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
促甲狀腺激素水平對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
劉冰
目的 探討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對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總結臨床經驗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預后。方法 選擇105例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TSH水平正常者50例作為對照組,TSH水平降低者55例作為觀察組,記錄相關臨床資料并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FT3濃度分別是(1.89±0.82)pmol/L、(1.91±0.79)pmol/L,F(xiàn)T4濃度分別是(14.19±2.93)pmo/L、(13.97±3.02)pmol/L,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TSH濃度分別是(2.87±0.49)mIU/L、(1.09±0.67)mIU/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住院期間對照組、觀察組死亡率分別為2.0%、41.8%,3個月后死亡率10.0%、58.2%,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TSH水平和心力衰竭的關系密切,TSH水平可以作為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預測因子,TSH水平降低預示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增加;值得在臨床上加強研究,進一步推廣使用。
心力衰竭;促甲狀腺激素;預后
心力衰竭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危急重癥,是各種心臟疾患發(fā)展、演變到晚期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常常伴有機體一系列的神經內分泌功能改變,其中較常見的是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變化[1-2]。近年來,本文對TSH水平對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4月~2015年4月鎮(zhèn)平縣人民醫(yī)院心內科收治的105例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心功能均為Ⅳ級,其中TSH水平正常者50例作為對照組,TSH水平降低者55例作為觀察組。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63~83歲,平均(72.4±7.6)歲;患有高血壓23例,缺血性心肌病17例,心臟瓣膜病10例;合并胸腔積液4例,肺部感染11例;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是33.7%~45.8%,平均(40.7±5.2)%。觀察組55例患者中男37例,女18例;年齡64~82歲,平均(72.3±7.2)歲;患有高血壓25例,缺血性心肌病18例,心臟瓣膜病12例;合并胸腔積液5例,肺部感染10例;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33.2%~46.9%,平均(39.8±5.4)%。2組患者在性別構成比、年齡、基礎心臟病、合并疾病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1)患者符合心力衰竭診斷標準;(2)心功能為NYHA標準分級Ⅳ級;(3)需要給予無創(chuàng)通氣或者機械通氣。
1.3 排除標準 (1)患者患有甲狀腺疾??;(2)近期服用對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有明顯影響的藥物,如胺碘酮、甲狀腺素片、肝素、苯丙胺等;(3)患者有嚴重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惡性腫瘤以及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近期腦血管疾病史。
1.4 治療方法 采取利尿、擴血管等常規(guī)措施處理,并積極治療合并疾病。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者需要采用無創(chuàng)通氣或者機械通氣:呼吸頻率>30次/min或者<8次/min;血氧飽和度≤90%;血氧分壓<60mmHg;血二氧化碳分壓>50mmHg;氧合指數(shù)≤300;血壓<90/60mmHg。
1.5 研究方法 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清晨采用放射免疫法測游離甲狀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TSH。并記錄住院期間患者死亡率及隨訪3個月后死亡率。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FT3濃度分別是(1.89±0.82)pmol/ L、(1.91±0.79)pmol/L,F(xiàn)T4濃度分別是(14.19±2.93)pmo/ L、(13.97±3.02)pmol/L,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TSH濃度分別是(2.87±0.49)mIU/L、(1.09±0.67)mIU/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住院期間對照組、觀察組死亡率分別為2.0%、41.8%,3個月后死亡率10.0%、58.2%,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FT3、FT4、TSH、住院期間死亡率、3個月后死亡率(x±s)
心力衰竭是眾多心血管疾患終末期階段,目前雖然治療措施層出不窮,但預后仍然較差,早期治療對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預后非常重要,因此,盡早發(fā)現(xiàn)心力衰竭的相關預測因子就顯得至關重要。甲狀腺激素是機體維持生長、發(fā)育以及糖、脂代謝所需的一種主要激素,其組織、循環(huán)中的正常水平對維持心血管系統(tǒng)正常功能尤為重要[3-4]。TSH為垂體前葉產生的一種主要激素,能夠敏感地反映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功能,血清TSH水平是由下丘腦促甲狀素釋放激素水平、血甲狀腺激素水平之間的正負反饋控制。甲狀腺功能發(fā)生改變時血清TSH水平變化最明顯、迅速,可以作為敏感診斷指標。心血管系統(tǒng)為甲狀腺素主要的靶器官,心力衰竭患者甲狀腺素經直接或者間接作用于心臟,發(fā)生一系列變化,相應地改變TSH濃度,反映出垂體-甲狀腺軸反饋調節(jié)的細微變化[5]。
心力衰竭患者發(fā)病時的主要機制是心肌細胞死亡以及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激活過度而致系統(tǒng)反應,其中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交感神經系統(tǒng)過度興奮發(fā)揮主要作用。目前,心力衰竭患者甲狀腺素發(fā)生異常變化的可能機制如下[6-8]:(1)心力衰竭時因應激反應使機體內源性皮質激素合成、釋放增多,反射性地抑制TSH分泌,肝臟及腎臟淤血,使其內線粒體脫碘酶的活性下降,抑制T4向T3轉化,從而導致FT3降低。(2)FT3清除率加快,引起血漿FT3水平下降。(3)心力衰竭時酸中毒、缺氧以及心肌損害使組織中FT3利用增加,甲狀腺血流灌注不足,阻礙甲狀腺素合成及釋放。(4)心率衰竭時因組織缺氧、胃腸道粘膜淤血,食欲不佳、營養(yǎng)物質攝入少,肝腎功能衰竭,蛋白質生成減少,導致甲狀腺素代謝途徑出現(xiàn)障礙。(5)甲狀腺素受體發(fā)生改變,甲狀腺素的生理功能依賴于結合細胞核中受體,細胞核T3受體數(shù)量增加,核受體上調,需要聚集更多T3以維持機體正常代謝,從而導致血FT3濃度下降。(6)心力衰竭時腫瘤壞死因子水平顯著增加,阻斷TSH刺激甲狀腺細胞,導致T3、T4降低。
綜上所述,甲狀腺素水平異常是心力衰竭患者的伴隨癥狀,本研究表明TSH與心力衰竭患者預后具有密切關系,與死亡率呈正相關。因此,檢測血清TSH水平對判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可作為心力衰竭患者評估病情和判斷預后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的不足之處是樣本量較小,是臨床非隨機性、回顧性研究,納入患者年齡較大,基礎疾病較多,可能伴隨下丘腦-垂體功能減退的相關因素,有待臨床上進一步改進試驗,加強研究。
[1] 蔣守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變化臨床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1,10(7):533-534.
[2] 武志鋒,梁援,黃鴻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的變化[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0,17(19):2625-2627.
[3] 謝榮迪,國楊,崔成,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現(xiàn)甲狀腺功能減退對預后的影響[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3,19(4):478-480.
[4] 李春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狀腺激素動態(tài)變化臨床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3,12(13):1072-1073.
[5] 丁宇,陳倩,張麗,等.老年舒張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促甲狀腺激素與B型利鈉肽的關系[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3):269-270.
[6] 趙斌.促甲狀腺激素水平對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5,13(5):417-419.
[7] 丁玲新,梁曉芳,童輝,等.甲狀腺激素水平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臨床評估[J].重慶醫(yī)學,2012,41(11):1128-1130.
[8] 張慧敏,黃鵬,劉麗,等.125例老年危重癥患者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的變化與預后的關系[J].臨床薈萃,2011,26(3):212-2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12
河南 474250 鎮(zhèn)平縣人民醫(yī)院心內科 (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