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技能的形成,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以及英語學習質(zhì)量,至關(guān)重要。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直接作用于學生聽說讀寫及思維能力的生成與發(fā)展??v觀現(xiàn)今的小學英語課堂,閱讀教學基于語篇而存在,而閱讀語篇多為內(nèi)容有趣且符合兒童心理的童話、寓言。這些既有語言價值,又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語篇,是教師開展閱讀教學的載體。因此,如何依托故事語篇實施閱讀教學,成為小學英語教師思考與實踐的命題。其核心在于:如何立足故事情節(jié)的推進,使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如何通過故事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使學生體驗語言、運用語言。簡言之,在故事的閱讀中,如何有效地從語言的輸入和獲取,走向語言的輸出與釋放。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該如何依托教材中的故事語篇,有效開展閱讀教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本文試以上海教育出版社《牛津英語》(全國版)四年級上冊Module 2,Unit 5,Enjoy a story“The lion and the mouse”故事教學為案例,探討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如何基于故事語篇,通過合理的文本再構(gòu),有效的課堂實施,恰如其分的情感滲透,促進學生閱讀能力乃至綜合語用能力的提高,從而“讀”出小學英語教學的新天地。
文本合理再構(gòu),優(yōu)化故事內(nèi)容
文本再構(gòu),是教師基于主題和話題,基于教學目標、文本內(nèi)容和具體學情,對教材中的語篇文本進行二次處理的一種行為。其目的在于更豐富、更流暢地實施教學,給予學生優(yōu)于教材范本的語言素材。其過程主要為:再構(gòu)前的文本分析和再構(gòu)中的文本設(shè)計。
再構(gòu)前,聚焦文本分析 故事文本再構(gòu)之前,教師要對教材中的文本信息進行多角度的分析,找出故事文本再構(gòu)的切入點,做到再構(gòu)文本符合主題內(nèi)涵、話題范疇,基于教學目標和實際學情,語言豐富且難易恰當。譬如,案例教學“The lion and the mouse”,其教材的故事原文本下:The lion is big and strong. He has big teeth. The mouse is small. He has small teeth. The lion cannot get out. He is afraid. Look at the mouse. His small teeth are sharp. He can help the lion! The lion and the mouse are friends now. 故事主要講述了Big lion(大獅子)陷入困境之后,在Little mouse(小老鼠)的幫助下,脫離困境,重獲自由,最終兩者成為friends(好朋友)的故事。故事字面內(nèi)容比較單一,缺乏一定的連貫性,故事圖片中隱含的豐富情節(jié)和語境信息未能在文字中予以充分體現(xiàn),十個語句講述的故事刻板,欠缺生動性和趣味性。如何使學生通過故事文本的閱讀,體會出其中一些豐富的蘊含在圖片中的背景信息呢?比如:驕傲的獅子雖然強大,但也需要朋友;弱小的老鼠也有其強大之處,愿意helpful(助人為樂);獅子受助后對“Everyone needs friends”的頓悟等。這是教師再構(gòu)文本時,必須補充進去的文字內(nèi)容,并會有助于增強故事的情節(jié)性,賦予故事更多的跌宕起伏,煥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對故事本能的熱情和求索。
再構(gòu)中,聚焦文本設(shè)計 在分析教材、解讀文本之后,教師開始進行文本的語言設(shè)計。設(shè)計的語言要力求在句式的風格和詞匯的難易上,與原文本最大程度地接近、吻合、統(tǒng)一。在本案例的再構(gòu)文本語言設(shè)計中,教師圍繞從插圖中提煉出的人物情緒狀態(tài)的變化,沿著Proud lion—Poor lion—Happy lion以及Small mouse—Brave mouse—Helpful mouse的線索,在原文本的基礎(chǔ)增加了背景的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對話,再構(gòu)出一篇新的故事語篇,并將再構(gòu)的文本和重新處理的故事插圖予以相配。(見下圖)
與原故事文本相比,首先,再構(gòu)的文本包含27個句子,在單純的敘述性文本形式中增加了生動的話語文本素材。語言輸入信息豐富,故事的可讀性增強,學生單位時間里的閱讀量,大大提升,隨之的閱讀訓練機會也大大增多。其次,隱含在故事插圖中的情感信息轉(zhuǎn)化成文字后,拓展了故事的主題,其核心教育價值得以更具體、更多元的呈現(xiàn)。最后,再構(gòu)的文本雖然文字量增多,但因其句式保持原文本的風格,詞匯難度適中,切合學生實際,加之生動連貫的情節(jié),學生的閱讀興趣盎然,閱讀技能亦步亦趨,閱讀能力“水漲船高”。
課堂有效實施,優(yōu)化閱讀過程
文本再構(gòu)之后,就是故事文本的教學,即最重要的課堂40分鐘。在故事教學中,通常要經(jīng)歷如下三個階段:整體感知故事——分段理解故事——綜合語用輸出。也就是閱讀教學的“三部曲”:閱讀前(pre-reading)、閱讀中(while
-reading)、閱讀后(post-reading)。
閱讀前,聚焦主題導入 即點燃興趣,聚焦主題。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閱讀前的時機,使故事語篇“猶抱琵琶半遮面”地激活學生的閱讀欲望,使故事在精心設(shè)計的主題談話中,在精心挑選的圖片欣賞中,層層遞進,逐步掀開面紗。因為懸念的有效設(shè)置,會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預埋伏筆。在“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課堂實施中,教師通過My friends(教師呈現(xiàn)自己朋友的圖片,同步介紹)——Your friends(學生立足同伴,互相介紹)——Animal friends(欣賞自然界中奇妙的朋友組合圖片,師生共同感受),這樣層層遞進的主題Free talk(自由交流),讓學生的腦海中定格下Friends這一核心主題詞。而在這充滿溫情的氛圍中,一頭孤獨的大獅子躍然屏幕,嘎然而止的溫暖與孤獨的沖突中,問題拋出:“Look at the lion. Does he have any friends?”懸念嵌入課堂,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猜測,信息溝應運而生,思維的火花頓時綻放在課堂伊始處。學生在求解的渴望中,走進了故事的文本,開始了在閱讀中求索自己心中預測的主動嘗試。
閱讀中,聚焦文本理解 這是故事語篇教學的主體環(huán)節(jié)和重心所在。需要教師引領(lǐng)學生讀故事,知文本大意;讀故事,獲具體信息;讀故事,學語言運用。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立足文本的理解,分層設(shè)計教學活動。常用到的教學活動有:觀看故事視頻知概貌,細讀文本理解故事內(nèi)容,而插圖排序、判斷正誤、回答問題、文本填空、表格填空、信息連線等則是信息轉(zhuǎn)換活動中屢試不爽的“高招”。
一是整體呈現(xiàn)知概貌。在“The lion and the mouse”教學中,學生多樣化的猜測之后,教師播放故事的完整視頻,聲像結(jié)合地整體呈現(xiàn)故事;接著,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調(diào)整錯亂的故事插圖、聲音、圖像,讓故事走進學生,使學生的聽力、信息捕捉能力和轉(zhuǎn)化能力,也在這一活動中經(jīng)歷有效訓練,獲得有效發(fā)展。整體呈現(xiàn)是“整體語言教學法”的主張,它將語篇看成是既有語言知識功能,又包含道德熏陶、美感培養(yǎng)、思維訓練和智力發(fā)展等完備功能的整體。這樣的呈現(xiàn)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小學英語教學中常見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局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語篇,獲取信息的能力。
二是分段細讀促理解。完成初步感知后,教師引領(lǐng)學生開始從整體概貌,走向細節(jié)信息,在問題的引領(lǐng)下,促進學生思維的同步跟進。故事的四個段落沿襲著“What a proud lion! What a poor lion! What a brave mouse! What happy friends!”四個階段的情感起伏一路走來,在每個層次的遞進中,教師對于“Why?”的追問,明確任務,驅(qū)動學生主動閱讀,使學生的思維因問題而激揚。在閱讀過程中,個人獨立讀、對子相伴讀、小組群體讀等各種形式的交互使用,避免了閱讀形式的單一化。學生閱讀興致也因形式多樣而一路不減。
三是趁熱打鐵學語用。在關(guān)注內(nèi)容理解的同時,還應重視語用的有效訓練。因為語言知識的獲取,其最終目標在于運用,在于能夠在真實的語境中運用語言進行表達和交際。基于此,教師需要在閱讀中適時恰當?shù)仃P(guān)注語用,設(shè)計有效的語用活動,達到邊學邊用、學用結(jié)合、趁熱打鐵的效果。例如:在第一段的學習之后,學生扮演獅子的角色,描述自己的外貌;在第二段獅子陷入困境后,學生展開聯(lián)想,感同身受,想象獅子忐忑不安的內(nèi)心獨白“Maybe...can help me! He has...He is...”在此情境下運用語言,個性表達。此外,貫穿整個故事的感嘆句What a/an...!結(jié)構(gòu),也是一個語用的訓練點,從第一句教師的和盤托出式的呈現(xiàn),到教師步步放手,乃至最后,學生生成出What happy/good/great/...friends!這樣多元的觀點,折射出學生對于感嘆句從初接觸、初理解到會模仿、會運用,實現(xiàn)了有意義的輸出,實現(xiàn)了語用與思維的統(tǒng)一。
閱讀后,聚焦語用輸出 這是學生內(nèi)化文本、升華情感、語用輸出的環(huán)節(jié),也是英語產(chǎn)出、誕生課堂學習產(chǎn)品的時刻。對于閱讀后活動,教師教學設(shè)計的重點應放在如何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篇信息進行加工、運用語言輸出信息的能力上。所設(shè)計的活動要充分預測學生的能力,并提供合適的“腳手架”,幫助學生“跳一跳摘桃子”,使學生體驗到學習之后的成就感和喜悅感。諸如Retell the story./Act the story./ Rewrite the story.等形式輸出形式,可以有效達成汲取知識到釋放能力的跨越。在案例中,教師設(shè)計的Make a title(起個題目)的活動,意在開放學生的思維空間,鼓勵學生大膽個性表達;Retell the story則是培養(yǎng)學生講故事的能力;Act the story提供了學生團隊合作和角色演繹能力鍛煉的平臺;最后,教師提供出語言的框架,讓學生分別選擇Mouse 和Lion角色,以其口吻改寫故事,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能力,進一步深化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
德育恰當滲透,優(yōu)化情感目標
故事語篇本身就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和深刻的教育價值。作為教師,要做的就是有意識地提煉出文本的情感目標,體現(xiàn)出英語課程不僅要讓學生獲取語言知識,還要關(guān)注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引領(lǐng)。這種引領(lǐng)不是孤立的說教,而是要融入故事情境之中,達成“鹽”溶于湯的美妙境界。例如:在“The lion and the mouse”一課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步步體驗。在導課中,師生談話水乳交融,形成“I have a friend/Animals have friends.”的共識;在故事的閱讀中,從獅子驕傲狂妄的宣言“I don't need any friends.”到不確定的自我懷疑“Maybe I need friends.”的情感態(tài)度的逐步轉(zhuǎn)變中,學生對于friends 的認同也和獅子一起有了一次蛻變和飛躍,最終道出了“Everyone needs friends.”的真諦。這是文本給予學生的精神養(yǎng)分,也是故事教學的人文價值。
總之,故事作為小學教材中一種常見的文本體裁,是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載體,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與提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總結(jié),不斷優(yōu)化,探索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魯子問.小學中年級英語語篇教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朱浦.小學英語獨立語段教學的實踐和思考[R].上海:上海市教委教研室,2009.
(作者單位:安徽省蕪湖市北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