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鵬
(丹陽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300)
以胸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為主的肺癌綜合治療研究
鄧 鵬
(丹陽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300)
所謂微創(chuàng)手術即創(chuàng)口微小的手術,本文通過對近一年來院的78名患者進行隨機分組,組A是研究組,組B為對照組,每組均為39人,對以胸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為主的肺癌綜合治療的療效進行觀察和分析。組A實施本文研究的手術方法即胸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進行肺癌綜合治療,組B采用普通的傳統(tǒng)手術法進行治療,通過一定時間的觀察,得出無論是治療過程中病人的疼痛感、住院時長、治療結果、并發(fā)癥出現概率還是病人2年內的存活率,組A的數據都明顯比組B樂觀。所以,胸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對肺癌病人的治療有較為樂觀效果,可以減輕病人的身心負擔,提高治愈率,符合人文關懷的目的,是一項值得運用和推廣的醫(yī)療手段。
胸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肺癌;綜合治療
從2016年4月開始到上月,我院相關肺癌患者共78人,包括42名男性患者和36名女性患者,患者平均年齡在55歲,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42歲。這78名樣本患者的選取均符合:(1)肺癌診斷標準;(2)已簽署樣本選取知情書;(3)具有符合手術要求的生命體征;4.精神狀態(tài)正常無精神病史。將其隨機分成人數均等的2組,分組結果性別和年齡分布較平均,樣本數據并無很大差異。
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組A將患者放置為側臥位以全身麻醉、雙腔氣管插管方法進行手術。從腋窩后皺襞的第7肋骨間隙進行長約1.5 cm的切口處理,由于微創(chuàng)手術切口較少,醫(yī)生不方便進行直接處理,需要置入胸腔鏡進一步對患者的病變情況進行探查,將胸腔鏡重點探查背闊肌和皮瓣部分,并進行鈍性分離,探查完畢后于動靜脈處進行縫合。這一微創(chuàng)手術的重點是盡可能切除內部的腫瘤組織,不要造成擴散,同時在肺部提取體液,清除淋巴結,術后進行細致的縫合并在必要時選取放療法進行治療。組B患者則采用側臥的方法進行全身麻醉,從腋窩后皺襞的第4或第5肋骨間隙進行長約20 cm左右的切口處理,這一傳統(tǒng)手術方法需要對患者的肌肉層進行切割,經過肩胛骨進入胸腔進行病變觀察,且在手術后需要提供比A組患者更多的照顧和測試,確保病人各項生命體征正常,進行必要的抗感染治療。
通過對1年以來的患者情況進行觀察,本次研究主要從病人的疼痛感、住院時長、治療結果、并發(fā)癥出現概率幾個指標進行分析,并將數據結果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n)和百分數(%)不是,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
從治療結果、并發(fā)癥出現概率和兩年內病人是存活率來看,組A具有較樂觀的數據結果。見下表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優(yōu)良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年存活率對比(%)
組A進行微創(chuàng)手術的整體治療時間長于傳統(tǒng)手術方法的組B,但是病人的疼痛感、住院時長、手術中出血量等,仍是組A具有較樂觀的數據結果。統(tǒng)計結果見下表:
表2 研究組和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引流量、疼痛評分、住院時間對比(±s)
表2 研究組和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引流量、疼痛評分、住院時間對比(±s)
組別(n=43) 術中出血量(mL)住院時間(d)研究組 231.4±13.5 164.4±3.8 1.8±0.5 10.8±1.6對照組 342.6±24.4 125.7±4.8 4.1±1.2 14.3±2.1手術時間(min)疼痛評分(分)
在確診為肺癌后,組A患者在利用微創(chuàng)手術進行治療時,針對有些無需手術的患者,需要對其進行一些必要的檢查,根據患者自身條件的各異性,分析并提供一些個性化的后續(xù)治療方案;對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來說,重點是要求精準的對病源病灶進行切除,和胸外科醫(yī)生協調時間進行常規(guī)手術,手術切口小,創(chuàng)傷小,術后患者疼痛感輕,一般術后六小時便可下床自主活動。對組B患者來說,進行常規(guī)開胸手術切麻醉范圍大,常規(guī)開胸手術切口大、疼痛感明顯且住院時間長,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和諧醫(yī)患關系的營造。
這一微創(chuàng)手術作為精準醫(yī)學手術的分支,無論是麻醉、手術切口和部位、引流管放置等方面都提出了較高要求,術中提取的小部分體液標本也是為術后檢查患者是否需要繼續(xù)輔助治療提供依據,進一步保證治療效果,減輕患者身心壓力。
作為對國人生命健康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近幾十年來患病人數呈上漲趨勢。但是在醫(y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下,對肺癌的綜合治療方法取得了許多突破性的進展,包括更加多元化和更加符合患者自身個性化的治療方法,比如本文進行研究的胸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療法,通過很小的創(chuàng)傷面,輔助胸腔鏡等手術器械,以患者更輕的疼痛體驗和更少的出血量,更快的效果恢復等贏得了廣大醫(yī)患人員的認同,在肺癌治療過程中,是值得推廣和運用的。同時在本次研究過程中,也得出未來針對該問題的研究需要進一步加大樣本容量和研究時間,以便進一步觀察胸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對于肺癌綜合治療的長期綜合效果。
[1]韓鸚贏,沈 鵬.長鏈非編碼核糖核酸?;撬嵘险{基因1在肺腺癌中的表達及生物學意義研究[J]. 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7(07).
[2]施慶彤,刁亞利,包陽.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對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7(07).
[3]陳東芹,曹 斐,陶 敏,朱 虹,陳龍邦.組蛋白去乙?;?在人肺腺癌組織中的表達水平及其與化療耐藥的關系[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7(05)
[4]殷子臖,徐萌,李 平,譚 祎.HER2在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分期中的預測價值[J].現代腫瘤醫(yī)學.2016(09).
[5]桑友洲,梅靜思,于文文,張喜英,魏 楓,于津浦,任秀寶.非小細胞肺癌組織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與栽淋巴細胞浸潤的關系[J].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2016(03).
[6]譚 丹,曾小琴.C5b-9在胃腺癌中表達調控與疾病的相關性研究[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6(9).
本文編輯:李 豆
R734.2
B
ISSN.2095-6681.2016.36.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