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國杰
?
從三名女生打架說起
——也談校園暴力事件的處理
廖國杰
校園暴力事件,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而傳播迅速,不時見諸網(wǎng)絡頭條,成為議論話題。其實,校園里發(fā)生的暴力事件,從夸美紐斯提倡班級授課制到班級制正式建立后一直存在。一個班級擁有數(shù)量不等的學生,個性特點、生活習俗、思想觀念、家庭教育等都不相同,在一起學習、生活,難免產(chǎn)生矛盾沖突,若后果稍微嚴重就可能演變成為暴力事件。因此,如何看待并處理學生間的暴力事件在學校德育中尤為重要。
當校園暴力事件發(fā)生后,人們會對施暴者充滿憤怒,會一致要求嚴懲,卻很少關注事情緣由和參與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該如何去正確處理事件。在對學生的評價中,一味“罵”與“捧”都是不恰當?shù)?。魯迅先生曾?jīng)講過,“其實所謂捧與罵者,不過是將稱贊與攻擊,換了兩個不好看的字眼”。在校園暴力事件中,參與其中的雙方皆為受害者,我們不要盲目去攻擊施暴者,要分析具體情況,然后想辦法對學生進行教育,而對這類學生的教育關鍵是道德教育。
下面以筆者曾經(jīng)遇到過的一起學生暴力事件為例,來談談對學生的教育,以及對此類事件的處理。
午餐時間,班上有三名女生在操場玩耍(以甲乙丙稱呼)。期間因為言語不和,甲乙對丙實施了暴力行為,丙被打得流了鼻血。校園保安發(fā)現(xiàn)后,將三人帶到了學生處。當我到了學生處一看:甲乙覺得自己有理,一副不知悔改的樣子,而被打的丙一直在哭泣。我把三個學生帶到了自己辦公室,開始分步處理這件事。
第一步,讓學生陳述事件發(fā)生原因。
甲:“丙說我家窮,而且經(jīng)常嘲笑我,在我面前炫富。今天實在忍不住就揍了她?!?/p>
乙:“老師,我和甲玩得好,自然幫她。”
丙:“她就是窮,還說不得嗎?”
通過三個學生的回答,以及對目擊者的詢問,我基本清楚了事情緣由。讓人擔憂的是,三個學生都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第二步,講述老師觀點,和學生溝通。
我給學生講了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然后我對甲說:“首先老師肯定你很有自尊,能對不利于自己的言論給予反擊,但是你怎能用暴力的方式進行反擊?而且對方還是你的同學?”甲低下頭回答說:“不能。”我對乙說:“當你看到你最要好的同學在采取不恰當方式維護自己權益時,你是勸阻還是縱容,又或者一起犯錯?”乙默不作聲。我又問丙:“你受傷了,老師很同情你,等會兒老師帶你去醫(yī)務室檢查?!北卮穑骸爸x謝老師!”我繼續(xù)問:“你知道今天的事是誰引起的嗎?”丙:“是我?!薄澳悄阒缾u笑別人是非常不禮貌的嗎?今天這事,你要吸取教訓?!北骸班拧!?/p>
通過平等的溝通后,學生在表面上已各自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事件還未處理完善,因為學生尚未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根源所在。
第三步,給學生布置任務,監(jiān)督其完成。
第一個任務是閱讀。我拿出三本書:《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她們各自挑選一本,讀完后寫自己的心得體會交給我。第二個任務,寫出檢查,全面而深刻地談自己在這次事件中的感受與教訓,并且把檢查給自己父母看,和父母交換意見。第三個任務,進行班級義務勞動,接受學校處罰。
第四步,組織課外活動。
在第二天課外活動時間,班級組織了拔河比賽等諸多趣味賽,在我的授意下班干部把她們三人安排在了一組進行活動。
幾天以后,這三名學生關系又復好如初且更親密了。一年后,她們都考上了大學。試想,當時如果有人拿著手機拍好視頻放在網(wǎng)上,網(wǎng)絡可能議論紛紛,學生家長若不明事理,可能會到學校鬧事。事情將會變得更加復雜,而且按照學校常規(guī)處理后,如若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沒有跟進,將會在她們心里留下陰影。
暴力事件的發(fā)生原因比較復雜,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還有學生個人原因。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大多是道德出了問題。因此,從班主任角度來處理,必須注重道德教育,從思想上解決此類問題。德國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那么,班主任應該如何有效處理校園暴力事件并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通過上面的事例,我談談幾方面的建議。
首先,建立平等的對話環(huán)境,給予學生應有的尊重。朱永新說:“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心靈的溝通,建立起溫馨的對話場景?!睂W生犯錯,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以便教師掌握情況,同時讓學生覺得老師很尊重他(她)。教師若對犯錯的學生一味訓斥,甚至使用侮辱性語言,可能導致處于叛逆期的學生有更大的抵觸情緒,無益于事情解決。
其次,重視心靈的溝通,進行循序漸進的德育。教育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感情、有思維、有個性的人,這就需要我們站在生命價值的高度去關愛每個生命的成長。學生犯錯后,教師應和學生一起分析原因,讓學生換位思考,找到問題所在。優(yōu)秀的教師會利用講故事、舉例子等手段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且很有耐心。一個學生可能在短時間里無法理解,但是終有那么一天,他(她)會懂,故教師任何時候都不要急著放棄。
再次,制訂讀書計劃,從思想上反省自我行為。讀書,是學生凈化靈魂、升華人格的重要途徑。通過讀書來凈化學生心靈,使其從文學作品中體驗到強大的感染力,把對道德的理解上升到理性層次,上升到自覺境界。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后進生所讀書籍里,在他從周圍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應當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某些使他感到驚奇和贊嘆的東西”,“讀書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就越活躍”。所以,教師要利用讀書這一手段對問題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最后,接受應有的處罰,從行動上體現(xiàn)進步。學生犯錯,必須要給予適當、合法的處罰,讓學生知道做錯事是要負責任的,進而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意識。寫檢查是反思自我,義務勞動是行為改正。要恢復學生間正常的關系,也要通過行動來體現(xiàn),安排犯錯學生進行集體活動,其用意正是在此。
校園暴力事件,關鍵在于預防,在于對學生進行經(jīng)常性的道德教育,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鮮明的辨別力?!碑斎皇虑槿羰前l(fā)生了,就不能回避。教師在處理時,應從思想與行動上科學合理地設置循序漸進的德育措施,“淡化教育痕跡”,方可達到教育目的。
(作者單位:漢壽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