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兵
值得稱道的是他們并不是簡單地以一個“樂”字了結,而是把它與學生的學習并列在一起,“開開心心”與“認認真真”并列,“快樂”與“耕耘”并列,既要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又要保持精神愉悅。
上一期《今日教育》我的文章標題是“學校管理者的視角”,主張學校管理者應該關注學生的視角,看看學生看問題的角度,看看學生喜歡什么,關心學生主張什么,關心學生認同什么,從而端正我們學校的基本方向,調整我們的管理措施,調整我們的教育行為。
本文在上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學校不但要關注學生的視角,還要關注學生的“心角”,也就是學校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情緒,關注學生的快樂。一直以來我對學校文化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標準,一個學校的文化到底怎樣,主要就是看這所學校的學生是否健康,是否陽光,是否快樂;主要是看這所學校老師的教育言語、教學行為是否正常,是否積極,是否充滿人文氣息。
為師者應該有初心,這個初心就是你當初為什么做教師,你認為做教師最重要的是什么,你以為教師應該追求什么。這個初心就是你從教的精神底子,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學校教育應該讓學生快樂成長。如果這一點成立的話,那么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精神狀態(tài)。
不妨看一個現實故事。一位校長曾經做過調查,詢問學生,在學校,你什么時候最開心,什么時候不開心? 孩子說: 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考試考100分的時候, 最不開心的事情是考試不及格。
問學生:你們知道中國最近發(fā)生的大事嗎?孩子的回答普遍是:要過年了,馬上要期末考試了,諸如此類。
上述調查,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孩子關注考試、關注考試結果,說到底這是教育的結果,包括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恰當地過分強化了分數的重要,考試的重要。發(fā)展下去,學生有可能成為讀死書,死讀書的人,或者精神壓抑,人格分裂,人格異化,甚至輕生。
這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我們不少老師都認為自己始終都是為了學生好,并沒有刻意傷害學生,怎么不知不覺地會產生與初心相悖的結果。
我們還是以細節(jié)為例。校園里的宣傳幾乎是無處不在,教室里的勵志口號也幾乎是無班不有。
故事之一:一個高中畢業(yè)班的教室,每個課桌上都堆滿了教科書和輔導材料,夜深人靜,一位同學正在伏案苦讀。黑板上方有一條觸目驚心的標語,引用了女作家蕭紅的一句話:“生時何必久睡,死后自會長眠”。
看著這令人窒息的畫面,我不知道身當此境的孩子們看了會怎么想,是猛然驚醒決然努力奮發(fā),還是從心底里感到徹骨的寒冷?以我30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判斷:更多的是后者。這讓我想起一些學校的勵志口號:“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薄疤岣咭环郑傻羟??!边@些口號幾乎如出一轍?!爸灰獙W不死,就往死里學?!睂W習的意義是什么?如果是使自己不快樂,那這樣的學習是沒有積極意義的。“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边@句話直接傳導出惡性競爭的哲學。這不是德育,恰恰是反德育的做法。這樣做的教師就把以前團結友愛的一切教育全部葬送。
我猜想將這些口號高懸于學校教室的教師們,其當時這樣做的出發(fā)點一定是為了激勵學生努力刻苦學習,爭取更高的分數以通過高考的檢驗,是所謂“頭懸梁錐刺股”的傳統(tǒng)文化的現代演變。但是這個初衷不但無法實現,而且其負面效應將直接導致學生對高考、對人生,心灰意冷,從此不再積極。
今天我們有個別學校病了,而且病得不輕。學校到底還是不是學校,成了一個問題。是學校,就應該把孩子往珍愛生命的道路上引。是學校,就應該把孩子往健康陽光的道路上引,而不是把孩子往惡性競爭的壞道上引。是學校,就應該讓學校充滿人文關懷。異化的學校將導致異化的教育,異化的教育將造就異化的學生。
故事之二:廣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丹洲鎮(zhèn)一所小學,校園里大字書寫著:“我快樂,我成長”。教室的墻上高掛的標語是:“學海無涯樂作舟”。一個班的班級口號是:“在快樂中成長,在耕耘中收獲”。一個班作業(yè)展示欄的名稱是:“開開心心,認認真真”。一個班的班級公約是:“懂得用嘴角微笑,知道用小手幫忙,學會用耳朵傾聽,體會用心靈理解”。
校園里大字書寫的“我快樂,我成長”,代表著學校以校長為首的學校管理團隊正確的價值取向,他們是以孩子們的精神愉悅作為追求目標。班級里的口號“樂作舟”“快樂中成長”“開開心心”表明這所學校的教師理解、領會、認同并執(zhí)行學校的辦學思想。值得稱道的是他們并不是簡單地以一個“樂”字了結,而是把它與學生的學習并列在一起,“開開心心”與“認認真真”并列,“快樂”與“耕耘”并列,既要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又要保持精神愉悅。這樣的標語口號是正常的教育思想體現,是充滿正能量的勵志口號,是正常學校的基本標志。這說明這所小學的校長、教師的價值思想是正確的,他們的思維是正常的,不忘初心,不忘教育者應有的人文情懷。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文化就是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精神空間,優(yōu)秀的學校文化引領學生走向陽光、走向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