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很“小”,只是一些不易覺察到的、細微的行為;可它又很“大”,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一個社會的縮影。它可以“小”到只在舉手投足間,也可以“大”到伴隨人的一生。
從小到大經(jīng)歷過的事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有許多與習慣有關的事令我印象深刻。我沒有參加過自主招生考試,而是通過電腦派位上了初巾。所以,我一直對招生面試這個環(huán)節(jié)充滿好奇,而且,那種“不可思議”的面試偏偏還真存在于我們學校。
開學時老師告訴我們,那還是在涼爽的五月,一個男生和其他同學一樣匆匆趕到我們學校參加面試,可面試成績不理想。眼看要失去進入理想中學的機會,那個少年當時卻強忍失意的痛苦,擦干淚水,仰起笑臉,面對校長和老師說:“校長再見,老師再見。”而后轉身離開了。正是這微不足道的禮儀使整件事峰回路轉。幾天后,他接到了我們學校的錄取通知書。究其原因,就是其講禮儀的表現(xiàn)打動了校長和老師。這就是習慣的力量??!無意中的好習慣展示出自己優(yōu)秀的一面,比千言萬語更有說服力。
還記得我們小學食堂的工作人員都很喜歡我們班的一位女生。某天,食堂阿姨似乎心事重重,臉色也不好,可輪到這位女生打飯時,阿姨親切地沖她笑了笑,叮囑她“好好吃飯”。旁邊的同學們不服氣,走過去問阿姨:“您為什么只對她那么溫柔和藹?”阿姨看了看她,解釋說:“人家經(jīng)常把同學們掉在地上的吸管、紙巾一個個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對人還有禮貌,笑得也好看,讓大家心情好。你們說,這樣的孩子能不招人喜歡嗎?”我們仔細一想,還真是,她對每個人都很友好,每天都是快快樂樂的,大家都想和她交朋友,她的確是班里最受歡迎的人。
還有一位同學走路總是撞到人,撞完就跑,同學們自然遠離他??磥?,習慣有時不僅是不經(jīng)意的動作,輕聲的一句話、一個溫暖的笑臉,都能給他人留下良好印象。有人說,培養(yǎng)出好習慣就有好的人生。現(xiàn)在我深信不疑。好習慣讓那位男生進入了心儀的學校、讓那位女孩得到了所有人的喜愛,而最后那位男生卻無法融入集體。誰說他們未來的人生不會有天差地別?
人生就像一個吊線木偶,行為形成習慣,就像牽動著不同的線,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姿態(tài)。
教師點評
宋茁然同學的這篇文章來源于我們年級統(tǒng)一布置的命題作文。文章開篇談習慣的“小”和“大”、對我們人生的重要作用,引發(fā)讀者思考。然后列舉了三件與習慣有關的故事:一位參加面試失利的男生因為良好的禮儀終于進入理想的學校;一位注重文明禮儀的小學女生得到食堂阿姨甚至周圍人更多的關愛;一位莽撞又沒禮貌的男生很難融入集體。從這些對比中,小作者提出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出好習慣就有好的人生”。最后用“吊線木偶”比喻人生,以形象含蓄的語言鼓勵我們培養(yǎng)好習慣,就能擁有美好人生。本文說理婉轉、表達親切,是一篇倡導大家關注文明禮儀習慣的佳作。 (周仁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