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騰輝
以小見大凸顯主旨
□劉騰輝
所謂的以小見大,就是選擇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物或者不怎么引人注意的細節(jié)材料,進行敘述描寫,發(fā)掘其中包含的深刻意蘊。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主要敘述了“我”小時候在懸崖上無法下去,父親引導“我”一步步爬下懸崖的故事。這件事本身是微不足道的,但作者意在借此說明一個道理:遇到困難,要勇于面對,要學會把大困難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小困難,再逐步解決。
寫作時,選擇那些生活中的小事情進行敘述,從而挖掘出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和意義。值得注意的是,對事件的敘述不是最終目的,要重點寫引出道理的情節(jié),注意敘述與議論之間的銜接和過渡。揭示事件本身的意義和道理才是文章的重心。
寫作時,可以采取以下步驟:
1.選定能夠揭示某種道理,表達內(nèi)心某種情感的事物。一片雪花、一株小草、一縷陽光……常常會給你帶來“一剎那”的異樣感覺,抓住這瞬間的感受,在頭腦中進行歸納和梳理,就可以成為構(gòu)思一篇文章的源頭。如學生習作《守望春天》片段:
“快看,新冒的小芽!”稚嫩的聲音傳入我的耳膜,是個小女孩,圓圓的大眼睛如水一樣澄澈,紅紅的臉龐似熟透了的蘋果。我湊了上去,“只有一片枯草啊!”她不死心,撥開覆在上面的雜草。突然,一層嫩綠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果然是新生的芽!嫩嫩的,綠綠的,淹沒在一片殘敗中,一松手,便又找不到了。
我不禁感嘆萬分,是??!在這萬物凋零的漫漫寒冬,這一點新綠是多么地令人感動、令人震撼?。∷o了我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和生命的激情,我心中的那份沮喪和壓抑蕩然無存。
作者選取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最微小的新芽作為寫作的對象,對新芽進行了細膩的描摹。“嫩嫩的”“綠綠的”,兩個疊詞的使用,生動地寫出了新芽的色彩。運用以小見大的手法,真切地傳達出“我”內(nèi)心的深刻體悟——“它給了我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和生命的激情”。
2.挖掘出與事物之間的某種特殊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如果寫作時,僅僅對事物進行簡單的描繪,往往很難打開思路。要嘗試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和知識積累,準確地描述事物的細節(jié)或與眾不同的特征,或者敘述和事物有關(guān)的情感故事。如學生習作《陽光真好》片段:
這樣,我一邊走,一邊在胡思亂想著。不知過了多久,一陣涼風吹來,我不禁打了個冷戰(zhàn),大腦霎時清醒了許多,煩亂壓抑的心情也平靜了許多。突然,一道刺眼的光芒透過樹葉直射下來,我不由得瞇起雙眼。是陽光?灰蒙蒙的天幕,不知怎的被撕裂了一道大口子,一縷縷金光射出來,灑下一片光明。漸漸地,隨著那道口子越來越大,滿滿的陽光整個傾瀉在我的心田,我覺得自己心中的堅冰正隨之慢慢融化。陽光暖暖的,亮亮的,充溢了我的心。
片段以生動細膩的筆觸,通過對春天陽光的描寫,表現(xiàn)了春日的明媚、溫暖。更主要的是賦予了春日以一定的象征意義,它象征了豁達樂觀的精神、積極向上的品質(zhì)、執(zhí)著追求的勇氣。同時,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形象地寫出了陽光的特點。
3.設(shè)置線索,創(chuàng)造特定的情境。寫作此類文章,最好以情感的變化為線索。同時,還要根據(jù)表達中心的需要,創(chuàng)設(shè)特定的情境,使描寫的事物和所表達的情感或道理有機地銜接起來。如學生習作《守望幸福》的開頭:
在一個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的午后,湛藍色的天空中飄著淡淡的白云。和煦的春風悄悄從她的發(fā)間掠過,帶來絲絲涼意。溫暖的陽光傾瀉在嬌艷的花朵上,閃著耀眼的光芒。此時,一個小女孩安靜地坐在門前的小凳上。她扎著羊角辮,一抹甜甜的微笑漾在她的臉上。細碎的陽光射在女孩的眼角眉梢,使得她稚嫩的眼睛顯得更加明亮,更加動人心魄。
片段生動地描寫了春天午后和煦、溫暖的景色,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特定的情境,襯托出小女孩的美麗和善良。
4.篇末畫龍點睛,深化文章的主旨。文章不能只停留在對事物的描繪和事件的敘述上,要在文章的結(jié)尾,聯(lián)系自己的情感,以抒情議論性的語句,凸顯和深化文章的中心,以引發(fā)讀者的思考和品味。如學生習作《綻放》的結(jié)尾:
我難道不應該像小花這樣,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不在乎別人怎么說,怎么看待自己,只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嗎?我難道不應該像小花那樣,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毫不畏懼,勇往直前嗎?
從無名小花的身上,我讀出了一種活力,一種強烈的生命活力。不管未來的路有多艱難,希望有多渺茫,路始終在自己的腳下。打開心結(jié),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放下包袱,就是最好的選擇。
作者在前文對無名小花描寫的基礎(chǔ)上,以抒情和議論作結(jié),真切表達了對無名小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闡述了深刻的生活哲理,有力地凸顯了文章的中心。
根據(jù)文章表達中心的需要,從小的角度切入,選擇小事件、小事物、小場景,置入大的背景之下,往往也能夠反映出大的主題。
如《鄧稼先》一文,作者將鄧稼先的事跡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如寫鄧稼先身負重任領(lǐng)導其他科學家的工作時,作者把他質(zhì)樸忠厚、堅忍不拔、不怕犧牲的高尚品質(zhì)與悠久的中國文化和民族傳統(tǒng)緊密聯(lián)系起來,一方面表明了鄧稼先是炎黃子孫的優(yōu)秀代表,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祖國孕育鄧稼先,需要鄧稼先,而鄧稼先也甘愿將自己的一切無私奉獻給祖國和人民,從而有力地突出了他深沉的愛國熱情。
這種寫法將人物根植于更廣闊的時空中,使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內(nèi)涵更豐富,根基更扎實,也更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