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陵水縣陳先生表示:孫子上一年幼兒園了,居然還不會寫字,也不懂加法和減法之類的算術。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家幼兒園,幾乎所有的幼兒園都曾被家長“督促”教娃娃寫字。這令幼兒園的老師們感覺相當苦惱。因為,在上崗前的培訓中,禁止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都會被再三強調(diào)。(2016年3月20日《南國都市報》)
雖然教育部門三令五申禁止學前教育小學化,但是這一問題卻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其中,造成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的一個原因在于學前教育質量評價的模糊性。在不少家長看來,學前教育不教幼兒識字算術,只讓孩子游戲,就無異于浪費光陰,就是對孩子的不負責。學前教育質量評估并不同于中小學,不可能通過書面考試的方式進行,而需要通過游戲、活動、觀察等形式,實施過程性監(jiān)控、綜合性評估和全面性分析。正是如此,造成學前教育質量評價的內(nèi)隱化,家長看不見孩子實實在在的發(fā)展,才加速了家長對孩子成長的焦慮,對識字算術這類顯性知識學習的強烈渴望。要杜絕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就必須從源頭上抓起。一方面,教育部門、學前教育機構要通過有效的方式,向家長廣泛宣傳科學的幼兒教育知識,樹立正確的幼兒發(fā)展觀;另一方面,要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學前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通過客觀的指標對學前教育質量予以評估,對幼兒的發(fā)展程度予以界定,將學前教育隱性的質量外顯化,讓家長切實能夠感受到幼兒的發(fā)展與成長,如此,才能徹底轉變觀念,為學前教育營造一個理性的教育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