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情偶記
官方的姓名排列,通常以姓氏筆畫為序。筆畫越少,排名越靠前。如果職級很低、姓氏筆畫又少,那就要排到上司的前面,這是一件挺尷尬的事。
中國筆畫最少的姓氏是“乙”,但乙姓是個小姓,并不常見,出現(xiàn)尷尬的概率不大。除了“乙”姓,那就數(shù)“丁”。如果姓丁,一定要爭氣,省得出現(xiàn)不必要的麻煩。
馮夢龍寫過一個故事:湖州太守忌諱甚多,有天一個姓丁下屬官員前來拜賀。太守接過名帖頓時大怒,讓人將這個官員轟了出去。
這位官員非常委屈,自己并沒有什么差錯,為何惹得領導生氣。原來,問題就出在他的姓上:丁,太守想到了“丁憂”。丁憂,是封建時代的一種禮制,即父母去世后官員必須辭官,回鄉(xiāng)為父母守孝27個月,即所謂“守孝三年”。太守剛上任,遇上了這么不吉利的事,所以生氣了。
后來,有人將這位官員名貼上的“丁”字,改成了“千”字。太守高興了,也不計較天底下到底有沒有姓“千”的。反正“千”字是個大數(shù),用來表示吉利也是可以的。
其實,姓“丁”改成姓“千”,并不是個好主意,因為這有冒姓之嫌,屬于“不孝”,有違宗法制度,何況“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放在當下,“千”的筆畫仍然很少,也容易冒犯上司?!岸 毙兆詈玫霓k法,是改成“釘”,并且寫成繁體的“釘”,這才叫作萬無一失!
(摘自“閑情偶寄新浪博客” 圖/王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