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蕭伯納的戲劇對話機智幽默,不僅反映人物性格而且刺激讀者反思言語背后的社會現(xiàn)象。研究其言語幽默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和諧——消解理論是目前最有影響的幽默理論;關聯(lián)理論與其相互補充,可以揭示不和諧產(chǎn)生與消解的認知過程。本文試從不和諧-消解理論和關聯(lián)理論的視角下解讀《皮格馬利翁》中的言語幽默。
【關鍵詞】不和諧-消解理論 關聯(lián)理論 《皮格馬利翁》 言語幽默
一、引言
言語幽默是借助語言手段表述的幽默,它以語言為媒介,根據(jù)特殊的語境,運用輕快而詼諧的筆調(diào),通過影射、諷刺、夸張、雙關等手法來達到幽默的目的。也就是說,幽默通常不是語言所表達的字面義,而是交際者在特定語境下傳達的蘊含義。因此,本文運用不和諧-消解理論,語用認知理論即關聯(lián)理論,分析戲劇對話中幽默產(chǎn)生與理解的過程,以期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二、理論基礎
不和諧-消解理論是最有影響的幽默機制理論。當人們的預期與現(xiàn)實中的事件出現(xiàn)不相容、不和諧時,人們會努力找出原因,重新尋找答案解釋整個事件,從不和諧中找出合理的解釋,幽默也就隨之產(chǎn)生了。很多哲學家認為不和諧是一切幽默制笑之基礎。覺察出不和諧只是第一步, 要領悟幽默, 我們還必須使不和諧得到某種方式的協(xié)調(diào)。
“關聯(lián)理論是認知語用學的重要理論之一,包含兩條關聯(lián)原則:認知原則和交際原則。關聯(lián)理論將言語交際看做是一個涉及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的明示—推理過程。關聯(lián)性由兩個因素決定,即加工努力和語境效應。在其他條件一致的情況下,關聯(lián)性和語境效應成正比,和加工努力成反比?!蔽覀兛梢园岩粋€幽默文本大體分為兩部分:“前文”和“妙語句”。前文會使聽話者根據(jù)百科知識去選擇一個最大關聯(lián)的假設,之后的“秒語句”與前面命題相反,這時不和諧就產(chǎn)生了。不和諧就是關聯(lián)理論中的明示刺激,為得到最佳關聯(lián)不得不重新理解整個語篇的含義,找到 “前文” 和“秒語句”的結合點,不和諧也就消解了。幽默也就產(chǎn)生在最大關聯(lián)和最佳關聯(lián)的相互矛盾中。幽默文本通常需要聽話者付出額外的認知努力才能建立前文和妙語句之間的聯(lián)系。解讀該幽默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感、成就感以及心智方面產(chǎn)生的語境效應補償了解讀過程中智力和體力的付出。
三、解讀《皮格馬利翁》言語幽默
本部分應用以上理論,解讀戲劇中主人公的幽默言語。
HIGGINS....Take her away, Mrs.Pearce.
MRS.PEARCE.But Ive no place to put her.
HIGGINS.Put her in the dustbin.
對話來自第二幕,皮爾斯太太說,沒有地方安置她。根據(jù)語境和百科知識能推斷出,她的意圖是詢問能否找到房間讓她住。但希金斯教授回答把她放在垃圾箱里。讀者肯定會吃驚,因此重新理解上文。其實,put一詞也有放置東西、事物的意思,他的回答也可以理解。讀者貫通理解對話后,不僅體會到希金斯教授的幽默,同時也了解他的性格:冷漠、驕傲不顧及他人的感受。他把她當做從路邊撿來的一個東西,而不是一個有感情的人。
Example 2
MRS PEARCE.... but there is a certain word I must ask you not to use....It begins with the same letter bath....
HIGGINS.[loftily]I cannot charge myself with having ever uttered it...Except perhaps in a moment of extreme and justifiable excitement.
MRS.PEARCE.Only this morning, sir, you applied it to your boots, to the butter, and to the brown bread.
HIGGINS.Oh,that! Mere alliteration,Mrs.Pearce, natural to a poet.
對話出自第二幕,皮爾斯太太希望希金斯教授給利莎樹立好的榜樣,不要說臟話。希金斯教授反駁道,在極興奮時臟話是可以理解的。皮爾斯太太又質(zhì)問他,他沒有承認自己的錯誤,卻巧妙回答說是為了頭韻。重新理解這個對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回答也在情理之中,但理由實在牽強,給自己的粗俗找借口。讀者不僅會心一笑,也察覺希金斯教授學識淵博,甚至有些賣弄;另外他愛狡辯,不服輸,行為有些粗俗。
四、結語
結合不和諧-消解理論和關聯(lián)理論解讀蕭伯納戲劇《皮革馬利翁》,闡釋理解幽默的心理過程,同時再現(xiàn)人物性格—希金斯教授固執(zhí)傲慢,唯我獨尊,略帶粗俗的行為實在與上流社會所謂的教養(yǎng)格格不入,他的真實更襯托上流社會的虛偽。
參考文獻:
[1]劉平.英語言語幽默的語用認知賞析[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6,17(2):31-34.
[2]王勇.由關聯(lián)理論看幽默言語[J].外語教學,2001,22(1):23-27.
[3]劉乃實.關聯(lián)理論視角中的幽默乖訛與消解[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28(1):16-23.
作者簡介:王雅雅(1991.10-),女,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詞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