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信用卡糾紛裁判不當問題研究*

        2016-06-22 03:34:15藍壽榮
        政法論叢 2016年3期
        關鍵詞:持卡人信用卡文書

        藍壽榮

        (南昌大學立法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1)

        ?

        信用卡糾紛裁判不當問題研究*

        藍壽榮

        (南昌大學立法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1)

        【內(nèi)容摘要】從選取的信用卡糾紛裁決文書來看,信用卡糾紛裁決文書中存在明顯有利于銀行、不利于持卡人的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在法院認定銀行與持卡人的法律關系及其責任配置、損失金額承擔存在等問題。在法律關系認定中,裁判文書認定的合同關系,忽視了持卡人消費者權利保護;在雙方責任配置中,持卡人承擔了過重的舉證責任,忽視了銀行的安全保障義務;在損失金額分擔中,銀行多重懲罰收費對于持卡人極不公平,忽視了權利義務承擔的界限。

        【關 鍵 詞】信用卡糾紛責任配置裁判文書金融公平消費者保護

        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網(wǎng)絡世界的覆蓋,信用卡以其特有的方便攜帶優(yōu)勢而越來越受到年輕人乃至中老年人的歡迎。然而,與銀行大力推廣發(fā)行信用卡伴隨的是投訴量的持續(xù)上升和糾紛案件的不斷增加①,甚至由信用卡透支導致了個別極端案件②。對此,學術界開展了多學科多視角的研究,產(chǎn)出的研究成果相當豐碩,尤其是從銀行管理、金融監(jiān)管、民事契約、侵權賠償、消費者保護這幾個方面開展研究的居多。在此,本文擬從目前已經(jīng)發(fā)生且已經(jīng)為法院審理結案的糾紛案件中,梳理信用卡糾紛案件審判裁決的過程與結果,探析信用卡在發(fā)行和使用中產(chǎn)生糾紛的一些法律問題。

        一、裁判文書中認定的法律關系及其問題

        由于有關信用卡糾紛案件浩瀚如海,限于研究精力和視角,筆者選取北大法寶數(shù)據(jù)庫中收錄的裁判文書作為調(diào)查和研究的樣本。本文擬研究最近五年(2010~2014年)的裁判文書,同時將地域范圍限定為我國東部地區(qū)③各省。以“銀行信用卡”為案例標題,共獲得68584條結果。由于銀行范圍過大不便整理,故本文以中央人民銀行體系下分設的四大銀行為限制條件,以“信用卡糾紛”為全文進行檢索,搜索結果分別為:中國銀行2879、中國建設銀行5035、中國工商銀行6557、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9432條,共計23903條??梢?,檢索結果數(shù)字依舊十分大,為進一步縮小考察范圍,以各省司法公開示范法院④為對象,截取前述法院為對象下檢索結果中的前15個結果為調(diào)查材料,如若該法院檢索結果未超過15個,則以實際結果為材料。檢索得到的結果分別為涉及中國銀行116條、中國建設銀行139條、中國工商銀行150條、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211條,排除執(zhí)行案件、撤回訴訟案件、調(diào)解案件和重復出現(xiàn)案件,最后整理為本文分析所引用的案件資料為涉及中國銀行83條、中國建設銀行95條、中國工商銀行113條、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192條,共計483條檢索結果。從收集到的信用卡糾紛裁決文書來看,基本上法院是認定銀行與持卡人是合同關系,問題是在當前社會現(xiàn)實中,雙方不僅是合同關系,還是消費關系。

        (一)裁判文書中認定的合同關系

        從法院對于信用卡糾紛案件的審理裁判來看,基本上都認定為是合同關系。具體來說,法院認定的法律關系有六種,在數(shù)量分布上表現(xiàn)為合同關系197件,信用卡合同關系62件,借款合同關系151件,使用合同關系24件,服務合同關系23件,金融借款合同關系2件。可見,大多數(shù)法院還是主要認同銀行與持卡人的法律關系為合同關系或者是借款合同關系兩大類。與此同時,法官在具體審理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條文時,裁決文書上寫的裁決信用卡糾紛案件的法律依據(jù)主要是《合同法》,同時也會依據(jù)《民法通則》或是《銀行卡管理辦法》,有時還會根據(jù)相關原則對案件進行評判。可見,司法實踐中法官對于信用卡業(yè)務的法律關系認定基本上是合同關系,只是不同的法院法官關于銀行與持卡人法律關系的認知和法律條文適用上會稍有不同。從上面歸納的種類看,銀行與持卡人法律關系共有六種類型,即合同關系、借貸(款)合同關系、信用卡使用合同關系、信用卡合同關系、信用卡服務合同關系、金融借款合同關系,其中,合同關系與信用卡合同關系可以合并為一種。

        (二)裁判文書中認定的合同關系類別及其問題

        裁判文書中認定的合同關系包括“合同關系”和“信用卡合同關系”,符合銀行與信用卡持卡人關系的基礎交易關系。持卡人在辦理信用卡業(yè)務時,與銀行簽訂信用卡申請表、信用卡領用合約等。信用卡領用合約約定雙方之間的具體權利義務及事項,如信用額度、信用卡的轉(zhuǎn)讓、轉(zhuǎn)借、買賣等限制及后果、還款期限、超期還款的利息、拒還時銀行的權利等,信用卡領用合約屬于合同法上之合同,雙方形成合同關系。

        裁判文書中認定的借貸合同關系和金融借款合同關系,總的來說是一樣的,這一看法突出了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從銀行立場出發(fā)收益類似于信貸業(yè)務。持卡人為生產(chǎn)生活需要而自身經(jīng)濟實力卻有限,向銀行借入一定的資金而簽訂合同,銀行屬于債權人,持卡人屬于債務人,銀行與持卡人之間形成債權債務關系?!俺挚ㄈ伺c發(fā)卡人之間在傳統(tǒng)意義上主要是借貸合同關系或者契約關系”[1]P40-42。在信用卡業(yè)務中,銀行給予持卡人信用授信并提供透支額度,持卡人的每一次透支都是銀行為持卡人提供資金,當持卡人多次透支消費或結算等,銀行則會提供多筆資金且每筆資金都具有獨立性,銀行與持卡人之間也會形成一個總額度約定可以多次反復借貸的關系。借貸關系是銀行與持卡人關系中的主要關系,但沒有涵蓋全部的雙方關系。在信用卡業(yè)務中,持卡人擁有的可以是借貸資金,還可以是支付、轉(zhuǎn)賬、清算,等。如若法院基于借貸資金而只將銀行與持卡人之間的法律關系認定為借貸合同關系,那么銀行提供的支付清算服務則會被忽視。還有在實務中,金融借款合同具體表現(xiàn)為消費借款合同、住房借款合同、貸款合同,同時可能還會有保證合同、擔保合同、質(zhì)押合同等,總之形式上,金融借款合同都有一個明確的借款合同或貸款合同。然而,持卡人向銀行申請辦理信用卡業(yè)務時,所簽訂的協(xié)議抬頭并不是借款合同,而是信用卡領用合同。信用卡領用合約中的條款包括申領、使用、賬戶管理、利息及費用、對賬、還款、所有權及有效期等內(nèi)容,其重要要素上與借款合同也是有差異的。

        裁判文書中認定的信用卡使用合同關系,這一看法是突出了使用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也就是銀行客戶在簽訂領用合約后,以領用合約為基礎、信用卡為工具、“刷卡”為節(jié)點發(fā)生的關系,是持卡人在“用”信用卡。可見,法院認定的信用卡使用關系,是強調(diào)了信用卡合同關系的使用特色。這一認定,似乎是說明信用卡的使用權問題,因為各商業(yè)銀行的領用合約中都會做出關于信用卡持有人使用權的約定,申請人只能自己持有和使用信用卡,不得轉(zhuǎn)讓、租借、買賣信用卡。也就是說,持卡人只能本人使用,且只享有信用卡的使用權,持卡人與銀行法律關系的發(fā)生在于信用卡的實際使用,無實際使用則無法律關系。然而,信用卡使用行為僅僅是信用卡功能發(fā)揮的必須手段,而一些法院的裁決文書中只看到信用卡的“使用”特征,卻并沒有深入探究“使用”的核心內(nèi)容、進一步剖析“使用”的性質(zhì)和特征,以致法院認定信用卡關系時只能流于表面。另外,有一些裁決文書從銀行與持卡人的領用合約考察得出持卡人對信用卡只有使用權而基本沒有所有權,存在疑議。因為持卡人使用信用卡的本質(zhì)內(nèi)容即獲得銀行提供的借貸資金,每次“刷卡”透支或消費,只要做出并完成“刷卡”這一行為,銀行資金即刻通過電子轉(zhuǎn)賬方式轉(zhuǎn)為持卡人名下為其所用,持卡人都將取得對借貸資金的實際占有權(所有權)并獨立、自主支配、處分、使用,可以推定取得了貨幣的所有權。相反,如果依據(jù)領用合約持卡人只能取得使用權,那是否意味著銀行可以收回信用卡并再次授權給他人使用,而這與信用卡管理相關規(guī)定自身存在矛盾,說不通。

        裁判文書認定的銀行卡服務合同關系,這一看法強調(diào)了銀行作為金融企業(yè)的經(jīng)營屬性,突出了信用卡作為金融商品自身具有的社會服務的實質(zhì)。從字面詞義解釋,銀行卡服務合同關系可以理解為銀行運用銀行卡為持卡人提供服務的合同關系。從形式看,銀行卡本身不具有任何價值,只是作為銀行與客戶業(yè)務往來的憑證和媒介,銀行通過信用卡這種金融工具為不同的持卡人提供不同的服務。從功能看,信用卡是銀行向社會群眾推出的金融產(chǎn)品,具有支付、信貸與結算的功能,具有先消費后還款的比較優(yōu)勢,還可以選擇自主決定分期付款。人們?yōu)橄硎茉摻鹑诋a(chǎn)品帶來的便利,向銀行申請并經(jīng)銀行對申請人相關信息審核后,獲得此金融產(chǎn)品。銀行在向客戶提供這種金融商品服務的過程中,除到期收回本金之外,還通過收取手續(xù)費、信用卡年費、超期利息等獲得額外的報酬,是有償服務??梢姡庞每▽嵸|(zhì)上就是一種金融機構推出的服務性商品,只是比起一般的存款、貸款、結算業(yè)務顯得更有科技含量和使用更加靈活、便捷。目前的問題是,在這些認定為銀行卡服務合同關系的裁判文書中,認識到了信用卡的服務性質(zhì),但沒有對最為服務接受者的持卡人進行弱者傾斜性法律保護。

        (三)持卡人的信用卡使用需要得到消費者保護

        法院認定的銀行與信用卡持卡人的合同關系,是基于銀行與信用卡持卡人簽訂的合同,但并不能涵蓋事實上的銀行與持卡人關系。銀行推出信用卡業(yè)務,信用卡是一種為客戶提供的金融服務商品。持卡人經(jīng)申請與審核程序取得銀行信用卡,享受的是銀行提供的支付、結算和透支服務,也即銀行傳統(tǒng)金融服務,并以繳納信用卡年費和各種手續(xù)費為消費的代價。信用卡業(yè)務包含了銀行資金的劃撥及信用卡賬戶的支付結算,形成了雙重法律關系,即借貸合同關系和消費服務合同關系,持卡人既消費金融產(chǎn)品又消費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銀行與持卡人之間屬于消費關系。從傳統(tǒng)學說來看,消費者保護是基于大工業(yè)生產(chǎn)時代,消費者具有的自身實力弱勢和產(chǎn)品信息不對稱,這一點在信用卡業(yè)務中也是存在的。[2]在信用卡交易活動中,銀行資金能力、專業(yè)水平、獲取信息能力等宏觀方面遠遠高于持卡人,而銀行提供的很多金融產(chǎn)品設計復雜,客戶無法準確預計未來的利益保障,銀行格式合同制定及對格式合同的獨家解釋權,則往往為其侵犯持卡人權益提供條件。目前學界也開始探討金融消費者定義問題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⑤,大多認為,在金融業(yè)務往來中,作為普通的市民消費者面對實力強大的金融機構、內(nèi)容復雜的金融商品,金融機構與普通市民的金融業(yè)務往來,不能簡單地局限于格式合同表明的條款約束,應該更多地得到消費者權益保護。從本文收集的裁判文書來看,顯然法院在認定銀行與持卡人法律關系的時候,沒有足夠重視信用卡持卡人的消費者問題。

        二、裁決文書中采用的歸責原則及其問題

        與法院認定銀行與持卡人的關系是合同關系相應的,是信用卡糾紛裁決書中采用了過錯原則,使社會地位明顯弱勢的持卡人在訴訟中處于不利位置。

        (一)裁決文書中采用的過錯原則

        由于法院通常將銀行與持卡人之間的法律關系認定為合同關系,以雙方權利義務對等的平等主體對待,并按照《合同法》以過錯責任為歸責原則,實行“誰主張誰舉證”證明規(guī)則。從選取的糾紛案件裁決文書來看,法院的這一認定,沒有充分考慮到持卡人的實際知識能力,常常使處于弱勢地位的持卡人陷入困境——因有限理性及信息不對稱而無從證明自身無過錯或銀行有過錯,導致持卡人抗辯不成功。

        從本文收集的裁判文書中可以看出,持卡人對于銀行的訴求提出異議,其抗辯理由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因第三人原因進行的抗辯;另外一類是因銀行原因進行的抗辯,具體來說主要有他人偽造并盜刷、他人利用本人身份信息辦理信用卡、信用卡由他人保管并消費、利息罰息計算過高或不合理。對于持卡人的異議主張和理由,總的來看法院是沒有采納和支持的,理由主要有持卡人未妥善保管信用卡和信用卡密碼、持卡人未對出現(xiàn)異常消費保留證據(jù)、持卡人無法證明所訴交易發(fā)生時其信用卡在本人身上、持卡人無法證明銀行在信用卡密碼泄露過程中存在過錯、持卡人與銀行簽訂的領用合約雖屬格式條款但不違反國家強制性法律法規(guī)。在這些判例中,有兩份裁判文書表明法院基本采納了持卡人的申訴主張及其抗訴理由,所以,在法院裁決中部分地支持了持卡人的訴求,但也認為持卡人敘述的理由及其提供的事實自身存在不足,需要承擔部分責任。

        (二)裁決文書中采用過錯原則的問題

        法院對于糾紛性質(zhì)的認定及其采用的歸責原則,使得事實上處于弱勢地位的持卡人在證明自己沒有故意或過失導致?lián)p失時非常被動,導致一些糾紛案例中持卡人感到很憋屈、怨氣很大。比如,持卡人很難舉證證明他人盜刷時信用卡在本人身上。信用卡糾紛中,持卡人常常抗辯稱在發(fā)現(xiàn)信用卡被他人偽造或盜刷時,就立即向銀行反映了情況并已經(jīng)報案,且案發(fā)時信用卡明明在自己身上,從未授權過別人使用本人信用卡,也妥善保管了信用卡交易密碼,其認為已經(jīng)履行了相關的注意義務,不存在過錯。⑥但實際案件審理中,法院通常會以持卡人未提供證據(jù)證明本人案發(fā)時不在案發(fā)現(xiàn)場或信用卡案發(fā)時在本人身上,因而認定持卡人存在一定過錯。以上海市陳某起訴中國工商銀行信用卡糾紛案為例,法院在審理時提出,信用卡持卡人選擇憑密碼交易的,只要是使用密碼進行的交易,將會認為是持卡人本人所為。法院認為該爭議消費是憑信用卡密碼進行的,且陳某無法證明其卡是否在本人身邊,故不支持陳某的抗辯。陳某不服浦東新區(qū)法院的判決,向上海市第一中級法院提起上訴,為證明自己信用卡在其身上,陳某提供了妻子的證言,但法院在認定時以陳某妻子與其具有共同利益關系,故該證言不予采納。⑦在這種情況下,持卡人要證明這點的難度相當大。

        再如,持卡人很難證明銀行及其合作方存在泄露密碼方面的過錯。對于大部分持卡人來說,使用信用卡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后,首先想到的便是致電銀行客服,向銀行工作人員反映情況,并依照銀行工作人員的要求實施相關行為。⑧持卡人原本以為按照銀行工作人員的要求積極配合其工作,已經(jīng)盡可能的履行了注意義務,且在使用過程中也已經(jīng)履行了妥善保管信用卡及其交易密碼的義務,就可以證明自己不存在過錯,發(fā)生的異常消費產(chǎn)生的透支也不應由本人承擔。但事與愿違,法院卻以持卡人無法提供證據(jù)證明銀行在泄露密碼方面存在過錯為由,認定持卡人應承擔一定的責任。稍微思考一下,便能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銀行屬于歷史悠久、組織成熟的獨立金融機構,銀行內(nèi)部信息是不可能陽光透明化的,提供金融服務時也是一對一的形式,具有高度的組織性和私密性,大部分普通持卡人對于銀行組織結構及其運行機制是模糊的,如果讓持卡人尋找證據(jù)證明銀行員工或銀行卡存在技術性泄露密碼的過錯,不可能也不現(xiàn)實。

        (三)需要合理配置雙方的舉證責任

        裁決文書中所現(xiàn)法院采用過錯原則,是符合民法傳統(tǒng)主張的,有過錯才承擔責任,行為人應對其過錯行為造成的損害承擔法律責任。過錯歸責原則體現(xiàn)了對故意不誠信行為的責難和懲罰,無過錯即無責任。這種建立在早期簡單商品經(jīng)濟基礎上的行為規(guī)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也為最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但是隨著商品交易的發(fā)展,企業(yè)創(chuàng)造的財富支撐了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壯大,形成以大工業(yè)大行業(yè)為特征的新型現(xiàn)代經(jīng)濟體系,人們不再憑著自身的知識能力可以公平地與大企業(yè)及其商品進行往來,傾斜性配置權利隨之出現(xiàn)。特別典型的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各國都先后通過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立法,以實現(xiàn)社會公平價值的名義,明確了消費者面對大工業(yè)及其商品是社會弱者的定位,需要傾斜性權利配置予以保護,在立法中設置了消費者安全保障權、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等單方面的權利。[3][4]司法裁判認定責任的歸責原則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面向普通大眾弱者保護的價值取向,逐漸形成了過錯推定、嚴格責任、無過錯責任以及公平責任等歸責原則。[5]

        在信用卡業(yè)務中,信用卡是現(xiàn)代銀行推出的金融商品,其信用卡介質(zhì)的制作和業(yè)務運行機制設計、風險監(jiān)管都是高科技的結果,不是普通持卡人可以憑借自身的知識和能力能夠控制的,所以,銀行與持卡人之間也不是簡單的合同關系,而是消費關系,應該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約束。具體表現(xiàn)為:(1)金融機構受格式合同提供方受格式合同解釋原則的約束。在信用卡糾紛中涉及的領用合約,屬于銀行單方擬好的格式合同,自然不能當然地認為信用卡合同條款就是有效的。首先,銀行要證明已經(jīng)盡到對于客戶(信用卡申請人)身份信息、資信、資金實力的調(diào)查,銀行給予對方信用卡及其信用額度是恰當?shù)?。其次,要證明發(fā)卡時已經(jīng)盡到合同約定、雙方權利義務、信用卡信息及其風險的說明義務。[6](2)作為商品服務的經(jīng)營者,金融機構有義務保障客戶的資金安全。依據(jù)《商業(yè)銀行法》第6條、《侵權責任法》第37條規(guī)定,發(fā)卡行負有保護持卡人卡內(nèi)資金安全以及用卡環(huán)境安全的安全保障義務。銀行對持卡人的卡內(nèi)資金具有安全保障的法定義務,有義務按照持卡人的指示,將信用卡上的資金支付給持卡人或者原告指定的代理人,并保證原告借記卡內(nèi)存款安全,自然有義務確保該借記卡內(nèi)的數(shù)據(jù)信息不被非法竊取并加以使用,當?shù)谌奖I刷而又無法證明持卡人有過錯時,就需要承擔資金損失的責任。⑨(3)金融機構有義務采用更新的技術及方式提高金融商品工具的可靠性。隨著經(jīng)濟、科技,特別是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金融產(chǎn)品越來越復雜,金融機構的外來約束法律責任和自我保護的風險防范能力也要求越來越高。作為經(jīng)營者,從提高自身企業(yè)實力和商品競爭力、有利于消費者方便和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性能、方便的角度,銀行需要不斷提高其信用卡的質(zhì)量和安全可靠度,要投入經(jīng)費研發(fā)具有更多功能、更強安全防偽能力的交易網(wǎng)絡系統(tǒng)和信用卡介質(zhì)。一旦發(fā)生了第三人通過各種不正當方式獲取有關信息,偽制了信用卡并進行盜刷,銀行應該承擔起使用中的信用卡被偽制和系統(tǒng)不能鑒別偽卡的責任。同樣,作為經(jīng)營者,推廣信用卡使用,需要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和控制體系,能夠有效甄別適應人群及其授信額度,而不是一味依據(jù)領用合同將責任推給持卡人。

        可見,在信用卡糾紛裁決中,法院應該認定銀行承擔嚴格責任,持卡人承擔過錯責任。銀行承擔嚴格責任,要求銀行有更高的安全保障義務,促使其提高防偽標準、風險控制能力、更新交易設施、升級系統(tǒng)技術,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更適合信用卡使用的金融環(huán)境。

        三、裁判文書中確定的損失承擔方式及其問題

        持卡人在訴訟中處于不利位置,不僅是由于法院對于信用卡法律性質(zhì)法律關系歸責原則的認定上,還在于法院對于信用卡糾紛中損失承擔分配上,明顯的不利結果使持卡人賠償金額太重。

        (一)裁判文書中確定的損失承擔方式

        在信用卡糾紛案件中,存在的另一個問題,也是持卡人意見最大的,是違約賠償金額的確定和第三方盜刷造成損失的承擔。從本次收集的裁決文書來看,對于信用卡糾紛中損失金額承擔的確定,也是明顯有利于銀行。法院基本上都是支持了銀行的訴求,認可銀行要求持卡人支付欠款及相應罰息,以致持卡人往往要承擔較重的、在欠款本金之外的金錢處罰。在糾紛訴訟案件中,銀行因持卡人信用卡透支逾期違約而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做出相應判決的大體有12種類型,最基本的訴求是欠款本金及其截止至起訴時的利息,其他類型的訴求是在這個基礎上提出附加要求,如滯納金、超限費、手續(xù)費、從起訴之日至欠款還清之日的利息等。其中,有的是在基本訴求基礎上增加一項要求,有的則是增加多項??梢哉f,銀行僅僅只要求持卡人支付本息的情況極少,一般情況下,其訴求都是本息加上其他訴求的多項資金數(shù)。而對于銀行提請的相關訴求,只有少部分法院對銀行的部分訴求是不予支持的,其中有一判例中法院駁回銀行訴請持卡人支付相關費用和超限費的訴求,有兩個判例中法院不予支持銀行訴請持卡人支付從起訴之日起至欠款還清之日的超限費。

        (二)裁判文書中確定損失分擔方式存在的問題

        信用卡訴訟中,法院認定的損失承擔方式,致使持卡人負擔過重,銀行變相取得過多的利益。

        1.多重處罰以致持卡人償付責任過重。關于信用卡業(yè)務的收費問題,我國《銀行卡業(yè)務管理辦法》規(guī)定了信用卡持卡人有一個60天的免息期、最低還款額、透支信用額度等優(yōu)惠,自然,違反規(guī)定的持卡人也有付出按日計算罰息、滯納金、超限費等較重及其支出的懲罰。在各大銀行的信用卡領用合同中也有條文規(guī)定,但對于罰息、滯納金、超限費等的具體計算方法略有差異,但總的來說是差不多的⑩。以某國有大型銀行為例,記賬日為每月10號,到期還款日是下月5日,到期還款日(含)前欠款金額全部還清則享有記賬日至到期還款日(含)免息期待遇。假設李某辦理授信額度為1000元的信用卡,3月11日至4月10日只消費一筆,于3月16日透支2000元,李某到期應最低還款200元,但李某于5月1日只還款100元,那么李某信用卡下個賬單日包含以下方面:1、本金:2000-100=1900;2、罰息:2000×0.5‰×46(3月16日至5月1日)+(2000-100)×0.5‰×5(5月1日志5月5日)=50.75;3、滯納金:(200-100)×0.5=50;4、超限費:(2000-1000)×0.05=50;5、復利:(50.75+50+50)×1.5%=2.26125,共合計2053.01125元??芍?,李某一個月要支付150.75元高額的違約金及處罰。這樣的計算方法,一旦持卡人由于各種原因沒有還上全部款項,就會日復一日、月復一月,滾雪球式地增長,直至上訴到法院判決截止。

        (三)建立公平原則下的損失分擔機制

        在造成持卡人過重負擔的罰息、滯納金、超限費和復利四項費用中,目前銀行的計算方法是以最大化的方式計算即全額計息,以達到追償?shù)慕痤~最大化的目的。罰息,應當是持卡人不能如期償還透支金額后,銀行按規(guī)定按日計算收取的高額利息。目前銀行計算依據(jù)全額計息方式,到期只要有很少的錢即使是一角錢未還也要全部計罰息,而按照未清償部分計息,只需支付這1分錢未還清部分的利息即可,比全額計息省下不少。銀行作為經(jīng)營貨幣或資金的金融企業(yè),為客戶辦理信用卡目的是為獲得經(jīng)營利益,罰息的獲取就是銀行開展信用卡業(yè)務的收益方式。從公平的視角看,銀行為客戶辦理信用卡,提供了授信額度,會承擔一定的風險,而給持卡人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持卡人違約承擔比一般借貸違約更多的懲罰性支出是可以理解的。滯納金,是一種行政法上的懲罰措施。由于我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和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轉(zhuǎn)換,滯納金制度因其具有強制性也為很多行業(yè)所采用,這之中當然包括銀行卡業(yè)務。不過,銀行對于滯納金的規(guī)定與行政法上的滯納金制度有少許不同,其滯納金計算的基數(shù)是最低還款額逾期未予以償還的部分,而不是全部欠款,但其依然延續(xù)了滯納金制度的懲罰屬性。也就是說,當持卡人無法到期償還最低還款額時,才應當支付滯納金,而該滯納金是對持卡人遲延履行最低還款額的一種處罰,具有懲罰性。超限費,是持卡人違反信用卡領用合約的規(guī)定超出信用額度進行透支消費,即持卡人違約在先時,銀行便以超限費的形式處理,其收取超額費用是對持卡人違約的一種處罰,同樣具有懲罰性。復利,其內(nèi)涵是指利息再一次計算得出的數(shù)額,社會俗稱為“利滾利”,可以說,復利就是利息的利息。因利息隨時間的增加,復利也隨之變化增加。復利相比利息、滯納金和超限費而言,其計算依據(jù)來源于利息、滯納金或超限費,而利息、滯納金和超限費的產(chǎn)生則來源于實際的欠款本金。從這一層面上來看,銀行收取復利的行為明顯帶有懲罰的性質(zhì)。

        注釋:

        ①見四川在線《金融消費五大問題:信用卡居銀行業(yè)投訴首位》,2015-03-10 ,見新聞界http://www.tbankw.com/xyk/xinyongkazixun/169727.html;信用卡在褒貶中前行 投訴申訴成熱點,中國消費者報2014-09-22,見中國新聞網(wǎng)http://finance.chinanews.com/fortune/2014/09-22/6615437.shtml,訪問時間為2015年12月20日。

        ②參見王冠《“卡奴”燒炭自殺,罰銀行遠不夠》,見騰訊評論http://view.news.qq.com/a/20141117/014438.htm

        ③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資料,屬于東部地區(qū)的省市有: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E0103,訪問時間為2015年12月20日。

        ④201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印發(fā)《關于推進司法公開三大平臺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進一步深化司法公開,依托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打造陽光司法工程,全面推進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zhí)行信息公開三大平臺建設。筆者選取司法公開法院為考察對象,是因為司法公開法院相比其他法院,在實體審判和司法程序上更加公開合透明,因而獲取的裁判文書能夠反應我國司法實踐的整體樣貌。

        ⑤參見楊東:《論金融服務統(tǒng)合法體系的構建——從投資者保護到金融消費者保護》,《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鄧綱:《金融消費者保護體制及其相關問題》,《法學雜志》,2012年第5期。

        ⑥如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2014)浦民六(商)初字第4057號》、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2014)黃浦民五(商)初字第10133號》、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公開示范法院) 《(2013)深中法商終字第1482號》等。

        ⑦見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2014)浦民六(商)初字第4057號》。

        ⑧如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公開示范法院)《(2013)深中法商終字第1928號》。

        ⑨各種信用卡持卡人信息泄露事件屢屢發(fā)生,應該強調(diào)銀行的責任,如杜放、羅政《信用卡個人信息“只花 5 毛錢就能買到”——銀行信用卡信息泄露調(diào)查》,《團結報》2015 年1 月13 日第4版;公孫好《信用卡信息泄露必須問責銀行》,《中國商報》2015 年1 月14 日第02版。

        ⑩各大銀行在具體計費上卻有著不同的規(guī)定。關于超限費,中國工商銀行《牡丹信用卡領用合約(個人卡)》列舉了其產(chǎn)生的三種情形:一是消費透支超過信用額度;二是持卡人欠款本金及其利息和費用導致超過信用卡額度;三是持卡人臨時調(diào)整信用額度期限屆滿前消費透支超過信用額度。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金穗貸記卡領用合約(個人卡)》在關于超限費產(chǎn)生類型上便沒有做出詳細列舉,只是籠統(tǒng)的歸納為持卡人超過銀行批準的信用額度,則需承擔超限費。同時,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金穗貸記卡領用合約(個人卡)》還明確規(guī)定,持卡人超出信用額度的部分不享有免息期待遇,從銀行記賬之日起計算其利息。中國工商銀行《牡丹信用卡領用合約(個人卡)》對于超額部分是否享有免息期待遇則沒有規(guī)定。又如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與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在復利計算上的不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金穗貸記卡領用合約(個人卡)》復利的計算基數(shù)是利息、滯納金和超限費,并按月計收;中國銀行《信用卡領用合約》則明確將滯納金和費用排除在復利計算的基數(shù)之外,規(guī)定只有不符合免息條件的全部欠款按月計收復利;中國建設銀行《龍卡信用卡領用合約》也只對不具有免息條件的全部欠款計收復利。

        參考文獻:

        [1]楊振東.信用卡法律理論及適用[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2]彭冰.銀行卡非授權交易中的損失分擔機制[J].社會科學,2013,11.

        [3]藍壽榮,周艷芳.論消費者傾斜性保護的邏輯[J].南昌大學學報,2015,3.

        [4]陳小怡,何建敏.美國銀行卡交易授權規(guī)則:評析與借鑒[J].東南大學學報,2007,2.

        [5]蘇潔澈.英國網(wǎng)絡銀行消費者保護制度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13,2.

        [6]藍壽榮.試析美國個人信用的法律規(guī)制[J].國際金融研究,2003,2.

        [7]王琨.信用卡使用中侵犯金融消費者權益的表現(xiàn)及對策[J].金融會計,2014,4.

        (責任編輯:唐艷秋)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Improper Credit Card Dispute Adjudication

        LanShou-rong

        (Legisl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 330031)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redit card dispute adjudication documents, the phenomenon is found that the credit card dispute adjudication documents benefit the bank instead of the cardholder. The reason is there are problems about legal relationship and responsibility allocation, losses to assume between the bank and the cardholder. In the legal relationship of cognizance, the referee documents identified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so that ignore the cardholder consumer rights protection.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the cardholder bears a heavy burden of proof, so that ignore the security obligations of the bank. In the loss amount to share, it is unfair for the cardholder that the bank charges multiple punishments, so that ignore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boundaries.

        【Key words】credit card disputes; responsibility for configuration; the referee documents; financial fair; consumer protection

        【文章編號】1002—6274(2016)03—082—08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015年度招標項目“經(jīng)濟立法的國外經(jīng)驗與本土實際問題研究”(JD15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該項目得到江西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資助。

        作者簡介:藍壽榮(1966-),男,浙江武義人,南昌大學立法研究中心研究員、法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金融法學。

        【中圖分類號】DF438

        【文獻標識碼】A

        猜你喜歡
        持卡人信用卡文書
        太行山文書精品選(17)
        監(jiān)獄執(zhí)法文書規(guī)范探討
        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持卡人界定的辨析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邊境軍政文書》中“砲”類文書再討論
        西夏學(2019年1期)2019-02-10 06:22:40
        信用卡資深用戶
        論信用卡詐騙案件催收效力問題的認定
        ——以惡意透支信用卡詐騙為例
        信用卡詐騙
        辦信用卡透支還債夫妻均獲刑10年
        公民與法治(2016年6期)2016-05-17 04:10:39
        刷卡消費警惕三大騙術
        中老年健康(2015年5期)2015-05-30 05:29:45
        “人卡分離”時信用卡惡意透支的刑事責任及思考
        特级毛片全部免费播放a一级| 欧美激情肉欲高潮视频|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丰满岳妇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真人无遮挡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av | 日本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无码视频在线网站| 午夜宅男成人影院香蕉狠狠爱| 精品粉嫩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毛片24种姿势无遮无拦| 国产小屁孩cao大人免费视频| 日韩女同一区在线观看| 日本第一影院一区二区| 无套中出丰满人妻无码|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成年女人在线观看毛片|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 色婷婷精品久久二区二区蜜桃| 人与动牲交av免费| 乱中年女人伦av| 国产高清丝袜美腿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52avav| 亚洲欧洲日韩另类自拍|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跳舞|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av在线观看| 无码午夜剧场| 日韩十八禁在线观看视频| av在线播放男人天堂| 少妇私密会所按摩到高潮呻吟| 亚洲AV无码精品呻吟| 中文字幕中乱码一区无线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爆乳| 97自拍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 怡红院a∨人人爰人人爽|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在线播放| 隔壁人妻欲求不满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