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安徽懷遠方言中,“可”有兩種讀音,一種是在普通話中的讀音[k‘?214],另一種是在懷遠方言中常用的讀音,即[k?212],如“可行”“可管”,這種聲調的變形與懷遠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發(fā)展有關。本文主要討論懷遠方言中“可”所表示的特殊讀音[k?212]與意義,并分析與“可”有關的特殊結構的用法。一方面,懷遠方言中的“可”既可以作為疑問副詞來使用,也可以充當語氣副詞;另一方面,由“‘可+VP”所形成的附加式問句,在懷遠方言中也有著特殊的意義。
關鍵詞:懷遠方言 可 “可”字句式
一、懷遠方言概況
安徽省懷遠縣位于安徽省北部,東與蚌埠市、固鎮(zhèn)縣相接,西與蒙城縣、鳳臺縣相鄰,南鄰淮南市,北與濉溪縣、宿縣接界。由于其所處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懷遠地區(qū)的方言被劃分為中原官話和江淮官話的過渡地帶,屬于江淮官話中的洪巢片,是具有一定過渡性質的方言體系。洪巢片語音系統(tǒng)的特點是聲調大多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和入聲五個,古入聲字和古去聲字現(xiàn)在不分陰陽,古仄聲全濁聲母字今讀塞音、塞擦音時不送氣。所以,懷遠人說話一般語調都比較重,一般把一些音讀成又輕又短的入聲調,懷遠人說話沒有普通話的翹舌音,即“zh、ch、sh、r”和“z、c、s”分不清楚,這是懷遠方言語音系統(tǒng)的典型特征。據(jù)研究,在懷遠方言系統(tǒng)中共有19個聲母(不包括零聲母),36個韻母,5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這些與普通話系統(tǒng)不同的語言現(xiàn)象,都與本地的歷史、文化的發(fā)展演變有深刻的聯(lián)系,最重要的是與懷遠所處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聯(lián)。
二、“可”的讀音及用法
(一)“可”的讀音
在懷遠方言中,“可”的聲母有[k]和[k‘]兩個,兩者之間的發(fā)音區(qū)別在于發(fā)音時氣流的強弱不同,發(fā)[k]時氣流較強,為送氣音;發(fā)[k‘]時氣流較弱,是不送氣音。懷遠方言中的送氣音在發(fā)音時,氣流緊張急促,這樣通常造成音節(jié)發(fā)音不到位,從而導致送氣音變?yōu)椴凰蜌庖?,“可”字的聲母由[k‘]變?yōu)閇k]就屬于這種情況。同時,由于受到其它地區(qū)語音或者普通話語音的影響,懷遠方言的調值也與普通話存在很大的不同,它總共有5個聲調,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和入聲。與普通話的調值相比,懷遠方言的調值整體偏低,音高幅度變化相對較小,具體的調值如下:
普通話調值: 55 35 214 51
懷遠方言調值:21 35 212 53 2(入聲)
在懷遠方言中,陰平調是一個低平調,比普通話調值更低;陽平調和普通話調值相同,沒有變化;上聲調由次低下降到最低然后再上升到次低,比普通話中上聲的調值變化幅度要小得多;去聲調由最高下降到最低變?yōu)橛勺罡呦陆档街姓{。所以“可”字的調值在懷遠方言中通常由214變?yōu)?12,這是由于懷遠方言中經常出現(xiàn)發(fā)音不到位或者發(fā)音短促的情況,從而造成了發(fā)音的缺損。
(二)“可”的用法
1.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系統(tǒng)中“可”
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系統(tǒng)中,副詞“可”是個使用范圍很廣的非??谡Z化的詞,它多被人們用于口語或文學作品的對話中,多被當作語氣副詞或程度副詞使用,表示主觀評估、強調或感嘆等語氣。羅曉英等(2006)指出,副詞“可”的性質,主要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認為“可”主要表示語氣,應該屬于語氣副詞或者語氣助詞;第二種觀點認為“可”主要表示情態(tài)、評估,不應該屬于語氣副詞。如黎錦熙把“可”當作是形態(tài)副詞,表相反,張宜生認為“可”是評注性副詞。①雖然學者們對于現(xiàn)代漢語中“可”的性質各持己見,但總的來說,一般都把“可”當作語氣副詞來使用。楊惠芬(1993)在《副詞“可”的語義及用法》中對副詞“可”的用法進行了詳細地概括?!翱伞弊鳛檎Z氣副詞,既可以用于陳述句、感嘆句,也可以用于疑問句、祈使句。在不同的句式中,“可”表示的語義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可”用于陳述句中時,是輕說語氣,表示所述之真實性,含有“真實”“的確”“確實”的意思。例如:“這可一句瞎話沒有”(曹禺《雷雨》②)。
“可”的副詞功能出現(xiàn)于秦漢,以后才不斷地得到發(fā)展。盛繼艷(2006)指出:時至秦漢,語氣副詞“可”明確產生,表約計、猜測或反詰語氣。五四之后,及至當今,副詞“可”的反詰語氣一直在沿用,疑問副詞的語義功能逐漸弱化,其核心語義——“強調義”向不同方向延伸或側重。③由此可見,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系統(tǒng)中,“可”主要被當作語氣副詞來使用,但根據(jù)不同的語義背景,其用法和語義也會有所不同。邢金鳳(2011)在《語氣副詞“可”的多視角分析》④中概括出了“可”因語境不同而具有的派生義,主要有:表出乎意料或驚訝,表勸導,表確實,表贊嘆,表祈望以及表懇求、申辯、警告等。
綜上可知,“可”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系統(tǒng)中多被當作語氣副詞來使用,尤其多用于口語中,并且適用于多種句式。
2.懷遠方言中的“可”
懷遠方言中的“可”大致存在兩種讀音,一是和普通話系統(tǒng)相同的讀音,即“可”在單念時通常讀作[k‘?214],常用作副詞。據(jù)研究,“可”充當副詞的用法,自先秦就已經出現(xiàn)。江藍生(2000)指出:“可”字在東漢前后就已用作疑問副詞,表反詰,相當于“豈”“難道”。⑤但另一方面,在懷遠人的日??谡Z中,“可”通常被讀作[k?212],多用于疑問句中,相當于普通話中的“是否”,意思是“有沒有”“是不是”。
在懷遠話中,疑問句通常不用表示疑問的語氣詞“嗎”或“呢”,而是由大量的表示疑問的副詞或者語氣詞構成,所以,由“可”字作為疑問副詞構成的疑問句在懷遠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在懷遠人的日常口語中,如果有人問你“可行?”,就是“行不行?”“可不可以?”的意思。所以,“可”在懷遠方言中多用來表示疑問,且使用“可”的疑問句與普通話相比,更加簡潔、明了。通過大量的語料分析,可以總結出懷遠方言中“可”字的兩大類用法,即“可”既可以充當疑問副詞,又可以作為語氣副詞使用。
1)“可1”
懷遠話中“可1”作為疑問副詞時,讀為[k?212],一般是“行不行”“可不可以”的意思,表示詢問的語氣,說話者是希望從受話者那里得到某個答復。這時“可1”和現(xiàn)代漢語中的“可”在充當疑問副詞時的意義相當,楊惠芬(1993)指出:“可”多用于詢問句和反問句中,“可”用在是非問句中,有“是否”的意思;用在特指問句中,表示“到底”“究竟”的意思;用在是非問的反問句中,有“難道”的意思。⑥其區(qū)別在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疑問副詞“可”很少用于日??谡Z中,而懷遠方言中的疑問副詞“可1”多用于口語中,同時,由“可1”構成的疑問句還可以表示不同的時態(tài),句式也比較靈活多變。
在這類用法中,“可1”用的句式不同,表示事情的時態(tài)也不同,有的表示已然時態(tài),有的表示未然,要根據(jù)具體的語境進行判斷:
①表示已然時態(tài):這時“可1”通常與“來”搭配使用,“來”也是一個各地方言包括懷遠方言中常用的句末語氣詞。其常用于句末,有“已然”之義,表示動作、事情已經完成。例如(本文例句皆來自筆者的實地收集和自擬):
(1)你可吃過飯來?
(2)你可去店里拿快遞來?
(3)他可去車站接她來?
(4)你可把昨天的臟衣服洗完來?
“可1”用在這類句式中,表示動作已經完成,詢問者希望得到肯定的回復,所以通常的回答是“吃過了”“拿過了”“去過了”或者“洗完了”,即回答中要包含“了”或者其他表示過去時態(tài)的詞語。
②表示未然時態(tài):這時用疑問副詞“可1”沒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不需要用“來”,“可1”在這里只起到表示疑問的作用,用來詢問即將發(fā)生的事。例如:
(5)你可去上街?
(6)你明天可和我們一起去春游?
例句的意思為“你去不去上街?”和“你和不和我們去春游?”可以看出,“可1”在這里相當于構成一個特殊的選擇問句,表達了說話者的某一個期望。
③其他的疑問句式:“可1”在懷遠方言中還可以用來詢問過去發(fā)生的事情,這時句子中需要用“過”表示相關時態(tài),這種用法和“可1”在表示已然時情況相似。例如:
(7)你可看過這本著名的小說?
(8)他們可去過北京嗎?
2)“可2”
除了作疑問副詞外,懷遠話中的“可2”還可以當作語氣副詞來使用,這時“可2”無具體的實在意義,只起表示疑問語氣的作用。另外,普通話中的“可”充當語氣副詞時,用于陳述句中表示“的確”“確實”的意思;用于反問句中,可以加強句子的疑問語氣;用于感嘆句中,表示主觀認為的程度高,后面要加上形容詞性詞語。而懷遠方言中的“可2”用作語氣副詞時,句子的末尾必須與語氣詞“該”配合使用,若去掉“可2”和“該”任何一個,以上幾個句子在懷遠方言中是不能成立的,而且這里的“該”也不能用普通話中其他的表示疑問語氣的語氣詞替換。如:
(9)你明天可得閑該?
(10)你看看他可氣人該?
(11)你可弄好來該?
(12)李老師說我可照該?
例(9)~例(12)的意思相當于:“你有沒有空?”“他氣不氣人?”“你有沒有收拾好?”“老師說我行不行?”。在這類正反問句中,“該”也是懷遠方言中典型的語氣詞,意思是詢問者想要了解一些情況、得到某個信息,常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由語氣助詞“可2”和語氣詞“該”所構成的這種特殊的正反問句,具有表示委婉、禮貌的作用,可以說“該”在這里起到緩和語氣的作用。如果不用“該”,“可2”也就變成了疑問副詞,句子所表達的語氣也會大有不同。例如“你可弄好來?”,聽上去有著急、不耐煩的意思,語氣比較直接。所以可以看出,由“可2”與“該”構成的特殊句式,是懷遠人表達疑問的一種典型句式。
三、“可”的特殊用法
在懷遠方言中,“可+VP”構成的反復問句和“可1+VP”附加式問句是人們日??谡Z中常用的句式。朱德熙(1985)指出,在許多方言中,疑問句都可以分為特指問句、是非問句和選擇問句,反復問句是一種特殊的選擇問句,回答時要求對方在X與非X里選擇一項作為回答。⑦如山東方言里的反復問句,羅福騰(1996)⑧指出,在山東方言里存在以下幾種反復問句,即未然體的反復問句和已然體反復問句,它們都包含四類:“VP+不”“F+VP”“V+不+VP”“V+VP”。本文主要討論“可1+VP”附加式問句這一特殊的句式:
(一)“可1+VP”附加式問句
當“可1”在用作疑問副詞時,經常出現(xiàn)“可1+VP”這樣簡短的句式,它一般用在一句話的后面,作為一個獨立形式來使用,表示詢問或征求對方的意見、建議,一般表示未然,在懷遠方言中的使用頻率較高。例如“可行?可管?可照?”等,意思是“行不行?好不好?可不可以?”。所以,由“可1+V”附加在一個陳述句的后面構成的疑問句,大致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正反問句。例如:
(13)我明天陪你一起去上海,可行?(行不行?)
(14)你等我把這些作業(yè)寫完,可照?(可不可以?)
(15)我想等這個月發(fā)工資后再還你錢,可管?(好不好?)
(16)這是她最喜歡看的一本小說書,可對?(是不是?)
通過例句可以看出,“可1+VP”這樣一個獨立形式,在懷遠方言中經常被用在一個陳述句的后面,構成一種特殊的正反問句,表達某種疑問語氣,常用來詢問或者征求意見。這一獨立形式構成的正反問句與普通話中的正反問句相比,意思更加簡潔、明了,在日??谡Z中使用方便,使用頻率也比較高。
(二)“可2是的(滴)該”
在懷遠方言中,“可2是的(滴)該”是一個固定的常用格式,不可被分解,口語色彩比較濃。由于“可2是的(滴)該”是由懷遠方言中常用的語氣詞“可”加上“該”構成,所以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用法也比較靈活。它可以用在疑問句后,表示疑問、反問,也可以用來表示感嘆、回應,同時還可以用來作為答復,有某種嘲笑、譏諷的意思。
①表示疑問:“可2是的(滴)該”表示疑問時,相當于普通話中的“是不是”,是一個獨立的形式,往往先陳述出某個事實,然后附加上“可2是的該”來向受話者提出疑問,以求得對方的意見?!翱?是的該”用于句尾,前面一般用逗號隔開,通常讀升調。例如:
(17)你們明天開始期末考試,可是的該?
(18)聽說她下個月就要結婚了,可是的該?
(19)我們班明天的英語課不上了,可是的該?
②表示嘲笑、譏諷之意:“可2是的(滴)該”除了表示疑問語氣,它有時還含有一種特殊的嘲笑或者譏諷之意。當表示這種意思時,“可2是的(滴)該”有時可以單獨使用,作為對對方話語的答復,來表達對說話者所說話語的不屑、不相信,含有嘲笑、譏諷或者不愿理睬之意,句子往往也用升調。有時也多用疑問的語調,以此來加深對話語真實性的懷疑,表達出說話者的質疑或嘲諷之意。例如:
(20)可是滴該?你就在那一個人亂扯吧!
(21)老王說這件事都包在他身上了,我們可以放一萬個心。——可是的該?
(22)我昨天差一點點就成功了?!墒堑脑?,我看還差著十萬八千里來吧!
③表示感嘆:當“可2是的(滴)該”表示感嘆的意思時,一般用于句首,往往用升調。當對方所說的話引起了自己的興趣,或者所陳述的事實正是自己所期望的時候,說話者往往多用“可2是的(滴)該”來加強語氣,傳達出一種喜悅或者感嘆之意,從而使得話語的感情色彩更加強烈。例如:
(23)可是的該,我就知道他是最厲害的。
(24)可是的該,早知道我也和他們一起去北京了。
(25)可是的該,我明天也去電影院看看。
四、結語
在懷遠方言中,由“可”字構成的疑問句不僅使用頻率較高,其形式也靈活多變,這些都反映出懷遠方言獨特的語言特點。用“可”來表示疑問,與普通話中的疑問句相比,更加簡潔,語意更加明了,加上不同的句末語氣詞,句子所傳達的感情、態(tài)度也會有細微的區(qū)別。這些都是懷遠方言里“可”字的獨特之處。研究“可”字的語音及相關結構用法,對研究懷遠方言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通過對比分析,也有助于對普通話系統(tǒng)的研究與學習。
注釋:
①羅曉英,邵敬敏.副詞“可”的語義分化及其語用解釋[J].暨南
學報,2006,(2):105-107.
②楊惠芬.副詞“可”的語義及用法.[J].世界漢語教學,1993,
(3):173-177.
③盛繼艷.語氣副詞“可”的語義分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
報,2006,(6):42-43.
④邢金鳳.語氣副詞“可”的多視角分析[D].延邊:延邊大學碩士
論文,2011.
⑤江藍生.疑問副詞“頗、可、還”,近代漢語探源[M].商務印書
館,2000.
⑥楊惠芬.副詞“可”的語義及用法[J].世界漢語教學,1993,
(3):176-178.
⑦朱德熙.漢語方言里的兩種反復問句[J].中國語文,1985,(2).
參考文獻:
[1]懷遠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懷遠縣志[Z].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
版社,1990.
[2]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4]詹伯慧.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5]郭輝.皖北濉溪方言的語氣詞“來”[J].方言,2008,(2).
[6]胡利華.安徽蒙城方言的“可”字句[J].方言,2008,(3).
[7]齊春紅.現(xiàn)代漢語語氣副詞“可”的強調轉折功能探源[J].云南
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
[8]王琴.安徽阜陽方言的“可VP“反復問句[J].方言,2008,
(2).
[9]趙日新.安徽省的漢語方言[J].方言,2008,(1).
[10]朱德熙.漢語方言里的兩種反復問句[J].中國語文,1985,
(2).
[11]楊惠芬.副詞可的語義及用法[J].世界漢語教學,1993,
(3).
[12]羅福騰.山東方言里的反復問句[J].方言,1996,(3).
[13]盛繼艷.語氣副詞”可“的語義分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
學報,2006,(6):42-43.
[14]羅曉英,邵敬敏.副詞“可”的語義分化及其語用解釋[J].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105-107.
(常春鳳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 100089)