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青 鄒 淵 藍 霞 李建平 陳森林 溫劍華
術中自體血回輸量對凝血功能的影響
蔡 青 鄒 淵 藍 霞 李建平 陳森林 溫劍華
目的 觀察術中自體血回輸量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進行手術的129例患者,根據術中出血量及回輸血量的多少將129例患者分為A組(43例)、B組(43例)、C組(43例),對比3組凝血功能。結果 隨回輸血量的增加,3組患者的PT指標分別從(12.6±1.8)s,(13.4±1.6)s,(12.3±1.7)s,增加到(13.5±2.3)s,(15.4±1.7)s,(17.3±1.9)s;3組患者的APTT指標分別從(30.4±4.3)s,(33.2±4.1)s,(32.7±4.5)s,增加到(33.6±4.8)s,(35.4±3.9)s,(40.3±4.6)s;3組患者的TT指標分別從(15.6±2.8)s,(16.9±2.3)s,(16.1±2.5)s增加到(17.1±2.4)s,(16.6±2.5)s,(17.0±2.7)s;3組患者的FIB指標從(3.1±0.7)g/L,(1.9±0.6)g/L,(2.6±0.4)g/L,減少到(2.8±0.4)g/L,(1.9±0.3)g/L,(1.5±0.6)g/L,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總出血量在2500mL以下、回輸自體紅細胞<1000mL時不補充凝血因子對凝血功能無影響的,當總出血量>2500mL以上、回輸自體紅細胞>1000mL要適當補充凝血因子。
自體血;術中自體血回收;凝血功能
自體血液是指手術時患者自身的血液,自體血液量大,若丟失會造成極大的浪費[1]。異體血液造成感染、免疫反應、傳染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而自體血回輸會避免患者產生感染、輸血反應、傳染病等,所以術中自體血的回輸是目前手術值得推崇的方法[2]?;剌?shù)难?,由于剔除了血漿、血小板、凝血因子而只保留了紅細胞、白細胞,故回輸量的多少將會對凝血功能造成影響[3]。本研究主要研究自體血回輸量的多少對凝血功能的影響,以及其他血液成分的補充。
1.1 一般資料 自2014年7月~2015年1月在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進行手術的129例患者,其中男69例,女60例,年齡17~63歲,平均(40.6±5.2)歲,體質量42.8~164.3kg,平均(103.5±19.6)kg。根據術中出血量及回輸血量的多少將129例患者分為A組(43例)、B組(43例)、C組(43例);3組患者的出血量依次是(920.2±100.6)mL,(1562.0±105.2)mL。(1756.4±236.3)mL;3組患者的回輸血量依次是1100.00mL,1800.00mL,2600.00mL,3組在性別,年齡以及手術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術開始用北京“萬東”型自體血回收機,收集手術野血液,以含25U/mL肝素的生理鹽水1~2mL/min持續(xù)沖洗回輸管路,用生理鹽水洗滌離心紅細胞?;剌敼苈分形搲海?00mmHg。出血時間<6h,其Hct為40%~50%。
1.3 觀察指標 手術前后分別檢測凝血指標PT、APTT、TT、纖維蛋白原(FIB),術后指標與術前分析對比,得出術中出血量,回輸自體紅細胞量達到多少時需要輸注多少其他血液成份而不影響患者的凝血功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隨回輸血量的增加,PT、APTT、TT顯著延長,F(xiàn)IB減少,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隨回輸血量的增加,3組患者的PT指標分別從(12.6±1.8)s,(13.4±1.6)s,(12.3±1.7)s,增加到(13.5±2.3)s,(15.4±1.7)s,(17.3±1.9)s;3組患者的APTT指標分別從(30.4±4.3)s,(33.2±4.1)s,(32.7±4.5)s,增加到(33.6±4.8)s,(35.4±3.9)s,(40.3±4.6)s;3組患者的TT指標分別從(15.6±2.8)s,(16.9±2.3)s,(16.1±2.5)s增加到(17.1±2.4)s,(16.6±2.5),(17.0±2.7)s;3組患者的FIB指標從(3.1±0.7)g/L,(1.9±0.6)g/L,(2.6±0.4)g/L,減少到(2.8±0.4)g/L,(1.9±0.3)g/L,(1.5±0.6)g/L,前后數(shù)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手術前后及回輸血前后凝血指標比較(x±s)
對于自體血回輸近年來得到廣泛認可,外科手術醫(yī)生會在術前評估手術是否需要自體血液回輸[4],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書后,方可進行自體血液回輸。自體血液回輸仍有一定風險,但其減輕醫(yī)療負擔,防止感染,避免了異體血液傳染病的傳播[5]。
本研究通過對比手術前后的凝血指標,結果顯示,隨回輸血量的增加PT、APTT、TT顯著延長,F(xiàn)IB減少。與馮健等[6]的報道一致,表明隨回收血量的增加,凝血功能下降,但總出血量1200~2500mL,回輸自體紅細胞1000mL以內時凝血功能恢復較快[7]。出血量>2500mL,回輸自體紅細胞>1000mL后,應注意輸入其他血液成分,避免影響凝血功能。有報道表明,總出血量1200~2500mL,回輸自體紅細胞1000mL以內時對凝血功能的恢復是最好的,此時血液成分不會失衡,在自體血液補充的基礎上,較快的恢復凝血功能[8]。
綜上所述,隨回收血量的增加,凝血功能下降,可以適當補充其他血液成分,如血小板及凝血因子,以提高凝血功能。
[1] 張秋麗,周俊,竇云東,等.自體輸血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人民軍醫(yī),2014,11(3):1248-1250.
[2] 黃翠星.術中自體血回收對骨科手術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10(4):1341-1342.
[3] 蘇永俊,郭建榮,金孝岠.急性高容血液稀釋對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4,11(5):1316-1320.
[4] 朱姝穎,唐育民,張宏偉,等.血液回收自體輸血用于腫瘤大手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輸血雜志,2015,4(6):466-469.
[5] 張志永,黃宇光.術中自體血回輸?shù)呐R床和研究進展[J].中國輸血雜志,2014,11(8):1093-1095.
[6] 馮健,高菲.自體血回輸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研究, 2014,3(4):314-316.
[7] 謝屹紅,沈社良,鄭嘉寅,等.自體血液回輸用于體外循環(huán)心臟手術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性價比[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1):9-11.
[8] 胡偉良,王響林,胡常恩.自體血回輸技術在腦外傷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4,5(5):721-7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6.010
江西 341400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 (蔡青 鄒淵藍霞 李建平 陳森林 溫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