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穗
作為一門讓孩子初步接觸文學的課程,小學語文應該給學生提供有趣和充滿吸引力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在打開語文學習大門的時候可以感受語文的樂趣,激發(fā)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各式各樣的習題占據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大部分內容,這容易導致學生產生思維定式,認為學習只是為了考試,不利于學生的智力發(fā)展。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提高教學質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增效減負十分必要。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
基于小學是孩子初步步入課堂的階段,小學生對課堂教學不太熟悉,還沒有形成一套自我的學習方法,并且仍不具備主動學習的熱情,教師往往會忽略掉學生是課堂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的事實而將自身設定為課堂主人公。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容易根據學生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程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沒有將學生的語文水平、智力基礎、性格特征等因素考慮在內,而這種做法將會導致學生將學習著重點放在解決教師提出的課堂問題上,而不是培養(yǎng)自己的語文學習興趣,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不利于學生發(fā)現自身在語文學習中的強項與弱項,進而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銘記學生才是課堂主體的事實,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安排學習任務和教學時間,給學生準備充裕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自己不足之處以及了解教學中的重難點,從而對自己語文學習中需要提高的方面有所掌握并進行更高效的語文學習,以此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他們的思維非?;钴S,教師不應該只顧著將課本知識一股腦地講授給學生,讓學生完全跟著自己的思路走,而應幫助他們積極創(chuàng)設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加高效地配合教師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與其一味給學生設計問題,布置任務,倒不如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提問,充分發(fā)揮學生課堂主人公的作用。例如,在學習完一門新課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拿出一張紙,寫出自己在學習這一課中不能領會的若干問題并上交,問題收集完畢后教師在課上將同學們的問題提出,若學生中有人能夠回答出來,教師將給予獎勵,以此鼓勵學生開動大腦積極思考,學會發(fā)現問題,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和語文學習中薄弱的地方。除此以外,教師也可以設計成語接龍比賽,先由一位學生隨機說出一個成語,例如“拔苗助長”,按座位順序進行接龍,下一位學生要在三秒內說出一個首位漢字為前者所說成語的最后一個漢字,例如“長生不老”,倘若不能在限定時間內說出成語的同學將受到懲罰,如表演節(jié)目,或講述關于一個成語的故事,以此在游戲中鍛煉學生的記憶力,既能提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背誦成語,又能有效利用課堂時間,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關注個體差異,促進整體提升
無論在哪種課堂上,都一定存在著學習水平和知識掌握程度不一樣的學生。倘若教師將教學時間全部利用在講解知識上,將會造成基礎較好的學生的學習需求不被滿足、基礎較差的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的局面。只有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相互交流的時間,才能讓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并在交流討論中得到自我提升的機會。因此,教師應將講解知識的時間限定為半節(jié)課左右,將剩下的半節(jié)課的1/4時間用來給學生自由討論,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汲取基礎較好的學生的養(yǎng)分,從而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跟上教學進度,另外的3/4時間用來給學生提供課外知識,例如給學生播放一些辯論賽的視頻,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綜合利用自身語文素養(yǎng),拓展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在進行了課堂時間合理分配的教學后,教師才能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語文學習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從而讓學生更大程度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并在學習過程中更有效地提升自身運用語文的能力,真正讓小學語文教學為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做貢獻。
要想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做到增效減負,首先教師要正確定位自己在課堂中的位置,明白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在此基礎上才能關注學生需求,了解不同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差異,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以此減輕學生的壓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并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和質量。(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