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志喜
近幾年,不斷上漲的房價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北京自住房也一直是被爭搶的重頭戲。
根據(jù)近年來媒體報道的資料,可以看到,在2014年,北京市住建委曾表示自住房供應不會斷頓,2015年,則多是“北京土地市場量跌價漲,土地供應斷頓”,到了2015年下半年,“自住房斷頓在即”,時間走到今天,北京自住房終于還是要斷頓了!
自住房對平穩(wěn)北京房價功不可沒
中國指數(shù)研究院發(fā)布的7月份百城住宅價格指數(shù),北京以38307元的樣本均價排名全國21位。在全面進入豪宅時代的北京樓市,38307元/平方米的價格在六環(huán)沿線都買不起房,這個均價是如何得出的?“難道又是我們低收入者拖了后腿?”網(wǎng)絡上調侃聲又起。沒錯,北京平均房價 為什么看著如此“親民”,而且在穩(wěn)房價的當口屢屢獻上“穩(wěn)中有降”的漂亮數(shù)據(jù),恰恰是因為具有“北京特色”的自住商品房的存在。
“低于周邊房價30%左右,面向全市符合限購條件的家庭;購買此類住房后五年內不得上市,五年后上市收益的30%上交財政”的自住型商品房在這幾年對平穩(wěn)北京房價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但是,這塊兒北京高房價的遮羞布很快就要被扯掉了,隨著建設指標的逐年減少,入市項目遲遲不見動作,自住型商品房或許很快將退出樓市舞臺,北京房價,終于要露出真面目了。
沒了自住房
北京房價“要上天”的節(jié)奏到了
北京房地產(chǎn)市場在2016年房價上漲加速,由于自住型商品房越來越少,平均房價也開始飆升。原本應該計入統(tǒng)計的自住型商品房也因為遲遲不入市而拉高了北京整體房價,當然,入市了又是另一番景象。但是有一點可以預見,這些盤入市售罄后,失去“遮羞布”的北京房價很可能成為脫韁的野馬。
中原地產(chǎn)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2013年年底北京市政府宣布:兩年將供應7萬套自住房的土地供應,現(xiàn)在看,這個指標基本完成了。2014-2016年,自住房合計供應了54624套,疊加上未來還有1萬套上下的潛在供應,基本可以說,當時7萬套的確是完成了。這7萬套本來可以賣出 3-4萬的商品房住宅,按照實際低于市場價格超過30%,接近50%入市了,數(shù)字上,相當于北京用1000億的財政收入損失,換來了北京房價漲幅低于其他 一二線熱點城市的結論。
作為北京房價的定海神針,過去3年,張大偉計算了一下,自住房對房價的上漲影響多大?
在過去三年,含自住房的商品房住宅均價與不含自住房的商品房住宅均價,價格差距分別為1922、2758、1549。折算成價格漲幅比例也 就是2014年,自住房讓北京房價下調了7.7%。2015年,自住房讓北京房價下調了10.3%。2016年,自住房讓北京房價下調了4.6%。
自住房土地2013-2014年,是供應高峰期,從數(shù)據(jù)看,可以說是天量,分別達到了187.4萬平方米、295.4萬平方米。而到了2015年只有52.8萬平方米。2016年截至目前更是只有6.65萬平方米。
這就意味著,指標即將用盡,隨著未入市項目的不斷入市,自住型商品房很可能如經(jīng)濟適用房一樣退出房地產(chǎn)歷史的舞臺,畢竟,隨著土地價格的不 斷升高,這種形式的房源即使低于周邊30%,在日益豪宅化的今天,旁邊的商品房賣10萬一平方米,自住型賣7萬一平方米,不說普通買房人負擔不起,即使可 以購買,那也將成為自住型豪宅。
此外,由于自住型商品房的價格也隨著周邊房價上漲,對有大量庫存的商住房形成了強烈的沖擊,尤其在房山、大興、石景山等地。在國家“去庫存”政策方針指引之下,再推出大量自住型商品房,看來已經(jīng)是小概率事件了。
新盤供應減少 新房市場聚焦五環(huán)外
據(jù)分析,北京新房市場成交主要聚焦于五環(huán)外,且近幾個月來,公寓類產(chǎn)品、自住房和豪宅輪番成為新房市場成交的焦點,北京新房成交均價主要受成交結構的影響,波動較大。
在區(qū)域分布上,截止30日,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成交量最多的是順義區(qū),2509套;其次為門頭溝區(qū),2029套;再次為房山區(qū),1607套;大興區(qū)、昌平區(qū)也超過了1000套;其它各區(qū)均不足1000套,東、西城區(qū)不足50套。
偉業(yè)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分析認為,進入7月后,因全面限購傳言而攪動的市場理性逐步回歸,公寓類產(chǎn)品熱度下降,但交易量較歷史而言仍處高位,尤其是順義,公寓類產(chǎn)品交易量依然火爆。
亞豪君岳會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7月北京商品住宅僅27個項目入市,相比上月減少5個。7月最后一周(7月25日-7月31日)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與自住房)市場僅有兩個項目入市。全月新增供應套數(shù)4326套,環(huán)比減少180套。不過與此同時,7月商品住宅的供應面積達到41.8萬平方米,環(huán)比出現(xiàn)17%的上漲。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jiān)郭毅分析,7月供應相比6月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商住項目的減少,受到政策預期的刺激,催升6月多達18個商住項目入市,而7月則迅速下滑至8個。中大戶型純商住宅項目供應的快速補位,也使得7月在入市項目量與供應套數(shù)下滑的同時,供應面積卻出現(xiàn)環(huán)比上升,而7月,包括商住在內的商品住宅,套均供應面積達到97平方米,創(chuàng)下今年以來的新高。
從未來供應趨勢來看,在目前北京住宅庫存不足、土地供應短缺背景之下,開發(fā)商在業(yè)績無憂的前提下,普遍放慢了銷售節(jié)奏,在下半年沒有新政策出臺的前提下,預計未來幾個月北京市場供應仍將保持低速運行的狀態(tài),入市項目價格則會繼續(xù)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