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養(yǎng)豬人:盈利永遠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一,美國豬好過中國豬
游牧的發(fā)言稿里提到,“論營養(yǎng)、論健康,雙匯的美式產品都遠超中式產品,最主要的原因是全部原料從美國進口。美國豬為什么好過中國豬,首先當然是更安全。美國豬是全飼料喂養(yǎng),這意味著豬的食品安全也更有保障,整體的環(huán)境、水質更是優(yōu)于中國?!边@句話說出來,必然有養(yǎng)豬人會反駁。然而遺憾的是,消費者是贊同游牧的,至少大部分消費者都認為美國豬在安全上絕對好過中國豬,而安全的食品又是消費者當下最大的需求。我們問問自己,現(xiàn)在上街買食物,首先考慮是否安全,而非價格或者營養(yǎng)?;蛟S部分生產者是加強了安全生產意識,生產逐漸規(guī)范;但消費者并不知曉,因此以“安全”為名依舊能打動消費者,并愿意為此買單。
豬肉最后賣到消費者手中才能產生價值,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可怎么行?那么,目前食品安全事件多發(fā)的背景下,消費者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食品是安全的。所以,想與美國豬競爭,首先做到安全。養(yǎng)豬過程安全規(guī)范并合理使用好的飼料、好的獸藥等相關產品。
第二,中國的豬肉已經是“全球最貴”
國內的生產成本比國外高多少暫且不談,消費者的心理價位很重要,比如國內嚴格按照規(guī)范養(yǎng)殖出欄的安全豬肉價格每斤高達30元,我想也不會有人買吧。我問外公,他認為合理的豬肉價格是多少?他告訴我,普通肉在14~15元/斤比較合理。我覺得所有養(yǎng)豬人聽到這個消息,首先應該開心,因為消費者并沒有要求大家生產安全豬肉的同時要求和美國豬肉價格5~6元/斤一樣;另一方面,大家也不要太樂觀,因為這個價格包括了屠宰加上運輸的費用(包括中間各種倒賣)最終到達他手上的價格;目前他在農貿市場上買到的豬肉價格已經是13~14元/斤,但現(xiàn)在的這些豬肉是不是真的可以讓人放心呢?如果嚴格按照標準操作,豬肉的成本會是多少,會不會超過廣大消費者的心理價位,這一系列的問題值得大家深思。
其實,看到大家批判雙匯的時候,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我一直在想為什么一個事件出來之后我們總是一味地指責他人而不從自身出發(fā)分析原因;整個事件中,“雙匯”可能危及到了廣大養(yǎng)豬人的利益,但也不全然。
作為一個企業(yè),以盈利為目的沒有錯;它購買便宜的原材料有錯嗎?換做是我們,買東西也會優(yōu)先考慮物美價廉的商品;企業(yè)可以做公益,但是不能做慈善,因為它也有很多員工要養(yǎng)活。就拿“雙匯”最出名的火腿腸來說,作為消費者的我,一個“Q趣”2~2.5元的價格我可以接受,可是如果它賣到了5元,我就不會買了,因為它已經超過我的心理價位。那作為雙匯來說,如果收購6元/斤的豬肉可以讓它賺0.6元/個,但是收購12元/斤的豬肉加工出來會虧本,那么,它為什么要收購貴的豬肉?
其實,不管是企業(yè)還是廣大的消費者,我覺得大家還是愿意在合理的接受范圍內幫助國內的養(yǎng)殖戶度過轉型陣痛期,只要肉是安全的,哪怕價格稍貴一些(每個人心理價位不同,但我覺得大部分人都能夠接受15元/斤的普通豬肉價格),他們還是愿意幫助自己的同胞,可是如果我們連安全都做不到,為何怪他們“崇洋媚外”呢?
所以,此次游牧的發(fā)言帶給我們更多的應該是警醒,不管“雙匯”大量進口冷凍豬肉是出于什么目的,或許“雙匯”進口大量凍豬肉確實對國內養(yǎng)豬行業(yè)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我們?yōu)槭裁床荒馨褯Q定養(yǎng)豬人命運的鑰匙掌握在自己手里。討伐“雙匯”一百萬次,該進口的豬肉還是會進口,賣不出去的肉還是賣不出去;與其浪費時間過過“嘴癮”,不如學學溫氏集團在如何生產出安全又便宜的豬肉上下工夫,想想為什么前兩年豬價低迷時,“溫氏”依舊能夠盈利。如果大家如他們一般生產的肉安全且便宜,還會怕“雙匯”進口冷凍豬肉?■
(來源:豬e網)
近日,“雙匯發(fā)展”總裁游牧因為一句“豬肉降價一半才合理”激起了很多養(yǎng)豬人的憤怒,聲討“雙匯”之聲不絕于耳,朋友圈里每天充斥著討伐“雙匯”沒有客觀精神、不考慮國情、不考慮民生的文章;筆者將以上的文章反反復復看了幾遍,雖然部分觀點值得肯定,也理解養(yǎng)豬人的“義憤填膺”。但“雙匯”只是說出了我們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