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美平 梁 威 吳俊武
影響顱骨鉆孔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
汪美平 梁 威 吳俊武
目的 分析影響顱骨鉆孔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預后的相關因素。方法 本研究選擇1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采用顱骨鉆孔尿激酶溶解引流術(鉆孔組)80例,采用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開顱組)患者80例。鉆孔組采用鉆孔引流術,開顱組采用開顱術。結果 手術前鉆孔組輕型、中型、重型各組與開顱組對應各組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術后2組的輕型、中型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2.0566,t=10.8636,P<0.05),重型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3067,P=0.9224);手術后2組不同出血量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減小,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鉆孔組<40 mL、40~60 mL與開顱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9985,t=6.8995,P<0.05);術后2組患者的再出血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290,P=0.0141);鉆孔組的手術時間以及首次血腫清除量與開顱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7.7718,t=2.4349,P<0.05)。結論 影響顱骨鉆孔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預后的因素有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出血量、鉆孔引流術首次血腫清除量小,再出血率高,并且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小,預后越好。
顱骨鉆孔引流術;高血壓腦出血;預后
高血壓腦出血經常發(fā)生在50~70歲且男性稍多,冬春季節(jié)容易發(fā)生,是高血壓病最為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1-2]。這種疾病的病因是血壓增高,發(fā)病突然,病情迅速惡化,死亡率、病殘率都很高,可致使患者長久性的失去勞動能力[3]。本研究選擇160例患者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為鉆孔組與開顱組,分析影響顱骨鉆孔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預后的相關因素。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2014年6月~2015年6月來江西省樟樹市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16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入組標準也即納入和排除標準,嚴格按照條件選擇病例,其中采用顱骨鉆孔尿激酶溶解引流術(鉆孔組)80例,選擇同期住院的年齡、性別、出血情況基本相近的采用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開顱組)的患者80例。鉆孔組包含男42例,女38例,年齡48~52歲;開顱組男39例,女41例,年齡49~53歲;2組患者手術前的年齡、性別、出血量、手術時機、出血部位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顱骨鉆孔尿激酶溶解引流術:(1)以頭顱CT影像血腫最大層面中心為靶點,采用標尺定位(手工測量);(2)選擇局部浸潤麻醉(局麻)或全麻;(3)鉆孔部位避開重要血管和功能區(qū);(4)經皮顱骨鉆孔,使用穿刺針,將硅膠引流管置入血腫內,退出穿刺針,血腫液化部分可自然流出,適當進行無阻力抽吸,一般首次可排出血腫量的30%~50%,術后首次以尿激酶3~5萬U加等滲鹽水4 mL注入血腫腔內,夾管2 h后開放。其后根據(jù)引流情況和復查CT表現(xiàn),再次向血腫腔注入尿激酶3萬U加等滲鹽水4 mL,夾管3 h后開放引流;確認無活動性出血后注入尿激酶3~5萬U加等滲鹽水4 mL,夾管2~4 h后開放引流,每天1~2次,一般5~7 d血腫基本消失后拔除引流管。
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1)基礎麻醉或全身麻醉(全麻);(2)骨窗最大直徑不超過4 cm;(3)十字剪開硬腦膜;(4)腦針穿刺探查血腫;(5)腦皮層切口避開血管和功能區(qū),經腦回切開、長度不超過3 m;(6)血腫應清除60%以上;(7)有條件時,手術在顯微鏡下進行;(8)根據(jù)腦壓情況選擇是否縫合硬腦膜。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手術前與手術后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和不同出血量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比較分析,以及2組患者并發(fā)癥產生情況以及手術時間、首次血腫清除量的比較分析;臨床患者分級采用腦卒中患者通常所用的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spss 18.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和例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手術前后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和不同出血量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比較分析 手術前鉆孔組輕型、中型、重型各組與開顱組對應各組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手術后2組患者的輕型、中型、重型各組與手術前相比,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減小,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的重型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手術后2組患者的不同出血量組和手術前相比,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減小,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前與手術后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和不同出血量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比較分析(x±s)
2.2 2組患者并發(fā)癥產生情況以及手術時間、首次血腫清除量的比較分析 鉆孔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率和肺部感染率分別是8.0%、17.0%,與開顱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的病死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手術后鉆孔組的手術時間、再出血率與開顱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并發(fā)癥產生情況以及手術時間、首次血腫清除量的比較分析
目前通過外科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是神經外科醫(yī)護人員研究的熱點,目前國內外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方法多,標準不一,而且各種方法之間的差異很大,以往的研究經驗與所查到的相關文獻表明,患者的病情以及手術前個體體征是影響患者預后的重大因素[4-6]。這次研究發(fā)現(xiàn),在手術前重型組患者預后不如手術前中型組患者,而手術前中型組患者預后不如手術前輕型組患者,說明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小,預后越好[7-8]。出血量越小,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小,預后越好。手術前鉆孔組輕型、中型、重型各組與開顱組對應各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術后2組的輕型、中型、重型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需要對術后更加注重護理。手術后2組患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減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鉆孔組<40 mL、40~60 mL與開顱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組患者的再出血率,鉆孔組的手術時間以及首次血腫清除量是與開顱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手術患者的病死率相同,鉆孔術對輕型、中型組患者神經功能改善程度比開顱手術效果好,但是兩種手術對于重型組患者的預后差別不大。鉆孔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率和肺部感染率分別是8.0%、17.0%,比開顱組明顯低。開顱術與鉆孔引流術相比的優(yōu)點是可在直視下把血腫、液化壞死的腦組織清除干凈,而鉆孔引流術則不能一次性徹底清除血腫,引流管容易阻塞,開顱組的首次血腫清除量比鉆孔組多,再出血率比鉆孔組低,鉆孔組的手術時間是(76.0±8.3)min,開顱組的手術時間是(149.6±11.0)min,鉆孔組的手術時間明顯比開顱組短(P<0.05)。
綜上所述,影響顱骨鉆孔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預后的因素有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出血量、鉆孔引流術首次血腫清除量小,再出血率高,并且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小,預后越好。
[1] 朱成明,姚文華,王貴富,等.顱骨鉆孔尿激酶溶解引流術與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比較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1,40(13):1318-1320.
[2] 劉業(yè)松,喬建民.CT引導下顱骨鉆孔血腫碎吸術聯(lián)合高壓氧吸入及清開靈靜滴治療HCH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1,51(26):60-61.
[3] 王贛江.小骨窗開顱術與大骨瓣開顱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比較[J].山東醫(yī)藥,2011,51(26):58-59.
[4] 張小培,張廣清,蔣革新,等.中醫(yī)綜合護理方案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并發(fā)癥防治的效果[J].廣東醫(yī)學,2012,33(2):293-295.
[5] 李芳芳,羅丹,謝鵬,等.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短期預后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6):3423-3424.
[6] 季祥舉.老年高血壓腦出血98例急診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2):2458-2459.
[7] 鄭毅.高血壓腦出血病理及病理生理研究進展[J].重慶醫(yī)學,2012,41(4):385-387.
[8] 孫玙,楊水泉.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與高血壓病及高血壓腦出血的相關性[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4,22(5):495-49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3.052
江西 331200 江西省樟樹市人民醫(yī)院外二科 (汪美平 梁威 吳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