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 1938,河北霸州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
1938年1月,原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在武漢被國民政府軍委會組織軍事法庭審判處決,這是抗戰(zhàn)中第一個被軍法處死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也是國民黨在大陸執(zhí)政時期按軍法處死的軍銜、軍階最高的國民黨軍將領。
數(shù)次開罪蔣介石
“九一八”事變后,韓復榘看出蔣介石寧可屈辱求和,也不想和日本人打仗,于是便借機擴充軍隊,加強自己的實力。他首先把他的五師一旅補足兵員,又辦起了地方武裝,同時健全了地方行政機構(gòu),統(tǒng)一了政令。為使財政不虞匱乏,他又辦起了民生銀行和平市官錢局,進而掌握了山東全部地方金融。
韓復榘是國民黨中委和山東省黨部常委,但他不是借黨自重,而是黨同伐異。1931年春,他把國民黨沾化縣黨部常委馬丹亭裝入麻袋扔到海里淹死。及至南京方面查詢,他遷罪于山東省黨部常委CC分子劉漣漪,并把劉逮捕后驅(qū)出山東。接著,他借口山東是日本人的敏感區(qū)域,解散了反日會,取締反日宣傳;后又借口財政困難,拒絕執(zhí)行南京政府收回地方銀行紙幣的通令,并兩次截留中央稅款,控制南京設在山東的稅務機關;不久又停發(fā)了國民黨各縣黨部的經(jīng)費,并勒令解散,停止活動。
韓復榘這一系列舉動令南京政府非常惱火,但因“九一八”事變后華北多事,又因馮玉祥此時寄居泰山,韓、馮親近,南京政府對韓復榘只好暫時隱忍寬待,沒有過于追究。
淞滬抗戰(zhàn)后,19路軍被調(diào)駐福建,這令該軍將士反蔣情緒日趨強烈。1933年11月22日,國民黨中的進步力量代表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戴戟、黃琪翔、余心清(代表馮玉祥)等,與全國部分省市代表聚集福州,成立了人民革命政府,舉起反蔣旗幟,與南京國民政府對峙。
韓復榘十分希望閩變成功,他與寄居在山東的前北平市長何其鞏秘密商議,由何擬稿,以韓的名義向閩變中的人民革命政府發(fā)電祝賀和響應。而這更加深了蔣介石對韓復榘的猜忌。
1935年6月,中日簽署《何梅協(xié)定》,日、蔣、偽逼著宋哲元和蕭振瀛搞華北妥協(xié)、華北特殊化,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將國民黨中央在華北的機關全部撤走。
在這種情形下,日本人感到山東介于華北和南京之間,韓復榘舉足輕重,韓向北倒,“華北五省三市自治”有可能實現(xiàn);韓向南倒,必然會阻止華北形勢朝著有利于日本的方向發(fā)展。日本人看清了這個形勢,指示駐濟日方人員對韓復榘進行拉攏;韓復榘也看到了這一形勢,他狡猾地和日方敷衍著,想用這張牌既穩(wěn)住日本人,又挾制南京,使蔣介石不敢向他立即下手。
1937年3月,駐華北日軍派坂垣帶參謀花谷大佐乘飛機到濟南接韓復榘到北平開“五省會議”,預謀以韓復榘為首主持華北自治。韓復榘恐背上漢奸罵名,仍與日本人虛與委蛇。盡管如此,韓復榘與日本人頻繁聯(lián)系的情報還是源源不斷地灌入蔣介石的耳中,使蔣對韓的疑懼越來越深。
擅自撤退成導火索
全面抗戰(zhàn)開始后,蔣介石任命馮玉祥為第六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指定宋哲元、石友三、韓復榘部歸其指揮。然而此時,韓復榘卻與偷偷來到濟南的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搞了個秘密協(xié)定:山東保持中立。
消息傳到馮玉祥那里,馮緊急密電蔣介石。蔣介石一面派蔣伯誠馳往濟南安撫,一面急調(diào)廣西部隊5個師集中徐州,準備應變。同時,南京政府為激勵韓復榘的抗敵決心,委任韓為第五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并仍兼山東省政府主席,還撥款400萬元防務建筑費,要韓復榘負責黃河以北防務。
9月下旬,津浦前線陰雨連綿,敵我雙方隔磚河相持,戰(zhàn)況沉寂。此時,馮玉祥決定以奇兵制敵。但韓復榘未作積極響應,失去殲敵良機。10月1日,磚河防線被突破。10月5日,馮玉祥長官部人員依照蔣介石的命令向平漢線轉(zhuǎn)移。
11月,日軍香月清司部準備向山東大舉進攻。韓復榘知道不打是不行了,于是他下令把省府遷往寧陽,以免遭日機轟炸。
11月中旬,韓復榘反攻德州。兵到濟陽即與敵遭遇,手槍旅倉促應戰(zhàn),抵擋不住退了下來。韓復榘率賈本甲團不過百人,在一個村莊里被敵包圍,幾乎被俘。賈團長腿斷致殘,衛(wèi)隊長牛耕林當場陣亡,其他衛(wèi)士傷亡殆盡,韓復榘奮力突圍穿越濟陽縣城甩脫敵人,逃回濟南。日軍隨即追至黃河北岸,占據(jù)鵲山,并不時炮轟濟南。韓復榘為防日軍過河,將黃河大鐵橋炸毀。
不久,日軍運來遠程大炮威脅濟南,千佛山也成了日寇炮擊的目標。蔣介石曾允諾增調(diào)大炮支援黃河南岸守軍,但沒實行,還反將已在黃河南岸的大炮調(diào)走,這使韓復榘甚為惱火。
韓復榘料想濟南不能長久支持,遂令后勤部門將軍需物資向南陽運送。戰(zhàn)區(qū)截留未成,蔣介石來電也未能制止。李宗仁電令韓復榘不要把后方放在第五戰(zhàn)區(qū)以外,韓復榘傲慢地在來電上批道:“現(xiàn)在全面抗戰(zhàn),何分彼此。”秘書照批作復,李宗仁接電后極為震怒。
1937年12月22日夜,日軍從清河鎮(zhèn)以南渡過黃河,谷良民部退至周村。韓復榘決定將省府再遷曹縣,命令向黃河以北發(fā)炮百余響,并留12軍軍長孫桐萱斷后,將省府各要害機關房屋燒掉,向南撤退。
得知韓復榘要撤離,蔣介石急電韓復榘死守濟南,不要撤退,但韓接電時已到泰安。李宗仁來電要韓復榘守泰安天險,韓復榘回電稱:“南京不守,何守泰安?”蔣介石再電韓復榘死守泰安時,韓已退到濟寧了。
李宗仁接電后,認為韓復榘無視軍令,不顧國家大體,擅自撤退,破壞抗戰(zhàn),心中異常惱怒,遂向蔣介石建議嚴辦韓復榘。
此時,蔣介石也覺得韓復榘這個人靠不住,他既和土肥原有勾結(jié),又和劉湘有聯(lián)系,外傳他還想撤到漢中,再聯(lián)想到韓對閩變和西安事變所持的態(tài)度,更覺韓復榘實在可疑、可恨,便存心要處置他了。
被誆開封命隕武昌
1938年1月11日,蔣介石、白崇禧到開封召集北方將領軍事會議。李宗仁電令韓復榘前去參加,但韓復榘因有擅自撤退一節(jié),心懷忐忑,不敢前往。同時,他接劉湘密電:開封會議于兄不利,最好借故不去參加。于是,他推說軍事吃緊,復電不能前往。
李宗仁接韓的復電后,即上報蔣介石。蔣介石則要蔣伯誠再去電,務必要韓復榘到會。蔣伯誠即去找韓復榘駐開封代表靳文溪,對他說:“蔣、韓過去有些誤會,只要一見面就自然解釋清楚了。要是不來,意見越深,鬧下去,我看對他不利。我也和向方(韓復榘字向方)共事多年,彼此肝膽相照,故此說這些話。只要他肯來,我保他沒事?!?/p>
靳文溪相信了蔣伯誠的話,就給韓復榘發(fā)去一個電報,說蔣伯誠在開封等他,并且和蔣介石談妥,一切誤會見面后可解決。韓復榘這才改變主意,決定到開封參加會議。抵達開封后,韓復榘受到河南省主席劉峙、武漢來的白崇禧和徐州來的李宗仁的熱情接待,他的衛(wèi)隊也安置在了他住的地方。韓復榘見此情形,心中安穩(wěn)了許多。
然而,蔣介石最后還是將韓復榘扣了起來,并隨即解赴武漢,押在武昌市平閱路33號內(nèi)院一座小樓上。
1月23日,國民政府下令免去韓復榘的所有職務,委任沈鴻烈為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的第三集團軍總司令一職由12軍軍長孫桐萱繼任。隨后指派何應欽、鹿鐘麟、何成溶為審判官,徐業(yè)進、賈煥臣為軍法官,組成最高軍事法庭,以鹿鐘麟為庭長,會審韓復榘。
不久,武漢的報紙根據(jù)法庭的公報,堂而皇之地報道了大審韓復榘的消息。可此時韓復榘卻還什么也不知道,他并未出庭,也沒人要他出庭。最后,法庭經(jīng)過研究來了個缺席審理,給韓復榘定了十大罪狀,判處死刑。
這十大罪狀是:一、違抗命令,擅自撤退;二、按兵不動,擁兵自保;三、勾結(jié)日寇,陰謀獨立;四、收繳民槍;五、縱兵殃民;六、派銷鴉片;七、破壞司法獨立;八、擅征和截留國家稅款,破壞稅制;九、侵吞國防經(jīng)費;十、擾亂金融。
1月24日晨,有人上樓對韓復榘說:“何部長請韓主席?!表n復榘便由樓上走下來。剛走到樓梯底,身后忽然槍響,韓復榘一驚,大呼:“有,有刺客!”接著又是一陣槍響,韓復榘立定不動,隨即槍聲再響,他倒了下去。
這一年,韓復榘48歲。
(摘自《黨史縱橫》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