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嶸
近 些年查處的許多官員,尤其是一些曾經(jīng)把持過政法大權(quán)的官員,都會通過各種方式乞求能得到依法公正處理。
落馬官員為何呼吁“依法處理”?是對法律的敬畏嗎?我想不是,要是敬畏法律,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他們乞求“依法處理”的背后,打著自己的算盤,有著自己的邏輯。
其一,他們深知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引起的民憤極大,有的落馬官員在有權(quán)有勢時,無視法律甚至社會底線,貪婪成性、惡搶民財、制造冤案、胡作非為。受害民眾,早就對他們咬牙切齒。他們當然怕自己的審判受到民間輿論左右,就有點歐洲中世紀民粹審判的味道,他們哪里消受得起?
再有,落馬官員深知官場規(guī)則和現(xiàn)狀——酷吏難善終。有些落馬的官員,平時對上曲意奉迎,對下冷酷無情,自己一旦落馬,自然心生恐懼。原來的上司會為了自保而避之,原來的下屬為了泄憤而治之。他曾經(jīng)使用過的各種手段都有可能被用在自己身上。這時,他乞求法律保護,希望能得到依法處理,應該也是一種本能反應。
乞求“依法處理”的落馬高官,以前必然見過或者做過不講法治講“人治”的事情,知道“人治”的“爽”,也知道“人治”的害。最后才發(fā)現(xiàn),只有法治才能救他,這既是一種反諷,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落馬官員乞求依法處理,對那些還在任的官員應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如何遵紀守法克制自己的貪欲,如何心存底線善待民眾,自不必說。而推進依法治國,不搞刑訊逼供,堅持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更為重要。
古人云:“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甭漶R官員出于本能的心理恐懼,要求“依法處理”,而作為國家和公民層面,更希望這個所依的“法”是公正的法。我的理解是,對他們應該依法處理,有兩方面的意思:必須依法追究他們所犯的罪行;必須依法保障他們的合法權(quán)利。
十八大特別強調(diào),要“更加注重發(fā)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健全反腐敗法律制度,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這說明,厲行法治成為解決腐敗問題的根本方式。
以法治方式推進反腐敗工作,已逐步成為社會共識。法治反腐路漫漫,路上走的,不僅是立法、執(zhí)法者,還有每一個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