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
城市,時間和空間
趙榮
柯布西耶在他1935年出版的高度有影響力的著作《光輝城市》中寫到:“城市會成為國家的一部分; 我將住在距離我的辦公室30里以外的一個方向,在一棵松樹下; 我的秘書也將住在距離辦公室30里以外的另一個方向,在另外一棵松樹下。 我們都將擁有自己的汽車。我們會磨光輪胎,踏平城市道路表面,磨損汽車零件,消耗汽油和石油。這所有的一些將產生大量的損耗?!?/p>
圖1 柯布西耶 《光輝城市》
柯布西耶的《光輝城市》在1930年代,是革命性的著作。他試圖改進工業(yè)污染城市的現狀,提出將建筑修建成“公園里的塔樓”,以此來將城市作為“居住的機器”來運行。工人們將居住在距離地面很遠的高層建筑里,遠離工業(yè)區(qū),商業(yè)區(qū)?!肮廨x城市”在美國“城市復興”的運動中出現在許多的大型公共住宅項目中?,F如今,它已經不能夠滿足城市動態(tài)且復雜的的經濟和生態(tài)形態(tài)的需求。
對于未來的城市化的重心,已經從片面追求幾何形態(tài)轉化到對于經濟和生態(tài)壞境的理解過程之中,人們關注的問題是事物如何在時間和空間的軸線上運行和變化。人們已經不能夠想象居住在一個機械式重復的超級街道單元,被嚴格的功能分區(qū)劃分成商業(yè)、工業(yè)、娛樂業(yè)和住宅等不同單元。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的失敗,鑒證了從上而下的城市規(guī)劃策略的短見和問題。巴西利亞正是一個想要通過徹底的城市規(guī)劃,完美的幾何分區(qū)來改進工業(yè)城市的問題的典型案例。
自從詹姆士·科爾的有影響力的文章“景觀城市化”出版以及大衛(wèi)·哈維辯論到:“ 設計者們和城市規(guī)劃師們面臨的挑戰(zhàn)不再只是關于空間形態(tài)以及對于形式美的最求上,而更在于對于推進社會爭議,政治解放,以及生態(tài)問題在時空軸線上產生的即時問題的處理上,而非是對于過程,被資本主義聚集過程的失控,上層社會群體的干預以及大量政治經歷能力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妥協(xié)和投降。”
兩個在紐約和多倫多的大型景觀城市化的項目是最好的闡述在新時期城市化所遇到的機遇與挑戰(zhàn)的最好范例。在2006年,加拿大多倫多市舉行了一場全球性的設計競賽,關于多倫多中心水帶區(qū)域的更新。中心水帶是沿著渥太華湖長3.5千米,緊鄰多倫多市中心的一片景觀水渠。在此競賽之前的過去幾十年,關于多倫多中心水帶的城市規(guī)劃和發(fā)展的工作沒有成功的打造一個能夠將沿岸不同區(qū)域聯(lián)系在一起的功能性與視覺上整體性和諧的設計方案。這個項目最重要的難點在于從打造一條建筑設計方面以及從功能性發(fā)面都能有效地將中央水帶聯(lián)系成為一個整體。景觀設計事務所W8與多倫多的工作室DTAH最終在競賽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后的贏家。他們合作的方案打敗了包括來自挪威的Snohetta,紐約的Tod Williams Billie Tsien Architects以及英國的Foster and partners在內的國際知名建筑事務所。多倫多水帶復興組織委員會要求五個進入最后一輪評選的團隊重點在設計中解決一下問題。他們提出的重點包括復興Queens Quay街,重新打造人行街和自行車車道來設計一條連續(xù)的水岸步行街,并且活躍街道的末端,特別是與湖岸鏈接的一系列入口。
圖2 多倫多中央水帶中標作品渲染圖
最終的獲獎作品是一個圍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深思熟慮的方案設計。合作團隊提出在Queens Quay兩邊種植樹木,并且將步行大道的寬度從原來的3.5米拓展到18米寬。木質鋪地一直延伸水邊甲板曲線的邊緣。地面積水將會被采集起來,經過一個水質處理的裝置疏導水質凈化中心。這個中標方案同時原本抬高的Gardiner高速路分離開來,打開了從南到北的沿岸視線,以此來創(chuàng)造出視覺上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另外一個關于城市化設計的很好的范例是2014年中國龍崗中心和龍崗廣場設計的國際競賽。這個獲獎方案主要著重于解決龍崗市中心區(qū)11.8平方千米的城市機理的激活,設計場地位于深圳珠江三江洲東北部。最終勝出的競賽方案名為“深地項目”,來自于事務所Groundlab Collective。這個方案基于一些景觀都市主義方法論的概念,以及空間概念比如加厚地面,打造都市區(qū)域化來突出城市機理。獲得競賽冠軍的作品同時也運用了參數化設計的概念模型,通過簡單的基本數據的輸入來產生多樣且可變的城市機理。這與傳統(tǒng)的自上而下,一次完成的城市設計概念有著顯著的不同。這個參數化靈活的方案,可以給予當地政府參與設計過程的主動權和機會。人們可以看到不同數據輸入后產生的不同城市區(qū)域模型,在做決定前進行深入的比較和學習,以此來讓城市設計的過程變的靈活透明。
圖3 龍崗市競賽獲獎作品參數化設計模型
在此之前,從來沒有設計師在設計的最初階段保留靈活性來滿足日益復雜和多變的經濟形式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的要求。而如今,城市設計不再是柯布西耶時代自上而下的個人游戲,設計師們和城市規(guī)劃師們認識到了程式設計的責任更在于預測項目建成后一定時間軸線上的未來發(fā)展趨勢,并且在設計中保留后期改造和建設的靈活性。景觀城市化概念將被納入未來的城市設計當中,并且作為日漸重要的設計手段和途徑來給予我們面對未來變化的應對能力。
(作者系WHY 紐約事務所建筑師、哥倫比亞大學建筑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