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陳摶的先天《易》學(xué)思想探析

        2016-06-25 08:05:04林文欽

        [關(guān)鍵詞] 陳摶;先天《易》學(xué);《先天太極圖》;《先天圖》

        [中圖分類號] B952[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 A[文章編號] 1008—1763(2016)03—0030—10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hen Tuan’s Xian Tian I Ching StudiesLIN Wanchin

        (College of Chinese,Gaoxiong Normal University,Gaoxiong80201,China)

        Abstract:Chen Tuan (872-989), a legendary Daoist sage living in Mt. Hua, who was conversant with the Confucianism at an early age, took interest in Taoism in midlife, and devoted himself entirely to Taoism in his later years. Chen Tuan's enthusiasm for I Ching had never changed. I Ching and I Wei had strong influences on Chen Tuan's I Ching studies .Aside from investigations into Confucianism, Chen Tuan's I Ching studies not only involve thoughts of Laozi and Buddhism, but also broaden new horizons of I Ching in the field of PatternNumber.“Xian Tian Tai Ji Tu,” one of Chen Tuan's famous creations, consists of Xian Tian Ba Gua and “Yin Yang Yu Tai Ji Tu.” Through Jing Zhao Fu Guang Ci Chan Yuan Xin Xiu Rui Xiang Ji, we confirm Chen Tuan's thought of Xian Tian Ba Gua, which means Chen Tuan plays a vital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Xian Tian Ba Gua.

        Following Can Tong Qi, “Xian Tian Tai Ji Tu” uses Qian and Kun as north and south, Li and Kan as east and west. Can Tong Qi takes Qian and Kun as the symbols of the human body, which means the head and the abdomen respectively, and Kan and Li as water and fire to symbolize medicine in the human body. Therefore, “Xian Tian Tai Ji Tu” is used to show the inner alchemical processes. Chen Tuan’s Xian Tian I Ching studies are the basis of the inner alchemy.

        Key words: Chen Tuan;Xian Tian I Ching studies;“Xian Tian Tai Ji Tu”; “Xian Tian Tu”

        一前言

        《易》學(xué)主要分為象數(shù)《易》學(xué)與義理《易》學(xué),雖然《易經(jīng)》中本無“陰”、“陽”之說,是戰(zhàn)國時期陰陽學(xué)家所加入的觀念?!肚f子·天下篇》云:易以道陰陽”(清)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3月),卷十下,頁1067。,即一語道破了《易經(jīng)》后來發(fā)展的本質(zhì),陰陽觀念已與《易經(jīng)》密不可分。司馬遷也曾說:“《易》以道化”(漢)司馬遷:《新校本史記》(臺北:史學(xué)出版社,1974年),頁3297。、“《易》本隱以之顯”《新校本史記》,頁3073。韋昭曰:“《易》本陰陽之微妙,出為人事乃更昭著也?!?,視《易》為講思想與理論的書,但綜觀兩漢《易》學(xué)之主流還是孟喜(約公元前90-前40年前后)、京房(公元前77-前37年)的象數(shù)派。孟喜特別以陰陽說解釋《易》,并以卦氣推論節(jié)氣之變化,據(jù)此推斷人事之吉兇;京房則對孟喜的卦氣說加以發(fā)展,結(jié)合當(dāng)時的陰陽五行學(xué)說,將《易》當(dāng)作占算吉兇的書。西漢末年,《易緯》將卦氣說進(jìn)一步神秘化,并以象數(shù)來解釋《易》理。但以義理論《易》的傳統(tǒng)并未消失,西漢古文《易》學(xué)家費直(生卒年不詳)以人道教訓(xùn)為主,是對孔子及漢初《易》學(xué)傳統(tǒng)的直接繼承,以《易傳》的文義解經(jīng),重視易理的闡發(fā),在東漢馬融(79-166)、鄭玄(127-200)的努力下,直至魏晉王弼(226-249)時代,皆獨領(lǐng)風(fēng)騷。王弼一方面“掃象數(shù),歸易理”的《易注》,以檢討批判的態(tài)度,有力打擊了漢代象數(shù)《易》學(xué)煩瑣怪誕之風(fēng);另一方面在佛學(xué)思想大盛后,《易》學(xué)一度沉寂甚至隱伏。由李鼎祚(生卒年不詳)《周易集解》所列三十五家易注,其中有不少東晉人,可知雖在佛教大興的年代,實際上《易》學(xué)衰而未亡。就在佛教思想在中國發(fā)揚(yáng)至盛極之時,中國學(xué)術(shù)也因充分吸收并融合了佛教思想,返本歸宗,《易》學(xué)又出潛離隱。直到唐代以后,經(jīng)過五代的離亂,北宋華山處士陳摶才播散了一些《易》學(xué)將興的種子。

        湖南大學(xué)學(xué)報( 社 會 科 學(xué) 版 )2016年第3期 林文欽:陳摶的先天《易》學(xué)思想探析陳摶(872-989)關(guān)于陳摶的生卒年與歲數(shù),史籍中并沒有明確記載,《宋史》很清楚記載陳摶在太宗端拱二年(989)七月廿二日卒,但卻沒有記載其生年。就《宋史》所言,太平興國九年陳摶被延請至朝廷,太宗告訴宰相宋琪等:“摶獨善其身,不干勢利,所謂方外之士也。摶居華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歲,自言經(jīng)承五代離亂,幸天下太平,故來朝覲。與之語,甚可聽?!笔菚r陳摶已在華山隱居有四十年余年之久,而且近百歲。推算宋太祖建國(960)至太宗太平興國九年(984)陳摶來朝,歷時25年,五代國祚合并起來也才53年(907-960),合計共78年,故說陳摶生于唐末。龐覺在《希夷先生傳》中云:“生于唐德宗時(780-804)”,元代《太華希夷志》除了記其端拱二年七月廿二化形于蓮華峰下張超谷中,還說陳摶“以左手支頤而終,壽一百一十八歲?!?,以此說而論,陳摶當(dāng)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宋史》與《太華希夷志》都曾言后唐長興(930-933)中,陳摶舉進(jìn)士不第,依據(jù)《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jì)》:“(長興二年)癸巳,詔貢院舊以例夜試進(jìn)士,今后晝試,排門齊入,即日試畢?!卑仔г伩甲C后認(rèn)為科考僅有長興二年(931)這一次。若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時陳摶59歲,若就龐覺《希夷先生傳》生于唐德宗時的說法,陳摶年齡將超過120歲,這么高齡還會應(yīng)試嗎?故生于德宗年間當(dāng)是誤記。,字“圖南”,號“扶搖子”,早年儒服,壯歲慕道,晚年入道,唯一不變的是對《易》的愛好。以圖式解《易》是陳摶《易》學(xué)的特色,他所提出的《易》學(xué)圖式,照宋元明學(xué)者的記載,有三類,分別為《先天太極圖》、《龍圖》與《無極圖》。本文將重點放在陳摶先天《易》學(xué)的道教思想內(nèi)涵與建樹之探討。二陳摶的先天圖學(xué)

        “先天”、“后天”之詞首見于《易傳》,《乾·文言傳》:“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保ㄇ澹┤钤?保骸妒?jīng)注疏·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2月),頁17。后人稱陳摶所傳之《易》學(xué)為“先天《易》學(xué)”,此先天《易》學(xué),傳為伏羲氏之《易》。干寶(?-351)在《周禮》“太卜掌三易之法”宋朱元升《三易備遺》注云:“伏羲之《易》,小成為先天,神農(nóng)之《易》,中成為中天;黃帝之《易》,大成為后天?!闭Z見《四庫全書總目·經(jīng)部一·易類三》(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3月),《三易備遺》提要,頁106。《路史·發(fā)揮一·論三易》謂:“伏羲氏之先天,神農(nóng)易之為中天,神農(nóng)之中天,黃帝易之為后天?!保ㄋ危?羅泌:《路史》,《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四·別史類》,頁450。收錄于陳力、段志洪主編:《中國野史集成·續(xù)編》(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1月)。煉丹家將“先天”引申為生來固有,“后天”引申為人為的修煉,陳摶在丹道的煉養(yǎng)之中,是先天重于后天,故世稱先天道派。

        世傳陳摶有《先天圖》,但這《先天圖》當(dāng)不是自陳摶才有,《佛祖統(tǒng)記》說陳摶受《易》于麻衣,在麻衣道者的《正易心法》中第一章即言“羲皇易道,包括萬象,須知落處,方有實用”(宋)陳摶注:《正易心法注》,《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外四種》(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7年6月),第一章,頁1。(以下引用直書《麻衣道者正易心法》),由此可知,麻衣道者的《易》學(xué)即所謂的《伏羲易》,而黃宗炎說陳摶得《先天圖》于麻衣道者,此說當(dāng)據(jù)于此。

        陳摶象數(shù)之學(xué)的傳授,在《宋史·朱震傳》中有詳細(xì)的記載:

        陳摶以先天圖傳種放,放傳穆修,穆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放以河圖、洛書傳李溉,溉傳許堅,許堅傳范諤昌,諤昌傳劉牧。穆修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顥、程頤。是時,張載講學(xué)于二程、邵雍之間。故雍著皇極經(jīng)世書,牧陳天地五十有五之?dāng)?shù),敦頤作通書,程頤著易傳,載造太和、參兩篇?!端问贰と辶治濉ぶ煺饌鳌?,頁12908。

        對《易經(jīng)》極有研究的邵雍(1011-1077),開拓了象數(shù)學(xué)的領(lǐng)域,他曾說過:“先天之學(xué),心也,后天之學(xué),跡也。出入有無死生者,道也?!保ㄋ危┥塾海骸渡塾杭罚ū本褐腥A書局,2011年10月),《觀物外篇》下之中,頁152。也就是說,先天之學(xué)才是心法,道之本體,而后天之學(xué)則是道之用。邵雍之先天《易》數(shù)系得之于陳摶,不僅道書有載,《宋史·邵雍傳》亦云:

        邵雍,字堯夫。……北海李之才攝共城令,聞雍好學(xué),嘗造其廬,謂曰:“子亦聞物理性命之學(xué)乎?”雍對曰:“幸受教?!蹦耸轮牛芎訄D 、洛書、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圖象。之才之傳,遠(yuǎn)有端緒,而雍探賾索隱,妙悟神契,洞徹蘊(yùn)奧,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及其學(xué)益老,德益邵,玩心高明,以觀夫天地之運(yùn)化,陰陽之消長,遠(yuǎn)而古今世變,微而走飛草木之性情,深造曲暢,庶幾所謂不惑,而非依仿象類、億則屢中者。遂衍宓羲先天之旨,著書十余萬言行于世,然世之知其道者鮮矣。(元)脫脫:《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卷四百二十七《列傳第一百八十六道學(xué)一》,頁12726-12727。

        北海李之才(980-1045)即李挺之,挺之授之于穆修(979-1032),穆修授之于種放(955-1015),種放授之于陳摶,故邵子之學(xué)上溯師承,實自陳摶,邵雍繼承并發(fā)揚(yáng)了陳摶的《周易》先天圖說?!吨熳诱Z類》曰:“邵子‘天地定位,否泰反類’一詩,正是發(fā)明《先天方圖》之義?!断忍靾D》傳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傳。蓋方士技術(shù)用以修煉,《參同契》所言是也。”(宋)黎靖德:《朱子語類》(臺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12月),卷一百《邵子之書》,頁2552。從朱熹的說明,“伏羲四圖”雖出自邵雍所作,但其實在陳摶之前即已在隱士間流傳,可能與《參同契》也有關(guān)系。而“伏羲四圖”即錢義方所說的“橫、圓、大、小”四圖,《伏羲八卦次序圖》為小橫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為大橫圖,《伏羲八卦方位圖》為小圓圖,《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為大圓圖。

        陳摶的先天《易》學(xué)同樣是為丹道之煉養(yǎng),并用圖式的方式來呈現(xiàn),但陳摶所傳之先天《易》圖究竟是何圖式?陳摶認(rèn)為古代《易》學(xué)思想,沒有文字解說,“止有一圖”,唯《先天方圓圖》。明楊慎(號升庵,1488-1559)引用陳摶論《易》的一段話說:

        《易》學(xué),意、言、象、數(shù)四者不可缺一。其理見于圣人之經(jīng),不煩文字解說,只有一圖,謂《先天方圓圖》也。以寓陰陽消長之說,而卦之“生變圖”,亦非創(chuàng)意所作,孔子《系辭》述之明矣。 (明)楊慎:《升庵全集》(三)(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68年12月),卷四十一《希夷易圖》,頁388。

        陳摶認(rèn)為這《先天方圓圖》之理見于圣人之經(jīng),應(yīng)當(dāng)是指《易經(jīng)》,圖的作用就是用來表示陰陽消長,并非個人創(chuàng)意所作,《系辭傳》中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了?!断忍旆綀A圖》究竟指什么?學(xué)界目前可以看到的有所謂的《天地自然河圖》又稱《先天太極圖》,為了與周敦頤的太極圖有所區(qū)別,亦稱《古太極圖》,另外就是朱熹所說的“伏羲四圖”,究竟何者才是陳摶傳授的先天《易》圖呢?在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因為未見實際上陳摶傳授的《先天圖》原圖,所以是否真有其事,令人費解。然而南宋朱震言之鑿鑿,在楊慎的文中也引述陳摶之語,故圍繞著《先天圖》的先天學(xué)與陳摶必定脫不了關(guān)系,此節(jié)將進(jìn)一步了解陳摶的先天《易》學(xué),一窺陳摶先天《易》學(xué)之梗概。

        《先天太極圖》即《天地自然河圖》,簡稱《先天圖》(見附圖2),后世亦有人稱之為《陰陽魚太極圖》,此圖民間流傳較廣。據(jù)胡渭(1633-1714)《易圖明辨》考證,宋末元初袁桷(1266-1327)于《謝仲直易三圖序》中說,朱熹曾囑其友蔡季通(1135-1198)入四川尋找陳摶所傳之《易》圖,始得三圖,秘而不傳,最后為謝枋得(1226-1289)所獲。胡渭認(rèn)為蔡季通所得三圖,其中之一就是《先天太極圖》,另外兩圖為《九宮圖》與《五行生成圖》。依金生楊的考證,胡渭所言雖有不妥,但大致不離其實。蔡元定從蜀異人處獲得的三《易》圖,輾轉(zhuǎn)來到謝枋得(仲直)手中的是《河圖》、《洛書》、《五位相得之圖》,其中《洛書》即朱熹說的《洛書》,胡渭稱之為《九宮圖》,《五位相得之圖》即朱熹所說的《河圖》,胡渭稱之為《五行生成圖》,謝氏所傳的《河圖》是《先天八卦圓圖》,并無確證表示它就是胡渭說的《先天太極圖》。事實謝枋得所傳的河圖依據(jù)明人宋濓、王祎、張宇初所見的描述,不是邵雍的《伏羲先天八卦方位圖》,而是具備先天八卦位數(shù),形狀依仿八卦,但又不同于八卦卦畫,與丹道取坎填離之術(shù)相同的《易》圖,這需要

        《先天太極圖》的數(shù)據(jù)后來出現(xiàn)在明初趙撝謙(1351-1395)的《六書本義》中,書上有《天地自然河圖》一詞,趙說:

        天地自然之圖,虙戲氏龍馬負(fù)圖,出于滎河,八卦所由以畫也?!兑住吩唬骸昂映鰣D,圣人則之”,《書》曰:“河圖在東序”是也。此圖世傳蔡元定得于蜀之隱者,秘而不傳,雖朱子亦莫見之。今得知陳伯敷氏,嘗熟玩之,有太極函陰陽,陰陽函八卦之妙。(明)趙撝謙:《六書本義》(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73年),頁1。

        明趙仲全《道學(xué)正宗》說:“古太極圖,陽生于東而盛于南,陰生于西而盛于北,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而兩儀、而四象、而八卦,皆自然而然者。”(清)胡渭:《易圖明辨》(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7月),頁85。這幅《先天圖》有可能就是邵雍傳授《先天八卦圖》的底本。但是后世對《先天太極圖》也有不同意見,清張惠言(1761-1802)《易圖條辨》認(rèn)為元初始出,明人盛傳之,而托于蔡元定;杭辛齋(1869-1924)《易楔》則以為是“三代以上故物”。

        就趙撝謙的領(lǐng)會,《先天太極圖》的圖式是對《系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清)阮元??保骸妒?jīng)注疏·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2月),頁156。的解釋。圖中黑白兩條魚形,乃陰陽二氣環(huán)抱之狀,胡渭稱之為“太極”。白

        為陽,黑為陰,陰盛于北而陽始生,陽盛于南而陰始生,呈現(xiàn)陰陽二氣此長彼消,漸進(jìn)有序的變化規(guī)律,而這變化規(guī)律其中蘊(yùn)含八卦之象。邵子曰:“震始交陰而陽生?!标帤鈽O于北,純陰為坤卦。陽氣始生,居?xùn)|北震卦位,卦象一陽二陰;經(jīng)過東方離卦,卦象二陽一陰,陰氣居中,為陽氣包圍;經(jīng)東南兌卦,陰呈消亡;至正南乾位,卦象三陽無陰,陽氣極于南,陰氣始生。陽極而陰生,陰極而陽生,如此循環(huán)不已。圖式中陽魚尾巴繼之以陰魚之身,陰魚尾巴繼之以陽魚之體,是一種陰陽流轉(zhuǎn),無始無終之義,朱伯昆說“此陰陽相推之象,也是一個變化的過程,表示一陰一陽處于動態(tài)的境地。以此為太極之象,在于說明以太極為本體的天地萬物,處于永恒的運(yùn)動變化之中?!敝觳ィ骸兑讓W(xué)漫步》(臺北:臺灣學(xué)生書局有限公司,2010年9月初版三刷),頁137。又圖中黑白兩條魚形環(huán)抱為一體,象征陰陽二氣氤氳之狀,白魚頭中的黑點,與黑魚頭中的白點,又表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陽交錯,既相對又相互依存。

        這種陰陽消長的方式與西漢孟喜的“十二消息卦”說如出一轍,“十二消息卦”是借由陰、陽相推變而產(chǎn)生的十二個卦。而十二消息卦概念的出現(xiàn),最早可見于先秦的文獻(xiàn)典籍中干寶《周禮》注引《歸藏》之說,將十二消息卦配十二地支。,此圖相傳亦是孟喜得自隱士授受。孟喜據(jù)此陰陽消息的變化,進(jìn)一步建立其“卦氣”理論,配以歷法推測卦爻,引用陰陽觀念來解《易》,其說則影響京房、虞翻(164-233)、鄭玄(127-200)諸人。依消息卦說觀之,《乾》息始于《復(fù)》卦一陽初,至《乾》卦六陽成,此陽氣漸序生長的過程稱為“息”。而在《乾》卦之后,則為《姤》卦一陰生,陽消陰長,直至《坤》卦六陰定,陰長陽消的過程稱為“消”。陰陽二氣的此消彼長及互相推移的現(xiàn)象,借由《周易》卦象解說一年節(jié)氣的消息變化,以六十四卦配四時,十二個月,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候。由此可推知,有著陰陽二氣此長彼消,漸進(jìn)有序的變化規(guī)律之《先天太極圖》其來有自,非為個人自創(chuàng)。朱熹受到楊時的啟發(fā),以黑白塊替代卦爻原本符號的方法作大小二橫圖,“十二消息卦”若以此方法來畫,將得出附圖3與圖4之《十二月卦氣圖》,與《先天太極圖》做對照,可以發(fā)現(xiàn)黑白陰陽塊何等相似,這可以說明“十二消息卦”的圖形黑白卦爻結(jié)構(gòu)是《先天太極圖》的雛形,或受其啟發(fā)而演變來的。

        朱熹認(rèn)為《陰陽魚太極圖》的出現(xiàn),就是為了直觀描繪魏伯陽融大易、黃老與爐鼎于一體的《周易參同契》,因此,可以說解釋《周易參同契》中的內(nèi)丹修煉思想也是《陰陽魚太極圖》產(chǎn)生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十二消息卦”并沒有《先天太極圖》的雙魚的魚眼,這是因為這十二月卦從一月始至十二月,分別是泰、大壯、夬、乾、姤、遁、否、觀、剝、坤、復(fù)、臨,缺少了坎、離二卦的緣故??病㈦x二卦被魏伯陽稱之為“藥物”,是道教《易》學(xué)中很重要的兩卦。《參同契》云:

        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設(shè)位者,列陰陽配合之位也。易謂坎離,坎離者,乾坤二用。二用無爻位,周流六虛。往來既不定,上下亦無常。幽潛淪匿,變化于中。包裹萬物,為道紀(jì)綱。以無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離沒亡。任法融:《周易參同契釋義》(北京:東方出版社,2012年7月),上篇《乾坤設(shè)位章第二》,頁49-50。

        (清)胡渭:《易圖明辨》(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7月),卷三,頁59。 圖4十二月卦氣圖 圖片來源:章潢《圖書編》,收錄于李申、郭彧編纂:《周易圖說總匯·上》(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4年4月),頁551。

        俞琰(1253-1314)解釋說:“坎離非沒亡也,行乎六虛之間,而往來不定爾?!闭Z出(元)俞琰《周易參同契發(fā)揮》,收錄于(宋)朱熹《周易參同契考異》、(元)俞琰《周易參同契發(fā)揮》、(元)陳致虛《周易參同契》三種合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3月),頁103。道教丹道強(qiáng)調(diào)道法自然,天人同構(gòu),將人身比擬成小宇宙,以乾坤喻身中之鼎爐,在鼎爐中結(jié)成內(nèi)丹最重要的“藥物”(元素)是先天之元神元精,在后天以坎離為喻,為水火陰陽之氣,陰陽之氣無常態(tài),二者在身中隨火候前升后降運(yùn)行于六候之中,始雖無形,終至胎中結(jié)丹。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周易參同契》版本并非東漢魏伯陽的原著,但五代西蜀彭曉(字秀川,號真一子,?-954)所撰的《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卻是有史可考關(guān)于《參同契》最古的版本,彭曉書中存在著可能與《先天太極圖》有關(guān)的《易》圖。晚唐五代時期內(nèi)丹術(shù)突起時,許多丹經(jīng)除了以還丹歌訣的文學(xué)形式比喻內(nèi)丹丹道功法外,還有一種將圖象與論述結(jié)合解釋丹法的圖書,旨在借助圖畫形象使《參同契》象數(shù)理論更明白易懂。依據(jù)清代學(xué)者毛奇齡的說法,彭曉所編的《周易參同契》舊本中有《明鏡圖》、《水火匡廓圖》、《三五至精圖》(清)毛奇齡:《毛奇齡易著四種》(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1月),頁95-100。但目前所見版本,已無《三五至精圖》與《坎離匡廓圖》。等就是這種以圖式解《易》的風(fēng)氣具體證據(jù)?!睹麋R圖》是用以指導(dǎo)后學(xué)明《參同契》之要,《參同契》用黑表示陰,用白表示陽,文中多有所發(fā)揮,如“知白守黑,神明自來,白者金精,黑者水基”任法融:《周易參同契釋義》,上篇《明兩知竅章第七》,頁75。、“陽神日魂,陰神月魄”任法融:《周易參同契釋義》,中篇《養(yǎng)性立命章第二十》,頁141。、“白黑相符,縱廣一寸”任法融:《周易參同契釋義》,中篇《養(yǎng)性立命章第二十》,頁147。。尤其是《水火匡廓圖》,在圖中左半圓三重區(qū)塊“白-黑-白”,表示外陽內(nèi)陰,以象離卦

        瘙 楀 ,右半圓三重區(qū)塊“黑-白-黑”,表示外陰內(nèi)陽,以象坎卦

        瘙 椾 。在道教內(nèi)丹修煉中,《參同契》中以“乾坤為體,坎離為用”,必須透過一套有系統(tǒng)的方式,讓第二重的黑白區(qū)塊相交換,使左邊成為全陽之乾卦,右邊變成全陰之坤卦,丹家稱之為“取坎填離”?!叭】蔡铍x”又稱“坎離交媾”、“河車搬運(yùn)”、“百日筑基”、“水火既濟(jì)”,它是借用八卦圖中的卦象關(guān)系,表示丹道修煉中將后天精、氣、神轉(zhuǎn)化為元精、元氣、元神的過程,也就是把后天八卦圖轉(zhuǎn)變成先天八卦圖的過程內(nèi)丹理論認(rèn)為,人類胚胎孕育后,先天干卦中的陽爻,與坤卦中的陰爻,互相錯位,在八卦圖上就由乾坤南北相對的先天八卦圖,變成坎離南北相對的后天八卦圖,只有透過修煉才能使坎離復(fù)位,還原為先天八卦圖。應(yīng)用到中醫(yī)上說,坎卦屬腎水,離卦屬心火,能取坎填離,心腎相交,水火既濟(jì),就能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動態(tài)平衡,常保健康。。崔希范(年代不詳)在《入藥鏡序》中言明:“神仙之學(xué),不過修煉性命,返本還原而已。”(元)混然子:《崔公入藥鏡批注》,《藏外道書》(七)(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8月),頁35。修煉過程中使后天回返先天的變化難以言說,故以《易》學(xué)作其理論之依據(jù),在實際操作中,各家各派又各有不同??芍澜瘫旧頌殛悡焕L制《先天太極圖》提供了直接的數(shù)據(jù)。

        一般都說目前能看到最早的有陰陽魚的太極圖是南宋道教學(xué)者張行成(生卒年不詳)著作《翼玄》中的《易先天圖》(見附圖8)。張行成四川臨邛人,其學(xué)以邵雍之說為歸宿,祖于象數(shù)二圖。邵雍之學(xué)有所傳十四圖邵雍所傳十四圖為:象圖(乾坤交泰圖)、數(shù)圖(坎離既濟(jì)圖)、四象運(yùn)行一圖(由象圖演變而來)、八卦變化八圖(由數(shù)演變而來)、有極圖、分兩圖、卦一圖。,世不得其傳。行成得于蜀中估籍吏人之家,解其義,以為象數(shù)之用,皆起于交,交則變,故稱通變,又邵雍之學(xué)不得其傳,行成疏通其紕謬,遂自成一家。詳參陳叔諒、李心莊編:《重編宋元學(xué)案》(臺北:正中書局,1987年5月),卷71《張祝諸儒學(xué)案》,頁912?!兑硇肥頌榻庹f揚(yáng)雄《太玄》的專著,實際上是將《太玄》與《周易》作比較,以闡明《周易》之理。張其成認(rèn)為張行成很可能就是在蔡元定以前得到這幅圖的“蜀之隱者”。有學(xué)者認(rèn)為《易先天圖》是清代乾隆年間李調(diào)元輯刊《函海》本《翼玄》(因避諱故作《翼元》)時加上去的,張其成對此也作過考證和辯解,《翼玄》文中明白寫有《易先天圖》,所以被后人竄入的機(jī)會不大。而且一幅刊載在徐芹庭《易圖源流中國易經(jīng)圖書學(xué)史》的唐代透光鏡徐芹庭:《易圖源流-中國易經(jīng)圖書學(xué)史》(北京:中國書店,2008年1月),頁202。,內(nèi)有《陰陽魚太極圖》與《后天八卦圖》(見附圖9),時間上又比張行成的《易先天圖》更早,《陰陽魚太極圖》在宋代之前應(yīng)已存在。在宋代除了張行成外,據(jù)目前可見的資料,在宋代這類的《太極圖》并沒有受到足夠的注意與重視,直至明代才開始流行起來,始造作更多的太極圖來。詳參張其成:《易圖探秘》(南寧:廣西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三章《太極圖》,頁192-206。進(jìn)一步觀察唐代透光鏡與《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的《明鏡圖》,兩者的八卦圖皆為離上坎下的后天八卦圖式,但到了宋代不管是“伏羲四圖”或是張行成的《易先天圖》,皆出現(xiàn)了乾上坤下的《先天八卦圖》。

        此外,我們在一塊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的石碑上發(fā)現(xiàn)陳摶所撰之《京兆府廣慈禪院新修瑞象記》,此碑文中崇佛又含道家理念,此外亦揉雜《周易》思想:

        洎一氣分元,三才互用,龍馬辟行于上下,烏兔分照于東西。運(yùn)變形名,陶甄物類,剛?cè)嶂?,大小?shù)焉。將及指名,罔窮元造,確乎性也。其何言哉。且翕斂于四時,富含章于萬物。《京兆府廣慈禪院新修瑞象記》見(清)陸耀遹:《金石續(xù)編》,《續(xù)修四庫全書·893·史部·金石類》,頁700-701。

        雖然在《周易》與《說卦傳》中“龍”、“馬”皆為乾之象征,但筆者認(rèn)為,為求詩句之對仗工整,此處之“馬”應(yīng)指坤卦辭“元,亨,利,牝馬之貞”的“牝馬”,為坤之象征,這是相對取象。至于烏兔,在神話中日中有烏,月中有兔,故以烏兔代稱日月;日月在道教《易》學(xué)中又是坎離二卦的象征,離為日為陽為汞,坎為月為陰為鉛,故烏兔為丹經(jīng)常用之別稱,如宋張伯端(983-1082,一說987-1082年)在《悟真篇》云:“先把乾坤為鼎器,次搏烏兔藥來烹?!保ㄋ危埐俗?,王沐解:《悟真篇淺解》(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10月),卷中其一,頁31。清朱元育《參同契闡幽》中也收錄陳摶語:“日為天炁,自西而下,以交于地;月為地炁,自東而上,以交于東,男女構(gòu)精之象也。”(清)朱元育:《參同契闡幽·悟真篇闡幽》(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年6月),頁12。天地定位,日出于東,月生于西,丹道認(rèn)為天地之造化,即人身之造化,進(jìn)而言乾坤為陰陽之體,坎離為陰陽之用。坎離之所以為乾坤之用,乃因乾為老陽,中爻變即離,離中之陰爻乃坤元真精;坤本老陰,中爻變即坎,坎中一陽乃乾元元陽祖炁。陳摶此處所言,即是乾坤坎離轉(zhuǎn)化的借喻。因此“龍馬辟行于上下,烏兔分照于東西”意即乾坤位于上下,坎離分于東西之意,實際上這就是先天八卦的卦位。雍熙二年是端拱二年(989)陳摶仙逝的前五年,也就是說在此時陳摶確實已有著先天八卦卦圖思想,《京兆府廣慈禪院新修瑞象記》的存在證實了此點,這也意謂著陳摶在先天八卦的發(fā)展上是關(guān)鍵的角色,而且陳摶的先天《易》學(xué)思想是與丹道有關(guān),作為煉丹的理論模式。

        總之,在“十二消息卦”的基礎(chǔ)上,再加上《明鏡圖》、《水火匡廓圖》以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的象征圖式,與后來的《陰陽魚太極圖》是有淵源的,這種關(guān)系主要體現(xiàn)在內(nèi)丹與陰陽思想上張其成:《易圖探秘》,頁205。,加上唐代內(nèi)丹修煉者對《參同契》的重視,故產(chǎn)生唐代明鏡上之《太極圖》是可以理解。陳摶傳給種放,其后穆修、李之才、邵雍的《先天圖》傳承關(guān)系圖基本上是可信的,而透過張行成對邵雍先天學(xué)的闡發(fā),我們也可以略見陳摶《先天圖》之內(nèi)涵。

        就上所言,既然陳摶所授之圖就只有所謂的《先天方圓圖》,那么朱熹所說的“伏羲四圖”就應(yīng)該是邵雍在《先天方圓圖》的啟發(fā)下衍繹出來的,目的是為了說明八卦的起源和六十四卦的形成過程,統(tǒng)稱“先天學(xué)”,因而李遠(yuǎn)國“陳摶的《先天圖》共有四種”李遠(yuǎn)國:《陳摶易學(xué)思想探微》,收錄于陳鼓應(yīng)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11輯,道教易專號》(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7年10月),頁171。的說法,有再商榷的空間。因為從《先天方圓圖》一詞是很容易令人與伏羲四圖產(chǎn)生聯(lián)想,但《先天太極圖》在宋代可能是與《河圖》、《洛書》連結(jié)的,是故趙撝謙會說成《天地自然河圖》。三《先天太極圖》的思想內(nèi)涵

        《先天太極圖》是由先天八卦與《陰陽魚太極圖》組合而成,此圖其來有自,非憑空而來,至陳摶以此圖式解《易》,辭外見意,有其深意。用來表示陰陽二氣消息的過程,以陰陽環(huán)抱為太極,以八卦之象表示二氣之消長,這就是趙撝謙所說的“有太極含陰陽,陰陽含八卦之妙。”雖然李申認(rèn)為不能把《先天圖》和《周易》混為一談,《先天圖》是邵雍解釋《周易》之作,《陰陽魚太極圖》也是元末明初才出現(xiàn),兩者皆與陳摶無關(guān),這樣的論點已漸漸被否定,但《易》圖中,除《卦變圖》外,就是《河圖》、《先天圖》、《周氏太極圖》三大類。李申認(rèn)為《陰陽魚太極圖》本就是為代替黑白點《河圖》而作,而又具有《先天圖》、《周氏太極圖》的功能,這樣也就具備了《易》圖所要表達(dá)的主要功能。李申:《周易與易圖》(臺北: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9月),頁223。以往的《易》圖陰陽界限分明,不若《陰陽魚太極圖》能夠清楚表達(dá)太極、陰陽、萬物相次相生,甚至那黑白的逐漸消長,也表示著陰陽互為根源、互相生成的思想。

        陳摶說:“先天用九,謂乾一與坤八,震四與巽五,兌二與艮七,離三與坎六,縱橫皆九,而其九居中也。”見(元)王申子《大易輯說》卷一引,《中國古代易學(xué)叢書》(十九)(北京:中國書店,1993年7月),頁25-26。此指先天八卦卦位;在《正易心法注》廿三章中,陳摶同樣指出先天圖的卦位:“蓋乾為首,坤為腹,天地定位也??矠槎x為目,水火相逮也。艮為鼻,兌為口,山澤通氣也。巽為手,震為足,雷風(fēng)相薄也,此羲皇八卦之應(yīng)矣?!薄堵橐碌勒哒仔姆ā?,頁8?!断忍焯珮O圖》八卦之設(shè)位與漢《易》不同,卻與《參同契》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參同契》云:“天地設(shè)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設(shè)位者,列陰陽配合之位也,易謂坎離?!薄秴⑼酢纷钤缣岢鲞@種以乾坤為天地之象,坎離為日月之象,乾坤居上下,坎離分左右的四正卦之說,用以說明煉丹藥取法于天地日月之象。《先天太極圖》以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配上其他四卦,說明陰陽之消長,即是本于《參同契》四正卦之說。雖然與同樣說明陰陽消長之順序的《卦氣圖》很像,但又與漢代孟喜、京房與《易緯》的《卦氣圖》中的八卦方位不類,因為漢《易》多本《說卦傳》之“帝出乎震”一章之八卦順序,以坎離為北南?!断忍焯珮O圖》以乾坤為南北,離坎為東西,是與煉丹術(shù)有關(guān)。煉丹家取《說卦傳》中乾坤為人身之象,乾為首,坤為腹;坎離為水火之說,以喻身中之藥物,元神與元精,二者在身中隨火候前升后降運(yùn)行于六候之中,始雖無形,終至胎中結(jié)丹。因此,《先天太極圖》是采漢《易》卦氣說的形式,其中八卦卦位則是用來表示煉丹的過程。

        《先天太極圖》中陰陽環(huán)抱為太極,象征陰陽二氣氤氳交和,是以圖式巧妙地說明《系辭上傳》所言:“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另外朱伯昆認(rèn)為《先天太極圖》亦與《參同契》月體納甲說有關(guān),陽氣生于東北,經(jīng)震、離、兌至乾卦之位,表示望月前三候(初三、初八、十五),月光增長即陽息的過程;相對地,陰氣生于西南,經(jīng)巽、坎、艮至坤卦之位,表示望月后三候(十六、廿三、三十),月光虧損陽消陰息之過程。陰陽魚中的黑白兩點,東離為日,西坎為月。黑魚中之白點為陽精,白魚中之黑點為陰精。此黑白二點,本于《參同契》:“蟾蜍與兔魄,日月氣雙明。蟾蜍視卦節(jié),兔者吐生光?!本佑趫D之中心,即《參同契》月體納甲說,坎為月精納戊,離為日精納己,居于中宮。詳參朱伯昆:《易學(xué)哲學(xué)史》(臺北:藍(lán)燈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9月),頁15-16。此圖對煉丹有特殊啟迪意義。俞琰在《周易參同契發(fā)揮》中亦云:“晦朔弦望,一月之盈虛消息也。晝夜晨昏,一日之盈虛消息也。人身法天象地,其氣血之盈虛消息,悉與天地造化同途。”(元)俞琰:《周易參同契發(fā)揮》,卷中,收錄于(南宋)朱熹《周易參同契考異》、(元)俞琰《周易參同契發(fā)揮》、(元)陳致虛《周易參同契》三種合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3月),頁261-262。又“修丹于月望,則氣血滿而藥力全;望后則氣血減而藥力少,所以《翠虛篇》謂月夜望中能采取天魂地魄結(jié)靈丹?!保ㄔ┯徵骸吨芤讌⑼醢l(fā)揮》,卷中,收錄于(南宋)朱熹《周易參同契考異》、(元)俞琰《周易參同契發(fā)揮》、(元)陳致虛《周易參同契》三種合刊,頁264。必透過月體變化以知陰陽之氣的流行變化,進(jìn)行煉丹采藥工作才有效用。

        陳摶對太極曾論述云:

        兩儀即太極也,太極即無極也。兩儀未判,鴻蒙未開,上而日月未光,下而山川未奠,一氣交融,萬氣全具,故名太極,即吾身未生以前之面目。二儀者,人身呼吸之氣也;鴻蒙者,人身無想之會也;日月者,人身知覺之始也;山川者,人身運(yùn)動之體也。故四者之用,運(yùn)之則分為四象,靜之則總歸太極。故修玄無別法,只須冥心太無,體認(rèn)生身受命之處,而培養(yǎng)之、扶植之、保護(hù)之而已。故曰歸根、曰復(fù)命,要不出冥心凝神四字。所以必欲冥心凝神者,蓋觀法于天地而自得也。太上曰:“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夕?!笔霝榇苏撸斓?。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所以,日月運(yùn)久而昏荒,山川奠久而崩竭,人物歷久而衰敗,氣化傳久而舛錯,總不如守一太極之可久也。此事本極平淡、極簡易,而世人往往不能者,總壞于一點塵機(jī),即是太極中一點動性。動而生陽,靜而生陰,生陰之靜,非真靜也,是動中舒緩處耳,亦動也。是以生生不息,變化萬殊,萬殊既成,吉兇出焉。圣人作《易》,所以指吉兇、推變化。要之,必以守真為主。故《易》者,戒動之書也。子等從此入門,庶不失高真妙旨?!队裨彙肪砦澹砑濉蛾愓嫒恕窏l。收錄于彭文勤纂輯,賀龍驤校勘:《道藏輯要·21》(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2月),頁9155。

        在這段論述中,陳摶不僅說明太極即無極之理,要達(dá)到無極之境界無他,“只須冥心太無,體認(rèn)生身受命之處,而培養(yǎng)之、扶植之、保護(hù)之而已。故曰歸根、曰復(fù)命,要不出冥心凝神四字?!笨梢?,《先天太極圖》不僅是以圖說明《易傳》的太極、兩儀、四象、八卦,更利用《陰陽魚太極圖》與“乾坤坎離”牝母四卦來表示煉丹過程中的陰陽消長,可視為修丹之秘圖,這又與在內(nèi)丹修煉中十分重要的《無極圖》有著密切的關(guān)連。

        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也是一個小太極,若畫出太極之子午線,就可見到五個交點,這五個交點由下向上分別是精、氣、神、虛、道。點到點中間套用到《無極圖》之修煉過程,即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終至“復(fù)歸無極”(見圖10)。《先天太極圖》之陰陽魚,在此有兩種解釋:其一,下為黑魚,是為未修煉之坤體;上為白魚,乃經(jīng)修煉去蕪存菁之乾體。其二,下為黑魚,象黑中有白點之坎卦

        瘙 椾 ,此白點乃天一生水之元精;上為白魚,象白中有黑之離卦

        瘙 楀 。身中陰陽之氣經(jīng)過不斷的煉化,五氣朝元,取坎填離,直至圣胎脫體,虛空粉碎,由轉(zhuǎn)化為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無狀之狀,無物之象的無極。

        《莊子·內(nèi)篇·逍遙游》:“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鳥也,海運(yùn)則將徙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清)郭慶藩:《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3月),頁2。同樣可說明修煉的過程與境界。在太極之子午在線標(biāo)出五點,由下向上分別是:凡、技、真、道、圣(見圖11)。在“凡”需要真師授予修真之口訣(“技”),方能一步步邁向歸“真”、合“道”、成“圣”之路。太極之陰陽魚正可說明《逍遙游》的“化”,北方屬水,黑魚象北溟,其中有魚,其名為鯤。白魚象南溟,鯤化為鵬,鵬向南溟而飛升,在中外的神話中,鳥皆是作為一種精神之超脫的象征,故鯤化為鵬的過程也是《無極圖》所示之“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內(nèi)丹修煉過程。

        陳摶曾告訴種放(955 -1015):

        先天者,道之體;后天者,道之用。

        天地萬物未生未形前為先天,天地萬物已生已形后為后天。

        為學(xué)致用,貴乎立本,本者,先天也,本立而道生,道生而德備,德備而萬物治矣。蕭天石:《道海玄微》(臺北:自由出版社,2008年9月),頁548。

        北宋鎮(zhèn)陽龍興觀道士蘇澄隱蘇澄隱,字柄真,一作蘇澄,五代宋初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龍興觀道士,有養(yǎng)生之術(shù)。,曾至華山云臺觀從陳摶習(xí)先天無極道坐丹法及精思煉氣之術(shù)。太祖曾召陳摶不至,遂召蘇澄隱上京,詢問攝養(yǎng)之術(shù)。蘇澄隱對曰:“帝王之養(yǎng)生,實有異于草野山人之養(yǎng)生。為人主者用老子‘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欲而民自正’之玄旨,以無為無欲,凝神太和,內(nèi)圣外王之道,無過于是矣?!碧谟衷兗瓣悡恍薜乐?,蘇對曰:“先生以造化為爐,以天地為鼎,以日月為藥,以先天為歸。復(fù)以無身為身,無生為生,無修為修,無心為心,無意為意,無極為極。非常人之所可得窺其徑也?!碧娣Q善,遣返云臺觀。蘇澄隱也曾說:“先生直得老子神髓,居恒以一無字教人。并曰:‘我此門中,一字也無,道亦不立。當(dāng)無之極,便自無中有物,無中有象矣?!币陨咸K澄隱事見蘇著《玄門雜拾》,收錄于蕭天石:《道海玄微》,頁546-547。陳摶弟子賈得升曾謂陳摶“為學(xué)與修養(yǎng)宗旨,系以先天為體,以后天為用。以無極為體,以太極為用。以大易為體,以老莊為用?!笔捥焓骸兜篮Pⅰ?,頁548。其言極得旨要。由此可知,陳摶先天之學(xué)是在大道無中生體用,是為丹道煉養(yǎng)服務(wù)的,其《先天太極圖》亦復(fù)如是,它呼應(yīng)了陳摶論《易》所云:

        《易》學(xué),意、言、象、數(shù)四者不可缺一。其理見于圣人之經(jīng),不煩文字解說,只有一圖,謂《先天方圓圖》也。以寓陰陽消長之說,而卦之“生變圖”,亦非創(chuàng)意所作,孔子《系辭》述之明矣。(明)楊慎:《升庵全集》(三)(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68年12月),卷四十一《希夷易圖》,頁388。

        內(nèi)丹修煉不只需要建構(gòu)一套理路,但將煉丹過程中的陰陽消長寓于圖象,更能承載更多意涵,這是陳摶對內(nèi)丹理論的貢獻(xiàn)之一。四結(jié)語

        《先天太極圖》是先天八卦與《陰陽魚太極圖》組合而成的,系傳自陳摶,陳摶又自有所傳。蓋方士技術(shù)用以修煉,與《參同契》有很深的淵源。其圖式是對《系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的解釋。而圖之陰陽消長的方式與西漢孟喜的《十二消息卦圖》如出一轍。

        《陰陽魚太極圖》的出現(xiàn),就是為了直觀描繪魏伯陽融大易、黃老與爐鼎于一體的《周易參同契》,可以說解釋《周易參同契》中的內(nèi)丹修煉思想也是《陰陽魚太極圖》產(chǎn)生的一個重要原因。一幅刊載在徐芹庭《易圖源流中國易經(jīng)圖書學(xué)史》的唐代透光鏡,內(nèi)有《陰陽魚太極圖》與《后天八卦圖》,時間上又比張行成的《易先天圖》更早,可知《陰陽魚太極圖》在宋代之前應(yīng)已存在。

        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的石碑上發(fā)現(xiàn)陳摶所撰之《京兆府廣慈禪院新修瑞象記》中的“龍馬辟行于上下,烏兔分照于東西”實際上就是先天八卦的卦位的隱語。這份碑文也證明陳摶在當(dāng)時確實已有著先天八卦卦圖思想,這也意謂著陳摶在先天八卦的發(fā)展上是關(guān)鍵的角色。

        因為《先天太極圖》中陰陽二儀衍化中,顯露四時、四方陰陽變化的自然規(guī)律,不僅可取代過去《易》圖的某些功能,還能表達(dá)宋元哲學(xué)關(guān)于宇宙圖象的新思維,所以周敦頤曾贊陳摶:“始見丹訣信希夷,蓋得陰陽造化機(jī)?!保ㄋ危┲芏仡U:《題酆都觀三首刻石觀中·讀英真君丹訣》,收錄于董金裕注譯:《周敦頤集今注今譯》(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8月),頁74。邵雍因《先天太極圖》啟發(fā),將之轉(zhuǎn)化為《伏羲八卦方位圖》(小圓圖),成為他整個先天《易》學(xué)基本圖式之一,在思想史上影響極大。陳摶先天之學(xué)也是在大道無中生體用,是為丹道煉養(yǎng)服務(wù)的,其利用《陰陽魚太極圖》與“乾坤坎離”牝母四卦來表示煉丹過程中的陰陽消長,可視為修丹之秘圖。第30卷第3期.

        国产自产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水蜜桃精品一二三| 色偷偷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v免费观看在线网站| 国产内射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无码成人影院在线播放|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日本 | 亚洲av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爱咪咪| 亚洲乱码无人区卡1卡2卡3| 熟妇人妻av中文字幕老熟妇| 亚洲av美女在线播放啊| 日本高清免费播放一区二区| 亚洲夫妻性生活免费视频|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 国产丝袜精品不卡|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有精品|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最大成人网站|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亚洲福利天堂网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精品二区一区二区aⅴ污介绍| 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国|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播放播 |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 人妻互换| 色老头久久综合网老妇女| 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av| 极品老师腿张开粉嫩小泬|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手机在线中文字幕国产| 国产免费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aaaa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