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在宇
在搜索引擎上輸入“六神磊磊”,會跳出這樣的詞條——本名王曉磊,微信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作者。因為喜歡金庸開了該公號,經(jīng)常把社會熱點綁上金庸作品來解讀。六神磊磊的微信文章,“10萬+”只是起跳數(shù),點擊量破百萬的文章也不乏其例。
當人們在搜索引擎上重新輸入“新華社 王曉磊”時,也會跳出許多文章。比如《新動力描繪“十三五”新藍圖》,《以“三嚴三實”挺起領導干部的精神脊梁》……
兩類文章,風格迥異,卻出自一人之手。新華社記者王曉磊正是公號大V六神磊磊。
在重慶照母山下的一間茶館內(nèi),王曉磊坐到了廉政瞭望記者對面。聊到一件普通事時,記者再一次感受到王曉磊切換風格的本事。
國社記者
生于1984年的王曉磊是江西人,2007年,從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畢業(yè)后進入新華社重慶分社。如今,他能說一口流利的重慶話。
因為工作原因,自稱是“小人物”的王曉磊見過許多大場面。有一段時間,他負責重慶市委主要領導的報道工作。有一回,他白天跟著領導調(diào)研,晚上趕稿子直到凌晨4點。當他把稿子寫好,傳給相關人士后,終于可以上床合眼。剛瞇了十多分鐘,對方就打電話過來,與他商量起稿件的事?!霸瓉砣思乙恢睕]睡,在等我的稿子。本以為自己很辛苦,可有人比我更辛苦?!?/p>
令王曉磊印象頗深的一次采訪,發(fā)生在他婚禮前一天。周末就要舉行婚禮了,禮拜五他還在重慶一個區(qū)縣采訪。當?shù)乇l(fā)了群體性事件,人數(shù)眾多的群眾聚攏在市中心廣場?,F(xiàn)場秩序很混亂,王曉磊和同事硬擠了進去。區(qū)委書記正向群眾解釋政策,突然沖出幾個人來,拿起木棒敲向區(qū)委書記。離王曉磊不過幾米的地方,區(qū)委書記被打倒在地,頭上冒著鮮血?,F(xiàn)場幾近于失控,王曉磊被人浪推著走,甚至擔心“今天會不會被擠死在這里”。
當?shù)鼐謩菥o張,單位要王曉磊堅守在前線,隨時發(fā)回消息。后來,新婚妻子直接打電話給分社領導,說婚禮明天就要舉行了,新郎官總不能不現(xiàn)身吧!領導接了這通電話,才同意王曉磊從前方撤下來,回重慶主城參加婚禮。
王曉磊說,當記者時,自己以及許多同事都會在身邊放一個包,里面裝著出差用的日常用品。一旦有突發(fā)狀況,接到電話馬上啟程。
或許正因為多年的新華社記者經(jīng)歷,王曉磊在運作自己的公號時,更能在尺度拿捏上做到游刃有余。他的公號文章,看似風花雪夜,談金庸、談唐詩、談三國,然而每一篇懷古之作,似乎又能與當下的熱點新聞形成共振。
當郭美美被抓后,六神磊磊推出《大人物戰(zhàn)斗過的地方》,剖析一個出身平常也算不上國色天香的女子為何那么“貴”?!?北洋軍閥張宗昌先生以愛娶姨太太聞名,據(jù)說他看中了哪個窯姐,往往就帶出去租間房子安置,掛個牌子‘張公館,再派上個衛(wèi)兵,就算是又娶了房姨太太。時間一長,張先生往往就把姑娘給忘了,錢米斷絕,衛(wèi)兵開溜,姑娘便又開門重操舊業(yè)。四方的浪子閑漢紛紛登門,踏破‘張公館門檻,個個興奮不已:‘走,睡張宗昌的老婆去!”
六神磊磊還認為,比起韋小寶,楊過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渣男”。“ 韋小寶和楊過其實很相似——花言巧語,死纏爛打。別不承認,楊過對陸無雙就是典型的花言巧語、死纏爛打?!薄暗珒扇擞幸粋€最大的不同:韋小寶招惹的姑娘,他最后都娶了;楊過招惹的姑娘呢?最后都結拜兄妹了?!薄安灰越Y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從這個意義上說,韋小寶還不算耍流氓,他反而是個骨子里的傳統(tǒng)婚姻的堅定支持和崇拜者。”
“這一點,你倒是像金庸?!?/p>
一開始運營微信公號,王曉磊完全是基于興趣。“如今有不少介紹所謂運營公號攻略的文章,什么定位、角度,又垂直、又細分。所有這些,我當時都沒怎么考慮。瞧這名字,幾乎就是作死的題材,看到這個名字,一切不喜歡金庸的人都不會添加關注。更看不到所謂商業(yè)轉化的希望。一個讀金庸的怎么轉化呢?難道把這個號做火了賣給金庸先生?還有大家都關心的自媒體電商,我一個讀金庸的能賣什么呢?”
“對于公號,我準備不足,一無所知,創(chuàng)意失敗,更新懶惰,曾經(jīng)幾次想要關掉不寫了,但幸運的是,我一直堅持了下來,直到今天?!蓖鯐岳谌缡钦f。
對于微信公號“六神磊磊讀金庸”的成功,許多人直呼看不懂。他針砭時弊,卻絕不會像某些微博大V那樣高聲疾呼,他聊著武俠小說里的風花雪月,卻似乎始終在借古說今。這么一個四不像的公號,為什么能聚集50萬聽眾?
對此,王曉磊的回應是:不要對我們的讀者失去信心。不要以為他們就只喜歡“那樣的”東西。當我自己沒文章可寫的時候,嘗試寫唐詩,寫杜甫來湊數(shù)。我本來以為對很多讀者來說,這太枯燥了、太無聊了——網(wǎng)上會流行的詩人,不都是什么倉央嘉措、納蘭容若嗎?可是寫出來才知道,大家居然這么喜歡唐詩、這么喜歡杜甫,我沒有想到。有時候,我們所口口相傳的概念未必就是真相。
說起自己的聽眾,王曉磊總會很自豪?!奥牨姷乃胶芨?,經(jīng)常有人說,看留言比看文章還有趣。”王曉磊曾寫過一篇有關唐詩的文章,立刻有人留言,對某個細節(jié)提出商榷。在剛開始運營公號的階段,“我在后臺能看到聽眾的手機型號。許多人用的手機,比我的手機貴多了?!?/p>
說起自己的文章,王曉磊又變得謙遜起來。他認為在微信公號這一塊,自己算個探路者,未來會涌現(xiàn)出許多比自己厲害的作者。
采訪過程中,廉政瞭望記者與王曉磊開玩笑:“高調(diào)寫文章,低調(diào)做人,這一點,你倒是像金庸?!?/p>
投資自己的興趣,最保險
有種觀點認為,微信也會如微博一般,經(jīng)歷輝煌后便開始走下坡路。如六神磊磊這樣的微信公號專欄作者,還能紅多久?
微信是否會走下坡路?兩年以后,人們的手機里最常用的社交平臺是什么?“這個我說不好,估計馬化騰也說不好。”
“我只能說,在微信的世界里,大號與小號的差別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懸殊?!蓖鯐岳谡f,微信始終沒有強大的搜索功能,同時也沒有去做引流的工作。比方說微博吧,一打開就會有熱門話題,熱門人物,會誘導你去關注。這樣一來,強者愈強,上千萬粉絲的大V不斷涌現(xiàn)。如果說微博是個大廣場,微信更像一個個小院落。在這種背景下,小號或許更有機會。
王曉磊清晰記得自己運營公號的頭兩筆收入——幫朋友的篆刻做了推廣,別人送了自己一枚;介紹了一家研究金庸的機構,對方給了幾百元感謝費。到如今,“六神磊磊讀金庸”的廣告價值已翻了幾十倍。王曉磊并未透露接一單廣告的具體收費,但有媒體披露,說他“年收入數(shù)百萬”。
很多聽眾表示,喜歡看公號里的廣告。比如那篇《五萬首唐詩,最美的植物不過這四種》,從牡丹到菊花,從王維、李白到黃巢,文章娓娓道來。到最后才亮出主題——為某地紅葉節(jié)打的廣告。
對于這種廣告模式,眾人覺得新奇。王曉磊將其稱之為“類生廣告”,它與軟文不同,軟文的最高境界,是潤物細無聲,把廣告打扮成新聞。類生廣告無論之前怎么包裝,到最后都會脫掉衣服,赤裸裸地告訴大家,這就是廣告。“中國可能很少,其實國外的許多大報早就在使用?!?/p>
2015年底,王曉磊從新華社辭職,專心從事創(chuàng)作。對于未來的規(guī)劃,他坦陳會用更多時間研究唐詩,寫一部關于唐詩的著作。
對老東家的培養(yǎng),王曉磊始終懷有感恩之情?,F(xiàn)在的生活,也令他感覺十分愜意,可以“不吃不想吃的飯,不聊不想聊的天”。王曉磊認為自己并不是一個喜歡應酬的人。比方有人上門談合作,他最喜歡人家開門見山,說清楚你有什么資源,需要我做什么,采取怎樣的合作方式,“我最煩有人為了談事情,弄一個飯局,說邊吃邊談。最后的結果,一頓飯吃下來,沒談幾句正事,只是約好改天再談。”
對于王曉磊一邊更新公號文章,一邊潛心研究唐詩的狀態(tài),曾有朋友問他,能保證自己永遠文思泉涌嗎?才華用完了怎么辦,更新的文章還有人追捧嗎?研究唐詩能創(chuàng)造多大的市場價值?未來會出現(xiàn)唐詩熱嗎?
面對一連串的問題,王曉磊回答說:“如今的社會上,遍地是機遇,但未見得你能抓住。好比一個人有了一筆錢,就去考察投資什么項目,弄得自己很苦惱。這時,不妨就投資自己的興趣。假如你喜歡做菜,很享受去菜市場討價還價的感覺,就投資餐飲業(yè)。如果你對唐詩感興趣,就沉下心研究唐詩?!?/p>
“投資自己的興趣,未必回報最豐厚,但絕對是最保險的?!蓖鯐岳谡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