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東·劉傳錄
宋朝人怎樣過春節(jié)
◎文/山東·劉傳錄
板塊郵箱:xawbyl@sina.com
一般認為,宋朝是我國歷史上幸福指數(shù)最高的朝代,節(jié)日的宗教色彩淡化,娛樂成分大大增加,節(jié)日成了宋朝市民階層狂歡的代名詞,特別是春節(jié),更是將快樂放大到極致。宋朝人過春節(jié),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到元宵節(jié)結束,更有甚者從臘八節(jié)開始一直到二月二都稱為過年。宋朝人春節(jié)放假,大年初一前后放假六天,元宵節(jié)放假七天,臘八放假三天,二月二中和節(jié)又放假三天,春節(jié)這一個月里就放假十九天,想不快活都不由你。宋朝人過的春節(jié)實際上叫元旦。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曰:“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jié)序,此為之首?!睂⒋汗?jié)稱為元旦,古來如此,直到民國實行公元紀年,傳統(tǒng)的正月初一才改稱春節(jié)。
由于火藥的發(fā)明,宋人過春節(jié)普遍開始燃放爆竹?!端疂G》中有一個放炮高手,呼延灼在推薦凌振時說:“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遠近,石炮落處,天崩地陷,山倒石裂?!笨纯此趹?zhàn)場上的表現(xiàn):凌振又放一個車箱炮來,那炮直飛在半天里響。凌振就岸邊撒開炮架,搬出號炮來,連放了十數(shù)個。號炮者,興兵列陣埋伏沖殺的信號,僅為戰(zhàn)場之幫襯,不是戰(zhàn)場之重要武器,宋朝還沒有實質(zhì)上的火炮,凌振的炮兵部隊只是一群放爆竹的高手。
宋代的除夕夜,爆竹之聲通宵不絕?!稏|京夢華錄》說:“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聞聲于外?!睂m廷高院深墻內(nèi)燃放爆竹的聲音,傳到了宮外。宮外大街小巷同樣有人燃放爆竹。據(jù)記載,宋朝的爆竹品種不下百余種,有單響、雙響、連響。其中,飛上天空才爆響的二踢腳,應該是凌振火炮的原型。
《水滸》中飲酒的文字不在少數(shù),說明在宋朝飲酒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常態(tài),特別是過春節(jié)。宣和五年,宋江在軍營中設元旦酒宴,宋江領軍剿滅了王慶班師回京的元旦筵宴,還有宋江安排自己的弟弟宋清管理酒宴,均說明飲酒在宋人生活中的地位?!端疂G》全書共有六百多場次飲酒,詳盡描寫了相關的酒業(yè)狀況、飲酒習俗、禮儀、器具、酒令以及酒的種類品牌等等。通過這些描寫,顯示了那個時代酒文化的特點,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豐富的宋代酒文化全卷。
宋朝人過春節(jié)是和“燈”分不開的?!端疂G》中多次提到“燈”和元宵節(jié)。宋江正月十一進京賞燈謀求招安,東京城到處“往來錦衣花帽之人,紛紛擠擠,各有服色”。正月十五傍晚,燈會進入高潮,“家家門前扎縛燈棚,賽懸燈火,照耀如同白日,正是樓臺上下火照火,車馬往來人看人”。天漢橋邊扎起鰲山,街邊樓上“笙簧聒耳、鼓樂喧天,燈火凝眸,游人似蟻”。大名府也家家門前扎起燈棚。大名府留守司州橋邊,搭起一座鰲山,上面盤紅黃紙龍兩條,每片鱗甲上點燈一盞,口噴凈水。去州橋河內(nèi)周圍上下,點燈不計其數(shù)。銅佛寺前扎起一座鰲山,上面盤青龍一條,周回也有千百盞花燈。翠云樓前也扎起一座鰲山,上面盤著一條白龍,四面燈火,不計其數(shù)。書中的這些描寫與歷史記載是吻合的。據(jù)《東京夢華錄》說:“大內(nèi)前自歲前冬至后,開封府絞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游人已集御街兩廊下?!倍烈院螅_封府便開始雇人在御街宣德樓前搭建彩山架子,燈山上彩之后,“金碧相射,錦繡交輝”。還有臨時搭建的“橫三門”,上面大書“大觀與民同樂”或“宣和與民同樂”字樣,一派富足祥和的景象。
中原地區(qū)有民諺:二十三祭灶,年下來到,姑娘戴花,小伙兒放炮。
宋朝人過春節(jié),不僅女人戴花,男人也不例外?!端疂G》第七十二回“柴進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夜鬧東京”。描寫宋江正月十一進京,賞燈謀求招安,東京城到處“往來錦衣花帽之人,紛紛擠擠,各有服色”。柴進、燕青在酒樓上,“憑欄望時,見班直人等多從內(nèi)里出入,襆頭邊各簪翠葉花一朵”。一位姓王的班直還告訴他們:徽宗給每個班直“皆賜衣襖一領,翠葉金花一枝”,有宮花錦襖,才能自由出入大內(nèi)。
梁山好漢也追求時尚,林沖、徐寧都喜歡戴花。大名府的儈子手蔡慶,綽號就叫“一枝花”。漁民阮小五“鬢邊插朵石榴花”,燕青“鬢畔常笄四季花”,一年四季都戴花,時尚得一塌糊涂。宋江在《滿江紅》中寫道:“鬢邊不可無黃菊”。由此可推論,出席菊花會的眾頭領,每人都在鬢邊插上了菊花。
男人簪花發(fā)展到宋朝,幾近極致。一朵小小的簪花,甚至成為上層社會身份的標識,等級的象征。《東京夢華錄》說宋徽宗每次出游回宮,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馬”,從駕的臣僚、儀衛(wèi),也都賜花簪戴。當時,節(jié)日不同佩戴的花也不同,如上元夜戴鬧蛾、玉梅、雪柳,端午節(jié)戴茉莉,立秋戴楸葉,重陽節(jié)簪菊,等等。
在宋朝,元宵節(jié)放假七天,比元旦還要多一天,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元宵節(jié)是宋朝人的狂歡節(jié)。
《水滸》中這樣描寫一個個狂歡的夜晚:在首都東京,四個人雜在社火隊里,取路哄入封丘門來,遍六街三市,果然夜暖風和,正好游戲。轉過馬行街來,家家門前扎縛燈棚,賽懸燈火,照耀如同白日,正是樓臺上下火照火,車馬往來人看人。
在大名府,“豪富之家,各自去賽花燈。遠者三二百里去買,近者也過百十里之外。家家門前,扎起燈柵,都要賽掛好燈,巧樣煙火。戶內(nèi)縛起山棚,擺放五色屏風炮燈,四邊都掛名人畫片,并奇異古董玩器之物。在城大街小巷,家家都要點燈……州橋河內(nèi),周圍上下,點燈不計其數(shù)?!?/p>
元宵節(jié)前,各地州府還把自己最拿手的燈送到東京展覽,州府官員為了在京城展示自己的能力,紛紛進獻最精致出眾的花燈。梁山好漢打劫了一架萊州府進貢的花燈,名叫“玉棚玲瓏九華燈”,乃是“上下通計九九八十一盞”的組燈,像這樣的燈中極品,在東京的花燈大會里肯定還有很多,再加上宮廷的燈,元宵節(jié)的東京城絕對是天上人間。
在宋代,元宵節(jié)也是一個浪漫的節(jié)日,元宵燈會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機會。封建社會里,女孩是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的,但是過節(jié)例外,可以結伴出來游玩,而元宵節(jié)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友的大好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jié)期間,還是與情人約會的時機。歐陽修《生查子·元夕》云:“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寫道:“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本褪敲枋鲈鼓信s會的情境。戲劇舞臺上,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jié)賞花燈相遇而一見鐘情,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元宵節(jié)也可以說是中國的“情人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