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湯原縣位于小興安嶺南麓淺山區(qū),地處丘陵向平原過渡地帶上,一級地20177.82公頃,占22.48%;二級地34510.11公頃,占38.43%;三級地22558.14公頃,占25.12%;四級地12544.75公頃,占13.97 %。為提高土地的利用價值,必須采用優(yōu)質品種,并做到良種良法配套。
關鍵詞:優(yōu)質品種;生產技術;病蟲草害;測土配方;農業(yè)機械應用
中圖分類號: F324.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01.010
1主要糧食作物的優(yōu)質品種
一個優(yōu)良品種,只有在大面積推廣種植上,才能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良種性,真正實現(xiàn)“既不增加勞動力、肥料,也可獲得較多的收成”,這對發(fā)展農業(yè),增加農民收益才是有意義的。
1.1水稻
龍粳20、21、24、25、26、27、29、31、34、36、37、39、40、41、42、43號,綏粳4、12、14、18號,墾稻12號,龍盾103、106、107,育龍1、2號,龍慶稻3號等。
1.2大豆
高油品種。合豐50、55、57號,黑農44,東農49號等高蛋白品種。黑農48號、墾農30號等;高產品種。合豐56號、合農64、59、69號,墾豐13、16、17、22、23號,綏農24、26號,黑河38、43、46、48、52等;抗線蟲品種。豐豆1號,抗線蟲4號等。
1.3玉米
綏玉20、22,綠單1、2號,合玉22,吉單519、27、522,龍育5、10,龍單64、69,克單14號、墾單13號、龍聚1號、譽成1號,廣源7號,齊玉5號,久龍19,南北5,7號,哈豐2號,德美亞1、2、3號,金產5號,克玉16號,吉農大516,利合16等。
2生產技術
一個好的優(yōu)良品種,必須有相應配套的技術措施,才能使品種體現(xiàn)種植效益最大化。
2.1水稻生產技術
2.1.1水稻大棚旱育秧綜合高效栽培技術 選擇優(yōu)質高產品種,應用大棚覆蓋、缽盤育苗等先進技術,實行超稀擺插,科學控溫、調水、施肥,綜合防治病蟲害,達到增產效果。
2.1.2水稻大棚缽育機擺栽培技術 用帶缽穴塑料秧盤育成根部帶缽秧苗,該項技術可以節(jié)省種子,適時移栽,緩苗快,扎根快,分蘗多,是一項適合寒地水稻的高產穩(wěn)產栽培技術。
2.1.3水稻葉齡指數管理技術 水稻葉齡指數控制法技術,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論”與“葉齡模式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水稻栽培新技術。采用這種新技術,主要是在水稻各個階段生育進程中,需要進行的主要技術活動,指導水稻生產。
2.1.4超級稻技術集成 早熟優(yōu)質品種,計劃質量栽培,節(jié)水富氧灌溉,大棚旱育壯苗、原層節(jié)能松耕、機械標準化灌溉,肥料后移施肥,病蟲草害綜防,常年增溫促熟。
2.1.5水稻節(jié)水高產高效配套栽培技術 采取以節(jié)水、增溫、通氣、壯根為主的節(jié)水灌溉技術,配套大中棚旱育、超稀植、配方施肥、綜合防治病蟲草害等增產節(jié)水技術。
2.1.6水稻育秧大棚后期綜合利用 科學引導農民合理利用閑置的育苗大棚,發(fā)展蔬菜、食用菌等栽培技術,提高土地利用率,創(chuàng)造更高經濟效益,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一條新途徑。
2.2玉米栽培技術
2.2.1玉米大壟緊密栽培技術 選擇耐密、優(yōu)質、高產品種,如吉單17、龍單13等品種。110厘米、130厘米大壟,壟上雙行密植,機械雙行精量點播,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或苗期害蟲。
2.2.2玉米標準化栽培技術 選擇適宜標準化生產的品種,標準化耕作技術、栽培技術及病蟲草害防治技術,減少生產成本投入。推廣標準化栽培技術可充分發(fā)揮玉米增產的潛力,使玉米增產15%~20%。
2.2.3玉米“二比空”栽培技術要點 “二比空”種植,即在原壟的條件下種兩壟空一壟,種植兩壟的苗數是常規(guī)三壟苗數再加1~2成苗。種子籽粒一定要均勻一致。利于出苗整齊,精量播種,株距要均勻一致,保證養(yǎng)分均衡供應,養(yǎng)分利用率最大化。選擇地勢平坦,地力中上等的地塊為最佳。施肥不低于常規(guī)栽培水平,并注意病蟲防治。
2.3大豆密植栽培技術
選擇成熟期適宜或略早、矮稈、抗倒、豐產性好的品種,變常規(guī)壟為大壟,合理密植。
2.4食用菌高產栽培技術
充分利用溫室、大棚、水稻育秧大棚等設施,推廣食用菌包括木耳、平菇、香菇等新品種,栽培方式采用地擺、棚室上架多層等,嚴格原料消毒,合理溫濕度管理,科學病蟲害防治。
2.5無公害蔬菜優(yōu)質化配套栽培技術
減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機肥,控制農藥的使用品種、數量、次數,禁止高殘留農藥在蔬菜上的使用。
2.6馬鈴薯脫毒種薯高產栽培技術
原層深耕,原茬播種,后起大壟,密植栽培,三遍培土,畝產達到2000公斤。
3病、蟲、草、鼠、鳥害的綜合防治技術
運用農業(yè)技術、低毒低殘留化學技術、生物技術等綜合措施,對農業(yè)生物災害進行綜合預防和控制。
4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綜合運用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成果,根據作物需肥規(guī)律、土壤供肥性能與肥料效應,在施有機肥為基礎條件下,產前提出氮、磷、鉀和微肥的適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應的施肥技術。
5農業(yè)機械應用
5.1水稻全程機械化技術
主要是推廣水稻標準化機械攪漿整地、機械化集中育苗、機械插秧和快速插秧、機械噴藥、機械分段收獲和直接收獲等技術。工作重點放在水稻重點縣的標準化攪漿機械整地和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環(huán)節(jié)。
5.2玉米全程機械化
重點推廣機械整地、種子機械包衣、催芽機械播種、機械中耕深松、機械除草、機械收獲、機械脫粒和機械運輸等環(huán)節(jié)配套技術。特別是要擴大玉米通透密植機械化配套技術和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的推廣面積。
5.3深松整地技術
蓄水保墑,打破犁底層,使土壤下層營養(yǎng)向上輸送,上下形成有機整體,起到增產作用。
作者簡介:劉明英,本科學歷,湯原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技術研究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