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蘭++方文紅++朱麗君++張揚++呂凱
摘 要:根據安徽省2006-2014年的糧食統(tǒng)計資料,運用GM(1,1)模型對未來幾年的糧食總產量進行預測,并對影響糧食總產量的各因素進行灰色關聯分析。結果表明,未來幾年安徽省的糧食總產量將呈持續(xù)上升趨勢;各主要影響因子與糧食總產量呈顯著關聯,其中關聯度大小依次為化肥施用量、糧食單產、農用柴油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積、糧食播種面積、農藥使用量、農業(yè)機械總動力、受災面積、成災面積、農業(yè)財政支出。通過對安徽省糧食產量預測及影響因素的分析,為有關部門制定合理的經濟政策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糧食產量;GM(1,1)模型;灰色關聯分析
中圖分類號 F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0-0006-03
糧食安全是我國必須長期實施的國家戰(zhàn)略,而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所在是主產區(qū)糧食生產[1]。安徽是傳統(tǒng)農業(yè)大省,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食生產基地,安徽省糧食生產發(fā)展形勢將直接影響到全國糧食市場。因此,對安徽省糧食總產如何做出科學預測及對其影響因素進行科學分析,對實現安徽省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的宏觀調控將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通過GM(1,1)模型對未來幾年的糧食總產量進行預測,并對10個影響糧食產量的因素進行了灰色關聯分析,同時找出影響糧食產量的主要因素,這將為有關部門制定合理的經濟政策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1 安徽省糧食總產量的灰色預測
1.1 灰色預測模型建立的原理 灰色預測法認為,一切隨機量都是在一定范圍內、一定時間段上變化的灰色量及灰色過程。數據處理不去尋找其統(tǒng)計規(guī)律和概率分布,而是對原始數據作一定處理后,使其成為有規(guī)律的時間序列數據再作研究。建立GM(1,1)模型的實質是對原始數據作一次累加生成,使生成數據列呈一定規(guī)律,其相應的曲線可以用典型曲線逼近,然后用逼近的曲線作為模型,最后將模型預測值作一次累減還原,用以對系統(tǒng)進行預測[2]。
1.2 預測及分析 本研究采用2006~2014年安徽省糧食總產量的數據(表1中的X0序列),運用上述預測方法,建立了安徽省糧食總產量預測模型:[x](1)(t+1)=
136309.877485e0.021200t-133456.177485。
模型的后驗差比值C=0.1958(<0.35),小誤差概率P=1.0000(>0.95),由此可知,模型預測精度很好,能滿足預測的要求。用該模型可預測安徽省未來幾年的糧食總產量(表2)。
參考文獻
[1]王兆華,褚慶全.“十連增”背景下的我國區(qū)域糧食生產狀況分布[J].農業(yè)經濟,2015,12-14.
[2]唐啟義.DPS數據處理系統(tǒng)[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3]安徽省統(tǒng)計局.安徽統(tǒng)計年鑒(2007-2015)[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07- 2015.
[4]國家統(tǒng)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農村統(tǒng)計年鑒(2007-2015)[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07- 2015.
[5]張昱.我省主要作物生產機械化逾七成[N].安徽日報農村版,2015-12-15.
[6]孔玲聰,胡永年,王光宇.安徽省糧食生產的波動性分析與政策建議[J].農業(yè)現代化研究,2007,28(5):525-528.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