后分別按照GB/T 20806-2006[9]、NY/T 1459-2007[10]、GB/T 20805-2006[11]和GB/T 13885-2003[12]測定堿化蔗渣和原樣中的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木質素和鈉元素含量,從而計算出纖維素C、半纖維素HC和氫氧化鈉WNaOH的質量分數(shù)。計算公式如下(假定鈉均以氫氧化鈉的形式殘留):C=ADF-ADL,HC=NDF-ADF,WNaOH=WNa/ArNa×MrNaOH。
式中:ADF為酸性洗滌纖維,ADL為酸性洗滌木質素,NDF為中性洗滌纖維,WNa為Na的質量分數(shù),ArNa為Na的相對原子質量,MrNaOH為NaOH的相對分子質量。
1.2.2比較除堿方式(擠壓與用大量水沖洗)對堿化效果的影響
取2份175 g蔗渣分別放入棉布袋中,分別在15℃的堿液(配制方法如1.2.1小節(jié))中浸泡40 min后,1份用擠壓設備壓出堿液,另1份用大量水沖洗至中性后用手壓至無水滴滴出。后續(xù)步驟參照
1.2.1小節(jié)(加測除堿后的水分)。
1.2.3比較蔗渣水分對堿化效果的影響
通過日照或加水的方式調節(jié)蔗渣水分,取一定量的蔗渣(保證干物質量相同,為70 g)放入棉布袋中,在15℃的堿液(保證NaOH終濃度相同,為5%)中浸泡40 min,后續(xù)步驟參照1.2.1小節(jié)。蔗渣量和堿液配制方法如表1。
表1 不同試驗的蔗渣量和堿液配制方法
1.2.4比較NaOH濃度對堿化效果的影響
取4份175 g蔗渣分別放入棉布袋中,分別在15℃的不同濃度堿液中浸泡40 min,4個濃度的堿液配制方法如表2。后續(xù)步驟參照1.2.1小節(jié)。
1.2.5比較堿化時間對堿化效果的影響
取4份175 g蔗渣分別放入棉布袋中,分別在15℃的堿液中浸泡20、40、60、80 min。后續(xù)步驟參照1.2.1小節(jié)(不測鈉含量)。
1.2.6比較溫度對堿化效果的影響
取6份175 g蔗渣分別放入棉布袋中,分別在15、20、30、40、50℃的堿液中浸泡40 min。后續(xù)步驟參照1.2.1小節(jié)(不測鈉含量)。
表2 不同濃度的堿液配制方法
2.1浸泡與噴淋對堿化效果的影響
2種堿化方法的區(qū)別在于堿液在蔗渣中的分布情況。浸泡時蔗渣完全浸沒在堿液之中,堿液量大,堿液容易滲入到蔗渣之中,達到堿濃度平衡;而噴淋時,高濃度堿液噴淋在蔗渣表面,堿液量小,堿液不容易滲入蔗渣之中,造成堿濃度不平衡。表3是不同堿化方式處理后各組分含量對比數(shù)據(jù)。通過鈉含量可以看出,噴淋組的鈉含量明顯低于浸泡組,說明噴淋組的堿液只停留在蔗渣表面,通過擠壓較容易壓出。從纖維素的含量來看,浸泡組比原樣提高了7.7%,而噴淋組卻下降了9.4%,這可能是因為浸泡組蔗渣中堿濃度較平衡,均在5%左右,在這個濃度下纖維素的反應性較半纖維素和木質素低,所以纖維素含量反而升高了;而噴淋組的蔗渣表面濃度可達12.5%,在這個濃度下纖維素的反應性可能更強,所以纖維素含量下降了。從木質素的含量來看,浸泡組比原樣下降了34.95%,而噴淋組卻上升了4.0%,原因可能如上所述,而木質素含量上升對于蔗渣粗飼料化是不利的。綜上所述,浸泡堿化比噴淋堿化更優(yōu)。
表3 不同堿化方式處理后各組分含量對比
2.2擠壓與用大量水沖洗除堿對堿化效果的影響
2種除堿方式的區(qū)別在于是否較徹底地去除堿化后的殘留堿。大量水沖洗后蔗渣殘留堿濃度低,在干燥過程中幾乎不會繼續(xù)反應,而擠壓后蔗渣中還殘留大量堿,所以干燥過程中蔗渣處于高溫、強堿的環(huán)境中,半纖維素和木質素會繼續(xù)降解。表4是不同除堿方式處理后各組分含量對比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水洗組的酸性洗滌木質素和半纖維素降幅為8.0%和24.4%,而擠壓組則為43.0%和50.2%。擠壓組的酸性洗滌木質素含量的降幅遠大于水洗組,這必將有利于反芻動物對纖維的消化。而綜合3大組分的數(shù)據(jù)也一定程度上說明擠壓組對纖維的破壞比水洗組更強,更好地達到堿化的目的。
在能耗和環(huán)保方面,由于擠壓后水分比較低,用于干燥的能量必然比水洗組少,而且擠壓出的堿液可以直接重新利用,可以盡量減少化學試劑帶來的污染。而水洗組不僅需要浪費大量水來沖洗蔗渣,而且會產生大量難以處理的低濃度堿液。綜上所述,擠壓除堿會比水洗除堿更優(yōu)。
表4 不同除堿方式處理后各組分含量對比
2.3不同蔗渣水分對堿化效果的影響
不同水分的蔗渣由于其纖維的潤脹程度不同,所以可能在堿化過程中存在不同的降解效果。試驗數(shù)據(jù)見表5。從鈉含量可以看出,氫氧化鈉的殘留程度相當,這可能說明在不同水分情況下,堿化過程的40 min內,NaOH均可較均勻地滲入蔗渣之中并達到濃度平衡。通過對比試驗組和原樣的3大組分含量可知,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均大量降解,這是蔗渣浸泡在NaOH溶液時和干燥過程中高溫、強堿條件下對其造成的綜合結果。其中,水分為50%的試驗組,中性洗滌纖維比原樣下降29.29%;水分為40%的試驗組,木質素比原樣下降36.59%,這都說明在不同水分均有較好的處理效果。但綜合各個評價指標,不同水分之間的處理效果比較接近,沒有明顯優(yōu)劣。所以蔗渣水分在40%~70%內,該工藝能達到較好的堿化效果。
表5 不同水分的蔗渣處理后各組分含量對比
2.4不同NaOH濃度對堿化效果的影響
對于蔗渣的堿化處理,堿濃度無疑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堿濃度越高,纖維各組分降解越劇烈。各試驗數(shù)據(jù)和物質含量變化趨勢見表6和圖1。隨著堿濃度增大,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半纖維素含量的降幅均越來越大。其中,半纖維素的降幅分別為31.1%、43.2%、48.7%、65.2%,說明半纖維素對堿有較強的反應性。而酸性洗滌木質素的降幅分別為23.4%、34.9%、41.9%、30.1%,降解程度略低于半纖維素。當堿濃度增加至10%時,酸性洗滌木質素含量降幅趨緩,這很可能是因為半纖維素降解變得更劇烈而造成的。纖維素的含量則相對穩(wěn)定,說明其破壞程度有限,但并非沒有參與反應。從3個組分總量來看,隨著堿濃度增加,3個組分總量不斷減小,說明干燥后蔗渣中存在相當量的降解產物,包括各種糖類及其衍生物和木質素降解產物,這些降解產物對反芻動物的消化有何影響暫無定論。
表6 不同NaOH濃度處理后各組分含量對比
2.5不同堿化時間對堿化效果的影響
堿化時間影響著堿液在蔗渣里的擴散情況和反應程度。通過表7的數(shù)據(jù)分析,不同堿化時間均有較好的效果,這可能是因為堿液能在較短時間內滲入到蔗渣之中。其中,堿化40 min組,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均達到最低值,與原樣相比降幅分別為23.42%和12.06%。所以,浸泡時間在20~80 min內均有較好堿化效果,其中堿化40 min時效果更佳。
2.6不同溫度對堿化效果的影響
堿化溫度也能影響堿液在蔗渣里的擴散情況和反應程度。通過表8的數(shù)據(jù)分析,堿化溫度在15~40℃時,各數(shù)據(jù)變化不大。而堿化溫度為50℃時,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木質素均為5個水平中的最低值,與原樣相比降幅分別為28.60%、17.24%和59.40%,這很可能是由于高溫提高了各種反應的反應速率。但堿化溫度的上升必然導致能耗的增加,且對設備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所以堿化溫度也應控制在合適的范圍。綜上所述,在15~50℃的范圍內,50℃是較佳堿化溫度。
圖1 各物質含量變化趨勢
表7 不同堿化時間處理后各組分含量對比
表8 不同溫度處理后各組分含量對比
本文比較浸泡和噴淋2種堿化方式,認為浸泡堿化能有效降解木質素,達到較好堿化效果。通過比較擠壓和大量水沖洗2種除堿方式,認為擠壓除堿不僅能達到較好的堿化效果,而且能降低整個堿化工藝的能耗,且更加環(huán)保。在堿化條件方面,在10%的堿濃度以內,堿濃度越大,纖維破壞程度越大,理論上越有利于反芻動物對蔗渣的利用。但同時降解產物越多,這對反芻動物的影響暫無定論。不同蔗渣水分的堿化效果比較接近, 沒有明顯優(yōu)劣,這令蔗渣水分的選擇上更加靈活。堿化時間為40 min、堿化溫度為50 ℃時,能達到更佳的堿化效果。
[1] 任俊莉,孫潤倉,劉傳富. 蔗渣可再生資源的最新利用進展[J]. 中國糖料,2006(2):55-57.
[2] 楊淑蕙. 植物纖維化學[M]. 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112-117,176-183,52-55.
[3] MICHAEL E. H, DING S Y, DAVID K. J, et al. Biomass recalcitrance:engineering plants and enzymes for biofuels production[J]. Science, 2007, 315: 804-807.
[4] ALEX B, NEIL G, ARWA K, et al. Weak lignin-binding enzymes: a novel approach to improve activity of cellulases for hydrolysis of lignocellulosics[J].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2005, 121-124: 163-170.
[5] 蟻細苗,譚文興,陶譽文,等. 甘蔗副產物粗飼料化試驗研究[J]. 廣西糖業(yè),2015(5):25-28,35.
[6] 謝勇,鄒霞青. 不同處理甘蔗渣纖維類物質的瘤胃降解特性[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2(2):238-243.
[7] 胡詠梅,艾慎,丁一敏,等. 蔗渣飼料生料發(fā)酵工藝的研究[J]. 飼料工業(yè),2006,27(17):27-29.
[8] 韓丙軍,唐文浩,彭黎旭,等. 甘蔗渣發(fā)酵產物的飼用價值研究[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2(32):10309-10310.
[9]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 飼料中中性洗滌纖維(NDF)的測定:GB/T 20806-2006[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畜牧業(yè)司. 飼料中酸性洗滌纖維的測定:NY/T 1459-2007[S]. 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8.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 飼料中酸性洗滌木質素(ADL)的測定:GB/T 20805-2006[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12]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 動物飼料中鈣、銅、鐵、鎂、錳、鉀、鈉和鋅含量的測定 原子吸收光譜法:GB/T 13885-2003[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本篇責任編校:朱滌荃)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Bagasse Alkalization
CHANG Guo-wei1, WU Zhao-peng1, WEI Jia-zhou2, YI Xi-miao1, TAN Wen-xing1, WEI Zhi-jian2, ZHANG Yu2, LIANG Da-feng1
(1Guangzhou Sugarcane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dong Key Lab of Sugarcane Improvement & Biorefinery, Guangzhou 510316;2Guangxi State Farms Sugar Industrial Group Company Ltd., Lvmushan Cattle Co. Ltd, Guangxi 530042)
Alkalization is a major way of improving the digestibility of bagasse significantl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were employed to study their influences on bagasse alkalization with factors of alkalization method, alkali removal method, bagasse moisture, concentration, time, temperature, et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ak and squeeze are better method of alkalization and alkali removal, respectively. Higher concentration within 10% of alkali is helpful in breaking the fibrous structure and producing degradation product. A good effect of alkalization is reached when bagasse moisture is between 40% to 70%, time is 40 min and temperature is 50℃.
Fodder; Alkaline bagasse; Alkalization method
TS249.2
A
1005-9695(2016)02-0031-06
2016-04-07;修回日期:2016-04-12
公益性行業(yè)(農業(yè))科研專項經費資助(201403049);八桂學者建設工程專項資助;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經費資助
常國煒(1989-),男,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食品生物技術研究
*梁達奉(1964-),男,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制糖生物技術;E-mail: ldfjt@126.com
引文格式:常國煒,吳兆鵬,韋家周,等. 不同因素對蔗渣堿化效果的影響[J]. 甘蔗糖業(yè),2016(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