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梓
十八大之前,這種官員調(diào)走了,帶走相關東西的情況部分存在,而且原單位想要回來,還比較麻煩。
官員都帶走什么?
并不是所有官員調(diào)走時,都會帶走東西;也不是所有帶走東西的,都不正常。
有些官員離開一些地方時,會希望帶走一兩件價值不高、但對他個人有紀念意義的紀念品,算是對他在當?shù)毓ぷ鬟@段時間的紀念。這種情況,只要按照一定程序說明,當?shù)匾话惚容^歡迎。
一名縣級市辦公室主任就告訴筆者,當?shù)赜幸蝗螘涀咧?,就專程給縣長商量,希望帶走兩樣東西,一個是當?shù)毓軜I(yè)工業(yè)園的小模型——這個園區(qū)是他當初主導要建的,給當?shù)亟?jīng)濟帶來了一定的發(fā)展;一個是書柜里的一套文集,本來每個官員辦公室都有一套,他這套自己看了幾遍,做了一些筆記,所以希望帶走,問縣長需不需要交一點錢。
“后來縣長和班子其他成員,一起把這兩樣東西送給了他,幾百塊錢,每人出一點。書記后來到省里去后,一直想著這事,給我們解決了不少事?!鄙鲜鲛k公室主任稱。
但并不是所有官員都是如此。有些人走的時候,就喜歡把一些配備給他的辦公用品帶走。上述辦公室主任告訴筆者:“前幾年,有些官員尤其喜歡帶走兩樣東西,筆記本電腦和車。”
在他看來,這兩樣東西是官員比較常用的,而且都可能牽涉到私人生活,所以有些人帶走是無意的,有些則是有意帶走。
帶走車的情況在公車改革之前,就更普遍了,以至于2009年五名湖北廣水市人大常委會委員聯(lián)名提出議案,要求政府追回被帶走的公車,并追究當事官員責任。因為數(shù)十年來,該縣已經(jīng)有28輛公車在官員上調(diào)時被帶走。
2014年,江西宜春市紀委也發(fā)現(xiàn)該市38名官員干部在調(diào)動工作時,借用或帶走公車38輛。
除此之外,有些官員干部,往往想趁離任升遷之際,從原單位大撈一把,在原單位大量用公款購置自己想要的物品并據(jù)為己有。
除了帶走東西,也有可能帶走的是人。
“十八大之前,秘書配備比較亂,有些縣委書記都有專職秘書。大家可能覺得官員帶走的應該多是秘書,但從我接觸的來看,帶走司機的比帶走秘書的多。”一名市直部門干部稱。
他告訴筆者,能否帶走秘書由多方面因素決定,比如秘書是否愿意走、秘書的崗位和編制如何解決、官員到新崗位面臨的環(huán)境等等。相對而言,帶走司機就簡單得多,而且有些事情司機介入得不一定比秘書少。
今后帶走秘書的情況會更少。有關秘書的最新規(guī)定是2014年中央下發(fā)的《省部級干部秘書管理規(guī)定》。據(jù)報道,新規(guī)要求:省部級官員調(diào)任新職,不允許將原來的秘書、司機帶走。
要回來有多麻煩?
東西帶走了,要想要回來,難不難?難!
借用,是很多官員帶走東西時找的借口。
一名縣委宣傳部官員稱,該縣縣長調(diào)走之前,把近十萬的相機“借”走了,快一年了都沒有還,他們又不好催。“找上級領導追相機,等于是‘瞎子撒藥’——當?shù)胤窖?,即眼盲的人撒藥,肯定會藥到很多人,會得罪很多人?!?/p>
最后,他們只好把固定資產(chǎn)做好,等著看過幾年能不能拿回來,拿不回來過幾年也就折舊了,然后當沒有這個相機。
不好催、不好要,是很多官員敢“借”公家東西、據(jù)為己有的重要原因。
廣水官員帶走車的時候,曾有人專門將車胎氣當眾放掉、或者將大門鎖住,不讓車走。最后經(jīng)過調(diào)解,車還是被開走了。
這種心理下,也就不會真的想要拿回東西。
曾參與追車的廣水市監(jiān)察局副局長就說,當時,經(jīng)過數(shù)月追車行動,陸續(xù)有8輛車被追回,其中一名官員沒退車,但補繳了18萬元車款;另一官員到廣水赴任時帶了車,離開時另帶了一輛車,一車抵一車,不退了。
不過,另外20輛車的追查工作中止了。
“這20輛車,都是被調(diào)到上級的領導們帶走的,我們根本沒去核實?!焙纹G華說,這些官員原本都是副處級以上,離開后基本上都被提拔到更高職務,縣級市廣水沒法找他們要車。
當然真正動真格要的時候,也很難。
筆者就曾有過討要筆記本電腦的經(jīng)歷——所在單位一名李姓副職調(diào)到北京一家事業(yè)單位去后,把配的電腦也帶走了。新領導是單位內(nèi)部提拔的,原來就與李姓副職有競爭,關系不好,上任后立馬吩咐要把電腦拿回來。
筆者第一次打電話過去,李姓副職很客氣,說當時電腦里有些材料,就一時忙忘了,帶走了,過幾天就寄回去。
但過了快一個月,也沒有下文。再催,李姓副職就有點不客氣了。
官場講究的是不撕破臉,這種事,領導雖然很支持,但基本不直接出面。來來回回,一年多,才把電腦拿回來,拿回來的時候,已經(jīng)不能正常使用了。
官員調(diào)走時帶走公物,是多大的錯?
目前還沒有一名因此而被追責的官員。一名紀檢干部告訴筆者,“現(xiàn)實中這個比較難以界定,還是要具體分析,看拿的是什么、影響范圍有多大。如果拿的東西上了一定金額,就有可能涉嫌違規(guī)違紀?!?/p>
此外,有干部也表示,調(diào)動時帶走物品,官員不自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公物管理不規(guī)范,相關責任沒有落實到人等問題?!氨热缭谄髽I(yè)里,員工調(diào)走時要核對物品清單,一項項移交給單位;官員無論職務多大,調(diào)走時也應該這么做。”
(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