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成彬
山東省汶上縣 272500
?
1S系統(tǒng)研磨和篩理的改造
常成彬
山東省汶上縣272500
渣磨系統(tǒng)的任務是研磨從皮磨或清粉機得來的和麩皮相粘連的小塊狀胚乳顆粒,目的是通過適當的研磨和篩理,將麩皮從胚乳顆粒上輕輕的剝去送往響應清粉機處理,從而制造優(yōu)質的麥心去心磨研磨,制造優(yōu)質低灰分面粉?,F代制粉在操作方法上要求渣磨盡量少出面粉、麩皮少破碎以得更多的小胚乳顆粒。但在實際工作中,有的企業(yè)渣磨系統(tǒng)作用沒有發(fā)揮最佳,工藝設計上還有調整空間。
實際的生產中看到這樣的一種情況,原先的工藝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改造前的工藝
改造前的工藝實際生產時,1S磨軋得過緊粉篩篩不透,去3P1和6P1的物料含粉過多,使得清粉機無法正常工作,清粉機的吸風粉過多,與3P1和6P1相關的心磨物料含粉也多,影響磨粉機的操作;而1S磨軋得過松,取粉率不足又會出現粉篩篩枯現象,所以操作工很難把握,給生產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也因操作不穩(wěn)定造成渣磨面粉質量極其不穩(wěn)定。
廠家和設計者針對1S系統(tǒng)設計問題多次溝通,設計者認為是操作工不能完全理解設計理念,后來設計者進行實地操作,效果也不好。
正確認識到不足之處后,設計者提出改造方案放稀去3P1篩絹型號,把6P1去掉改為去D2篩理,這種改造方案,在磨粉機操作上有了很大的余地,1S篩的面粉質量和數量較為理想和穩(wěn)定,解決了3P1含粉的問題。但是又出現兩個大的問題,一方面3P1和6P1的物料大量減少,3P1和6P1生產的心磨物料質量也有所降低,與其相關的的各個高方篩出粉口的面粉質量均有所下降,灰分升高、白度降低,面粉也失去了原有的光澤;另一方面1S未篩凈的粉和D2混篩也不合理,1S的粉色較為光亮,灰分在0.5%左右,2B的面粉顏色呈黃褐色含有較多細小麩星,灰分在0.65%左右,混篩這種辦法就等于把好的面粉和較次的面粉混合,使得生產中的2號粉數量減少,3號粉數量增加,好粉出率下降,改造的效果,廠方不滿意。
此后,筆者從渣磨系統(tǒng)的任務出發(fā),充分遵守渣磨使用原則,提出改造方案。我們認為原有的設計渣磨采用噴砂光輥,速比是1.25:1,這就要求磨輥之間要有較大的壓力,才能使物料破碎,又采用ZJ43型強力撞擊松粉機,這和“少出粉,多出心”的原則不相符,而且在1S篩中只設計3格12XX的粉篩,顯然篩程太短,面粉篩不透。如加長粉篩路線又會造成物料的流量不平衡,也會造成分級篩長度不足分級不清。
改造后的工藝是去掉松粉機,磨輥用齒輥,角度35/65、斜度6%,28牙/吋,快輥轉速600 r/min、速比2.5:1,高方篩中的篩路也作調整。
改造后的工藝見圖2。
操作上,本著少出粉多造心的原則,適當放松軋距,減輕研磨,盡力保持物料麩皮的完整、心料顆粒純正,1S的取粉率15%左右,檢查1S高方篩的各個出口物料情況,麩皮基本完整,心料基本符合要求,流量平衡,解決了3P1和6P1含粉多的問題,效果理想。
通過上述的調整,我認為:設計者應緊密地聯系實際,充分考慮可操作性。
圖2 改造后的工藝
中圖分類號:TS 210.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5280(2016)03-0006-02
收稿日期:2016-03-16
作者簡介:常成彬(1970—),男,汶上人,主要從事面粉廠技術服務以及工藝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