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鋒
10歲時隨母親到英國愛丁堡上學的張博,于2015年完成了英國GCSE考試后,隨母親轉(zhuǎn)到了加拿大上高中。他為什么會萌生創(chuàng)立Cognitio的念頭?他又有怎樣的留學故事?
正在加拿大倫敦市Central Secondary School上高二的男生張博,雖然每天忙忙碌碌,正在準備申請心儀的大學,但他卻花了不少課余時間創(chuàng)辦了一個取名為“Cognitio”的網(wǎng)站。
“Cognitio旨在建立一個獨特的、系統(tǒng)的、高效的電子筆記數(shù)據(jù)庫,范圍從高中到大學課堂筆記。我相信Cognitio可以幫助那些希望獲得好成績的人。”張博在他的網(wǎng)站上寫道。
盡管Cognitio網(wǎng)站創(chuàng)立僅有短短兩三個月,但目前已有來自五大洲幾十個國家的訪客點擊,點擊數(shù)達近萬人次。
對于張博來說,盡管初戰(zhàn)告捷,但仍有遺憾?!皝碜灾袊臑g覽量只有幾百,可能是很少有中國同學知道。但是,我相信,我做的事情對那些學業(yè)有困難的同學有幫助,特別是英語不是母語,又剛剛來到加拿大等英語國家的中國高中留學生?!?/p>
從英語、西班牙語、法語,到數(shù)學、物理、化學,還有人類學、藝術、歷史,張博將十多門科目的電子筆記搬到了這個網(wǎng)站上,免費分享給所有人。
“我們致力于提供一個對所有學習者都免費的平臺,我們堅信這是一個可以免費學習的時代?!彼贑ognitio的“愿景”中寫 道。
眼下,十來個同學,還有一位剛退休的生物老師,加入了他的團隊。他正在籌劃,希望逐步吸引加拿大、英國和美國的高中生貢獻自己的電子筆記,以豐富網(wǎng)站內(nèi)容?!半m然我們年輕,但我們可以借此回報社會,給每一個人提供學習的機會?!睆埐┰贑ognitio上寫道。
10歲時隨母親到英國愛丁堡上學的張博,于2015年完成了英國GCSE考試后,隨母親轉(zhuǎn)到了加拿大上高中。他為什么會萌生創(chuàng)立Cognitio的念頭?他又有怎樣的留學故事?就這些問題,《留學》記者于近日采訪了 他。
留學英國讓他有了新的思維方式
張博的母親是一名博士,為了學術研究遠赴愛丁堡,但是又舍不得留下當時年僅10歲的兒子,便不得不帶著他一同到愛丁堡。這對當時的張博來講是一場不小的考驗。
幸運的是,張博很快就適應了當?shù)氐纳?。這得益于親人和朋友們的陪伴和鼓勵,更重要的是張博愿意“走出去”,主動結交新的朋友,不因為初到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感到害怕而封閉自己。
張博對《留學》講述道,因為是和母親一同前往,因此母親的一些朋友認識他,這對于初來乍到的新人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了,不會因為陌生而恐懼,不會因為膽怯而與新環(huán)境脫節(jié)。這些朋友在張博初到英國的日子里不斷地鼓勵他,和他一起認識更多的人,積極參與到當?shù)氐纳钪腥?。他沒有覺得被這個新的社會排斥。
他告訴《留學》,十分慶幸自己在很小的時候就出國留學,當?shù)氐挠鴮W生都十分友善與包容,很多同學和他成了朋友,共同分享學習生活經(jīng)驗和參與各種社會活動。
張博講述的這些對于初到異國求學的學子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開朗外向的性格會讓周邊的人更好地認識你、了解你。人與人的交流其實也是在加強個體和這個社會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越密切越會加快一個人適應新環(huán)境的速度,張博的經(jīng)歷就是證明。
對于學習,張博坦言,在不同體制的學校學習的經(jīng)歷對他形成新的思維方式有重要的作用。他向《留學》講述道:“在英國他既上過公立學校,又上過私立學校,蘇格蘭教育體系和英格蘭教育體系也都接觸過。很難說哪一種學?;蛘吣囊环N體系更勝一籌。自己體會,收獲最大的是,我學會更加客觀、全面地看待周邊的人和事,對待不同的文化和觀點,包容性增強了,更加寬容了。這些對于我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比獲得書本上的知識更加有意義?!?/p>
正像張博所說的那樣,留學不僅僅停留在文化知識的學習,還有思維方式的學習和性格的培養(yǎng)。這些往往是被留學生所忽略掉的。當下的國內(nèi)教育體制更多的是傾向于“教”,“學”則被轉(zhuǎn)化為“接受”。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最缺乏的就是獨立思考,不知道從什么角度思考,從哪些方面考慮,這些能力恰恰是最寶貴的。
轉(zhuǎn)“戰(zhàn)”加拿大,創(chuàng)立Cognitio網(wǎng)站
張博本來會一直在英國學習,但2015年夏天,在完成了英國的GCSE考試后,他再次因為母親工作的原因,轉(zhuǎn)到了加拿大讀高中。這一年的學習,讓他深深地體會到英加之間教育體系的區(qū)別。
張博對《留學》講述到:“我個人感到,英國的教學體系比較系統(tǒng),往往將基礎知識內(nèi)容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而加拿大的則是‘分散性的課程模式。比如,在英國學習A-Level的課程時,所有選擇學習歷史課程的學生必須在兩年內(nèi)集中學習;而加拿大則是每一年學一門課程,同時還有一些對于中學生來說沒有多大用處的課程,如媒體研究、時尚、食品和文化。我發(fā)現(xiàn),在加拿大教學系統(tǒng)中缺少一個像可汗學院一樣的教育平臺,一個中學生可以廣泛利用的學習數(shù)據(jù) 庫?!?/p>
張博把這個想法告訴了他的加拿大的老師。老師對于他的這一想法提出了問題:如果建立這樣一個數(shù)據(jù)庫出來,是否會成為那些本身就不想來上課的學生的一個借口?對于這些學生來說,數(shù)據(jù)庫上的這些資料是否會被看做傳統(tǒng)課堂筆記的替代品?這些看似“消極”的回答沒有打擊張博的自信心,而是促使他認真思考這個設想的可行性。
Cognitio的創(chuàng)立:對教育平等理念的詮釋
建立這樣的數(shù)據(jù)庫不僅需要創(chuàng)立者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和技能,最終要的是擁有堅持做下去的理由,即動力。對于張博來說,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方便獲得免費教學資源就是他建立數(shù)據(jù)庫的最大動力。
他向《留學》坦露:“在英國,我上了幾年公立學校,直到我去了私立學校,發(fā)現(xiàn)只有私立學校才會給學生在課前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料,而那些公立學校或上免費課程的人就無法獲得這些資源。那時我就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獲得充足的學習資源?!?/p>
通過和加拿大老師和同學的交流溝通,張博利用晚上和周末的空余時間,自學了各種建設網(wǎng)站的知識,自己設計,自己撰寫有關內(nèi)容,終于推出了這個網(wǎng)站。最近幾個月,張博的一些老師和同學也不斷和他一起討論和研究,幫助他一起去進一步提升這個網(wǎng) 站。
張博將這個網(wǎng)站命名為Cognitio。他說:“這是一個拉丁詞匯,意思是getting to know, idea/notion, knowledge. 從認知開始到逐漸去理解,探索,最后獲得知識。”這也是Cognitio網(wǎng)站提倡的一種學習過程,學習者通過網(wǎng)站不斷自己挖掘,獲得知識,完全進入到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
張博說,Cognitio網(wǎng)站現(xiàn)在的功能主要是提供他自己的課堂筆記。將來,希望有更多的同學將自己的筆記放在這里與大家分享。有些學生很難同時兼顧做筆記和聽課,用了Cognitio網(wǎng)站,就不用擔心這一點。特別是對于國際留學生,他們可以有效地利用這些筆記,不再擔心課程重點沒有記下來。他們可以利用這個網(wǎng)站,讓學習更高效。
《留學》得知,為了創(chuàng)立這個網(wǎng)站,張博還給安大略省的教育行政部門寫了封信,雖然還沒有確定的回音,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從所在城市的教育官員那里得到了鼓勵和支持。一位教育官員認為,這樣的網(wǎng)站不僅僅是一個學習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傳達了一種教育平等的理念:任何人都有權獲得學習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