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這些年,人們看到了中國可以造出上九天攬月的神舟,也可以造出下萬丈海底探寶的蛟龍,中國的高鐵已經賣到了全世界,大飛機C919也已經正式下線——但和這些讓國人驕傲的成就相比,一支小小的圓珠筆,卻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制造仍需努力的方向。
“我們還不具備生產模具鋼的能力,包括圓珠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這都需要調整結構?!苯衲昴瓿?,李克強總理在山西太原主持召開“鋼鐵煤炭行業(yè)化解過剩產能、實現(xiàn)脫困發(fā)展座談會”時,曾透露這樣的“秘密”。
盡管這次會議的重點主要是針對“鋼鐵行業(yè)”化解產能,但因總理的這句話,“中國造不出圓珠筆頭的圓珠”這個話題進入公眾視野。
資料顯示,中國是世界第一制筆大國,全部7大類筆及各種墨水和油墨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其中圓珠筆產量超過世界總產量的80%。而這些筆中,大部分是中低端產品,給人的印象往往是“質量一般、價格便宜、檔次低”。此外,筆尖圓珠90%來自進口,每年需花費2億外匯。
難怪有人說,日本人拿走了材料的錢,瑞士、德國拿走了設備的錢,而我們,只賺了一個微薄的苦力錢。
這些年,人們看到了中國可以造出上九天攬月的神舟,也可以造出下萬丈海底探寶的蛟龍,中國的高鐵已經賣到了全世界,大飛機C919也已經正式下線——但和這些讓國人驕傲的成就相比,一支小小的圓珠筆,卻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制造仍需努力的方向。
“我國做的圓珠筆圓珠,曾經也出口過。我在上海圓珠筆廠期間,曾經做的一種筆芯,還跟派克筆配套過?!苯衲?9歲的許桂鳳一見到記者就提出了自己的不解,“但現(xiàn)在反而需要靠大量的進口。”
許桂鳳和老伴、96歲的周林富,原來都是上海圓珠筆筆芯廠的老工人,當年參與了國產圓珠筆的制造。兩位老人向記者講述了當年中國工人是如何精益求精制作圓珠筆圓珠的。
“我從1956年進廠,1978年退休,在廠里干的都是落料、打角的活?!痹S桂鳳告訴記者,她當年負責的是圓珠筆筆頭圓珠生產的第一道工序——作為原料的鋼絲,首先進入落料機,變成一個個圓柱體,然后再進入打角機,去掉棱角之后,變成一粒粒的小圓珠。
那時候,許桂鳳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很固定,她總是習慣提早半個小時,7點就到廠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許桂鳳就是在這半小時里“整理裝備”:她會認真檢查各個工裝設備的狀態(tài),比如模具的槽口精度是不是準確,刀具是不是光滑鋒利等等。一旦正式開工,她就一刻不停地在游走在機器之間,落料、打角、換料等,都需要一雙“火眼金睛”。
記者了解到,圓珠筆的筆尖由兩個核心部件組成:金屬圓珠和錐形的金屬珠座。人們使用圓珠筆時,油墨會流向筆尖的珠座,黏附在圓珠上,而書寫時,圓珠與紙面直接接觸產生的摩擦力,使圓珠在珠座內滾動,帶出塑料筆芯內的油墨(墨水),形成字跡。
“圓珠的大小就決定了書寫時的粗細。”許桂鳳介紹道,生產圓珠筆筆尖圓珠的鋼絲,其實并不如人們一般印象中那么粗大,鋼絲的直徑一般在92到93絲,“我們的頭發(fā)也就在八九絲”。“10絲”大約是0.1毫米,而允許的誤差僅在在兩絲左右。
雖然有機器幫忙,但很多時候,還需要工人不時用工具進行檢測并校正?!白鳂I(yè)前,我們還要手工檢驗鋼絲的硬度,就是用榔頭敲,如果斷裂了說明鋼絲太硬,就不能用了。”許桂鳳表示,只有敲下去呈扁狀并帶有黏性的才可以。
之后,這些初加工的材料會送入后道工序,進行多次碾磨、拋光、精加工等—— 一個圓珠從車間到出廠,一共需要經過13道工序。
而老伴周林富的工作則是負責圓珠車間的模具制造和維護。他需要根據(jù)圖紙制作模具,包括如何開槽、槽口的角度和精度等,還要和許阿姨搭檔,隨時了解模具和工具是否處在最佳狀態(tài),提高生產效率。讓他最自豪的是,時光荏苒,20多年前他們生產的圓珠筆筆芯現(xiàn)在還能正常使用。
當記者問起兩位老人制造圓珠的經驗和訣竅時,他們的回答出奇地簡單一致:“憑經驗?!?/p>
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對于生產環(huán)節(jié)中的時間控制、火候把握,他們都覺得是靠多年的經驗積累而成,很難量化和表述。原來在進廠前,周林富家就是制作圓珠筆筆芯的家庭小作坊,許桂鳳嫁到周家后,也就跟著丈夫邊學邊做了起來。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產業(yè)工人,他們更擅長言傳身教帶徒弟,通過手把手的方式,把手藝流傳下去。
如今,老人家里墻上還掛著當年的光榮退休證書,那是一種對自己工作的榮譽感、自豪感,在更深層次上,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xiàn)。
而當記者繼續(xù)追問其中的訣竅時,許桂鳳又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勤快?!北葞煾登诳?,比同事勤快,才能在普通崗位上勝人一籌。許桂鳳每天下午4點半下班,成果就是大約7瓶“腐乳醬”大小的廣口瓶,每瓶可裝10萬顆圓珠,“后來基本沒人能達到這個日產量”。
還有就是“堅持”,許桂鳳就是在五六平方米大小,充斥著機器運轉時發(fā)出的巨大噪音、打磨時產生的灰塵和濃烈火油味的操作區(qū)域內,守著兩臺落料機和三臺打角機,一干就是22年。
或許,唯有這樣的心態(tài)才能培養(yǎng)出大國工匠。
如今,一臺先進的24工位筆頭制造設備,或許就可以完成當年眾多人工才能完成的工序。但任何一個制造強國的崛起,都必須仰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只有對自己的職業(yè)保持一種敬畏感,堅守一種崇高感,才會涵育出工匠精神。
事實上,目前的制筆企業(yè)并不是真的造不出一支好筆。一個佐證就是:許多國際知名品牌都找中國企業(yè)代工。
“萬寶龍、派克都有中國代工廠。像寧波貝發(fā)集團有限公司,近幾年先后給國際上60多個品牌貼牌生產?!敝袊乒P協(xié)會副理事長陳三元表示,“這說明我國正規(guī)企業(yè)生產的筆質量是不錯的,不然國際知名廠商也不會讓我們貼牌。”
而且,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代工不同,有些品類我們是自帶技術替人打工?!拔覀兪鞘澜绲诙髨A珠筆企業(yè)——法國BIC公司水性圓珠筆的唯一代工廠。BIC找我們代工,既不是因為產能不夠,也不是圖便宜,而是因為BIC公司自己不掌握水性圓珠筆核心技術。”青島昌隆文具有限公司總經理解思鵬也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這樣表示。
那國產筆為何徘徊在“中低端”?
據(jù)了解,筆的制造技術,主要體現(xiàn)在“前端設計、筆頭及墨水制造、筆芯制造、模具開發(fā)與注塑”四大技術環(huán)節(jié)。
在四大技術環(huán)節(jié)中,前端設計、筆芯制造及模具與注塑領域,國內企業(yè)技術水平成熟,尤其前端設計方面,已經達到甚至某些領域超過了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的水平。而在筆頭及墨水制造領域,國內企業(yè)也已具備自主制造能力。但是,在多工位筆頭加工設備研發(fā)、筆頭原材料制造以及筆頭、墨水(尤其中性墨水)制造精度的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等核心部件自主制造水平方面,國內技術水平與日本、瑞士、德國等國家的技術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此可見,核心技術缺失,使得我們從生產加工,到國際標準制定,都缺乏主動權。
在去年11月央視播出的《對話》節(jié)目《圓珠筆挑戰(zhàn)高端制造》里,貝發(fā)集團的董事長邱智銘表示,其實當時總理對筆有“三問”:第一問,什么時間中國也能做得出德國那么好寫的筆?第二問,消費者什么時候能買到好筆?第三問,什么時間能賣出好價格?
“作為一個大國的總理,對制造業(yè)如此關心,把我們小小的一支圓珠筆,看作是中國制造業(yè)提升質量與品牌的縮影?!鼻裰倾懱寡裕牭娇偫淼摹叭龁枴?,感到非常震撼。
這期節(jié)目中提到,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圓珠筆生產國,同時另一個身份是世界上最大的圓珠筆“組裝車間”。以制造圓珠筆筆頭的鋼材為例,必須是可切削易加工的不銹鋼材料,雖然現(xiàn)在國內廠商生產的不銹鋼已經能夠滿足筆頭的耐腐蝕性,但依然達不到易切削的要求。
雖然每一支小小的筆頭使用的鋼材并不多,但其中卻包含了很高的科技含量。用來制造筆頭的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鋼材,其中包含了各種微量元素,元素之間比例的任何細微變化都會影響鋼材質量。而如果找不到合適的配比,中國的制筆行業(yè)就永遠都需要從國外購買材料。
“這種不銹鋼材料長期依賴于從日本和德國進口?!痹谇裰倾懣磥?,材料對制筆業(yè)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說沒有這樣的材料,我們就沒辦法制造出世界上高端的產品?!?/p>
按照邱智銘的說法,有價值的高端筆,一支的利潤可以抵得上一臺空調,但便宜的產品,一支只能掙幾厘錢,“這就是制筆行業(yè)的現(xiàn)狀?!?/p>
除了原材料,邱智銘還指出了圓珠筆制作過程中的另一個難點,“比如說,這個筆芯的材料是黃銅,我們加工起來沒有難度。但是把這個材料提升到鎳白銅或不銹鋼,而加工這個材料公差要求達到μ級(精度μ級指誤差控制在10 -6,約為頭發(fā)絲直徑的百分之一),目前只有瑞士企業(yè)做得好,(國內)沒有一個企業(yè)能達到制造千千萬萬的筆頭,還都一模一樣的水準?!?/p>
圓珠筆之惑,其實就是中國制造業(yè)升級轉型所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不管下游的圓珠筆制造企業(yè)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越俎代庖地去做鋼企做的事情。那么,既然技術都有了,鋼鐵企業(yè)為何不愿意生產這種高端的鋼呢?答案之一是——需求太少了。3000多家制筆企業(yè)、20余萬從業(yè)人口、年產圓珠筆380多億支……這些數(shù)據(jù)看起來非常唬人。但是,高端圓珠筆并非大眾需求,對于更多混戰(zhàn)中的圓珠筆廠家來講,他們希望的是薄利多銷,好用不好用,好看不好看,都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所以他們根本不需要高端鋼材,其他廉價材料足矣。
陳三元就曾坦言,“相對于鋼鐵產業(yè),制筆是個體量很小的行業(yè)。比如,一家鋼鐵廠一天的產量,可能就夠制筆行業(yè)消化一年。對鋼廠而言,這點利潤微不足道,它沒有動力去搞研發(fā)生產,制筆企業(yè)也沒有足夠力量自主研發(fā),因而只能依賴進口。”
根據(jù)《對話》節(jié)目中的數(shù)據(jù),從日本進口一噸造高端筆尖用的鋼材需要12萬人民幣,龍頭企業(yè)一年需要860噸,算下來也僅僅是1個多億,談不上是巨大的需求。如此一看,倘若只是為了制作完全中國造的高端圓珠筆,實在沒有必要做相應的材料研發(fā)與制造。
但是,這樣的原材料制造就好比是工業(yè)中的基礎食糧,如果沒有它的話,我們更多像是處在一個半饑半飽的狀態(tài)。
“這種材料的制約,不光是我們制筆行業(yè)受影響,我相信中國的制造業(yè)也都會受到這樣的材料的困惑?!鼻裰倾懱寡?。
因此,圓珠筆的制造尷尬又被稱之為“圓珠筆現(xiàn)象”,甚至被賦予了許多意義與期待。
2011年一篇題為《寧波文具業(yè)牽頭破解“圓珠筆現(xiàn)象”》的文章中寫道:“實際上,不僅僅是文具業(yè)有尷尬的‘圓珠筆現(xiàn)象,在我國的手機制造業(yè)、小家電制造業(yè)、汽車零部件制造業(yè)、服裝設備制造和服裝加工等眾多領域,都存在著‘規(guī)模大、利潤附加值低、缺乏核心技術、只賺取微薄加工費的狀況,‘大而不強成為許多競爭性行業(yè)的真實寫照……在這種背景下,針對‘圓珠筆現(xiàn)象的科技攻關之路就有著較為典型的借鑒和示范意義?!?/p>
也就是在那一年,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感慨萬分:“兩會上政協(xié)的一個提案給我觸動很大。我國每年生產380億支圓珠筆,但筆尖珠芯近90%來自進口,墨水80%進口或用進口設備制造?!?/p>
曾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我國生產的圓珠筆大多屬中低檔類,其出口平均價格僅為0.03美元一支,而美國著名的圓珠筆制造企業(yè)Cross公司生產的圓珠筆,最低價格在10美元一支以上,差距驚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撥款6000萬,重點打造“制筆行業(yè)關鍵材料及制備技術研發(fā)與產業(yè)化”項目,其中三個子項目分別是:圓珠筆墨水的研發(fā)與產業(yè)化;筆頭線材及其裝備技術的研發(fā)與產業(yè)化;筆頭與墨水匹配等瓶頸問題。
據(jù)悉,項目實施期為3年(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按照科技部的要求,每個子項目的實施單位均需按1:2的比例對該項目進行資金配套。這意味著,將投入1.8億元對圓珠筆的核心技術進行科技攻關。最終,貝發(fā)集團、晨光集團、上海納諾微科技公司三家企業(yè)牽頭,承擔各個子項目的科技攻關。
4年之后,答案來了——2015年3月,科技部發(fā)布消息說,該項目已經通過驗收,制筆行業(yè)整體實力和技術水平顯著提升。
但也有人認為,想要單純靠官方補貼和扶持企業(yè),是出不了高端中國制造的。畢竟,養(yǎng)活一個產業(yè)的只能是市場。市場太小,成不了氣候,企業(yè)沒有動力。高端圓珠筆也并非必需品,受眾是小群體,看的也是牌子,并且沒有理由期待他們?yōu)榱艘恢A珠筆無限提價。
那么,既然制造圓珠筆的高端鋼材這么小眾,為何日本有動力制造呢?答案在于“規(guī)模經濟”四個字。
缺乏規(guī)模經濟的問題,不僅僅圓珠筆原材料的制造存在,我國高端制造業(yè)也同樣存在。經濟學家海聞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了“規(guī)?;睂τ凇爸袊圃臁钡闹匾裕骸耙匀藗兪熘鸟R桶蓋為例。普通馬桶蓋的生產商可能只需要擁有幾臺機器,而生產目前廣受歡迎的健康又舒適的馬桶蓋,生產商就需要組建科研團隊研發(fā)新產品,并通過反復實驗來保證質量,同時需要購置精密機器來替代原來的簡單機器,這都需要投入。因此,企業(yè)的固定投入規(guī)模和整體成本都大大增加了——這樣的投入和成本都不是一般的中小企業(yè)能夠負擔的?!?/p>
“不是造不出筆,難在造出中國好筆,而且高價賣出去。”邱智銘直言,中國要邁向制造強國,擺脫中國制造的低質廉價的產品形象,離不開精工細作的品質、工業(yè)協(xié)同的制度和自主創(chuàng)新的技術。
只愿今后,我們能不再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