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云江
中成藥治療高血壓病療效觀察
雷云江
目的 探析中成藥在高血壓病臨床治療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200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征得患者同意下依據證型的不同實施中成藥對癥治療,探究中成藥治療高血壓的臨床療效。結果 200例高血壓患者通過中成藥對癥治療后,總療效為87.0%,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5%。結論根據不同高血壓患者的中醫(yī)辨證分型,給予不同的中成藥治療,臨床療效良好,不良反應少,值得進一步研究。針對不同的中醫(yī)證型的高血壓患者實施中成藥對癥治療,臨床療效好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值得在今后臨床工作進一步研究。
高血壓;肝火亢盛型;痰濕壅盛型;肝腎陰虛型;陰陽兩虛型
高血壓是當前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且隨著不良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的影響,其發(fā)病人群數(shù)量呈現(xiàn)出顯著上升態(tài)勢以及年輕化趨勢,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傳統(tǒng)西藥治療盡管能夠取得一定療效,但是由于化學成分的存在,使得患者用藥之后對于肝腎組織的傷害較大,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居高不下,影響其整體的治療效果,已經無法滿足當前高血壓患者臨床治療需求[1-2]。有鑒于中醫(yī)理論的逐步豐富完善,中成藥在臨床治療工作中的應用日臻純熟?;诖?,本次研究針對中成藥治療高血壓病用藥效果展開深入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郴州市第四人民醫(yī)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
115例、女85例,年齡32~78歲,平均年齡(66.5±2.5)歲。病程3個月~5年,臨床表現(xiàn):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悶、乏力等。證型分類:依據中醫(yī)對于高血壓的分型標準,本次研究中200例高血壓患者分為肝火亢盛型80例(40%)、痰濕壅盛型60例(30%)、肝腎陰虛型40例(20%)、陰陽兩虛型20例(10%)。納入標準:(1)經臨床診斷確診為高血壓者;(2)無其他肝腎器官合并癥者;(3)無中成藥過敏史或禁忌者;(4)臨床依從性佳者。排除標準:(1)急性重度高血壓者;(2)伴有嚴重腎功能障礙者;(3)不同意本次研究方案者。
1.2 方法 針對不同證型的高血壓患者分別采取中成藥對癥治療,內容如下:肝火亢盛型患者采取強力天麻蜜環(huán)菌片(河南龍都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 200226971)治療,4~6片/次口服,2次/d。痰濕壅盛型患者采用復方羅布麻片(陜西利君現(xiàn)代中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61023027)2片/次,口服,2次/d。肝腎陰虛型患者口服六味地黃丸(生產產家湖南九芝堂,國藥準字Z 43020145)8丸/次、3次/d。陰陽兩虛型患者則采用桂附地黃丸+六味地黃丸治療,六味地黃丸用法用量同肝腎陰虛型。桂附地黃丸(生產產家河南宛西,國藥準字Z 41021898)口服,8丸/次、2次/d[1]。所有患者均以1個月為1個治療周期,3個療程后收集臨床療效資料。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所有入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為治療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其中不良反應內容包括惡心嘔吐、皮膚瘙癢、頭暈頭痛。
1.4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高血壓患者癥狀及血壓數(shù)值變化情況,本次研究中高血壓患者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如下[2]。顯效:高血壓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血壓恢復正常;有效:高血壓癥狀有所改善,血壓基本恢復正常;無效:高血壓癥狀無明顯改善跡象、血壓波動劇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2.1 中成藥用藥療效情況 200例高血壓患者通過中成藥對癥治療后,肝火亢盛型和肝腎陰虛型有效率較高。見表1。
2.2 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情況 200例高血壓患者采用中成藥治療過程中共有25例患者出現(xiàn)用藥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5%,以惡心嘔吐、皮膚瘙癢、頭暈又痛為主。見表2。
表1 200例高血壓患者中成藥對癥治療效果分析[n(%)]
表2 200例高血壓患者中成藥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情況[n(%)]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一種世界性疾病,其在世界各國的發(fā)病率可高達20%,并且容易誘發(fā)腦血管、心臟、腎臟的病變,繼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當前針對高血壓的治療主要以西藥降壓藥物為主,具有短期效果顯著的特點,因而在醫(yī)療機構中被廣泛使用,再加上用藥方法簡單、方便、藥品便攜等優(yōu)點,因而臨床依從性也比較高,例如利尿劑類、β受體阻滯劑類、鈣離子拮抗劑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類、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類、α受體阻滯劑類,6大臨床常用降壓藥[4],均具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雖然短期療效顯著,但是均具有一個特點治標不治本,在根除高血壓方面效果欠佳,并且,長期服用具有耐藥性、幅度作用,因此,并無法達到臨床理想療效。
隨著我國醫(yī)學理論研究的深入開展,中成藥的臨床應用日臻純熟,在高血壓病癥的研究與治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中醫(yī)理論中高血壓屬于“頭痛、眩暈”范疇,并且該病的發(fā)生與患者的肝腎器官具有直接關聯(lián)性[5]。體質的陰陽偏盛或偏虛、氣血功能失調為高血壓的內在致病因素,其發(fā)病機理為上實下虛。上實意為患者機體之內的肝氣郁結不散,肝火、肝風上猶,使得全身氣血并走于上[6]。而下虛則為腎陰虛報,水不涵木,肝失滋養(yǎng),而致肝陽偏盛。當病癥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之下,則會陰損及陽,繼而導致其陰陽兩虛[7]。臨床中早期高血壓多為肝陽偏盛,中期則以肝腎陰虛為主,晚期多屬陰陽兩虛。所以針對高血壓的治療,應采取辨證施治,實現(xiàn)祛除病根的疾病治療之根本目的。
本次研究中入組的200例高血壓患者共計分為四個證型,即:肝火亢盛型、痰濕壅盛型、肝腎陰虛型、陰陽兩虛型。分別采取了強力天麻蜜環(huán)菌片、復方羅布麻片、六味地黃丸以及桂附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對癥治療后,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7.0%,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僅為12.5%,結果表明,中成藥對癥治療高血壓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進一步證實了中醫(yī)藥在該病癥臨床治療中所具有的優(yōu)勢與功效。經深入研究分析可知,中醫(yī)針對高血壓的治療主張以活血化癖、益氣養(yǎng)陰、平肝潛陽為主[8]。而天麻蜜環(huán)菌片的藥物組成為蜜環(huán)菌粉、單糖漿、硬脂酸鎂具有活痛血筋風舒的作用;復方羅布麻片中野菊花膏粉、珍珠層粉藥物能夠起到益氣養(yǎng)陰、平肝潛陽的功效;六味地黃丸的熟地黃、酒萸肉、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成分可修補肝腎的損傷并具有滋陰補腎的作用;桂附地黃丸成分為肉桂、附子(制)、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輔料為蜂蜜,可實現(xiàn)溫補腎陽的目的。其中陰陽兩虛型所采取的桂附地黃丸+六味地黃丸治療方案能夠充分發(fā)揮滋腎補陰、溫補腎陽的作用,且二者作用機制并不發(fā)生沖突,不會給患者帶來不利影響,所以針對該病癥采取了中成藥聯(lián)用的方案。盡管本次研究中中成藥應用效果顯著,但是有鑒于中醫(yī)理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藥材配伍應用的復雜性,并未對其他中成藥展開深入探討,因而使得臨床指導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成為本次研究最大不足之處,希望開展更加廣泛的臨床研究加以驗證
綜上所述,針對不同證型的高血壓患者實施中成藥對癥治療能夠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對于患者各項身體技能造成的損害相對較小,值得在今后臨床工作中推廣使用。
[1] 王玉龍,張煥,劉秋燕,等.活血化瘀藥治療中風的中醫(yī)藥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5,10(8):1414-1417.
[2] 張絲雨.2011-2013年我院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中成藥的用藥合理性[J].中國執(zhí)業(yè)藥師,2015,11(2):3-8.
[3] 田惠中,徐佳男,簡心璐,等.建瓴湯聯(lián)合卡托普利對大鼠高血壓及腎臟的影響[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15(3):27-29.
[4] 陳衛(wèi)民,王建.天麻鉤藤顆粒聯(lián)合卡托普對高血壓患者降壓作用的比較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4,14(8):49-51.
[5] 黃興清,許勇,葉丹.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高血壓合并左心力衰竭50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4,10(7):133-135.
[6] 段練,熊興江,王階.高血壓左室肥厚的病機及治療[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4,11(8):2566-2570.
[7] 聞慧娟,王沛,高向麗,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yī),2014,17(10):1965-1966.
[8] 萬啟南,趙微,薛涵予.通脈降脂丸對高血壓病患者頸動脈斑塊的影響[J].光明中醫(yī),2013,10(1):69-7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109
湖南 423000 郴州市第四人民醫(yī)院藥劑科 (雷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