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對于崇尚冬補的中國人來說,此時是進補的大好時機。在很多人眼中,大魚大肉才是最好的補品,認同冬季要多吃肉多喝肉湯的補養(yǎng)方式。事實上,冬補不一定非要吃葷,有些清淡素食更適合冬季進補。
香梨銀耳燉枸杞
香梨鮮嫩多汁,酸甜適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碘等礦物質。冬季空氣干燥,若能每天堅持食用適量梨,能明顯緩解上呼吸道干、癢、痛等癥狀,還能起到潤肺止咳的作用。
用料:
銀耳1大朵,香梨6個,冰糖1塊,枸杞10克。
做法:
1.銀耳在溫水中充分泡發(fā),去除泥沙和硬蒂,洗凈,撕成小塊;香梨洗凈,刮去表皮,切成小塊;枸杞洗凈,泡發(fā)。
2.將銀耳放入砂鍋中,注入半鍋清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燉30分鐘,放入香梨后再燉20分鐘。
3.放入泡發(fā)好的枸杞和冰糖,繼續(xù)燉煮5分鐘即可關火。
養(yǎng)生栗子泥
板栗是冬季常見的美食,被譽為“干果之王”,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yǎng)價值相當高,對于脾胃虛寒的人有很好的食療效果,具有養(yǎng)胃健脾、補腎強筋、補血活血的藥用價值。
用料:
栗子1000克,牛奶200克,黃油50克,砂糖100克。
做法:
1.栗子洗凈,上鍋蒸熟,去皮,放入攪拌機中,加入200克牛奶,打成栗子泥。
2.將栗子泥放入鍋中,小火慢慢加熱,分多次加入砂糖和黃油。
3.邊加熱邊用鏟子不停攪拌,直到栗子泥達到黏稠狀態(tài)即可關火,直接食用或佐餐均可。
杏鮑菇彩椒炒素肉
菇類熱量低,蛋白質、維生素含量高,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還能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經(jīng)常食用菇類對于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也有良好的效果。
用料:
杏鮑菇2根,素肉片25克,黃彩椒1只,紅彩椒1只,西芹1棵,鹽1/2小勺,生抽1小勺,蠔油1小勺,油2小勺,蔥姜末兒少許。
做法:
1.素肉片在清水中浸泡半天,至完全泡發(fā),洗凈后瀝干;蔬菜洗凈,杏鮑菇切片,彩椒切塊,西芹摘去葉子后切段。
2.鍋中放2小勺油,油熱后將素肉片下鍋翻炒,加入生抽,放入蔥姜末兒爆香,將杏鮑菇片、西芹段、彩椒塊下鍋翻炒。
3.加入鹽和蠔油不斷翻炒,炒至蔬菜完全斷生即可關火出鍋。
拔絲芋頭
芋頭富含碳水化合物和多糖類植物膠體,可以幫助消化促進食欲,同時又有補充膳食纖維的功能,能潤腸通便,防止便秘。中醫(yī)認為,根類食物具有益胃生津、補中益氣等作用,很適合用來冬季補虛。
用料:
芋頭600克,砂糖65克,油適量。
做法:
1.芋頭洗去泥沙,刮皮,切小塊。
2.蒸鍋水燒開,將芋頭上屜蒸15分鐘,至芋頭蒸熟,但并未軟爛、外形完整。
3.炒鍋里放少許油,油熱后放入砂糖,小火熬煮,至糖的顏色變黃并冒出大量氣泡時,立刻關火。
4.蒸好的芋頭放入鍋中,讓芋頭均勻沾上糖漿即可。趁熱食用時可蘸冷水降溫并防止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