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12年菲律賓對華南海決策為例"/>
朱陸民
(湘潭大學 歷史系,湖南 湘潭 411105)
?
認知、雙重安全訴求與國家安全決策
——以2012年菲律賓對華南海決策為例
朱陸民
(湘潭大學 歷史系,湖南 湘潭411105)
摘要:國家安全決策中的雙重安全訴求,是指作為主要決策主體的政治領導人在涉及國家安全的外交決策中,會竭力追求或維持國內(nèi)政權(quán)安全為核心的國內(nèi)政權(quán)安全與外部國家安全的雙重安全目標與平衡,并在追求或維持這一雙重安全目標與平衡中做出國家安全決策。其實質(zhì)反映了決策者基于其執(zhí)政安全利益考量的內(nèi)政與外交的互動關系。也就是說,國家安全決策要受制于雙重安全訴求機制對主要決策主體的約束和影響。據(jù)此,作者著力剖析了2012年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的對華南海挑釁政策及其變化,并證明了該分析思路的合理性。這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菲律賓對華南海決策及其變化,以及中國政府的反制措施的有效性,同時也為我們從學理上動態(tài)地理解和把握國家主要決策者在國家安全決策中的認知規(guī)律提供一種可供借鑒的分析框架。
關鍵詞:雙重安全訴求;國家安全決策;南海爭端;菲律賓對華挑釁
一、導言
國家外交及安全決策是國家主要決策主體根據(jù)其對國際和國內(nèi)環(huán)境的認知,為維護、發(fā)展和實現(xiàn)國家利益和外交戰(zhàn)略目標而制定的有關對外事務的戰(zhàn)略、策略及政策等。國家外交及安全決策是一個國家最高和最重要的政治決策之一,具有相當?shù)膹碗s性、敏感性、影響性和時效性。[1]國家外交及安全決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此,長期以來,國內(nèi)外對國家外交及安全決策的研究相當重視,其研究成果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對國家外交及安全決策進行了探索,尤其是對國家主要決策主體對外交及安全決策的影響進行了非常有意義的歸納和提煉。從國外看,瑪格麗特·赫爾曼(Margaret G.Hermann)指出主要決策者的認知對一國外交及安全決策具有決定性影響。而影響決策者認知的主要因素有:信仰、動機、決策風格、人際交往風格、在外交事務中的利益、有關外交事務方面的訓練。[2]羅伯特·杰維斯研究了國家主要決策者的錯誤知覺對國家對外安全決策的影響,認為國家決策者的錯誤知覺可能加劇國家之間的沖突,甚至引發(fā)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3]約翰·金登(John W·Kingdon)和約翰·古斯塔夫松(John Gustavsson)則指出了外交及安全決策取決于國家主要決策者對于他們分別所稱的“政策之窗”(Policy Windows)和“機會之窗”(Window of Opportunity)的把握。[4]羅伯特·普特南(Robert D.Putnam)和喬·哈根(Joe D.Hagan)揭示了主要決策者在國家外交及安全決策中不得不同時應對來自國內(nèi)政治與國際政治體系的雙重壓力,認為國家的外交及安全決策是主要決策者雙重博弈的結(jié)果。[5]從國內(nèi)看,秦亞青剖析了主體間認知差異與外交決策的關系。[6]王逸舟討論了個體性因子對中國外交的影響。[7]鐘龍彪提出了一個影響外交調(diào)整的雙層認知模式,認為國際環(huán)境的變動和國內(nèi)環(huán)境的變化是外交調(diào)整的根源,是結(jié)構(gòu)性條件,但外交是否調(diào)整、如何調(diào)整,則取決于決策者的認知、評估和反應。[8]李開盛分析了國家安全決策中存在的一種威脅時滯現(xiàn)象,分析了這一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影響及決策者如何進行國家安全決策。[9]王棟對20世紀90年代的中美關系做了知覺性解釋。[10]朱陸民等從錯誤知覺的視角分析了印尼對中國的錯誤知覺及其對印尼對華復交決策的影響,并就構(gòu)建兩國友好關系的心理基礎提出了自己的建議。[11]江帆借鑒新制度經(jīng)濟學中的“路徑依賴”規(guī)律分析了“路徑依賴”規(guī)律在認知領域?qū)ν饨粵Q策可能造成的影響及及其對外交決策的理論啟示。[12]黃秀玲探討了外交決策過程中最高決策者與外交決策的關系以及影響最高決策者的各種因素。[13]張清敏研究了外交決策中對決策者認知和個性研究的模式及其運用。[14]尹繼武介紹了認知心理學在國際關系研究中的進步及其問題。[15]
毫無疑問,以上研究為思考國家外交及安全決策主體對外交決策的影響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和方向,但其適用性和解釋力無疑也是相對的。同時,“根據(jù)政治學的現(xiàn)有趨勢,雖然外交政策分析作為國際關系主要分支的相關性在不斷發(fā)展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但有關外交政策的理論研究卻仍然處于國際關系研究的邊緣地位。”[16]因此,在具體的外交及安全決策的案例研究中,仍需在以上研究的基礎和大方向下不斷地探索其他的分析途徑,以不斷拓展和豐富國家外交及安全決策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本文嘗試著為進一步理解主要決策主體對國家安全決策的影響提供一個分析思路。本文認為,作為國家主要決策主體的政治領導人在涉及國家安全的外交決策中,會竭力追求或維持國內(nèi)政權(quán)安全為核心的國內(nèi)政權(quán)安全與外部國家安全的雙重安全目標與平衡,并在追求或維持這一雙重安全目標與平衡中做出國家安全決策。其實質(zhì)反映了決策者基于執(zhí)政安全利益考量的內(nèi)政與外交的互動關系。據(jù)此,本文著力剖析了2012年中菲南海對峙中菲律賓的對華南海挑釁政策。這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菲律賓對華南海決策及其變化,同時也為我們從學理上動態(tài)地理解和把握國家主要決策者在國家外交及安全決策中的認知規(guī)律提供一種可供借鑒的分析框架。
二、國家安全決策分析中的雙重安全訴求
國家安全決策中的雙重安全訴求,是指政治領導人在涉及國家安全的外交決策中,會竭力追求或維持國內(nèi)政權(quán)安全與外部國家安全的雙重安全目標與平衡,并在追求或維持這一雙重安全目標與平衡中做出國家安全決策。其實質(zhì)反映了決策者基于執(zhí)政安全利益考量的內(nèi)政與外交的互動關系。
首先,雙重安全訴求是一種雙重博弈模式,是外交決策的雙重博弈在國家安全領域的反映。提出外交決策雙重博弈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羅伯特·普特南(Robert D.Putnam)。他將國際談判比喻為“雙重博弈”(Two-Level Games)。他說,在國際談判的過程中,每個國家的政治領導人都必須同時下好兩盤棋,這是一種雙重博弈。在國內(nèi)棋盤上,各利益集團通過施壓政治領導人采納對其有利的政策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政治領導人則通過在各利益集團中建立支持聯(lián)盟來獲得其權(quán)力。在國際棋盤上,政治領導人常常通過應對國內(nèi)各種壓力來尋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時通過在國際上討價還加的談判實現(xiàn)其國際不利后果的最小化。[17]同理,在國家安全決策中,作為理性的行為體的政治領導人,為確保執(zhí)政(即政權(quán)安全),在國際層次上需要充分評估國家安全的外部威脅源,并極力爭取獲得國家安全的最大化和危險的最小化。同時,還需要充分評估國內(nèi)政權(quán)安全的內(nèi)部威脅源,并力爭獲取國內(nèi)政權(quán)安全的最大化和危險的最小化。國家安全決策最終取決于以政治領導人為代表的主要決策主體對國內(nèi)外威脅源的認知與評估。
圖1 雙重安全訴求機制示意圖
其次,雙重安全訴求是政治領導人處理內(nèi)政外交的一種特殊政策或手段。在面對國內(nèi)壓力時,政治領導人常常采取挑起外交爭端,以轉(zhuǎn)移國內(nèi)民眾視線的方式來確保其政權(quán)安全。同時,政治領導人在挑起外交爭端的過程中又必須以不危及其國家安全為度,這一策略的運用必須同時兼顧國內(nèi)政權(quán)安全與外部國家安全的雙重安全目標與平衡,否則,這一策略的運用不但無益于其國內(nèi)政權(quán)的鞏固,相反,還可能危及其政權(quán)安全。其結(jié)果是挑釁外交及安全決策最終仍將回歸理性。正因為如此,安德魯·莫拉維克斯(Andrew Moravcsik)將這種雙重博弈下的外交稱之為“雙面外交”(Janus-faced Diplomacy)和“雙刃外交”(Double-edged Diplomacy),意在突出和強調(diào)外交及安全決策的艱難和復雜性,因為這一策略的運用需要政治領導人同時兼顧國內(nèi)國際壓力,否則,一著不慎,滿盤皆輸。[18]這一政策和策略的運用在所謂的民主國家屢見不鮮。
圖2 雙重安全訴求政策示意圖
最后,雙重安全訴求發(fā)揮作用是有條件的。其一,“雙重安全訴求”機制以民主國家為隱含前提,即民眾及各種主要利益集團對政治領導人的決策具有直接或重大影響,因為在這些國家,實行的是“選舉人票定輸贏”制度。其二,挑釁國的綜合實力≦被挑釁國的綜合實力,或者挑釁國的相互依存度≦被挑釁國的相互依存度。否則,就不存在雙重安全訴求,只存在單向的國內(nèi)政權(quán)安全訴求。如美國就常常采取挑起外交紛爭以轉(zhuǎn)移民眾視線來謀求政權(quán)安全(如再度在大選中獲勝而繼續(xù)執(zhí)政、在經(jīng)濟不景氣民眾支持率下降的情況下維持政權(quán)安全等),由于它超凡的實力地位,因而一般并不當心會由此帶來國家安全層面上的危險。
三、雙重安全訴求與菲律賓對華南海挑釁
2012年中菲之間在南海發(fā)生了有史以來持續(xù)時間最長、影響范圍最廣、影響程度最深遠的對峙,對峙行為一直持續(xù)三個多月,引發(fā)全球廣泛關注。期間,菲律賓的對華南海決策經(jīng)歷了挑起紛爭、升級紛爭到理性回歸的發(fā)展變化。在這一變化過程中,作為一種特殊政策的雙重安全訴求的作用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一)挑釁的升級引發(fā)了菲律賓的雙重安全危機
1.阿基諾三世政府面臨的國家安全危機。
面對菲律賓的挑釁,中國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反擊,而且應對及時、得當、有力,由此引發(fā)了菲律賓的國家安全危機。表現(xiàn)在:第一,外交宣示一致、堅定。面對菲律賓的挑釁,中國外交部進行了一致而堅定的回應。而且隨著事態(tài)的日趨嚴峻,態(tài)度也趨于強硬。2012年5月7日,外交部副部長傅瑩緊急約見菲律賓駐華使館臨時代辦蔡福炯,就黃巖島事件向菲方提出嚴正交涉。[19]國防部也向國際社會表達了中國政府維護國家領土主權(quán)的決心和意志,希望國際社會多做有利于南海和平穩(wěn)定的事。第二,反應迅速、措施得力。隨著挑釁的加劇,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得力的應對措施:一是國務院批準設立三沙市,作為地級市行政中心,集中管理西沙、中沙、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水域。這一措施是中方維護南海主權(quán)、震懾相關國家的明確且強硬的舉措。[20]二是中國海監(jiān)編隊赴南海巡航執(zhí)法。此舉目的就是依照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定,對我國管轄的海域?qū)嵤┭埠奖O(jiān)視,對侵犯海洋權(quán)益、非法使用海域、損害海洋環(huán)境與資源、破壞海上設施、擾亂海上秩序等違法行為進行查處。[21]三是宣布大規(guī)模開發(fā)南海油氣。5月8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宣布,中國首座自主設計、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將于9日在中國南海海域正式開鉆。[22]第三,經(jīng)濟上的適度反制。面對菲律賓挑釁的不斷升級,中國運用經(jīng)濟手段進行了適度反擊:一是國家旅游局發(fā)出旅游安全提示,提醒中國游客暫緩赴菲律賓旅游。隨后,多數(shù)旅行社已暫停赴菲旅游的發(fā)團和報名。而據(jù)菲律賓旅游部統(tǒng)計,在赴菲旅游的游客中,中國人約占9%,是菲律賓旅游收益的重要來源。二是國家質(zhì)檢總局宣布加強對進口菲律賓水果的檢驗檢疫力度,加大開箱和抽查比例。據(jù)悉已退回多批有問題的菲產(chǎn)水果。[23]這對占菲律賓香蕉市場一半的菲律賓香蕉業(yè)無疑將產(chǎn)生重要影響。雖然對中國也將產(chǎn)生一些消極影響,但對菲律賓而言可能就會是重創(chuàng)。[24]第四,非硬實力的運用。面對菲律賓挑釁的不斷升級,中國保持了極大的克制,并始終以“非硬實力戰(zhàn)略”加以應對,即中國大量運用民用或準軍事海上執(zhí)法機構(gòu)來加以應對。這一戰(zhàn)略的運用,既保護了中國的利益,又最大程度地避免遭致國內(nèi)外的批評。國外媒體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中國用非軍事船只來確保中國在整個亞洲海域的領海所有權(quán)主張,體現(xiàn)了一種老謀深算的、有條不紊的戰(zhàn)略。[25]
挑釁不斷升級的結(jié)果,是中方態(tài)度的日趨強硬,阿基諾三世政府已經(jīng)真切地感受到了臨由此引發(fā)的國家安全危機。因為,情勢已經(jīng)到了中國亮劍的節(jié)點。
2.阿基諾三世政府面臨的國內(nèi)政權(quán)安全危機。
中菲黃巖島對峙及菲律賓挑釁的升級而引發(fā)的中國反制,同時也引發(fā)了阿基諾三世政府的政權(quán)安全危機。首先,引發(fā)社會普通民眾不滿。其一,影響黃巖島附近菲律賓漁民的生活。黃巖島附近海域盛產(chǎn)鯛魚、章魚、烏賊和螃蟹等海產(chǎn)品,這吸引了許多菲律賓和中國漁民前去捕魚。然而,因菲律賓海軍的艦船對中國漁船進行搜查,漁民們正常的捕撈生活受到直接影響。這引起當?shù)貪O民的不滿。黃巖島附近的馬辛洛克鎮(zhèn)是菲律賓三描禮士省的一個漁業(yè)小鎮(zhèn),人口約4.4萬,包括2000名漁民。對峙發(fā)生后,該鎮(zhèn)副鎮(zhèn)長每天都在祈禱,“希望沒有艦船,早日重現(xiàn)和平的漁場”。[26]其二,影響菲律賓的水果業(yè)。菲律賓水果業(yè)是菲律賓最為脆弱大的產(chǎn)業(yè)之一。其中香蕉業(yè)占有重要比例。菲官方統(tǒng)計顯示,香蕉是菲律賓第二大出口農(nóng)產(chǎn)品,而中國是菲香蕉第二大進口市場。截止5月中旬,因中菲關系惡化造成菲律賓水果業(yè)損失高達14.4億比索(3.36億美元)。[27]其三,影響菲律賓旅游業(yè)、股市及商貿(mào)等。中國是菲律賓第四大游客來源國,是菲律賓最主要的客源國之一。由于中菲關系趨于緊張,中國赴菲旅游人數(shù)出現(xiàn)急劇下滑。據(jù)不完全估算,中方暫停赴菲旅游對菲律賓的旅游業(yè)造成上千萬美元的損失。[28]此外,菲律賓的股市、商貿(mào)等也受到了影響。[29]其四,造成大量就業(yè)機會的喪失。與菲律賓水果業(yè)、旅游業(yè)遭受重創(chuàng)相關的是,造成菲民眾大量就業(yè)機會的喪失。另外,海外勞工是菲律賓國民收入的極為重要的部分,主要是僑匯,2012年僑匯達到了17億美元,比原來多了很多。[30]在這部分菲律賓的海外務工者中,有不少在中國工作,中菲關系惡化直接導致很多在中國工作的菲律賓人事業(yè),這對菲律賓的僑匯收入也有很大影響。其次,引發(fā)菲律賓媒體的激烈抨擊。中菲對峙初期菲律賓媒體對于黃巖島事件的發(fā)言強硬而激進,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亦將矛頭直指阿基諾政權(quán)。2012年5月3日,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批評阿基諾三世在黃巖島事件上犯了5個極其愚蠢的大錯。[31]一是派遣軍艦去面對中國漁民,海軍士兵甚至還登上了中國漁船,致使事件軍事化。二是配合軍艦的調(diào)遣,菲律賓政客不斷強硬叫囂將“不惜一切代價”捍衛(wèi)領土主權(quán),而且自吹自擂,這讓菲律賓看起來就好像一個好斗的角色。三是自2010年人質(zhì)危機造成8個中國人被害事件以來,阿基諾就沒有在菲中關系的修補中做任何工作,致使菲律賓在黃巖島對峙期間缺乏與中國談判而必要的溝通交流途徑或平臺。四是阿基諾奴顏婢膝地乞求美國介入菲中爭端,其結(jié)果是進一步強化了中國的立場。五是黃巖島危機事關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和經(jīng)濟利益,但阿基諾卻并未征求過其他領導人的意見,以形成應對此危機的國家一致意見。在菲律賓百般討好美國,而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卻明確表示,美國不會在黃巖島爭端中偏向任何一方后,菲律賓的一些媒體更是來了一個大轉(zhuǎn)彎,批評阿基諾三世是“頻頻犯錯”的那一類“問題總統(tǒng)”,更讓阿基諾三世下不來臺。[32]最后,引發(fā)政府高官和軍方的不滿。繼對峙開始時菲駐華大使辭職,菲社會經(jīng)濟規(guī)劃部長和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署署長帕德蘭加也以“健康理由”辭職。菲律賓經(jīng)濟重臣的辭職無疑是對阿基諾無所作為的不滿。然而,與菲律賓媒體以及閣僚放棄阿基諾相比,軍方的公開批評或許更能讓阿基諾體會到自己的不得人心。2012年5月9日,在菲美2+2會談時曾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的菲律賓防長加明斯卻表示,國防部不會就黃巖島事件發(fā)表聲明,對黃巖島事態(tài)的觀察并不在國防部職責范圍內(nèi),國防部不應加以“炒作”。而且鑒于中國已就事態(tài)發(fā)展已經(jīng)做好了一切應對準備,菲律賓還是“別把事情搞大”。[33]加明斯的表態(tài)表明菲軍方并不想成為阿基諾三世挑釁中國南海主權(quán)的犧牲品。
總之,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因挑起南海爭端而失去了民心軍心,政府根基也因此動搖,這與阿基諾三世挑起爭端的初衷大相徑庭。正是阿基諾三世試圖用挑起南海爭端來維護其執(zhí)政安全的“如意算盤”和自不量力,導致他最終只能自食惡果。阿基諾三世政府面臨嚴重的政權(quán)安全危機。
(二)菲律賓對華南海決策的變化
菲律賓對華南海挑釁的不斷升級引發(fā)了菲律賓國家安全與國內(nèi)政權(quán)安全的雙重安全危機,為了緩解和避免這一危機的爆發(fā),黃巖島對峙事件歷經(jīng)月余之后,菲律賓政府的立場也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緩和。阿基諾三世政府試圖通過對華政策的調(diào)整,以重新獲得其雙重安全的目標與平衡。換言之,面對因不斷挑釁而引發(fā)的雙重安全危機,阿基諾三世政府對其外部國家安全和內(nèi)部政權(quán)安全的雙重安全訴求導致其不得不重新調(diào)整對華南海政策。這種努力主要表現(xiàn)在:
1.主動修補兩國關系。一是調(diào)整駐華大使。
自2011年2月菲律賓前駐華大使周清琦卸任后,菲駐華大使的職位就一直空缺。為了緩和和改善當前緊張的菲中關系,阿基諾三世于5月10日簽署委任狀,任命華裔人士李永年為新的駐華大使,致力于推動中菲雙邊旅游和文化交流,探索通過增進菲中文化、藝術等領域的合作和人員往來以“提升兩國間的友誼及善意”。[34]雖然菲律賓國會以其缺少經(jīng)驗為由否決了阿基諾三世的這一任命,但隨后又火速批準任命了菲律賓前駐華大使索尼婭·布雷迪再度出任菲駐華大使。對于這一決定,菲總統(tǒng)府副發(fā)言人瓦爾特解釋說,菲律賓想要一個熟悉中國政治和文化的人選,以便一上任即能馬上投入工作。布雷迪是一個職業(yè)外交官,其豐富的外交經(jīng)驗和人脈資源,尤其是她曾經(jīng)有過出任駐華大使的經(jīng)歷,這是阿基諾三世提名她作為新一任駐華大使的首要原因。[35]二是主動派出兩名“特使”到北京修補兩國關系。黃巖島對峙事件發(fā)生以來,菲律賓的水果業(yè)、旅游業(yè)都受到嚴重影響,如果事態(tài)繼續(xù)發(fā)展下去,這些產(chǎn)業(yè)將蒙受巨大損失,并失去成千上萬與此相關的就業(yè)崗位。為避免局勢的繼續(xù)惡化,阿基諾三世簽署委任狀,任命李永年和菲律賓發(fā)展銀行前主席薩拉梅亞出任中國特使,以緩和菲中當前的貿(mào)易緊張局面[36]。
2.歡迎中國的“休漁令”并主動撤出對峙船只。
2012年5月11日,中國農(nóng)業(yè)部發(fā)布的《關于2012年南海海域伏季休漁的通告》的通告規(guī)定,我國南海大部分海域?qū)?月16日12時起進入為期兩個半月的伏季休漁期。黃巖島海域也屬于此次休漁令的控制范圍。對此,阿基諾三世14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亦表示“歡迎”,聲稱菲律賓也會要求菲漁民避免在“爭議海域”捕魚。[37]5月16日,菲律賓外交部宣布,由于天氣原因,阿基諾三世總統(tǒng)已命令菲律賓海岸警衛(wèi)隊及漁業(yè)與水產(chǎn)資源局的船只撤出黃巖島。盡管菲律賓總統(tǒng)府副發(fā)言人瓦爾特堅稱,“阿基諾三世下令船只撤回只是為了避免船上人員處于危險之中”,而不是在接到中方要求后才撤出船只的,[38]但撤船舉動意味著菲中關系有所緩和。
3.禁止影響菲中關系的事件發(fā)生。
據(jù)菲律賓媒體5月25日報道,菲律賓總統(tǒng)府24日已下令所有菲政府機構(gòu)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加劇黃巖島局勢緊張的行動。菲律賓外交部長羅薩里奧24日表示,菲律賓將繼續(xù)尋求以和平方式解決菲中領土爭端。菲律賓總統(tǒng)府副發(fā)言人瓦爾特24日稱,盡管菲律賓已對黃巖島海域發(fā)布了“休漁令”,并禁止菲律賓漁民進入“爭議水域”捕魚,但不會抓捕在該海域捕魚的中國漁民。但她同時表示,菲律賓海岸警衛(wèi)隊仍會在黃巖島水域“巡邏”,以確保菲律賓漁民不進入該水域捕魚。[39]曾揚言要率團前往黃巖島的菲律賓前海軍陸戰(zhàn)隊上尉菲爾多,日前也在菲總統(tǒng)出面勸阻下取消了行程。菲官方稱此舉旨在“防止菲中兩國間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40]阿基諾三世此前重申,菲律賓政府希望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爭議,不能和中國發(fā)生武裝沖突。[41]
需要指出的是,阿基諾三世政府對華南海決策的變化,一方面反映了其對于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硬碰硬的直接對抗所帶來的雙重安全后果的考量,同時,也體現(xiàn)為阿基諾三世政府的一種策略的調(diào)整,這就是由原先的直接對抗向間接抗爭轉(zhuǎn)變,以避中國鋒芒,試圖在爭奪中達到既無雙重安全之虞,又能捍衛(wèi)其所謂的“主權(quán)”的目的。這種間接抗爭主要表現(xiàn)為:其一,將中國告上國際法庭。2013年1月22日,菲外長羅薩里奧對媒體說:“菲律賓已嘗試了所有政治與外交途徑,以與中國就‘主權(quán)’爭議達成和平的解決方案,我們希望通過(國際)仲裁程序,能夠為該問題找到長久的解決方案?!盵42]試圖通過國際仲裁來達到其所謂的維護“主權(quán)”的目的。其二,繼續(xù)打悲情牌,發(fā)動輿論攻勢,渲染自己的弱國地位,以博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其三,繼續(xù)拉自己的同盟國美國以及日本、越南等同中國有領土領海爭端的國家向中國施壓。其四,采取乘中方不備,單方面行動,以造成既成事實的方式同中國爭奪南海主權(quán)。
四、結(jié)論
外交決策是一個國家最高和最重要的政治決策之一,其影響因素錯綜復雜。本文認為,作為國家主要決策主體的政治領導人在涉及國家安全的外交決策中,會竭力追求或維持國內(nèi)政權(quán)安全為核心的國內(nèi)政權(quán)安全與外部國家安全的雙重安全目標與平衡,并在追求或維持這一雙重安全目標與平衡中做出國家安全決策。其實質(zhì)反映了決策者基于其執(zhí)政安全利益考量的內(nèi)政與外交的互動關系。也就是說,國家對外安全決策要受制于雙重安全訴求機制對主要決策主體的約束和影響。據(jù)此,本文著力剖析了2012年中菲南海對峙中,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的對華南海挑釁政策及其變化,以檢驗該假設。這一案例的研究結(jié)果證明了該分析思路的合理性。時至今日,雖然菲律賓政府仍然不時地就南海爭端發(fā)表一些挑釁中國的言論,但總體上呈現(xiàn)緩和的趨勢,決策趨于理性。菲律賓政府南海決策的理性回歸無疑反映了國家安全決策中的雙重安全訴求機制對菲律賓主要決策者的制約和影響。同時,也證明了中國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反制措施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歷歷.21世紀初期中美外交決策機制比較研究[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9(9):25.
[2]Margaret G.Hermann.Explain Foreign Policy Behavior Using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Leaders[J].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1980,24(1):8-14.
[3][美]羅伯特·杰維斯著.國際政治中的知覺與錯誤知覺[M].秦亞青,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
[4]John.W.kingdon.Agendas,Alternatives,and Public Policies[M].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84.John.Gustavsson.How Should We Study Foreign Policy Change?[J].Cooperation and Conflict,1999,34(1):73-75.
[5]Robert D.Putnam.Dipl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The Logic of Two-Level Games[J].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1988,42(3):427-60.Joe D.Hagan.Domestic Political Explanations in the Analysis of Foreign Policy[A].in Neack,L.,Hey,J.A.K.and Haney,P.L.Foreign Policy Analysis: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its Second Generation,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5.
[6]秦亞青.主體間認知差異與中國的外交決策[J].外交評論,2010(4):3-7.
[7]王逸舟.中國外交影響因子探析[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9(9):6-17.
[8]鐘龍彪.雙層認知與外交調(diào)整[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9(3):26-35.
[9]李開盛.認知、威脅時滯與國家安全決策[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4(10):34-38.
[10]王棟.超越國家利益——探尋對20世紀90年代中美關系的知覺性解釋[J].美國研究,2001(3):27-46.
[11]朱陸民,周冠文.從錯誤知覺角度看中國印尼復交遲滯問題[J].南洋問題研究,2007(3):25-31.
[12]江帆.論路徑依賴規(guī)律在認知層面對外交決策的影響[J].才智,2009(10):260-261.
[13]黃秀玲.試析最高決策者與外交決策[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4(1):10-11.
[14]張清敏.外交決策的微觀分析模式及其運用[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6(11):15-23.
[15]尹繼武.認知心理學在國際關系研究中的應用:進步及其問題[J].外交評論,2006(4):101-110.
[16]Walter Carlsnaes,.Foreign Policy[C].in Walter Carlsnaes,Thomas Risse and Beth A.Simmons(eds.):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London:Sage,2002:.331-349.
[17]Robert D.Putnam.Dipl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The Logic of Two-Level Games[J].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42.No.3.1988,(42)3:434.
[18]鐘龍彪,王俊.中國和平崛起中的“雙層博弈”——〈中國:脆弱的超級大國〉評介[J].美國研究,2007(4):134-135.
[19]黃巖島形勢難樂觀,中方做好各種準備[EB/OL].(2012-509)[2015-01-05]http://world.people.com.cn/GB/17839826.html
[20]俄媒稱中國設立三沙市是震懾菲越強硬舉措[EB/OL].(2012-6-28)[2015-05-10]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6-28/1350694225.html
[21]中國海監(jiān)編隊赴南海巡航執(zhí)法[N].中國青年報 ,2012-6-27,(1).
[22]黃翱.菲律賓總統(tǒng)阿基諾三世要在南海將主權(quán)和商業(yè)分開[EB/OL].(2012-5-8)[2015-05-20]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2-05/08/content_617829.htm
[23]楊牧,趙艷萍.專家:中國反制菲律賓能打多少‘牌’[EB/OL].(2012-5-14)[2015-06-01]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5/14/14512958_0.shtml?_from_ralated
[24]楊牧,趙艷萍.專家:中國反制菲律賓能打多少‘牌’[EB/OL].(2012-5-14)[2015-09-08]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5/14/14512958_0.shtml?_from_ralated
[25]James Holmes and Toshi Yoshihara.Small-Stick Diplomacy in the South China Sea[EB/OL].(2012-04-23)[2015-09-08]http://nationalinterest.org/commentary/small-stick-diplomacy-the-south-china-sea-6831
[26]菲對黃巖島事件立場趨緩和欲改善中菲關系[EB/OL],(2012-5-20)[2015-08-09]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5-20//110869
[27]JOSEPHINE CUNETA and JAMES HOOKWAY.China Dispute Threatens Philippine Industries[EB/OL].(2012-05-20)[2015-08-09]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3879604577407730408858666.HTML
[28]中菲貿(mào)易降溫沖擊菲多個行業(yè),滯留香蕉正在腐爛[EB/OL].(2012-5-16)[2015-09-10]http://finance.sina.com.cn/nongye/nyhgjj/20120516/104212076505.shtml
[29]菲媒:搞砸對華關系愚蠢至極[EB/OL].(2012-5-14)[2015-08-03]http://news.cntv.cn/20120514/105243.shtml
[30]菲因南海對峙失去大量就業(yè)機會 商界向政府施壓[EB/OL].(2012-5-28)[2015-09-01]http://news.sohu.com/20120528/n344280455.shtml
[31]Rigoberto Tiglao.Scarborough fail:How Aquino blew it,(2012-05-03)[2015-09-03]http://opinion.inquirer.net/27985/scarborough-fail-how-aquino-blew-it
[32]阿基諾三世的算盤[EB/OL].(2012-5-13)[2015-10-09]http://wb.yunnan.cn/html/2012/huanqiuzhoukan_0513/27905.html
[33]菲軍方媒體紛倒戈:阿基諾一個人‘戰(zhàn)’中國[EB/OL].(2012-5-27)[2015-11-13]http://mil.huanqiu.com/Forum/2012-05/2724180.html
[34]菲對黃巖島事件立場趨緩和欲改善中菲關系[EB/OL].(2012-5-20)[2015-10-11]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5-20//110869
[35]菲駐華大使去又回70歲女將再出馬[EB/OL].(2012-5-28)[2015-10-10]http://www.ceweekly.cn/html/Article/20120528671862420005.html
[36]中方歡迎菲駐華大使上任[EB/OL].(2012-5-30)[2015-10-10]http:news.sina.com.cn/w/2012-05-30/005924500977.shtml
[37]郭文靜.菲律賓總統(tǒng)對中國休漁令表示歡迎[EB/OL].(2012-5-14)[2015-09-10]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2-05/2720139.html
[38]外界關注菲律賓撤船舉動分析稱為緩和中菲關系[EB/OL].(2012-6-28)[2015-08-10]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2-06/2828838.html
[39]菲律賓釋放緩和信號,尋求和平解決黃巖島爭端[EB/OL].(2012-5-16)[2015-08-09]http://world.people.com.cn/GB/17990656.html
[40]菲對黃巖島事件立場趨緩和欲改善中菲關系[EB/OL].(2012-5-20)[2015-07-23]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5-20//110869
[41]葛倩.菲總統(tǒng)阻止前軍官赴黃巖島插國旗[N].南方都市報,2012-5-19,第13版。
[42]菲律賓就“主權(quán)”爭議將中國告上國際法庭[EB/OL].(2013-1-22)[2015-07-20]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3-01/3571539.html
On Acknowledge,Double-security Demand and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making——Taking Philippine's Decision to South China Sea in 2012 as an Example
ZHU Lu-min
(History school of 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Hunan 411105,China)
Abstract:The double-security demand of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making means that the political leaders will do his or her best to pursue or maintain the double-security and balance between domestic regime security and nation's external security when they make a decision on nation security.The substance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omestic politics and foreign affairs based on decision-makers' security interest consideration of his or her government.In 2012,Aquino III administration took the South China Sea policy ranking from provoking sharply and repeatedly to returning to reason decision gradually under the effect of double-security demand,which justified the double-security demand model of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double-security demand;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making;South China Sea disputes;provoke from Philippines to China
收稿日期:2016-02-06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美國重返東南亞的同盟戰(zhàn)略研究”(14FGJ005)、湖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菲律賓在美國重返東南亞戰(zhàn)略中的作用及中國的對策研究”(13ZDB0689);湖南教育廳重點項目“美國重返東南亞的同盟戰(zhàn)略及中國應對策略研究”(13A094)、2015年度湖南省美國問題研究中心重點項目 “美菲同盟在美國重返東南亞戰(zhàn)略中的作用及影響評估”(15MGWTZD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朱陸民(1968—),男,湖南汝城人,博士,教授,從事國際關系理論及東南亞地區(qū)安全研究。
中圖分類號:D81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313(2016)02-00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