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惡抗惡”背后的路權之爭
3月5日,廣東省東莞市中堂大橋一輛大眾轎車在變道時,被緊隨其后的比亞迪車撞翻。
此后,這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卻引發(fā)路權與生命權孰輕孰重的爭論。
東莞交警支隊對這一事故出具的責任認定書顯示:甲方(大眾車)駕車未確保安全變道與乙方(比亞迪)車輛發(fā)生碰撞,造成兩車損壞的交通事故,雙方無爭議。甲方負此事故的全部責任,乙方無事故責任。
然而,時隔數(shù)日,有網帖曝出數(shù)條比亞迪車主唐先生的微信聊天記錄,聊天中唐先生語出驚人,自稱“這已經是撞的第7輛車了”。
在正常道路行駛中,前車如果確實存在連續(xù)變道、壓實線變道等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情形,后車也確實一直在正常行駛。這樣的后車碰前車的行為就真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嗎?
北京市凱亞律師事務所主任董來超指出,交警在認定事故責任時,會遵守一個基本的公平原則,同時考慮到原因和結果兩方面。
董來超表示,在認定前車是否強行變道的同時,也要看后車的行為。前車車身變道的位置不同,后車撞上來所承擔的責任也不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青武也認為,即使車輛違規(guī)變道在先,如果根據當時的車速,后車能夠采取制動措施合理避讓,但直接撞上去,應該說后車車主在主觀上是有過錯的,由此造成前車翻車,甚至導致車內人員傷亡或是財產損失的話,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李青武建議,有關方面在對事故責任認定時,不要忽視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機動車在并線行駛過程中,其他車有一個避讓和協(xié)助的義務,應該說不主動避讓的那輛車如果有過錯,也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認定行為人是否有過錯,就要看并線車在并線前有沒有開啟轉向燈,自他開啟轉向燈到他開始并線,這段時間是否足夠讓被并線的車采取相應避讓措施。”
李青武進一步指出,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定,同一車道行駛的機動車,后車應與前車保持足以采取緊急制動措施的安全距離。
如果前車采取了剎車或減速,后面的車也會隨之采取相應的制動措施,它們之間如果保持了適當?shù)陌踩嚯x,是不會發(fā)生追尾的。
面對網友的口誅筆伐,唐先生回應稱,“事情重來,我會選擇安全避讓,我只是維護自己的路權而已?!?/p>
他的這段話讓“路權”進入更多人的視野,網友們開始爭論維護路權與尊重生命之間的關系。
查閱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關交通法規(guī),都沒有找到“路權”的定義。
董來超表示,我國當前交通法規(guī)中并沒有對路權作出明確界定,但該法的多處具體規(guī)定都體現(xiàn)了路權的基本理念。我們常說機動車上路應該各行其道,這其實就是路權的體現(xiàn)。比如說在拐彎時,右側車輛有優(yōu)先通行權;前車隨意變道,由此造成交通事故,應該承擔主要或全部責任,等等,這些都屬于路權。
李青武則從學術理論上界定了路權?!奥窓嗍侵赶鄳黧w在特定時空下對道路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受益的權能。”他特別強調,路權有一個限制性條件就是“特定時空”。
“路權不同于房屋所有權,它是一種公共權利,其排他性非常弱,僅僅在駕駛人遵守道路交通法規(guī)正常行駛的情況下,無法采取安全避讓措施時,才具有排他性。”李青武說,“比如,我的車以每小時50公里的時速正常行駛時,其他車如果要并線行駛,必須要考慮我的車速,并且要預留我采取減速避讓措施的合理距離。因為機動車是一個物體,它的行駛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物理運動過程,具有慣性,不以主觀為轉移,要給它一個制動距離和運動慣性緩沖期。”
對于唐先生“撞車是為了維護路權”的說辭,李青武并不認同。
“民法中的自衛(wèi)措施具有嚴格的適用條件,僅當侵權行為針對特定的被侵權人時,被侵權人才有權采取自衛(wèi)措施。”根據唐先生的口述,李青武認為,大眾車主的并線行為并沒有侵害唐先生的權益,當時前后車的間距,還是足以讓他采取避讓措施的,但他一看大眾車要并線,就故意不減速,直接往上撞,這其實就是利用自己形式上貌似合法的行為來懲罰大眾車主的違法行為,可以說是“以惡抗惡”,這樣的維權正當性不足。
去年,四川省成都市曾發(fā)生“男司機暴打女司機”事件,這兩起事故都是因前車隨意變道而起。生活中,司機不守交規(guī)隨意變道的現(xiàn)象普遍,由此引發(fā)的交通事故不勝枚舉。
那么,遇到這種情況,難道正常駕駛的車主只能一味避讓?他們的路權和生命安全又該如何維護?
對此,東莞市交警支隊民警戴小星支招,如果前方或者兩側有車輛出現(xiàn),并有變道或者剎車或者其他交通行為時,車主要提前作出一個預判,在不影響自己駕車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讓速不讓道,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交通事故的發(fā)生。
李青武認為,“對國家相關部門來說,治理隨意變線現(xiàn)象除了加強道路安全教育外,還需要公安交管部門積極主動加強執(zhí)法,加大對違法并線行為的懲處力度。現(xiàn)在各城市的主干線上都安裝了攝像頭,公安交管部門應以記錄的視頻、圖像為證,對違法并線車輛給予扣分、罰款等處罰。”
他還強調,車主自身也要加強安全意識和維權意識?!霸谛旭傔^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時刻關注路況,不要打電話、看微信等;要增強投保意識,給自己投保意外傷害險,以提高交通事故風險分散能力;如果他車違法并線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行為人承擔相應侵權責任,賠償損失;還可以主動向公安機關舉報違法車輛,提供行車記錄儀視頻等證據,使其受到相應的懲罰?!?/p>
另外,受訪專家建議,在可以避免或減輕事故發(fā)生時,讓出路權是必要的。是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讓出路權?
受訪專家表示,現(xiàn)代城市中車多路少,很多時候開車時能保持正常車距已是奢望,如果正常行駛者為避免眼前事故而采取緊急措施,會把自己或他人置于不利境地,產生更嚴重的事故,如后續(xù)車輛的連環(huán)車禍。在此情形下,是否讓出路權的選擇權,應該賦予路權的擁有者,由當事者基于當時面臨的路面情形作出決定。至于后車惡意加速而導致事故,其責任完全可以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guī)定予以處理。
董來超強調,“安全行車,禮讓三先”,千萬不要硬往上沖撞。司機朋友要珍惜生命、敬畏法律,給自己、他人和社會系上“安全帶”。
(《檢察日報》2016.4.6)
案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