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鄭仁桃君從江蘇常熟到廣豐訪我,我倆先是在客廳,后是在書房,暢談了三個時辰,內(nèi)容涉及人生的意義、做人的道理和事業(yè)的興廢,也涉及歷史的掌故、社會的多變和世事的滄桑。
仁桃君的老家在廣豐縣銅鈸山區(qū),他十一歲喪父,高中畢業(yè)后外出打工,七年前只身來到江蘇常熟,從最小的商販做起,一直到現(xiàn)在成為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華東地區(qū)最大的代理商。他與我同庚,雖個小貌平,但思想深邃,與眾不同,是個成功的商人。一方面,他有著先進的現(xiàn)代企業(yè)經(jīng)營和管理理念,有著駕馭市場經(jīng)濟的本領,有著生意人特有的精明。另一方面,他知書達理、學識甚廣,好書法、懂音樂、愛好文學,尤其擅寫古體詩詞,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頗有研究。一次,仁桃君與我談辛棄疾,談佛教文化,居然多處使我卡殼。
我與仁桃君于2005年5月相識于江蘇省昆山市,其時我受縣委縣政府派遣,到經(jīng)濟發(fā)展最具活力的昆山市招商引資,在一次宴會上認識,其后交往日多,終成無話不說的知心朋友。前不久,仁桃兄耗資數(shù)百萬元買斷了清華大學無鉛汽油專利技術(專營江西和福建兩省市場),并決定回家鄉(xiāng)投資五千萬元建廠置業(yè)。
這回,常熟市陽澄湖的大閘蟹剛剛上市,又逢國慶長假,他是特意給我捎螃蟹來的。途中,他曾發(fā)給我一則短信:正是菊黃蟹肥時,捎來幾只表心意。一路橫行到廣豐,請問龍王在哪里?仁桃君從六百公里之外的陽澄湖專為送蟹而來,我深知這情之深義之重。這也讓我想起另外兩位朋友來,一是廣東朋友林峰,也是商人,每年中秋前他總要托人帶來幾盒廣州酒家的月餅(全國四大名牌月餅之一),有一年因找不到人捎帶,他居然空運到南昌,然后由我朋友帶回。另一位是詩人祝成明,他在貴陽謀事,知我愛茶,今年國慶回老家,坐兩天一夜的火車,翻四千米高的云貴高原,除了一背包書外,獨獨給我?guī)Щ匾缓挟a(chǎn)自貴州都勻市的有機茶———都勻毛尖(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我十分感動,古人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的佳話,而今,我的一些朋友,有的還是商人,他們并無求于我,卻有如此舉動,這不能不給我的內(nèi)心帶來巨大的震撼,同時也不得不讓我對商業(yè)社會里的人際關系進行重新的認識和審視。
只要有機會,我就會與仁桃君促膝長談,他不經(jīng)意中說及的一些小事常讓我深思。有一次,一位與其長期合作的朋友失信,導致仁桃君損失不輕,其妻要索賠,仁桃不同意,他的理由是:這位朋友與我合作多年,從未失信也從未欺騙過我,這回失信定有其難言之隱,我不能在這個時候再踩他一腳,萬一他真是惡意誆我,那我也權(quán)當交了一回學費,花錢買一次教訓罷了。又有一次,公司里一位新來的司機違章被交警罰款四千元,其妻要批評他,仁桃勸住,他微笑著對司機說:“不要有什么心理負擔,司機被交警攔罰太正常了,你是新來的,有些情況不熟,有些方法沒掌握而已,今后工作做細做實就不會再發(fā)生這樣的事了?!泵棵孔龀梢粯渡庵螅侍揖傄埰夼谕膺叧圆惋?,給她們也給自己買點禮品,并讓年幼的女兒舉杯敬酒,說:“爸爸是個成功的商人,我和媽媽分享爸爸成功的喜悅!”仁桃君所談件件事情雖小,但對我的沖擊卻很大,在一個“唯己”和“唯利”的年代里,在聽過太多淺陋庸俗自私的話語之后,仁桃君的故事無異如三月里一陣楊柳風過。
我們曾多次深入探討人生意義和處世哲學,并在許多方面有共同看法,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內(nèi)容:
偉大的人生有目標,平庸的人生只有目的。
多數(shù)人總是有目的沒目標,有欲望沒理想,有思維沒思想,有見識沒見解。
生活可以過得平實,但思想一定要高遠。
生命苦短。欲超越短暫生命者,常人靠生兒育女,偉人靠傳播思想。
眼光和見識決定一個人的路走得多長多遠,胸襟和氣度決定一個人的路走得多直多寬。
人應有格,既不能出格,也不能辱格,更不能喪格。
才與能是兩碼事,有才無能者甚眾,有能無才者不菲,因此有才者不可恃才,有能者不可傲物。
從商也好,為政也好,倘沒有健全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容易變得自私、虛偽、貪婪、無情。
做人要有境界,要胸懷萬物,要有施惠于人的雅量,要有容人于胸的氣度。
做人不但要舍得吃苦,還要舍得吃虧。
做人要褪去商人的銅臭而留其精明,丟棄文人的迂腐而留其清高,拋卻政客的虛偽而留其氣魄,割舍小市民的勢利而留其善良。
惡習不能沾。
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包容他人的缺點是一種美德,包容他人的優(yōu)點是一種胸懷。
當然,我們在某些問題上也存在分歧,比如在我的發(fā)展問題上就有著認識上的差異,他說:“你既然從政了,就應把這條路走到底,就要想盡一切辦法把官做大,只有把官做大了,你才能做更多更大的事業(yè),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自身價值,才能更好地造福百姓,像我,只有把企業(yè)做大了,才能更好地反哺社會。”我不以為然,因為我深知,從政和經(jīng)商的游戲規(guī)則是不一樣的,經(jīng)商是純規(guī)律性的東西在起作用,而從政則充斥了太多的人為因素,很多時候要以人格和尊嚴為代價,我的脾氣過于剛性,不太適應官場。當然,我并沒有反駁他的觀點,只是跟他講了一個故事---我曾有緣與博山能仁寺一位高僧談禪,高僧從寬大的僧袍中拿出一根人的肋骨,問我知不知道是誰的,我搖搖頭,高僧說:“不管他是帝王將相還是尋常百姓,最后都是黃土崗上一抔土,都成了一根無人知曉的肋骨?!敝v完之后我告訴仁桃君:“也不是我消極厭世,只是不愿意做無聊的爭斗和無意義的事情罷了。”仁桃君深思之后說:“話雖如此,人活百年也不過滄海一粟,千古流芳也好,遺臭萬年也好,碌碌無為也好,身后事我們管不了,但人生的過程十分重要,我們既為人,就一定要把人生扮靚?!?/p>
對駱賓王和張謇墓葬的不同看法顯示了我與仁桃君價值觀上的差異?!俺跆扑慕堋敝坏鸟樫e王和清末狀元張謇的墓穴都在江蘇南通的狼山腳下,只是駱墓顯得冷僻簡陋,而張墓卻寬大堂皇,樹影茂密,花卉絢麗。仁桃君的觀點是:駱賓王雖文氣沖天,但他曾助徐敬業(yè)討伐武則天,兵敗后隱跡江湖,最后客死長江邊上,沒有給人們帶來福祉,因此,后人尤其是南通人對他并不怎么客氣,只給他一孤墳一碑記而已。而張謇卻不一樣,他四十一歲中狀元后,沒有去做官,而是在南通大興實業(yè),開輪埠公司、墾牧公司,辦紗廠、煉油廠、鋼鐵廠,還大辦教育、醫(yī)院、圖書館、博物館、劇院、公園和氣象臺等社會事業(yè),硬是把狼山腳下搞成一塊近代氣息甚濃的綠洲,因此,大受其惠的南通人把他視為圣人賢德,對他愛戴有加,把他的墳墓修得豪華氣派。仁桃君更推崇張謇,他說自己受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狼山腳下》影響,常到與常熟隔江相望的南通登狼山望海,也是張墓去的多,駱墓去的少。雖然我與仁桃君持不同的觀點,但對他的做法我卻能理解和支持,因為仁桃君首先是一位追求成功和利益最大化的商人,其次才是一位有著儒雅氣質(zhì)的商人,讓他在駱賓王和張謇之間選擇,自是后者無疑了。而我卻以為,對駱賓王和張謇,不應厚此薄彼,張謇為一方百姓造福,做了大量有益于南通人民的實事好事,厚葬他敬仰他膜拜他一點都不過分??墒?,怠慢駱賓王就沒什么道理了,駱賓王號稱“初唐四杰”,才氣沖天,給后人留下了無數(shù)的精神食糧,無論是其七歲所作的《詠鵝》還是從軍路上的邊塞詩,無論是長篇歌行《帝京篇》還是被誣入獄后的言志詩,無論是令武則天本人都動容的《討武氏檄文》還是助徐敬業(yè)起義兵敗后逃亡途中的感懷之作,莫不閃爍著其過人的才華和超常的智慧,讓人尤其欽佩的還是他不畏強權(quán)的膽識和勇氣,他明知“反武”是不會有好結(jié)果的,但為了維護儒家的正統(tǒng)(且不論“反武”的是與非,那是歷史學家的事),他堅定地站到徐敬業(yè)一邊,此等氣概,自唐而下,又有幾位文人能及?
當然,駱賓王畢竟沒有像張謇那樣為南通人們留下直接的物質(zhì)財富,所以輕視了他、冷落了他,這讓我覺得十分遺憾,南通人就這么勢利嗎?就算不是勢利,也逃不了“功利”二字的嫌疑。要是我去狼山,定然是先吊駱墓再祭張墓的了。
詩人
“在雪夜中堅守/在一支筆和一柄劍之間/堅守/文字像初春的鳥鳴一般/催開黑夜的花朵”……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狂熱地愛著的這些詩句便會不自禁地躍入我的腦海,撞進我的內(nèi)心,沖擊我的靈魂!這時,我就會想起一個人,一個詩人,一個在雪夜中跋涉、在筆與劍之間堅守的詩人。
詩人來自農(nóng)村,早先在鄉(xiāng)下教書,后來進了縣報社,做了記者并編輯副刊。詩人的家庭負擔沉重,生活相當拮據(jù)———父親在煙花爆竹爆炸事故中被嚴重炸傷并留下后遺癥;由于政策因素,在大學生尚且不能分配的情況下,當了20多年民辦老師的老母親被辭退回家;妻子下了崗;胞弟因為仗義代人受過進了班房。因此,詩人活得很累,過得清苦,為了營生,他想盡了辦法:每月要發(fā)三十多條新聞稿(多掙稿費和獎金);開了一個移動書報亭(兼賣飲料和冰棍);替一家報社做發(fā)行人(每天要沿街送報)。他的身影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大街上,總是這般模樣:頭發(fā)凌亂,常布有塵灰,像霜后的干草;有點嫌臟的襯衫,冷天則老著一件藏青色西裝,不系領帶;胯下是一輛即使不上鎖也絕對沒人要的破舊摩托車,后架上往往是一大包貨物或者一大捆報紙;永遠憨厚的臉上,只要一碰見熟人,立馬堆滿可掬的笑容??瓷先フ麄€像做小生意老虧本的那種人,尤其像前些年經(jīng)常騎個爛嘉陵出沒于城鄉(xiāng)之間販賣豬腿的農(nóng)民,要不是那副深度眼鏡及鏡片后那雙深邃的眼睛,你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他會寫詩,而且還是一個很有名氣的詩人。
他是個靦腆、內(nèi)向、不善言辭的人,無論多么熟悉并交好,他也不會跟你有太多的話說,面對陌生人,他更顯得拘謹,甚至于語無倫次,往往無法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直讓人懷疑他詩人的身份。可是,這樣一個人,卻寫出了許許多多讓人拍案、讓人震撼、讓人深思、讓人感動的好詩。只要一捧讀他的詩章,只要一走進他所營造的詩境,你就一定會流連忘返,就一定會熱淚盈眶。你先前關于他所有不太好的印象和看法就會一掃而光,他內(nèi)心的喧嘩定會讓你深深震撼,他“簡潔的、單純的、未被污染的內(nèi)心”(《獨立秋風》序作者、評論家褚兢語)定會將你感染,他在詩中所蘊含的大愛將讓你久久地感動。
是啊,生活的磨難不但沒有壓彎詩人的脊梁,反而造就了他的柔韌:“悠悠人生啊/本不該是一場游戲/游戲怎能詮釋我的一場/夢呢”。(《多雨季節(jié)》)靦腆的外表并沒有使詩人覺得卑微,反而滋養(yǎng)了他綿綿的情蘊:“走在春天的內(nèi)部/你就在采蜜的花蕊里編一句可愛的謊言吧/把你的蜜漿搗成毒酒灌醉我/然后把秋天的唇蓋在我纏你的魂上”。(《寫給慧的第109首》)
詩人在貧瘠的荒原上不停地耕耘,詩歌成了他生命的主題。他反復地吟誦———“愛成一首永恒的植物/脈管里充滿的是嘩嘩血流/詩人蹲在這脈管里/上上下下/浪漫了幾千年/闖蕩了幾千年”。(《愛》)“一個詩人與詩歌/沉湎于千年的琴曲/詩歌成為知音”。(《高山流水·聽俞伯牙的知音曲后》)當然,詩人并非圣人,他也有迷茫的時候,也有懷疑的時刻,也曾產(chǎn)生過放棄的念頭(一次酒醉之后,詩人抱著我大哭,悲鳴:兄弟,我堅持不下去了,我要出去,要去南方?。霸谶@種反復無常的氣候里/我的心能保持一種恒溫嗎……我該以怎樣的目光/穿透冬天的云和霧”。(《冬日情思》)“夜的中心白雪落到一只燈塔的頂端/抒情的詩人竭盡心血看到了冷峻的光芒/嘶鳴的馬匹背負黑夜的巨夢/傾聽南方那一章飛翔的音樂/海啊吹號手的心魂早已迷失了……夜色如潮般退落脫了銬的內(nèi)心/一直找不到回家的路”。(《冬日囈語》)這些詩句都是詩人灰色心緒的表露。然而,詩人畢竟還是堅持住了,當精神向度與塵世浮華激烈交鋒之后,詩人最終毅然選擇了遠離繁華、熱鬧和喧囂,選擇了他最崇愛、最珍惜的愛人———詩神。雖然堅守的道路是凄清的,堅守的滋味是苦澀的,堅守的旅程是寂寞的,但是,沒有關系,詩人已經(jīng)做好了獨自前行的準備,他一路高唱:“歲月篡改了我的容顏/卻永遠也篡改不了我年輕的愛情”。(《一片紅楓及其他》)“做一片紅楓,一生伴隨陽光與音樂,瘦骨伶仃,仍以天作譜,以地作詞,用心刻下自己的魂”。(散文詩《楓》)“暴雨過后/我能否飛翔/我不能為一場春天的陰謀/而拒絕醞釀”(《醞釀自己內(nèi)心的蜜》)。
三年前,詩人送我一本他自己的詩集《獨立秋風》,我一直珍藏著。我知道,我珍藏的不僅僅是一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詩集,我珍藏的是一位詩人的心,是一位詩人的精神,是一位詩人的錚錚傲骨。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翻讀它,那些詩章我雖然早已諳熟,但它們?nèi)匀幌窀呱捷p云、似峽谷清流、如三月煦風,每次重溫都會迅速滲入我的脈管,與我的血液相融,與我的心跳共振。我是如此熾熱地愛著這些詩,尤其愛著這幾句:吹號手的夢魂/先鋒者的心靈/從另一種鋒利的光芒中/像翅膀辟開茫茫的黑夜/十萬匹白馬從雷聲的故鄉(xiāng)中/艱難地歸返。
詩人乃我之至交,姓劉,名志明。
楊劍
早在中學時代,我便知楊劍其人。當時,同學中愛好書法的甚多,他們每談書法,必提楊劍,常見他們圍在一起,說楊劍的字是多么多么的好,說楊劍的作品又獲什么什么大獎了。我雖然不懂書法,但也不禁心生好奇:這楊劍,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直到我大學畢業(yè)分回老家,與楊劍同處一城工作,才有機緣認識,不料一來二去,竟與楊劍意氣相投,成了無話不說的摯交。
早就享譽海內(nèi)外的楊劍,不用說其書藝自是十分精湛的了,他的作品曾被國內(nèi)外數(shù)十家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紀念館等專業(yè)機構(gòu)珍藏,還在香港、澳門、加拿大、比利時、新加坡、法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qū)展出并收藏或高價拍售,作品還被刻碑于泰山摩崖碑林。由于我是個標準的外行,因此對楊劍的作品無法作出更多的評價。這里,只想說說與楊劍交往過程中的一些瑣事,一些雖然瑣碎但我認為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當然,駱賓王畢竟沒有像張謇那樣為南通人們留下直接的物質(zhì)財富,所以輕視了他、冷落了他,這讓我覺得十分遺憾,南通人就這么勢利嗎?就算不是勢利,也逃不了“功利”二字的嫌疑。要是我去狼山,定然是先吊駱墓再祭張墓的了。
詩人
“在雪夜中堅守/在一支筆和一柄劍之間/堅守/文字像初春的鳥鳴一般/催開黑夜的花朵”……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狂熱地愛著的這些詩句便會不自禁地躍入我的腦海,撞進我的內(nèi)心,沖擊我的靈魂!這時,我就會想起一個人,一個詩人,一個在雪夜中跋涉、在筆與劍之間堅守的詩人。
詩人來自農(nóng)村,早先在鄉(xiāng)下教書,后來進了縣報社,做了記者并編輯副刊。詩人的家庭負擔沉重,生活相當拮據(jù)———父親在煙花爆竹爆炸事故中被嚴重炸傷并留下后遺癥;由于政策因素,在大學生尚且不能分配的情況下,當了20多年民辦老師的老母親被辭退回家;妻子下了崗;胞弟因為仗義代人受過進了班房。因此,詩人活得很累,過得清苦,為了營生,他想盡了辦法:每月要發(fā)三十多條新聞稿(多掙稿費和獎金);開了一個移動書報亭(兼賣飲料和冰棍);替一家報社做發(fā)行人(每天要沿街送報)。他的身影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大街上,總是這般模樣:頭發(fā)凌亂,常布有塵灰,像霜后的干草;有點嫌臟的襯衫,冷天則老著一件藏青色西裝,不系領帶;胯下是一輛即使不上鎖也絕對沒人要的破舊摩托車,后架上往往是一大包貨物或者一大捆報紙;永遠憨厚的臉上,只要一碰見熟人,立馬堆滿可掬的笑容??瓷先フ麄€像做小生意老虧本的那種人,尤其像前些年經(jīng)常騎個爛嘉陵出沒于城鄉(xiāng)之間販賣豬腿的農(nóng)民,要不是那副深度眼鏡及鏡片后那雙深邃的眼睛,你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他會寫詩,而且還是一個很有名氣的詩人。
他是個靦腆、內(nèi)向、不善言辭的人,無論多么熟悉并交好,他也不會跟你有太多的話說,面對陌生人,他更顯得拘謹,甚至于語無倫次,往往無法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直讓人懷疑他詩人的身份??墒?,這樣一個人,卻寫出了許許多多讓人拍案、讓人震撼、讓人深思、讓人感動的好詩。只要一捧讀他的詩章,只要一走進他所營造的詩境,你就一定會流連忘返,就一定會熱淚盈眶。你先前關于他所有不太好的印象和看法就會一掃而光,他內(nèi)心的喧嘩定會讓你深深震撼,他“簡潔的、單純的、未被污染的內(nèi)心”(《獨立秋風》序作者、評論家褚兢語)定會將你感染,他在詩中所蘊含的大愛將讓你久久地感動。
是啊,生活的磨難不但沒有壓彎詩人的脊梁,反而造就了他的柔韌:“悠悠人生啊/本不該是一場游戲/游戲怎能詮釋我的一場/夢呢”。(《多雨季節(jié)》)靦腆的外表并沒有使詩人覺得卑微,反而滋養(yǎng)了他綿綿的情蘊:“走在春天的內(nèi)部/你就在采蜜的花蕊里編一句可愛的謊言吧/把你的蜜漿搗成毒酒灌醉我/然后把秋天的唇蓋在我纏你的魂上”。(《寫給慧的第109首》)
詩人在貧瘠的荒原上不停地耕耘,詩歌成了他生命的主題。他反復地吟誦———“愛成一首永恒的植物/脈管里充滿的是嘩嘩血流/詩人蹲在這脈管里/上上下下/浪漫了幾千年/闖蕩了幾千年”。(《愛》)“一個詩人與詩歌/沉湎于千年的琴曲/詩歌成為知音”。(《高山流水·聽俞伯牙的知音曲后》)當然,詩人并非圣人,他也有迷茫的時候,也有懷疑的時刻,也曾產(chǎn)生過放棄的念頭(一次酒醉之后,詩人抱著我大哭,悲鳴:兄弟,我堅持不下去了,我要出去,要去南方!)———“在這種反復無常的氣候里/我的心能保持一種恒溫嗎……我該以怎樣的目光/穿透冬天的云和霧”。(《冬日情思》)“夜的中心白雪落到一只燈塔的頂端/抒情的詩人竭盡心血看到了冷峻的光芒/嘶鳴的馬匹背負黑夜的巨夢/傾聽南方那一章飛翔的音樂/海啊吹號手的心魂早已迷失了……夜色如潮般退落脫了銬的內(nèi)心/一直找不到回家的路”。(《冬日囈語》)這些詩句都是詩人灰色心緒的表露。然而,詩人畢竟還是堅持住了,當精神向度與塵世浮華激烈交鋒之后,詩人最終毅然選擇了遠離繁華、熱鬧和喧囂,選擇了他最崇愛、最珍惜的愛人———詩神。雖然堅守的道路是凄清的,堅守的滋味是苦澀的,堅守的旅程是寂寞的,但是,沒有關系,詩人已經(jīng)做好了獨自前行的準備,他一路高唱:“歲月篡改了我的容顏/卻永遠也篡改不了我年輕的愛情”。(《一片紅楓及其他》)“做一片紅楓,一生伴隨陽光與音樂,瘦骨伶仃,仍以天作譜,以地作詞,用心刻下自己的魂”。(散文詩《楓》)“暴雨過后/我能否飛翔/我不能為一場春天的陰謀/而拒絕醞釀”(《醞釀自己內(nèi)心的蜜》)。
三年前,詩人送我一本他自己的詩集《獨立秋風》,我一直珍藏著。我知道,我珍藏的不僅僅是一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詩集,我珍藏的是一位詩人的心,是一位詩人的精神,是一位詩人的錚錚傲骨。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翻讀它,那些詩章我雖然早已諳熟,但它們?nèi)匀幌窀呱捷p云、似峽谷清流、如三月煦風,每次重溫都會迅速滲入我的脈管,與我的血液相融,與我的心跳共振。我是如此熾熱地愛著這些詩,尤其愛著這幾句:吹號手的夢魂/先鋒者的心靈/從另一種鋒利的光芒中/像翅膀辟開茫茫的黑夜/十萬匹白馬從雷聲的故鄉(xiāng)中/艱難地歸返。
詩人乃我之至交,姓劉,名志明。
楊劍
早在中學時代,我便知楊劍其人。當時,同學中愛好書法的甚多,他們每談書法,必提楊劍,常見他們圍在一起,說楊劍的字是多么多么的好,說楊劍的作品又獲什么什么大獎了。我雖然不懂書法,但也不禁心生好奇:這楊劍,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直到我大學畢業(yè)分回老家,與楊劍同處一城工作,才有機緣認識,不料一來二去,竟與楊劍意氣相投,成了無話不說的摯交。
早就享譽海內(nèi)外的楊劍,不用說其書藝自是十分精湛的了,他的作品曾被國內(nèi)外數(shù)十家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紀念館等專業(yè)機構(gòu)珍藏,還在香港、澳門、加拿大、比利時、新加坡、法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qū)展出并收藏或高價拍售,作品還被刻碑于泰山摩崖碑林。由于我是個標準的外行,因此對楊劍的作品無法作出更多的評價。這里,只想說說與楊劍交往過程中的一些瑣事,一些雖然瑣碎但我認為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當然,駱賓王畢竟沒有像張謇那樣為南通人們留下直接的物質(zhì)財富,所以輕視了他、冷落了他,這讓我覺得十分遺憾,南通人就這么勢利嗎?就算不是勢利,也逃不了“功利”二字的嫌疑。要是我去狼山,定然是先吊駱墓再祭張墓的了。
詩人
“在雪夜中堅守/在一支筆和一柄劍之間/堅守/文字像初春的鳥鳴一般/催開黑夜的花朵”……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狂熱地愛著的這些詩句便會不自禁地躍入我的腦海,撞進我的內(nèi)心,沖擊我的靈魂!這時,我就會想起一個人,一個詩人,一個在雪夜中跋涉、在筆與劍之間堅守的詩人。
詩人來自農(nóng)村,早先在鄉(xiāng)下教書,后來進了縣報社,做了記者并編輯副刊。詩人的家庭負擔沉重,生活相當拮據(jù)———父親在煙花爆竹爆炸事故中被嚴重炸傷并留下后遺癥;由于政策因素,在大學生尚且不能分配的情況下,當了20多年民辦老師的老母親被辭退回家;妻子下了崗;胞弟因為仗義代人受過進了班房。因此,詩人活得很累,過得清苦,為了營生,他想盡了辦法:每月要發(fā)三十多條新聞稿(多掙稿費和獎金);開了一個移動書報亭(兼賣飲料和冰棍);替一家報社做發(fā)行人(每天要沿街送報)。他的身影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大街上,總是這般模樣:頭發(fā)凌亂,常布有塵灰,像霜后的干草;有點嫌臟的襯衫,冷天則老著一件藏青色西裝,不系領帶;胯下是一輛即使不上鎖也絕對沒人要的破舊摩托車,后架上往往是一大包貨物或者一大捆報紙;永遠憨厚的臉上,只要一碰見熟人,立馬堆滿可掬的笑容??瓷先フ麄€像做小生意老虧本的那種人,尤其像前些年經(jīng)常騎個爛嘉陵出沒于城鄉(xiāng)之間販賣豬腿的農(nóng)民,要不是那副深度眼鏡及鏡片后那雙深邃的眼睛,你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他會寫詩,而且還是一個很有名氣的詩人。
他是個靦腆、內(nèi)向、不善言辭的人,無論多么熟悉并交好,他也不會跟你有太多的話說,面對陌生人,他更顯得拘謹,甚至于語無倫次,往往無法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直讓人懷疑他詩人的身份。可是,這樣一個人,卻寫出了許許多多讓人拍案、讓人震撼、讓人深思、讓人感動的好詩。只要一捧讀他的詩章,只要一走進他所營造的詩境,你就一定會流連忘返,就一定會熱淚盈眶。你先前關于他所有不太好的印象和看法就會一掃而光,他內(nèi)心的喧嘩定會讓你深深震撼,他“簡潔的、單純的、未被污染的內(nèi)心”(《獨立秋風》序作者、評論家褚兢語)定會將你感染,他在詩中所蘊含的大愛將讓你久久地感動。
是啊,生活的磨難不但沒有壓彎詩人的脊梁,反而造就了他的柔韌:“悠悠人生啊/本不該是一場游戲/游戲怎能詮釋我的一場/夢呢”。(《多雨季節(jié)》)靦腆的外表并沒有使詩人覺得卑微,反而滋養(yǎng)了他綿綿的情蘊:“走在春天的內(nèi)部/你就在采蜜的花蕊里編一句可愛的謊言吧/把你的蜜漿搗成毒酒灌醉我/然后把秋天的唇蓋在我纏你的魂上”。(《寫給慧的第109首》)
詩人在貧瘠的荒原上不停地耕耘,詩歌成了他生命的主題。他反復地吟誦———“愛成一首永恒的植物/脈管里充滿的是嘩嘩血流/詩人蹲在這脈管里/上上下下/浪漫了幾千年/闖蕩了幾千年”。(《愛》)“一個詩人與詩歌/沉湎于千年的琴曲/詩歌成為知音”。(《高山流水·聽俞伯牙的知音曲后》)當然,詩人并非圣人,他也有迷茫的時候,也有懷疑的時刻,也曾產(chǎn)生過放棄的念頭(一次酒醉之后,詩人抱著我大哭,悲鳴:兄弟,我堅持不下去了,我要出去,要去南方?。霸谶@種反復無常的氣候里/我的心能保持一種恒溫嗎……我該以怎樣的目光/穿透冬天的云和霧”。(《冬日情思》)“夜的中心白雪落到一只燈塔的頂端/抒情的詩人竭盡心血看到了冷峻的光芒/嘶鳴的馬匹背負黑夜的巨夢/傾聽南方那一章飛翔的音樂/海啊吹號手的心魂早已迷失了……夜色如潮般退落脫了銬的內(nèi)心/一直找不到回家的路”。(《冬日囈語》)這些詩句都是詩人灰色心緒的表露。然而,詩人畢竟還是堅持住了,當精神向度與塵世浮華激烈交鋒之后,詩人最終毅然選擇了遠離繁華、熱鬧和喧囂,選擇了他最崇愛、最珍惜的愛人———詩神。雖然堅守的道路是凄清的,堅守的滋味是苦澀的,堅守的旅程是寂寞的,但是,沒有關系,詩人已經(jīng)做好了獨自前行的準備,他一路高唱:“歲月篡改了我的容顏/卻永遠也篡改不了我年輕的愛情”。(《一片紅楓及其他》)“做一片紅楓,一生伴隨陽光與音樂,瘦骨伶仃,仍以天作譜,以地作詞,用心刻下自己的魂”。(散文詩《楓》)“暴雨過后/我能否飛翔/我不能為一場春天的陰謀/而拒絕醞釀”(《醞釀自己內(nèi)心的蜜》)。
三年前,詩人送我一本他自己的詩集《獨立秋風》,我一直珍藏著。我知道,我珍藏的不僅僅是一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詩集,我珍藏的是一位詩人的心,是一位詩人的精神,是一位詩人的錚錚傲骨。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翻讀它,那些詩章我雖然早已諳熟,但它們?nèi)匀幌窀呱捷p云、似峽谷清流、如三月煦風,每次重溫都會迅速滲入我的脈管,與我的血液相融,與我的心跳共振。我是如此熾熱地愛著這些詩,尤其愛著這幾句:吹號手的夢魂/先鋒者的心靈/從另一種鋒利的光芒中/像翅膀辟開茫茫的黑夜/十萬匹白馬從雷聲的故鄉(xiāng)中/艱難地歸返。
詩人乃我之至交,姓劉,名志明。
楊劍
早在中學時代,我便知楊劍其人。當時,同學中愛好書法的甚多,他們每談書法,必提楊劍,常見他們圍在一起,說楊劍的字是多么多么的好,說楊劍的作品又獲什么什么大獎了。我雖然不懂書法,但也不禁心生好奇:這楊劍,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直到我大學畢業(yè)分回老家,與楊劍同處一城工作,才有機緣認識,不料一來二去,竟與楊劍意氣相投,成了無話不說的摯交。
早就享譽海內(nèi)外的楊劍,不用說其書藝自是十分精湛的了,他的作品曾被國內(nèi)外數(shù)十家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紀念館等專業(yè)機構(gòu)珍藏,還在香港、澳門、加拿大、比利時、新加坡、法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qū)展出并收藏或高價拍售,作品還被刻碑于泰山摩崖碑林。由于我是個標準的外行,因此對楊劍的作品無法作出更多的評價。這里,只想說說與楊劍交往過程中的一些瑣事,一些雖然瑣碎但我認為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當然,駱賓王畢竟沒有像張謇那樣為南通人們留下直接的物質(zhì)財富,所以輕視了他、冷落了他,這讓我覺得十分遺憾,南通人就這么勢利嗎?就算不是勢利,也逃不了“功利”二字的嫌疑。要是我去狼山,定然是先吊駱墓再祭張墓的了。
詩人
“在雪夜中堅守/在一支筆和一柄劍之間/堅守/文字像初春的鳥鳴一般/催開黑夜的花朵”……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狂熱地愛著的這些詩句便會不自禁地躍入我的腦海,撞進我的內(nèi)心,沖擊我的靈魂!這時,我就會想起一個人,一個詩人,一個在雪夜中跋涉、在筆與劍之間堅守的詩人。
詩人來自農(nóng)村,早先在鄉(xiāng)下教書,后來進了縣報社,做了記者并編輯副刊。詩人的家庭負擔沉重,生活相當拮據(jù)———父親在煙花爆竹爆炸事故中被嚴重炸傷并留下后遺癥;由于政策因素,在大學生尚且不能分配的情況下,當了20多年民辦老師的老母親被辭退回家;妻子下了崗;胞弟因為仗義代人受過進了班房。因此,詩人活得很累,過得清苦,為了營生,他想盡了辦法:每月要發(fā)三十多條新聞稿(多掙稿費和獎金);開了一個移動書報亭(兼賣飲料和冰棍);替一家報社做發(fā)行人(每天要沿街送報)。他的身影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大街上,總是這般模樣:頭發(fā)凌亂,常布有塵灰,像霜后的干草;有點嫌臟的襯衫,冷天則老著一件藏青色西裝,不系領帶;胯下是一輛即使不上鎖也絕對沒人要的破舊摩托車,后架上往往是一大包貨物或者一大捆報紙;永遠憨厚的臉上,只要一碰見熟人,立馬堆滿可掬的笑容??瓷先フ麄€像做小生意老虧本的那種人,尤其像前些年經(jīng)常騎個爛嘉陵出沒于城鄉(xiāng)之間販賣豬腿的農(nóng)民,要不是那副深度眼鏡及鏡片后那雙深邃的眼睛,你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他會寫詩,而且還是一個很有名氣的詩人。
他是個靦腆、內(nèi)向、不善言辭的人,無論多么熟悉并交好,他也不會跟你有太多的話說,面對陌生人,他更顯得拘謹,甚至于語無倫次,往往無法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直讓人懷疑他詩人的身份??墒?,這樣一個人,卻寫出了許許多多讓人拍案、讓人震撼、讓人深思、讓人感動的好詩。只要一捧讀他的詩章,只要一走進他所營造的詩境,你就一定會流連忘返,就一定會熱淚盈眶。你先前關于他所有不太好的印象和看法就會一掃而光,他內(nèi)心的喧嘩定會讓你深深震撼,他“簡潔的、單純的、未被污染的內(nèi)心”(《獨立秋風》序作者、評論家褚兢語)定會將你感染,他在詩中所蘊含的大愛將讓你久久地感動。
是啊,生活的磨難不但沒有壓彎詩人的脊梁,反而造就了他的柔韌:“悠悠人生啊/本不該是一場游戲/游戲怎能詮釋我的一場/夢呢”。(《多雨季節(jié)》)靦腆的外表并沒有使詩人覺得卑微,反而滋養(yǎng)了他綿綿的情蘊:“走在春天的內(nèi)部/你就在采蜜的花蕊里編一句可愛的謊言吧/把你的蜜漿搗成毒酒灌醉我/然后把秋天的唇蓋在我纏你的魂上”。(《寫給慧的第109首》)
詩人在貧瘠的荒原上不停地耕耘,詩歌成了他生命的主題。他反復地吟誦———“愛成一首永恒的植物/脈管里充滿的是嘩嘩血流/詩人蹲在這脈管里/上上下下/浪漫了幾千年/闖蕩了幾千年”。(《愛》)“一個詩人與詩歌/沉湎于千年的琴曲/詩歌成為知音”。(《高山流水·聽俞伯牙的知音曲后》)當然,詩人并非圣人,他也有迷茫的時候,也有懷疑的時刻,也曾產(chǎn)生過放棄的念頭(一次酒醉之后,詩人抱著我大哭,悲鳴:兄弟,我堅持不下去了,我要出去,要去南方?。霸谶@種反復無常的氣候里/我的心能保持一種恒溫嗎……我該以怎樣的目光/穿透冬天的云和霧”。(《冬日情思》)“夜的中心白雪落到一只燈塔的頂端/抒情的詩人竭盡心血看到了冷峻的光芒/嘶鳴的馬匹背負黑夜的巨夢/傾聽南方那一章飛翔的音樂/海啊吹號手的心魂早已迷失了……夜色如潮般退落脫了銬的內(nèi)心/一直找不到回家的路”。(《冬日囈語》)這些詩句都是詩人灰色心緒的表露。然而,詩人畢竟還是堅持住了,當精神向度與塵世浮華激烈交鋒之后,詩人最終毅然選擇了遠離繁華、熱鬧和喧囂,選擇了他最崇愛、最珍惜的愛人———詩神。雖然堅守的道路是凄清的,堅守的滋味是苦澀的,堅守的旅程是寂寞的,但是,沒有關系,詩人已經(jīng)做好了獨自前行的準備,他一路高唱:“歲月篡改了我的容顏/卻永遠也篡改不了我年輕的愛情”。(《一片紅楓及其他》)“做一片紅楓,一生伴隨陽光與音樂,瘦骨伶仃,仍以天作譜,以地作詞,用心刻下自己的魂”。(散文詩《楓》)“暴雨過后/我能否飛翔/我不能為一場春天的陰謀/而拒絕醞釀”(《醞釀自己內(nèi)心的蜜》)。
三年前,詩人送我一本他自己的詩集《獨立秋風》,我一直珍藏著。我知道,我珍藏的不僅僅是一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詩集,我珍藏的是一位詩人的心,是一位詩人的精神,是一位詩人的錚錚傲骨。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翻讀它,那些詩章我雖然早已諳熟,但它們?nèi)匀幌窀呱捷p云、似峽谷清流、如三月煦風,每次重溫都會迅速滲入我的脈管,與我的血液相融,與我的心跳共振。我是如此熾熱地愛著這些詩,尤其愛著這幾句:吹號手的夢魂/先鋒者的心靈/從另一種鋒利的光芒中/像翅膀辟開茫茫的黑夜/十萬匹白馬從雷聲的故鄉(xiāng)中/艱難地歸返。
詩人乃我之至交,姓劉,名志明。
楊劍
早在中學時代,我便知楊劍其人。當時,同學中愛好書法的甚多,他們每談書法,必提楊劍,常見他們圍在一起,說楊劍的字是多么多么的好,說楊劍的作品又獲什么什么大獎了。我雖然不懂書法,但也不禁心生好奇:這楊劍,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直到我大學畢業(yè)分回老家,與楊劍同處一城工作,才有機緣認識,不料一來二去,竟與楊劍意氣相投,成了無話不說的摯交。
早就享譽海內(nèi)外的楊劍,不用說其書藝自是十分精湛的了,他的作品曾被國內(nèi)外數(shù)十家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紀念館等專業(yè)機構(gòu)珍藏,還在香港、澳門、加拿大、比利時、新加坡、法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qū)展出并收藏或高價拍售,作品還被刻碑于泰山摩崖碑林。由于我是個標準的外行,因此對楊劍的作品無法作出更多的評價。這里,只想說說與楊劍交往過程中的一些瑣事,一些雖然瑣碎但我認為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