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志國 李偉 鐘立波
亞低溫腦保護在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艾志國 李偉 鐘立波
目的 觀察亞低溫腦保護方式治療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的效果。方法 選取60例患有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局部亞低溫的保護方式。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分別是93.3%與70.0%,其中,治療組患者的有效率遠優(yōu)于對照組(P<0.05),對比2組患者治療前的腦水腫帶與腦出血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過治療之后,腦出血量的下降趨勢較明顯,腦水腫帶也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觀察組通過亞低溫腦保護方式,肺感染、應激性潰瘍、腦心綜合征以及高血糖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通過亞低溫腦保護的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減輕腦水腫與腦出血狀況,并降低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在臨床醫(yī)學中廣泛推廣。
亞低溫腦保護;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治療;應用效果
每年,我國10萬人中,大約有100~150人患有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病死率也達到50%以上[1],因此,我國迫切的需要對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的腦保護措施進行深入探討,一方面,能夠有效減輕此種疾病的損傷程度,另一方面,還能充分提升日后的預防[2]。通過調查與研究,亞低溫腦保護能夠起到減輕腦水腫與腦出血的作用,局部低溫更使全身機體不受到牽連與影響,本文將對此展開探討與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新余市第二醫(yī)院外科2009年7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患者,均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各項標準,并排除心力衰竭、肝腎功能障礙嚴重以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的患者,且生存期均>6個月,年齡45~80歲。其中,女27例,男33例,平均年齡(58.5±3.5)歲,入院時血糖(11.33±1.25)mmol/L;腦出血量(28.59±3.17)mL;血壓(175.32±21.20)mmHg;水腫帶(7.32±0.55)mL。出血部位包括25例基底結出血,22例丘腦出血,13例腦葉出血。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治療組,每組30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腦出血量、血糖與血壓以及出血部位等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與對照組均予以常規(guī)治療,采用靜滴0.5 g胞二磷膽堿,1天1次,堅持15 d;靜滴150 mL甘露醇,1天1~3次,堅持5~7 d。針對觀察組,還結合局部亞低溫的治療方式,采用醫(yī)用型的低溫治療儀,其溫度控制在15℃~32℃的范圍內,溫度精度則為0℃~0.5℃,低溫治療儀的治療時間>10 d,并將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5℃~40℃的范圍內。對觀察組的患者使用冰帽,把導冷枕裝入到患者的頭盔內,并保證頭盔和低溫治療儀處在同一條水平線上,每次進行3~4 d的干預治療,一共治療2次[3-4]。亞低溫腦保護治療后,應讓患者緩慢恢復溫度,最好能夠自然復溫,停止物理降溫的措施后,將患者至于室溫當中,一般而言,1℃/4 h的復溫速度為最佳,恢復到正常體溫需要12 h[5]。
1.3 評價指標
1.3.1 療效評價標準 總體療效可分為4個等級,分別是治愈、顯效、改善以及無效。治愈:病殘程度為0級;顯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了21分以上,病殘程度為1~3級;改善:功能缺損評分增多或減少的幅度小于8分;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6]。
1.3.2 并發(fā)癥 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腦水腫帶與腦出血量進行測量和評判,并觀察治療后并發(fā)癥的復發(fā)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通過亞低溫腦保護之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數據進行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n)
2.2 腦水腫帶及腦出血量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腦出血量與腦水腫帶的對比情況。治療前2組腦出血量和腦水腫帶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腦出血量與腦水腫帶對比(x±s)
2.3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2組患者治療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狀況。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達到6.67%,但明顯比對照組的30.0%低,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的并發(fā)癥對比(n)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對患者的腦部進行局部選擇性的降溫,使其腦部達到亞低溫的狀態(tài),具體方式是在患者頭部使用冰帽,并在患者頭部或血管位置實施降溫手段,從而使腦內達到亞低溫。本次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治療效率分別是93.3%與70.0%,觀察組的治療效果遠優(yōu)于對照組,且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一般說來,顱腦損傷之后會破壞血腦屏障,導致血管源性出血腦水腫,并開始缺氧、缺血,造成腦細胞出血毒性腦水腫。腦出血之后,腦細胞也逐漸死亡,并開始釋放谷氨酸鹽,進一步破壞血腦的屏障,導致腦水腫的癥狀加重,顱內壓也逐漸增高,二者相互推進,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7-8]。而在亞低溫環(huán)境下,炎性細胞因子與粘附分子會得以抑制,不僅保護了患者的腦部組織,更有效減輕了腦水腫的癥狀,同時,腦出血再灌注過程中的,亞低溫也降低了腦組織的耗氧量與代謝效率,也進一步降低了細胞毒性。
本次研究中,將2組患者治療前的腦水腫帶與腦出血量進行對比,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過治療之后,2組患者的腦出血量呈較明顯的下降趨勢,腦水腫帶也呈現出較明顯上升趨勢,對2組治療后的數據進行對比與觀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通過對觀察組進行亞低溫腦保護的治療方式,肺感染、應激性潰瘍、腦心綜合征以及高血糖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局部亞低溫的治療方式基本對患者的機體環(huán)境沒有影響,并有效降低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治療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患者時,采用亞低溫腦保護的方式,不僅具有顯著的療效,減輕了腦水腫與腦出血的癥狀,更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1] 胡學安,胡世頡,李兵,等.亞低溫腦保護在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4,43(4):398-400.
[2] 梁成,王紀佐,李新.頭顱亞低溫治療神經源性肺水腫的研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28(9):1696-1699.
[3] 徐衛(wèi)旭.大骨瓣減壓術聯合腦局部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臨床效果[J].江蘇醫(yī)藥,2013,39(4):446-447.
[4] 黃雪融,張順開,林瑞聲,等.貼敷式局部亞低溫治療對急性重癥腦出血療效及免疫功能的影響觀察[J].浙江醫(yī)學,2013,8(2):634-636.
[5] 楊細平,涂悅,孫洪濤,等.亞低溫對重型顱腦創(chuàng)傷合并急性創(chuàng)傷性凝血病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3,29(2):142-145.
[6] 肖婷婷,余丹.亞低溫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機制探討[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4):445-446.
[7] 盧劍波,孫曉川.亞低溫腦保護技術在重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患者中的作用[J].重慶醫(yī)學雜志,2012,41(10):1012-1014.
[8] 陳美芬.亞低溫對腦保護的治療與護理[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9): 6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28
江西 336500 江西省新余市中醫(yī)院 (艾志國 李偉) 新余市第二醫(yī)院外科 (鐘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