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巍
16層螺旋CT在宮頸癌臨床分期中的價值
張巍
目的 探析宮頸癌臨床分期中進行16層螺旋CT檢查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經(jīng)病理活檢及手術證實的宮頸癌患者80例,對所有研究對象予以16層螺旋CT容積增強掃查,獲得宮頸癌多平面圖像,評估比較16排螺旋CT掃查結果與病理活檢及手術結果。結果 CT分期Ⅰ期25例,準確率為96.0%;Ⅱa期30例,準確率為85.7%;Ⅱb期19例,準確率為78.9%;≥Ⅲ期為6例,準確率100.0%,與手術和隨訪后分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CT掃描Ⅰ期可為假陰性;Ⅱa期為癌細胞累及陰道上2/3;Ⅱb期癌細胞與盆壁肌肉距離超過3 mm,顯示子宮旁結節(jié)影或不規(guī)則性非血管性條索,Ⅱb期為可出現(xiàn)區(qū)域淋巴結轉移,子宮旁癌細胞浸潤;≥Ⅲ期為侵入直腸膀胱合并盆腔淋巴結轉移。結論 宮頸癌進行16層螺旋CT掃查技術可清晰顯示宮頸腫物侵犯和生長特點,可用于指導宮頸癌臨床分期的治療。
臨床價值;宮頸癌;16層螺旋CT
宮頸癌是臨床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浸潤癌的高發(fā)年齡為45~55歲,原位癌的高發(fā)年齡為30~35歲,近年來呈年輕化趨勢[1],宮頸癌的發(fā)病可能與吸煙、高危型HPV持續(xù)感染、混亂性接觸、病原體感染等因素密切相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質(zhì)量。有研究指出[2-3],宮頸癌進行16層螺旋CT掃查技術可清晰顯示宮頸腫物侵犯和生長特點,可用于指導宮頸癌臨床分期的治療。探析宮頸癌臨床分期中16層螺旋CT掃查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故本研究對經(jīng)病理活檢及手術證實的宮頸癌患者進行16層螺旋CT掃查,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婦女兒童醫(yī)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經(jīng)病理活檢及手術證實的宮頸癌患者80例,年齡32~72歲,平均年齡(43.6±5.7)歲,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婦科學會制定的宮頸癌的診斷標準[4];經(jīng)相關臨床特征、實驗室檢查確診為宮頸癌患者。主要臨床特征為陰道分泌物增多、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婦科檢查宮頸變硬、增大、蔡花狀贅生物,均經(jīng)病理活檢及手術證實。病理類型:鱗腺癌4例,腺癌8例,鱗癌68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進行16層螺旋CT掃查及重建圖像:掃查前40 min服用500 mL 1%泛影葡胺水溶液,憋尿,紗布填塞陰道,增強辨認掃查區(qū)域組織器官的邊界。掃查范圍:由恥骨聯(lián)合下緣向上至髂塉,掃描條件:層厚3~5 mm,200 mA,120 kV,矩陣256×256,間隔0.8 mm,全部患者均予以增強掃描,由肘靜脈注射注射90 mL碘必樂造影劑,高壓注射器流速3 mL/s,30~40 s延遲。當腹主動脈內(nèi)CT值達到170~180 HU時觸發(fā)動脈期掃描,65 s延遲予以實質(zhì)期掃描,確保子宮頸和子宮體達到最大強化密度,延遲3~4 min后輸卵管、膀胱顯影。重建圖像:順陰道、宮頸管、子宮腔曲面,重建冠狀面、矢狀面圖像。
1.3 藥物與儀器 美國GE公司生產(chǎn)的Lightspeed 16層螺旋CT機。
2.1 CT檢查分期結果與手術病理臨床分期比較 CT分期Ⅰ期25例,準確率為96.0%;Ⅱa期30例,準確率為85.7%;Ⅱb期19例,準確率為78.9%;≥Ⅲ期為6例,準確率100.0%,與手術和隨訪后分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CT檢查分期結果與手術病理分期比較
2.2 宮頸癌各臨床分期CT掃查影像學特點 CT掃描Ⅰ期可為假陰性;Ⅱa期為癌細胞累及陰道上2/3;Ⅱb期癌細胞與盆壁肌肉距離超過3 mm,顯示子宮旁結節(jié)影或不規(guī)則性非血管性條索,Ⅱb期為可出現(xiàn)區(qū)域淋巴結轉移,子宮旁癌細胞浸潤;≥Ⅲ期為侵入直腸膀胱合并盆腔淋巴結轉移。見圖1~圖6。
圖1 軸位顯示左側盆腔淋巴結轉移,宮頸腫物周圍浸潤
圖2 軸位顯示宮頸腫物累及子宮旁
圖4 矢狀位顯示宮頸腫物向上下及周圍浸潤
圖5 冠狀位顯示左側盆腔淋巴結轉移
圖3 矢狀位顯示宮頸部局限宮頸腫物,向下生長,可侵及陰道上前壁增厚,并見于直腸間隙
圖6 任意旋轉位可清晰顯示宮頸腫物與臨近組織的關系
宮頸癌是婦科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30~55歲為高發(fā)年齡段,近幾年出現(xiàn)年輕化趨勢。宮頸癌的發(fā)病因素尚在研究中,可能與生殖系統(tǒng)病毒感染、分娩次數(shù)、性行為有關[3]。據(jù)最新調(diào)查結果顯示,該病每年病死人數(shù)高達20萬左右[4]。早期宮頸癌常無明顯癥狀和體征,宮頸可光滑或難與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區(qū)別。頸管型患者因宮頸外觀正常易漏診或誤診。隨病變發(fā)展,可出現(xiàn)陰道不規(guī)則性流血、陰道排液、晚期可隨病灶浸潤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繼發(fā)性癥狀[5],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宮頸癌可進行常規(guī)療法外,還可應用手術、放射、同步放化療及新輔助化療等療法[6]。目前,對于宮頸癌臨床分期進行螺旋CT掃描法已成為醫(yī)學學者的重要研究內(nèi)容。
本研究對宮頸癌臨床分期進行16層螺旋CT檢查,結果顯示:CT分期Ⅰ期25例,準確率為96.0%;Ⅱa期30例,準確率為85.7%;Ⅱb期19例,準確率為78.9%;≥Ⅲ期為6例,準確率100.0%。CT掃描Ⅰ期可為假陰性;Ⅱa期為癌細胞累及陰道上2/3;Ⅱb期癌細胞與盆壁肌肉距離超過3 mm,顯示子宮旁結節(jié)影或不規(guī)則性非血管性條索,Ⅱb期為可出現(xiàn)區(qū)域淋巴結轉移,子宮旁癌細胞浸潤;≥Ⅲ期為侵入直腸膀胱合并盆腔淋巴結轉移,與常正義、李楓等的研究結果大體一致[7-8],16層螺旋CT增強掃描可清晰顯示癌細胞的周圍浸潤情況及生長特點,可顯示盆腔器官任意旋轉位、冠狀位、矢狀位圖像,準確性較高;矢狀位重建圖像可同時顯示陰道、宮頸、子宮,提示宮頸部病灶的前后、上下生長特征;但因子宮有時可向一側傾斜,無法完全顯示三者,當子宮伏于膀胱上時,喉部的直腸宮頸部腫物更易累及膀胱,在評估宮頸癌侵及膀胱時具有一定的假陽性;軸位增強圖像除可清晰顯示宮頸腫物的輪廓、密度、范圍、大小,與膀胱間的相關性外,同時可觀察是否累及梨狀肌、閉孔內(nèi)肌、宮旁,是否出現(xiàn)腹膜后、盆腔淋巴結轉移,是否出現(xiàn)腎盂、輸尿管積液;因子宮前傾,冠狀位只能顯示宮頸腫物的部分生長特點,冠狀面還可顯示侵及盆壁或宮旁和盆腔淋巴結轉移。CT檢查在宮頸癌臨床診斷中的作用還在于當臨床分期不確定時,CT檢查可較明確的辨認腫物局限范圍,同時可尋找淋巴結轉移情況,明確腫瘤的侵犯程度、大小等,為化療或放療計劃提供客觀的測量根據(jù);但CT檢查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對于直徑低于1 cm的淋巴結轉移極易出現(xiàn)假陰性,CT檢查極易對中晚期腫瘤出現(xiàn)有限度的低估,極易將宮旁正常結構誤認為局部侵犯而對早期腫物進行高估。綜上所述,16層螺旋CT掃查技術可清晰顯示宮頸腫物侵犯和生長特點,可用于指導宮頸癌臨床分期的治療,值得推廣。
[1] 張勁豐,蘇榮,安宏亮,等.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DNA載量與子宮頸病變程度的關系[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9,30(8):135.
[2] 張敏.宮頸癌的早期篩查及預防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27(24):182.
[3] 楊潔.生殖道感染與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27):182.
[4] 趙方輝,胡尚英,王少明,等.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載量與子宮頸病變的關系[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9,43(7):144.
[5] 范美英,李艷麗.普查女性生殖道感染和篩查宮頸癌前病變[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8):138.
[6] 文彩荷.HPV及生殖道其他病原體感染與宮頸癌臨床關系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2,18(13):175.
[7] 常正義,王俊利,王春芳.HPV病毒負荷量與宮頸病變關系的研究概況[J].右江醫(yī)學,2011,39(5):182.
[8] 李楓,李春玲.山西省農(nóng)村婦女生殖道感染和宮頸癌篩查情況調(diào)查[J].當代醫(yī)學,2010,19(10):25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0.028
黑龍江 157000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婦女兒童醫(yī)院放射線科(張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