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女,漢族,1962年生;曾榮獲“浙江省中小學優(yōu)秀青年教師”“浙江省特級教師”“嘉興市三八紅旗手”等稱號;參編教育教學用書9本,多項研究課題被評為省級優(yōu)秀課題。主要研究方向:語文閱讀教學課型設計,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建構,新課程教學策略等。
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授課風格,但每堂成功的語文課,都有各自成功的理由,有些理由是共通的——比如對文本特點的準確、深入和獨特的把握,對學生認知特征的熟知(即對學生人性需求、學習基礎和閱讀經驗的熟知),以及教師教學特色的充分發(fā)揮,并將“特點、特征和特色”三者有機地結合等。王曉紅的語文課就是這樣。
成功的課堂有各自成功的理由
曾經擔任一線教師多年的王曉紅,在專任教研工作后,把精力集中在教學的研究上。2015年的新學期,她講了一堂公開課——《第二次冒險》。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課文,適合初一學生學習。在王曉紅的課堂主導和講解下,學生們從這篇課文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中,領悟到永恒又深刻的主題——戰(zhàn)爭對人類無情的傷害,人類對戰(zhàn)爭切齒的痛恨,以及在這種無休止的“傷害和痛恨”中人類所表現(xiàn)出來的為正義和真理所作出的可貴的犧牲精神。這個主題有普適性和永久性,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劑精神良藥。要讓初一的孩子接受這樣的精神良藥,并非易事。王曉紅把這個內容嚴肅、話題重大的文章,表達得具體生動,細膩真切,平靜冷峻,孩子們在驚異和感動中自悟到作品的內蘊和作者的意圖,反映了王曉紅對這篇課文教學的準確把握。
在同行們看來,王曉紅對文本核心價值的拿捏、深刻而又適度,不枝不蔓,干凈利索。所謂“適度”,既指不對文本的寓意作漫無邊際的深挖和生發(fā),也指適切設定學生的閱讀起點和期盼高度作?!案呤帧钡摹案摺保谟趯虒W對象的人性需求、學習基礎和閱讀經驗有著充分的了解和尊重,教師課前布置探究學習活動及課初詳盡的交流便是明證。不算學生的課前收集資料所花的精力和時間,光課初的交流互動就占課時的近五分之一。身為特級教師的王曉紅,在講課時敢冒“冗長和拖沓”的風險,堅持對課文主體的詮釋和展示。聽課的語文教師認為這是用心之舉。王曉紅認為:對于大多數(shù)初一學生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和“諾曼底戰(zhàn)役”是陌生的概念。如果對這些歷史背景不加詳盡的了解,理解與把握文章主旨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此啤叭唛L和拖沓”的交流和介紹,確實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她采取讓學生課前自主探究,課內交流分享,既教了查閱資料的學習方法,又為解讀文本奠定了知識和情感基礎。
“高手”的“高”,還在于她選擇幾處看似直白卻藏深意,看似松散卻有內聯(lián)的語言點,與學生一起品讀、咀嚼和領悟,展現(xiàn)了她對文本的深刻理解,也展現(xiàn)了她對學生的準確把握。
教學與科研并舉
王曉紅曾在嘉興一中一線教學18年,任教兩個班語文,擔任班主任和年級組工作,還指導全校的文學社活動。愛崗敬業(yè)的奉獻品行,不僅使她深受學生愛戴、家長好評,也使她在全市贏得了良好聲譽。
在一線教學時,王曉紅堅持教學與科研并舉,很快成了一名有教育思想、懂教學藝術的專家型教師。她的教育格言是:把人當人,讓人像人。她認為:“把人當人”是教學的出發(fā)點。教師所面對的學生是與自己一樣有生命質量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帶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和能力,還有對生活的感悟、對幸福的追求。因此,她尊重每一位學生,重視每一篇課文,她嚴格要求自己既要做好“經師”,又要做好“人師”。她認為:教師的工作是在喚醒人性,是在陶冶情操。好教師應該通過自己的教學,讓世界上增加許多顆“真誠、美好、善良的心靈”;教學的成功在于課內課外的人文環(huán)境的營造,在于教學對象之間人文關懷的形成,還在于教學者與教學對象的共同成長。由于她一直把自己的教學科研工作當作生活幸福體驗而樂此不疲地努力工作,終于使自己成為一名師生愛戴、同行尊敬的優(yōu)秀教師。
她力求課堂教學的藝術效果,特別強調“情味”(文章情、師生情的融合),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她先后實踐了“點面式”教學和“情景”教學——運用美學和心理學原理,對課堂教學進行藝術設計,形成了“以情啟智、以美引真”的語文教學模式。她的“課堂教學優(yōu)化設計”包括了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導言”“標題”“課堂節(jié)奏”(起、承、轉、合)“朗讀配置”“提問”“板書”“遷移練習”的設計等,這些設計都力求藝術化,并圍繞設定的情感基調進行整體的布局。她構筑了閱讀教學的新策略,以新穎的“朗讀課型、品讀課型、探讀課型、研讀課型、猜讀課型”豐富了閱讀教學的課型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她組織了數(shù)百次多次公開教學,省內外的聽課教師數(shù)千人。同行及專家評價:教學方法靈活,教材處理獨特,學生思維活躍,課堂上有一種美的情感流動。學生們也說:聽王老師的課是一種美的享受。
王曉紅以“大語文”的觀念,注重語文學習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她圍繞課堂教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如:創(chuàng)辦了《五彩螺》文學社,出版社刊,辯論賽,小論文答辯,課本劇排練演出,“古文化尋源”的采風。在活動中,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學生在《五彩螺》以及其他報紙雜志上發(fā)表的文章有300多篇?!段宀事荨肺膶W社在省內外小有名氣,《中文自修》雜志曾專門介紹。
帶領陽光團隊不斷創(chuàng)新
王曉紅曾多次作為優(yōu)秀教師代表應邀到全市各中小學校作報告,嘉興日報、嘉興廣播電臺、嘉興電視臺、浙江教育臺等都曾經報道過她的事跡。從嘉興一中的語文教師到擔當南湖區(qū)教研室主任,王曉紅沒有過退縮。她說,作為一名教師,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讓群眾的受益面達到最廣?!叭绻艽蛟旌媚虾^(qū)教研室這支團隊,發(fā)揮好作用,那么獲益的豈止是一個班的孩子!”
從2001年開始,她就全身心地投入建立嘉興市南湖區(qū)教研室的工作,而選拔良才是首要一步。“在自己的學科領域內有所建樹,能直面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是挑選教研員的基本要求。當時,她和后來的教研室副主任朱德江幾乎跑遍了南湖區(qū)所有的中小學校,2002年人員終于全部到位,一個頗具實力的教研隊伍初步形成。
王曉紅帶領著的這支陽光團隊不斷創(chuàng)新。自2005年起,南湖區(qū)教研室開始倡導“香書教研”:以“共讀一本書”讀書報告會、“自讀一本書”觀點展示、讀書辯論賽等方式在教研員中開展讀書活動,并自創(chuàng)“教研講壇”,每月由一位教研員開壇演講。2008年,南湖區(qū)“名師工作站”成立,如今已成南湖區(qū)教育教學的智囊團。
她倡導“下水教研”,并親自到城區(qū)內各中學進行公開教學,帶著課題,帶著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教學科研活動,用新的理念指導教學,解決了教學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使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更緊密地結合起來?!跋滤萄小辈粌H收到了廣大教師歡迎,也得到了市、區(qū)教育局、市教研室、市教科所領導的一致好評。
作為區(qū)教研室主任兼語文教研員,王曉紅十分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新城區(qū)的師資隊伍差異性很大,老城區(qū)學校集中了許多優(yōu)秀的骨干教師,而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中教師水平相對弱一些。她每年組織開展“送教下鄉(xiāng)”、骨干教師培訓、學科評優(yōu)活動等,采取了多層次培養(yǎng)教師的策略,建立教研員定點聯(lián)系農村學校制度,加強了教師隊伍的梯隊建設。
王曉紅強調:語文教師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就要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具體做法可有差異。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到一定的境界后,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來教。教材只是課程內容的一部分而已。普通教師要敢于大刀闊斧處理教材,才能向優(yōu)秀教師轉變。在語文課堂上,要有濃濃的語文味。具體地說,就是語文的讀味、寫味和品味。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在語言的品味上做得都很出色。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對關鍵語詞要一再品味,讓學生用自己的聲音,聲情并茂地進行演繹,教師用自己的聲音影響進行積累,要和學生體會語言傳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文本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
王曉紅帶領諸多學子如沐春風,在當?shù)亟逃I域獲得了出類拔萃的成績;她與她的教研隊伍正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