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小蘭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3-00-01
上好一堂英語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英語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也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和關鍵。好的導入,如同路標,如同序幕,不僅能吸引住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反之學生很難馬上進入角色,學習不會積極主動,教學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重視教學伊始的導入藝術。這里歸納出幾種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選擇恰當?shù)膶敕椒ā?/p>
一、開門見山法
直接點明要學習的內容,即開門見山。上課一開始,教師就直接揭示課題,將有關內容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用三言兩語直接闡明對學生的目的要求,簡潔明快地講述或設問,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心中有數(shù),誘發(fā)探求新知識的興趣,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教學中來。開門見山導入法具有簡潔明快的特點,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引起學生有意注意,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凡屬學生所熟知的事物或一點就可以大致了解的教學內容,可采用開門見山法。
二、溫故知新法
英語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表現(xiàn)出極強的系統(tǒng)性。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又是舊知識的發(fā)展和延伸。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新知識與已有認知結構中的舊知識建立聯(lián)系的過程。學生對與新知識聯(lián)系最緊密的舊知識的理解掌握運用的程度,必然影響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就要求我們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水平出發(fā),在課堂導入時找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促使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建構,從而理解掌握知識,弄清新舊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使學生感到新知識不新,難又不十分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的做法是:以學生已有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通過提問、練習等教學活動,提供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點,從“舊的”過渡到“新的”,從“已知的”拓展到“未知的”,既鞏固了舊知識,又為新知識做了鋪墊并且在解決過程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
三、聯(lián)系生活法
英語起源于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而生活實例又生動又具體,因此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或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學習材料,把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材料,導入課題,不僅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盡快喚起學生的認知行為,促成學生主動思考,為課堂的后繼實施作好準備。從學生身邊的事和物入手,由學生自己去計算,思考,很自然,親切,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想弄清楚到底是什么道理,帶著這樣的疑問進行學習,使學生更加明白學習英語的現(xiàn)實意義,凸現(xiàn)英語的應用價值。
四、故事導入法
針對學生愛聽有趣的奇聞軼事的心理特點,在新課開始之前,我們不要急于提示課題,而是先講一個與本課題有關的英語故事、寓言、典故、迷語、趣聞等來提示課題,使學生在好奇中思索、探究問題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處于一種“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達”的憤悱狀態(tài),他們急切地盼著老師把“謎底”揭開,由此非常巧妙地導入了新課。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開展思維,豐富聯(lián)想,使學生一開始就精神飽滿、興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識學習中去,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在急于釋疑迫切要求之下學習。學生對此會產生很大的興趣,都躍躍欲試,先由學生按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發(fā)現(xiàn)很復雜,然后老師再提出用列方程的方法來解決,在兩相比較下,學生很容易發(fā)現(xiàn)此問題用方程的辦法解決比較簡單。這樣的導入,既生動有趣,又蘊含著新知識。能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實際上,以與教學有關的趣聞、故事作為新知識的切入點,在平時的課堂導入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倪M行介紹,有時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總之,英語教學導入有多種方法和形式,諸如還有歸納導入法、演示導入法、綜合導入法、轉換導入法、逆向導入法、情景創(chuàng)設法、一題多變法、錯例講評法等,但要注意,無論什么樣的導入都不能偏離主題,而應與所學的內容緊密相連。要設計好每節(jié)課的導入并不是容易的,一要靠老師鉆研教材,二要靠老師平時挖掘積累生活生產中應用英語知識,方法的實例,廣泛獵取英語信息,動腦筋想辦法組織素材。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苦學”為“樂學”,變“學會”為“會學”,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