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勃興
書法藝術淺論
◎文/張勃興
書法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瑰寶,世界文化百花園中獨具特色的藝術奇葩。有人把它稱之為絕學,為什么有這樣的稱呼?因為書法是一種既脫離物象束縛又非絕對抽象的筆墨藝術。
漢字的誕生,是從遠古人記事符號起始,經(jīng)過歷史延續(xù),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諸體文字。古有“三倉說”和“六書說”之類的論述。近代學者充分利用古代有關資料分析論證,認為漢字的確是從遠古人們記事符號起源,后來殷人崇尚占卜,凡事必先占卜吉兇,把龜?shù)母辜着c背甲,或牛的肩胛骨刮平,然后在火上燒灼,甲骨上便出現(xiàn)許多裂紋,從而卜兆,并在甲骨上銘刻占卜日期、名字與占卜事項等,所以甲骨文多與占卜有關,這也是最早出現(xiàn)的文字,隨后,才逐漸形成其它形體文字。而使?jié)h字走向藝術化,據(jù)學者考證始于殷商時期。歷史的發(fā)展使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日益融化于形式、結構、力量、旋律與氣質之中。
怎樣才能體現(xiàn)漢字之藝術性。大家知道,漢字具有造型美的特點,極具可塑性。它依照形式美之造型而發(fā)展。書寫漢字是一種線條藝術,它不拘泥于物象,不倚重于色彩,只是運用最簡單、最樸素的手法充分顯現(xiàn)其特色。魯迅曾說:“漢字有三美,即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彼^形美以感目,就是借助于漢字書寫來發(fā)揮毛筆的特性,通過點畫、線條的變化運動,把美的形體、態(tài)勢與意境等表現(xiàn)出來,而這種優(yōu)美線條也就是書法深邃的藝術內(nèi)涵。
書法通過點畫與線條等具體形態(tài),給予人們一種具有生命力之美感。為什么這樣說?我認為最根本在于把字寫活寫美。一般來說,人們在書寫時講究執(zhí)筆、運腕、結字、章法、氣韻與意境等,運用這些技巧都是為了把字寫活、寫美,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
怎樣才能把字寫活、寫美?其最高境界應該追求“形神兼?zhèn)洹?。這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形者,神之質也;神者,形之用也。”一定要以形把神顯現(xiàn)出來,給人們以美的感受。形為體態(tài),而神為精髓,神若不存,所寫出來的字就只具有其形,實不可取。
怎樣才能達到形神兼?zhèn)??唐太宗李世民說過:“神,心之用也,心必靜而已矣?!币黾炎鳎捅仨毾窆湃怂f的那樣,要“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為書”。也就是說,書寫時一定要體現(xiàn)出風流瀟灑之韻,筆行于紙上而神貫于其中。所以說書法之難以氣韻為最,只有氣韻貫通,書法才能夠顯現(xiàn)出應有的風采。
什么是氣韻?有人說氣勢就體現(xiàn)了氣韻,其實不然,氣勢不等于氣韻。古人說:“變化窮奇謂之氣,瀟灑風流謂之韻?!蔽艺J為書法要體現(xiàn)出氣韻來,作者在揮毫時一定要把自己駕馭藝術技巧的能力充分體現(xiàn)出來,要讓作品顯現(xiàn)出自己獨有之風格,也就是說要把深邃的境界、濃郁的靈感融于作品之中,特別是要讓作品具有自然平淡之態(tài)勢,絕不能呆板、做作。宋朱熹說過:“字不求好,卻好……寫字要免俗,力求自然平淡。”這也是書法藝術的高度升華。
總之,我們練習書法必須堅持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之原則,首先要踏踏實實地臨摹古碑帖,在這方面沒有什么捷徑可走;當然臨摹到一定深度,掌握了基本功之后,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邁出新步伐,發(fā)揚自己的風格。而這種風格必須是在堅持歷史形成的書法規(guī)范原則下來實現(xiàn)。這也就是“繼承不泥古,創(chuàng)新不離宗”,這正如古人所說的書法要堅持三部曲,即尚古、脫古與創(chuàng)新。
我的這些看法是否對,愿向諸位書法家請教,并歡迎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